生物学家——刘金华
互联网
1960
刘金华 ,山东冠县人,1966年9月出生,现为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动物流感病毒研究,取得多项流感病毒科研成果。
他从基因水平证明了近年来发生于中国的H9N2禽流感病毒已在流感家族中形成了一稳定的谱系,不同于在中国周围国家发生的流感,有力地驳斥了国外的禽流感是由中国引起的。特别是,在世界流感研究中,首次证明了大陆流感与香港流感的分子区别。成功制备了H9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并应用该系列抗体证明了世界各地的H9N2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差异。并筛选到了能对不同抗原性和系统进化谱系的H9N2病毒都有免疫保护性的一株病毒,该病毒有望作为将来人类预防H9病毒感染的疫苗候选株。
长期致力于动物流感病毒研究
科研靠得是长期的积累,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出生于1966年的刘金华年纪虽不大,但是在动物流感病毒的研究路上他已走了10几个年头。
自1985年考入山东农业大学牧医系之后,刘金华就与动物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爱上了这一行。1989年本科毕业之后,他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毕业后就留校至今。
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刘金华的兴趣就主要转向流感研究。2000年,他前往日本在北海道大学兽医学部攻读博士后,师从世界著名流感专家HiroshiKi-da先生,这段求学经历对他影响很大。
刘金华曾介绍说,在日本学习期间,不但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水平,更重要的是从导师那里学到了一种敬业和忘我工作的精神。回国后,刘金华将这种精神投入到科研和教学中去,赢得了很多学生和老师的赞誉。
凭着在科研及教学领域的诸多成果和扎实功底,2003年,年仅37岁的刘金华成为中农大动物医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之一。同时,由于在禽流感的诊断与防治方面取得不少成绩,他也成为科技部禽流感科技攻关专家组成员之一。
亲赴青海调查研究
2005年5月,位于高原地带的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片宁静。这里地处偏僻,人迹罕至,却是候鸟的乐园,每年春夏季,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候鸟来到这里,营巢产卵,孵化育幼。其中有斑头雁黑颈、黑颈鹤、棕头鸥、大天鹅等163种。冬季来临之前,这些候鸟就会离开青海湖,飞往欧洲和南亚地区过冬。
5月4日,一只斑头雁在左摇右摆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事先并无征兆,接下来的日子,在无声无息中,一批批候鸟走向其生命的终点。
在此之前,国内外尚未有候鸟发生疫病而大量死亡的报道。疫情紧急,国家林业局于5月10日召集专家教授紧急飞往青海湖进行疫病诊断工作,刘金华便是这支科研队伍的带领者。
经过现场的初步诊断,专家们提出了控制措施和建议,并采集了染病斑头雁样品运送回实验室研究。刘金华组织成立了血清抗体诊断组、病毒分离组、病毒鉴定组、基因核酸分析组等,经过数日的科技攻关,终于确诊了候鸟的死亡系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所致。
由于过去没有发现过候鸟禽流感疫情,刘金华等的发现加剧了对世界禽流感防控形势恶化的担忧。因为候鸟一旦感染病毒,不可能处以像家禽一样被简单扑杀的方式。科学家们担心,当迁徙季节到来,病毒可能随着鸟类的迁徙,飞出亚洲,越过喜马拉雅山脉,经过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最后传遍全球。
“候鸟禽流感的发生预示禽流感不再是某个区域或国家的问题,而将是一个世界各国政府必须要共同关注的问题。”刘金华更为关心自己研究的社会后果。
科研骨干教学标兵
算起来,刘金华已经在中国农业大学待了16年,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刘金华既有寒窗苦读的求学历程、也有诲人不倦的教学经历。
身为一名教师,刘金华一直认为自己肩上有教学和科研两大任务。他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作为教师首先要爱岗敬业,爱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把最新的科学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育好人,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是典范,要以身作则,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成长、成材。”
在此信念的坚持下,刘金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科研上,他发表多篇SCI论文,此次也是中国农业大学首位在《科学》上发表论文;在教学上,他屡获荣誉:2003年获“中国农业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和“动物医学院教学比赛一等奖”,2004年获“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2004年被评为“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在这许多荣誉的背后,刘金华也付出了多于常人的努力。
“刘老师最大的特点一是刻苦,二是管学生。他早7点到实验室,晚上11点多才回家,几乎天天如此。他对于我们要求特别严格。虽然自己研究工作已经很辛苦,还是很舍得花精力在我们身上。”实验室的研究生这样评价他们的导师刘金华。
学生眼中的好师长
刘金华不仅在科研上硕果累累,作为一名教师,尤其作为一名班主任,他还是众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好家长、好朋友。
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离家求学的大学生们来说这种感触会更深,但是,对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032班的30多名同学而言,入学几年来却很少在节日里被思乡的愁绪困扰。,因为每年在节日里的他们的班主任刘金华总会和他们在一起。
“从入学的第一个元旦起,逢年过节,刘老师一定会和师母来到我们中间,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我们一起过节,在这样亲情浓郁的集体中过节,真得很有家的气氛。”
“刘老师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了,总是关心着每一个同学。去年有同学发生事故住院,刘老师每天奔走于学校和医院之间,甚至整夜陪护。”
动医032班的学生们特别感动又特别自豪自己的大学生活有刘金华这样的班主任。
今年的9月18日,既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同时也是“九·一八”事变七十四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刘金华也当然一定和学生们在一起。他带领着自己班30名同学和他的十几名研究生来到了位于北京城西的卢沟桥,开展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和欢度中秋佳节相结合的联欢。在这种特别的联欢中,学生们不仅减少了思亲之苦,更得到了心灵上的震撼。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5年刘金华被评为“中国农业大学班主任标兵”,他的动医032班也被评为校“优秀班集体”并获得了“学习优秀奖”等众多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