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家——郭爱克
互联网
郭爱克 ,毕业于莫斯科大学(1960-1965)生物物理专业,1979年获慕尼黑大学自然科学博士,1988年至今任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1990年为博导,1999年11月受聘中科院神经科学所高级研究员。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脑发育和可塑性的基础研究》(2000-2005)首席科学家.近5年在果蝇的学习/记忆/注意等方面发表的主要SCI论文20余篇;新近,作为通讯作者,在Science 发表了有关果蝇抉择的科学论文(Tang & Guo,16 November 2001,vol 294:1543-1547)。
研究方向 :神经科学:脑的学习/记忆/抉择的神经机制
目前主要研究内容 :
由于果蝇可以实现梦幻般的遗传操作,果蝇的脑具有适中的复杂性,以及果蝇较为复杂的学习行为,所以目前主要以果蝇为实验模型,拟从基因-脑-行为的结合上,在分子,细胞和行为等多个层面上,揭示果蝇的学习记忆、模式识别、选择性注意和类似抉择行为的分子/细胞的,以及整合的神经机制。
主要的研究手段为:采用果蝇各类学习记忆突变体和转基因果蝇,以及基因敲除果蝇,多种学习范式(操作式条件化和经典联想式学习范式和抉择范式),片膜箝电生理记录,Ca2 成像,生物化学及计算神经科学建模等,目标是将从基因的、分子的、细胞的、生物化学的、解剖的与行为的数据结合为一体,从神经整合的角度理解脑与智力的关系。
本项研究主要是基础科学.在20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果蝇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十分活跃的模型生物。遗传学的研究;发育的基因调控的研究;对于各类神经疾病的研究,如神经纤维瘤,巴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症,药物成瘾和酒精中毒;衰老与长寿;日节律和类睡眠;学习记忆等都有果蝇的供献.新近的研究表明,果蝇可以作为研究脑的泛化/注意/抉择等整合功能的模型.由于脑功能的分子或细胞机制在进化上可能是保守的,所以对果蝇的上述研究的科学意义将超过果蝇自身。
Email: akguo@ion.ac.cn
Phone: 86-21-5492 1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