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们多年来进行实验研究的体会,积累有关正常实验动物的各种生物学数据资料是很有实用价值的。现将我们实验室积累的资料和有关文献上的资料加以汇总,编制成表,按正常实验动物一般生物学数据、生理学数据、生化学数据和脏器重量、长度及其他数据等顺序排列。常见实验动物的生物血数据参考值--大小鼠小鼠大鼠成年体重♂20~40♂200~280(g)♀18~35♀180~250寿命(年)2~43~5染色体2n=402n=42体温(℃)37~37 ...
佚名 (一)两侧大脑皮层功能的相关 两侧大脑皮层之间有许多连合纤维,在哺乳类动物中最大的连合纤维结构是胼胝体;进化愈高等则胼胝体愈发达,人类的胼胝体估计含有100万根纤维。有人观察到,当在犬的身体一侧皮肤上给予刺激,并与食物或酸防御性唾液分泌反射相结合形成条件反射后,则另一侧皮肤相应部位的机械刺激也自然具有阳性的条件反射效应。如果事先将该动物的胼胝体切断,则这种现 ...
佚名 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具有生物电活动,因此大脑皮层经常有持续的节律性电位改变,称为自发脑电活动。临床上在头皮用双极或单极记录法来观察皮层的电位变化,记录到的脑电波称为脑电图(图10-45)。在动物中将颅骨打开或以病人进行脑外科手术时,直接在皮层表面引导的电位变化,称为皮层电图。此外,在感觉传入冲动的激发下,脑的某一区域可以产较为局限的电位变化,称为脑诱发电位。图10 ...
佚名 觉醒和睡眠都是生理活动所必要的过程,只有在觉醒状态下,人体才能进行劳动和其他活动;而通过睡眠,可以使人体的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于睡眠后保持良好的觉醒状态。成年人一般每天需要7-9小时,儿童需要睡眠的时间比成年人长,而老年需要睡眠的时间就比较短。与觉醒对比,睡眠时许多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一般表现为:①嗅、视、听、触等感觉功能暂时减退;②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紧张减弱 ...
佚名 1.徐丰彦,张镜如主编.人体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2.韩济生主编.神经科学纲要.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3.潘家右,伍嘉宁. NO:中枢神经中一个新的重要信使物质.生理科学进展1993;24:293-297 4.包雅琳,郭 恒怡.M受体亚型研究的新进展。生理科学进展 1992;23:18-22 5.钱家 ...
佚名 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分解存在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体内信息传递系统,它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性腺、松果体和胸腺;散在于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比较广泛,如消化首粘膜、心、肾、肺、皮肤、胎盘等部位均存在于各种各样的内分泌细胞; ...
佚名 激素的种类繁多,来源复杂,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两大类(表11-1): (一)含氮激素 1.肽类和蛋白质激素 主要有下丘脑调节肽、神经垂体激素、腺垂体激素、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以及胃肠激素等。 2.胺类激素 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二)类固醇(甾体)激素 类固醇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雌激素、孕激 ...
佚名 激素虽然种类很多,作用复杂,但它们在对靶组织发挥调节作用的过程中,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一)激素的信息传递使用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一样,是机体的生物信息传递系统,但两者的信息传递形式有所不同。神经信息在神经纤维上传输时,以电信号为信息的携带者,在突触或神经-效应器接头外处,电信号要转变为化学信号,而内分泌系统的信息只是把化学的形式,即依靠激素在细胞与细 ...
佚名 激素作为信息物质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如何把信息传递到细胞内,并经过怎样的错综复杂的反应过程,最终产生细胞生物效应的机制,一直是内分泌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近一二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关于激素作用机制的研究,获得了迅速进展,不断丰富与完善了关于激素作用机制的理论学说。激素按其化学性质分为两在类�含氮激素和类固醇激素,这两类激素有作用机制也完全不同 ...
佚名 下丘脑与神经垂体和腺垂体的联系非常密切,如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轴突延伸终止于神经垂体,形成下丘脑-垂体束。在下丘脑与腺垂体之间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发生功能联系。下丘脑的一些神经元既能分泌激素(神经激素),具有内分泌细胞的作用,又保持典型神经细胞的功能。它们可将从大脑或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传来的神经信息,转变为激素的信息,起着换能神经元的作用,从而以下丘脑为枢纽, ...
佚名 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肽类激素,主要作用是调节腺垂体的活动,因此称为下丘脑调节肽(hypothalamus regulatory peptideHRP)。近20多年来,从下丘脑组织提取肽类激素获得成功,并已能人工合成。1968年Guillemin实验室从30万只羊的下丘脑中成功地分离出几毫克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并在一年后确定其化学结构为三肽 ...
佚名 下丘脑能神经元与来自其他部位的神经纤维有广泛的突触联系,其神经递质比较复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递质是肽类物质,如脑啡肽、β-内啡肽、神经降压素、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及胆囊收缩素等;另一类递质是单胺类物质,主要有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与 5-羟色胺(5-HT)。 组织化学研究表明,三种单受类递质的浓度,以下丘脑“促垂体区”正中隆起附近最高。单胺能 ...
佚名 垂体按其胚胎发育和功能、形态的不同,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腺垂体来自胚胎口凹的外胚层上皮,是由6种腺细胞组成的上皮细胞。神经垂体来自间脑底部的漏斗,主要由下丘脑-垂体束的无髓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而成的神经垂体细胞组成。垂体以漏斗与下丘脑相连。由于在形成与功能上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非常密切,可将它们看作一个功能单位。 腺垂体与神经垂体的内分泌功能迥然 ...
佚名 腺垂体是体内最重要 的内分泌腺。它由不同的腺细胞分泌七种激素:由生长素细胞分泌生长素(GH);由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与促黑(素细胞)激素(MSH);由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FSH)与共同体生成素(LH);由催乳素细胞分泌催乳素(PRL)。在腺垂体分泌的激素中,TSH、ACTH ...
佚名 神经垂体不含腺体细胞,不能合成激素。所谓的神经垂体激素是指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产生而贮存于神经垂体的升压素(抗利尿激素)与催产素,在适宜的刺激作用下,这两种激素由神经垂体释放进入血液循环。 升压素(vasopressin VP或antidiuretic hormoneADH)与催产素(oxytocinOXT)在下丘脑的视上核与室旁核均可产生,但前者主要在视 ...
佚名 甲状腺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平均生理约为20-25g。甲状腺内含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腺泡。腺泡是由单层的上皮细胞围成,腺泡腔内充满胶质。胶质是腺泡上皮细胞的分泌物,主要成分为甲状腺球蛋白。腺泡上皮细胞是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的部位,而腺泡腔的胶质是激素有贮存库。腺泡上皮细胞的形态物质及胶质的量随甲状腺功能形态的不岢发生相应的变化。腺泡上皮细胞通常为立 ...
佚名 甲状腺激素主要有甲状腺素,又称甲碘甲腺原氨酸(thyroxine353’5’-tetraiodotyyronine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353’-triiodothyronineT3)两种,它们都是酷氨酸碘化物。另外,甲状腺也可合成极少量的逆-T3(33’5’-T3或reverse T3rT3),它不具有甲状腺激素有生物活性(图11-8)。图11-8甲状腺激 ...
佚名 T4与T3都具有生理作用。由于T4在外周组织中可转化为T3,而且T3的活性较大,曾使人认为T4可能是T3激素原,T4只有通过T3才有作用。目前认为,T4不仅可作为T3的激素原,而且其本身也具有激素作用,约占全部甲状腺激素作用的35%左右。临床观察发现,部分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的血中T3浓度强;另外,实验证明,在甲状腺激素作用的细胞核受体上,既存在T3结合位点,也 ...
佚名 甲状腺功能活动主要受下丘脑与垂体的调节。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三个水平紧密联系,组成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此外,甲状腺还可进行一定程度的自身调节。 (一)下丘脑-腺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 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是调节甲状腺功能的主要激素。TSH是一种糖原白激素,分子量为28000,由α和β两个亚 ...
佚名 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与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降钙素(calcitoninCT)以及1,25-二羟维生素D3共同调节钙磷代谢,控制血浆中钙和磷的水平。 甲状旁腺激素 PTH是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的含有84个氨基酸的直链肽,分子量为9000,其生物活性决定于N端的第1-27个氨基酸残基。在甲状旁腺主细胞内先合成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