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2011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员(导师:张奉春, 曾小峰, 张烜)招聘启事
丁香园论坛
2766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2011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员(导师:张奉春, 曾小峰, 张烜)招聘启事
2011年,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面向全国共招聘3名博士后研究人员。相关事项如下:
一、博士后研究人员申报条件
1、近两年在国内或国外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1月1日后取得)。
2、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71年1月1日以后出生)。
3、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4、原工作单位同意;能脱产、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根据政策,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者,不能申请在我院相同一级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说明:我院要求博士后在站期间必须发表1篇SCI文章,否则不能合格出站。
二、申报程序
1、选择专业和合作导师;选定研究方向。
请申请人自行选择专业及合作导师。申请人应首先与合作导师初步商定“博士后工作期间拟从事的科研方向或课题”。
2、填写《北京协和医院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表》(简称《申请表》)。
《申请表》共3页:第1页由合作导师填写;第2页由申请人填写;第3页由申请人和导师商定后再填写,并请导师所在专业科室的负责人签署意见。
《申请表》可从本通知附件下载,也可由申请人或合作导师直接到北京协和医院人力资源处领取。
3、提交申请材料。
(1)《申请表》1份(合作导师、科室主任、申请人须签字)。
(2)申请人简历1份。
(3)申请人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各1份。(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者,须提交教育部的学位证明)
其他材料在正式录取后提交。
4、考试、面试。
我院将安排博士后入站英语考试(含笔试、口试)、综合面试。根据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5、报批、入站。
被录取人员,进一步办理体检、向上级单位报批、入站等手续。
三、时间安排
1、提交申报材料时间:即日起,截止到2011年6月30日。
2、考试、面试时间:初步定在2011年7月上旬。
3、入站时间:初步定在2011年8月上旬。
联系人:吴湘妮15101077657
(欢迎9:00-21:00 电话来询,不回复短信)
附博士后导师简介
张奉春
E-mail:zhangsamfc@hotmail.com
Office Tel & Fax:86-10-88068792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风湿免疫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6第7届主任委员。1987年始从事风湿免疫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有丰富的诊断和治疗风湿病的经验,尤其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多发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类风湿关节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痛和系统性血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很深的认识。
1954年出生,中**员。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工作。先后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科分会会长,亚洲太平洋地区抗风湿病联盟董事会董事和多种国内外杂志主编、副主编、常务编委及编委。先后两次在美国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研究,主要从事自身免疫病基因和抗原抗体的研究。共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卫生部重点课题基金,并参与和组织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重点科研基金和北京市重点课题的研究。
曾小峰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博士生/博士后导师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
北京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副会长兼中国软组织疼痛学会主任委员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100032
E-mail:zengpumch@gmail.com
Office Tel & Fax:86-10-88068793
现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博士生/博士后导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北京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副会长兼中国软组织疼痛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师学会理事、北京免疫学会理事、中国临床免疫学会委员。为《中华临床免疫与变态反应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华内科学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等10余份杂志的编委。
1979年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基础医学专业,1984年7月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89年9月至1990年2月任内科总住院医师。1989年12月晋升为主治医师,1995年4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9年9月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1995年9月至1996年2月曾获Ivy Wu Fellowships到香港大学进修免疫病理学并获结业证书。1998年5月至1998年9月参加卫生部战略合作伙伴计划到加拿大Janssen-Ortho Inc.系统学习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并获成绩优秀证书。目前已在国内外发表文章近200余篇并参与了《内科学》八年制全国统编教材、《内科学(英文版)》全国统编教材、《中华内科学》、《现代急诊医学》、《临床风湿病学》、《风湿病学》等专著的编写。主译《哈里森风湿病学》。完成多项国家级及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课题“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血清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获200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学研究”获2009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及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目前为“十一五”国家科技重点支撑项目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诊断、综合治疗的研究(课题号2008BAI59B02)负责人,还负责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重点支撑项目“提高肺动脉高压治疗水平的研究”子项目“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的研究。此外还是EUSTAR(EULAR Scleroderma Trials and Research,EUSTAR)中国中心负责人(EUSTAR是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硬皮病试验研究组的简称)和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hinese SLE Treatment And Research Group, CSTAR)负责人。
张烜
E-mail:zxpumch2003@hotmail.com
Office Tel & Fax:86-10-88068795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协和学者特聘教授。
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2005年晋升北京协和医院正主任医师。对风湿免疫病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免疫性肝病、免疫性间质性肺炎等有丰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2001年1月-2003年7月,美国国立卫生院NIAMS自身免疫中心访问学者。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重点学科项目等省部级基金等10余项科研课题,对风湿免疫病的临床和基础进行系统研究。发表核心/SCI期刊论文近180篇,其中近5年发表SCI论文近40篇(SCI总分100余分),主编/参编专著13部,近20次国际学术大会或专题发言,获得中华医学科技2等奖、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2等奖、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省部级人才学术奖和国际学术会议奖励近20次。
现任中华风湿病学分会常委/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科分会常委秘书长,国际免疫联盟(IUIS)临床免疫委员会委员,亚太风湿病联盟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近10种核心期刊和国际SCI期刊编委.
2011年,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面向全国共招聘3名博士后研究人员。相关事项如下:
一、博士后研究人员申报条件
1、近两年在国内或国外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1月1日后取得)。
2、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71年1月1日以后出生)。
3、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4、原工作单位同意;能脱产、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根据政策,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者,不能申请在我院相同一级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说明:我院要求博士后在站期间必须发表1篇SCI文章,否则不能合格出站。
二、申报程序
1、选择专业和合作导师;选定研究方向。
请申请人自行选择专业及合作导师。申请人应首先与合作导师初步商定“博士后工作期间拟从事的科研方向或课题”。
2、填写《北京协和医院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表》(简称《申请表》)。
《申请表》共3页:第1页由合作导师填写;第2页由申请人填写;第3页由申请人和导师商定后再填写,并请导师所在专业科室的负责人签署意见。
《申请表》可从本通知附件下载,也可由申请人或合作导师直接到北京协和医院人力资源处领取。
3、提交申请材料。
(1)《申请表》1份(合作导师、科室主任、申请人须签字)。
(2)申请人简历1份。
(3)申请人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各1份。(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者,须提交教育部的学位证明)
其他材料在正式录取后提交。
4、考试、面试。
我院将安排博士后入站英语考试(含笔试、口试)、综合面试。根据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5、报批、入站。
被录取人员,进一步办理体检、向上级单位报批、入站等手续。
三、时间安排
1、提交申报材料时间:即日起,截止到2011年6月30日。
2、考试、面试时间:初步定在2011年7月上旬。
3、入站时间:初步定在2011年8月上旬。
联系人:吴湘妮15101077657
(欢迎9:00-21:00 电话来询,不回复短信)
附博士后导师简介
张奉春
E-mail:zhangsamfc@hotmail.com
Office Tel & Fax:86-10-88068792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风湿免疫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6第7届主任委员。1987年始从事风湿免疫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有丰富的诊断和治疗风湿病的经验,尤其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多发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类风湿关节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痛和系统性血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很深的认识。
1954年出生,中**员。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学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工作。先后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科分会会长,亚洲太平洋地区抗风湿病联盟董事会董事和多种国内外杂志主编、副主编、常务编委及编委。先后两次在美国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研究,主要从事自身免疫病基因和抗原抗体的研究。共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卫生部重点课题基金,并参与和组织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重点科研基金和北京市重点课题的研究。
曾小峰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博士生/博士后导师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
北京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副会长兼中国软组织疼痛学会主任委员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100032
E-mail:zengpumch@gmail.com
Office Tel & Fax:86-10-88068793
现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博士生/博士后导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北京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副会长兼中国软组织疼痛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师学会理事、北京免疫学会理事、中国临床免疫学会委员。为《中华临床免疫与变态反应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华内科学杂志》、《中国免疫学杂志》等10余份杂志的编委。
1979年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基础医学专业,1984年7月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89年9月至1990年2月任内科总住院医师。1989年12月晋升为主治医师,1995年4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9年9月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1995年9月至1996年2月曾获Ivy Wu Fellowships到香港大学进修免疫病理学并获结业证书。1998年5月至1998年9月参加卫生部战略合作伙伴计划到加拿大Janssen-Ortho Inc.系统学习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并获成绩优秀证书。目前已在国内外发表文章近200余篇并参与了《内科学》八年制全国统编教材、《内科学(英文版)》全国统编教材、《中华内科学》、《现代急诊医学》、《临床风湿病学》、《风湿病学》等专著的编写。主译《哈里森风湿病学》。完成多项国家级及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课题“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血清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获200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学研究”获2009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及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目前为“十一五”国家科技重点支撑项目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诊断、综合治疗的研究(课题号2008BAI59B02)负责人,还负责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重点支撑项目“提高肺动脉高压治疗水平的研究”子项目“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的研究。此外还是EUSTAR(EULAR Scleroderma Trials and Research,EUSTAR)中国中心负责人(EUSTAR是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硬皮病试验研究组的简称)和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hinese SLE Treatment And Research Group, CSTAR)负责人。
张烜
E-mail:zxpumch2003@hotmail.com
Office Tel & Fax:86-10-88068795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生/博士后导师,协和学者特聘教授。
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2005年晋升北京协和医院正主任医师。对风湿免疫病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免疫性肝病、免疫性间质性肺炎等有丰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2001年1月-2003年7月,美国国立卫生院NIAMS自身免疫中心访问学者。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重点学科项目等省部级基金等10余项科研课题,对风湿免疫病的临床和基础进行系统研究。发表核心/SCI期刊论文近180篇,其中近5年发表SCI论文近40篇(SCI总分100余分),主编/参编专著13部,近20次国际学术大会或专题发言,获得中华医学科技2等奖、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2等奖、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省部级人才学术奖和国际学术会议奖励近20次。
现任中华风湿病学分会常委/中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科分会常委秘书长,国际免疫联盟(IUIS)临床免疫委员会委员,亚太风湿病联盟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近10种核心期刊和国际SCI期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