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有些部位的被覆上皮除有保护和吸收功能外,也有分泌作用,如胃的单层柱状上皮等。但人体还有许多主要行使分泌功能的上皮,这些上皮称腺上皮(glandular epithelium)。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组成的器官称腺(gland)。腺细胞的分泌物中含酶、糖蛋白(也称粘蛋白)或激素等,各有特定的作用。(一)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在胚胎期,腺上皮起源于内胚层、中胚层或外胚层衍生的 ...
佚名 上皮组织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在生理状态下,有些部位被覆上皮的细胞不断死亡脱落,这在皮肤的复层扁平上皮和胃肠的单层柱状上皮尤为明显。上皮细胞死亡脱落后,不断由上皮中存在的幼稚细胞增殖补充,这些幼稚细胞具有分裂能力,这是生理性的更新。由于炎症或创伤等病理原因所致的上皮损伤,由周围未受损伤的上皮细胞增生补充,新生的细胞移到损伤表面,形成新的上皮,这是病理性再生。 ...
佚名 结缔组织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细丝状的纤维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具有重要功能意义。细胞散居于细胞间质内,分布无极性。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液状的血液、松软的固有结缔组织和较坚固的软骨与骨;一般所说的结缔组织仅指固有结缔组织而言。结缔组织在体内广泛分布,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等多种功能。 ...
佚名 疏松结缔组织(loose connective tissue)又称蜂窝组织(areolar tissue),其特点是细胞种类较多,纤维较少,排列稀疏。疏松结缔组织在体内广泛分布,位于器官之间、组织之间以至细胞之间,起连接、支持、营养、防御、保护和修复等功能。疏松结缔的组成如下:(一)细胞图3-2 疏松结缔组织铺片模式图 疏松结缔的细胞种类较多,其中包括成纤维细胞、 ...
佚名 致密结缔组织(dense connective tissue)是一种以纤维为主要成分的固有结缔组织,纤维粗大,排列致密,以支持和连接为其主要功能。根据纤维的性质和排列方式,可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 主要构成肌腱和腱膜。大量密集的胶原纤维顺着受力的方向平行排列成束,基质和细胞很少,位于纤维之间。细胞成分主要是腱细胞,它是一种形态特殊的成纤维细胞, ...
佚名 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主要由大量群集的脂肪细胞构成,由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图3-17)。根据脂肪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脂肪组织分为两类。1.黄(白)色脂肪组织 呈黄色 (在某些哺乳动物呈白色),即通常所说的脂肪组织。它由大量单泡脂肪细胞集聚而成,细胞中央有一大脂滴,胞质呈薄层,位于细胞周缘,包绕脂滴。在HE切片上,脂滴被溶解成一大空泡。胞核扁 ...
佚名 网状组织(reticular tissue)是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的基本组织成分,由网状细胞(reticular cell)、网状纤维和基质构成。网状细胞是有突起的星状细胞,相邻细胞的突起相互连接成网(图3-19)。胞核较大,圆或卵圆形,着色浅,常可见1~2个核仁。胞质较多,粗面内质网较发达。图3-19 网状组织网状细胞产生网状纤维。网状纤维分支交错,连接成网,并可 ...
佚名 软骨与骨是构成身体支架的器官,它们分别以软骨组织和骨组织为主要结构成分。在人的一生中,这两种组织尤其是骨组织能不断更新和改建,从而适应成年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成年后机体支持功能的变化需求。人体99%以上的钙和85%的磷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贮于骨组织中,因而骨又是人体的钙、磷贮存库。 ...
佚名 软骨(cartilage)由软骨组织及其周围的软骨膜构成。软骨是固态的结缔组织,略有弹性,能承受压力和耐磨擦,有一定的支持和保护作用。胎儿早期的躯干和四肢支架主要为软骨,至成体,软骨仅分布于关节面、椎间盘、某些骨连接部位、呼吸道及耳廓等处。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基质及纤维构成。根据软骨组织所含纤维的不同,可将软骨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三种。 ...
佚名 透明软骨(hyaline cartilage)分布较广,成体的关节软骨、肋软骨及呼吸道的一些软骨均属这种软骨。新鲜时呈半透明状,较脆,易折断。透明软骨间质中的纤维为胶原原纤维,含量较少,基质较丰富。1.透明软骨的结构(1)软骨细胞(chondrocyte):位于软骨基质内的小腔��软骨陷窝(cartilage lacuna)中。陷窝周围有一层含硫酸软骨素较多的基质 ...
佚名 纤维软骨(fibrous cartilage)分布于椎间盘、关节盘及耻骨联合等处。结构特点是有大量呈平行或交错排列的胶原纤维束,软骨细胞较小而少,常成行分布于纤维束之间(图4-3)。HE染色切片中,胶原纤维染成红色,纤维束间的基质很少,呈弱嗜碱性,软骨囊则呈强嗜碱性。图4-3 纤维软骨 ...
佚名 弹性软骨(elastic cartilage)分布于耳廓及会厌等处。结构特点是间质中有大量交织分布的弹性纤维,软骨中部的纤维更为密集(图4-4)。弹性软骨具有较强的弹性。图4-4 弹性软骨 相关 ...
佚名 骨由骨组织、骨膜及骨髓等构成。骨组织是坚硬而有一定韧性的结缔组织。骨组织(osseous tissue)由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及数种细胞组成。钙化的细胞间质称为骨基质(bone matrix)。细胞有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四种。骨细胞最多,位于骨基质内,其余三种细胞均位于骨组织的边缘(图4-5)。图4-5 骨组织和各种细胞1.骨基质 即骨的细胞间质,由 ...
佚名 长骨由骨松质、骨密质、骨膜、关节软骨及血管、神经等构成。1.骨松质(spongy bone) 分布于长骨的骨骺和骨干的内侧份,是大量针状或片状骨小梁相互连接而成的多孔隙网架结构,网孔即骨髓腔,其中充满骨髓。骨小梁厚度一般为0.1-0.4mm,由数层平行排列的骨板和骨细胞构成(图4-9)。骨小管穿行表层骨板开口于骨髓腔,骨细胞从中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产物。2.骨密质( ...
佚名 骨由间充质发生。从胚胎早期间充质向骨原基分化起始,到骨发育完善为止,历时约20年以上。骨的发育经历为断生长与改建的复杂演变,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即骨组织形成与骨组织分解吸收,两者相辅相成。骨发育完善后,仍保持形成与分解吸收交替进行的内部改建,终身不止,但改建速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缓慢。骨的发生有两种方式:膜内成骨(intramembranous ossificati ...
佚名 这种方式是先由间充质分化成为胚性结缔组织膜,然后在此膜内成骨。人体的顶骨、额骨和锁骨等即以此种方式发生。膜内成骨的具体的过程是:在将要形成骨的部位,血管增生,营养及氧供丰富;间充质细胞渐密集并分裂分化为骨原细胞,其中部分骨原细胞增大,成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分泌类骨质,并被包埋其中,成为骨细胞;继而类骨质钙化成骨基质,形成最早出现的骨组织。最早形成骨组织的部位称为骨 ...
佚名 胎儿的大多数骨,如四肢骨、躯干骨及颅底骨等,均主要以软骨内成骨的方式发生。这种骨发生既包括与膜内成骨相似的发生过程,又包括软骨的持续生长与退化,以及软骨组织不断被骨组织取代的特有发生过程,而且其发生、生长与改建穿插交错的情况远较膜内成骨复杂。现以长骨的发生为例(图4-12)叙述如下。1.软骨雏形形成 在长骨将要发生的部位,间充质细胞密集并分化出骨原细胞,后者继而分 ...
佚名 关节分可动与不可动两大类型。可动关节的结构比较复杂,由关节软骨、关节囊及滑液等构成。1.关节软骨 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为关节表面的薄层透明软骨,表面光滑,附有滑液,可减小关节运动时的磨擦力。关节软骨与一般的透明软骨有一定差异,表层的细胞较小,单个分布,深层的细胞较大,成行分布,近骨部的软骨基质钙化,钙化的软骨组织与骨骺的骨组织相连接, ...
佚名 白细胞(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能作变形运动,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成人白细胞的正常值为4000~10000个/μ1。男女无明显差别。婴幼儿稍高于成人。血液中白细胞的数值可受各种生理因素的影响,如劳动、运动、饮食及妇女月经期,均略有增多。在疾病状态下,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值皆可发生改变。光镜 ...
佚名 血小板(blood platelet)或称血栓细胞(thrombocyte) 正常数值为10万-~40万/μ1。它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胞质脱落下来的小块,故无细胞核,表面有完整的细胞膜。血小板体积甚小,直径2~4μm,呈双凸扁盘状;当受到机械或化学刺激时,则伸出突起,呈不规则形。在血涂片中,血小板常呈多角形,聚集成群。血小板中央部分有着蓝紫色的颗粒,称颗粒区(gr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