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德斯泰纳
互联网
兰德斯泰纳 ( K. Landsteiner, 1868~ 1943)美藉奥地利病理学家、免疫学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 1891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获得“全科医学博士”的学位。 1897年起,在维也纳病理学研究所工作达 10年之久。 1909年他成功地把梅毒病菌接种到猴子身上,并在猴子肾组织里第一次培植出来。此后,他被聘为维也纳大学病理学教授。 1922年到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工作。 1929年正式成为美国公民。他是美国、瑞典、丹麦等国科学院院士,先后获得芝加哥、剑桥、布鲁塞尔、哈佛等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免疫学会主席。他先后在病理学、免疫学等多方面进行研究,特别是在血清学和免疫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00年他发表了《对血清和淋巴的抗菌、溶解和凝固作用的认识》的论文。提出了不同人体的血清和血细胞之间相互凝集的现象,并指出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个体的差异。 1901年,他又在《论正常人血液的凝集现象》的论文中,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检测血液凝集的方法,由此把人体的血液分为 A、 B和 C(后来叫 O)型。 1902年他的助手德沙斯特洛( Decastello)和斯图里( Sturli)发现了第 4种血型: AB型。 1921年,他通过化学和血清技术区别了各种血红蛋白。 1926年又和美国免疫学家利维恩( P. Levine)发现了不规则的凝集素 a1 和 a2 。次年,他们一起又发现了血液中的 MN和 P因子,导致 MNSs 血型系统的发现( 1927年)。 1934年他和斯特拉顿( Stutton)、蔡斯( Chase)发现了一种只存在于黑种人身上的血液因子,现称亨特—亨肖( Hunter-Hensshaw)系统。 1940年他和英国医生维纳( A. Wiener)及利维恩共同发现了人的血液中存在 rhesus( Rh)因子,为 Rh血型系统的确立打下了基础。由于兰德斯泰纳在免疫学方面的重大成就,而荣获了 1930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他的主要著作还有《血清学反应的特异性》、《论人类血液的个体差异》等。此外,还发表了血清学、免疫学等方面的论文 3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