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点赞
收藏
wx-share
分享

幽门螺杆菌感染内镜下诊断及治疗

互联网

926
网络
 

 

幽门螺杆菌感染内镜下诊断及治疗

幽门螺杆菌(Hp)与胃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关Hp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的报道已有很多,本研究通过观察分析胃粘膜的萎缩面的形态及肠上皮化生的分布特点与Hp检出率的关系,探计了内镜下取活检的产位对Hp检出率的影响。同时在在镜下直接喷洒美蓝治疗Hp,以探讨Hp 的内镜下治疗效果。

1 对象方法

1.1 对象

选择胃镜下诊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或其它胃病伴有萎缩改变及肠上皮化生改变者268例,男185例,女83例,年龄19~78岁,平均43岁。

1.2 方法

  胃镜入胃后先进行常规胃镜检查。对萎缩性胃炎或其它胃病同时伴有萎缩及肠上皮化生改变者,镜下详细观察其萎缩面的形态、肠上皮化生的分布和持点并做出分型。然后分别在窦部、中间带及体部(小弯侧)各取活检1块,分别用于快速尿素酶 试剂 药盒(HpUT)鉴定Hp。进一步对HpUT呈+++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胃镜下直接喷洒0.3%美蓝50ml,作用15min以上,同时投给一般胃病治疗药。另一组在服用一般胃病治疗药物的同时投给德诺、灭滴灵、环丙氟哌酸联合口服抗Hp,疗程为2周。两组病人均在服药4周后复查胃镜及鉴定Hp。

1.3 胃粘膜萎缩性改变的分型

按竹本忠良主编的消化道内镜诊断标准,将发生萎缩改变的胃粘膜按萎缩面的界限分为闭合型(closed type)与开放型(open type)两种。萎缩面的边界未达贲门者为闭合型(C),达贲门以上者为开放型(O)。闭合型中萎缩面边界不超过胃角的为C1,接近贲门的为C3,介于两者之间为C2。开放型中仅小弯侧萎缩的为O1。除大弯皱壁外全部萎缩的为O3,介于两者之间的为O2。

1.4 肠上皮化生的分型

伴有肠上皮化生者,胃镜下行美蓝染色,美蓝呈点状染色者为Ⅰ型,斑状染色为Ⅱ型,广泛染色者为Ⅲ型。

1.5 Hp鉴定

本观察以HpUT+++者为有Hp感染。

  统计学处理 率的比较用X 2 检验。

2 结果

2.1 萎缩分型与Hp检出率的关系

  常规在窦部取材时,受胃粘膜萎缩面分布的影响,其Hp检出率的差异很大,萎缩面积最小的C1型和萎缩面积最大的O3型Hp的检出率较低,并且与其它类型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 <0.01表1)。

表1 窦部萎缩类型与Hp检出率 (%)

萎缩分型

胃溃疡 伴萎缩

十二指肠溃疡伴萎缩

萎缩性胃炎

总 计

C1

40.0

83.3

22.7 b

28.6 b

C2

66.7

93.8

71.2

76.6

C3

87.5

92.9

78.1

83.3

O1

90.0

100.0

85.7

90.6

O2

75.0

100.0

66.7

76.5

O3

50.0

30.0 b

40.0

37.5 b

73.5

82.8

53.4

62.3

   b P <0.01,υs与C2,C3,O1,O2

2.2 不同取材部位的Hp检出率

  以HpUT+++为计数单位,闭合型以窦部检出率最高,而开放型以体部检出率最高,并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P <0.01,表2)。

表2 萎缩性型与不同部位Hp检出率

分 型

窦 部

中间带

体部

总例数

闭合型
(%)

37 b
(92.5)

13
(32.5)

6
(15.0)

40

开放型
(%)

1 b
(4.0)

14 b
(56.0)

23
(92.0)

25

b P <0.01,υs体部

表3 肠上皮化生的类型与(窦部)Hp检出率

美蓝染色类型

萎缩类型

病例数

Hp

C2

2

90.9

C3

6

O1

2

O2

1

O1

1

85.7

O2

2

 

   

 

ad image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