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地鼠 Syrian Hamster
互联网
一、起源
1930年于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Aharoni博士在叙利亚人工饲养,后来成为研究Leishmania donovani(杜氏利什曼)感染人类内脏利什曼原虫疾病一个重要的动物模型。
二、主要解剖学特性
1.颊囊
地鼠两颊各有一长形囊袋
(1)具高度可扩张性,可由两颊往后延伸至肩胛骨。
(2)颊囊壁薄,具发育良好的血循系统,及淋巴管有显著的缺失。
(3)颊囊用于贮存食物。
(4)在免疫学上,颊囊具有特有部位可用来进行免疫耐受性研究。
2.腰窝腺(臀部腺)
(1)雄性地鼠较显著,成年地鼠有深色的色素。
(2)腺体由脂肪腺,末梢毛发及色素细胞等所组成。
(3)腺体被毛发所覆盖。
(4)此腺体乃用来标记地盘,以及有助于激发交配性行为。
3.褐色脂肪组织
(1)主要位于两个肩胛骨之间。
(2)主要功能为暖化流经此区域的血液循环。
(3)此功能对于冬眠期很重要
4.牙齿
(1) 齿式 2( I 1/1, C0/0, P0/0, M3/3)=16
(2) 臼齿:恒齿,不持续成长
(3) 门牙:持续不断地成长。
5.结肠及肾脏
(1) 结肠与肾脏有非常长的绒毛,具吸收与保有水分的功能。
(2) 地鼠为沙漠动物,为保有体内水分,排泄非常浓稠的尿液。
11.胰脏:散漫性分布,如大鼠一样。
三、繁殖
1.交配方法
(1) 雌地鼠比雄地鼠更具攻击性,应将雌鼠放入雄鼠笼内。
(2) 成熟雌地鼠每四天排卵一次,排卵时间通常在午夜。
(3) 一雄多雌交配:1雄:5-7雌轮流交配; 集体交配:10雌:3雄关在一起,避免互相打架; 长期同居交配:将发情前之雌地鼠与雄地鼠永久关在一起。
2.妊娠
(1) 在产后五至九天,排卵后期之阴道栓塞消失便可确认怀孕。
(2) 怀孕期约十六天,哺乳18-24天,仔鼠离乳体重35克。
四、饲育
1.可用啮齿类饲料喂养;每百克体重约消耗12克饲料,10毫升水量;
2.地鼠有嗜食粪便的行为。
五、地鼠应用特性
1.腮囊—其薄膜能够完全往外翻转供作实验研究
2.血管系统研究—腮囊外翻时其血管可以肉眼清晰观察到
3.肿瘤成长研究—地鼠的腮囊上没有淋巴液的流注,因此同质(iso-),异质(allo-)及异体肿瘤等皆可在腮囊成长。
4.新生地鼠对于致肿瘤病毒的易感性.
5.心肌病模型。
六、地鼠生理数值
成年公鼠体重 |
8 0 -130 g |
中性球 |
10-42% |
成年母鼠体重 |
9 0 -150 g |
淋巴球 |
50-95% |
出生体重 |
2 g |
嗜酸性球 |
0-4.5% |
体温 |
37-38 ℃ |
单核球 |
0-3% |
染色体数 |
44 |
嗜碱性球 |
0-1% |
寿命 |
18-24 月 |
血小板 |
200-500×103/mm 3 |
食量 |
10-12 g/100g/day |
血清蛋白 |
4.5-7.5 g/dl |
饮水量 |
8-10 ml/100g/day |
白蛋白 |
2.6-4.1 g/dl |
公鼠性成熟 |
10-14 周 |
球蛋白 |
2.7-4.2 g/dl |
母鼠性成熟 |
6-10 周 |
血糖 |
60-150 g/dl |
发情周期 |
4 天 |
血尿素氮 |
12-25 mg/dl |
妊娠期 |
15-16 天 |
肌氨酸 |
0.91-0.99 mg/dl |
平均窝仔数 |
7 只 |
总胆红素 |
0.25-0.60 mg/dl |
离乳所需天数 |
20 天 |
胆固醇 |
25-135 mg/dl |
繁殖期 |
10-12 月 |
血清中含钙量 |
5.0-12.0mg/dl |
呼吸 |
35-135/min |
血清中磷酸量 |
3.4-8.2mg/dl |
心跳 |
250-500/min |
红血球数 |
6-10×106/mm 3 |
血压 |
150/110mmH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