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睾丸表面覆以浆膜,即鞘膜脏层,深部为致密结组织构成的白膜(tunica albuginea),白膜在睾丸后缘增厚形成睾丸纵隔(mediastinum testis)。纵隔的结缔组织呈放谢状伸入睾丸实质,将睾丸实质分成约250个锥体形小叶,每个小叶内有1~4条弯曲细长的生精小管,生精小管在近睾丸纵隔处为短而直的直精小管。直精小管进入睾丸纵隔相互吻合形成睾丸网。生精小 ...
佚名 附睾分头、体和尾三部分,头部主要由输出小管组成,体部和尾部由附睾管组成。1.输出小管 输出小管(efferent duct)是与睾丸网连接的8~12根弯曲小管,构成附睾头的大部,其远端与附睾管相连。输出小管上皮由高柱状细胞及低柱状细胞相间排列构成,故管腔不规则(图16-13)。图16-12 睾丸功能内分泌调节示意图2.附睾管 附睾管(epididymal duct ...
佚名 输精管是壁厚腔小的肌性管道,管壁由粘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粘膜表面为较薄的假复层柱状上皮,固有层结缔组织中弹性纤维丰富。肌层厚,由内纵、中环、外纵行排列的平滑肌纤维组成。在射精时,肌层作强力收缩,将精子快速排出(图16-15) 图16-15 人输精管 HE ×100(上海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供图) ...
佚名 附属腺和生殖管道的分泌物以及精子共同组成精液(semen)。每次射精射出3~5ml 精液,每ml精液含1亿~2亿个精子;若每ml 的精子数低于400万个,常可导致不育症。1.前列腺 前列腺呈粟形,于尿道起始段。腺的被膜与支架组织均由富含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的结缔组织组成。腺实质主要由30~50个复管泡腺组成,有15~30条导管开口于尿道精阜的两侧。腺实质可分三个带:尿 ...
佚名 阴茎主要由两阴茎海绵体和一个尿道海绵体构成,尿道行于尿道海绵体内(图16-17)。阴茎外表被覆以活动度较大的皮肤。海绵体主要由勃起组织构成,外包以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的坚韧白膜。勃起组织是以具有大量不规则的血窦为特征的海绵状组织,血窦彼此通连,血窦之间是富含平滑肌纤维的结缔组织小梁。阴茎深动脉的分支螺旋动脉穿行于小梁中,与血窦通连。静脉多位于海绵体周边部白膜下方。白膜 ...
佚名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和外生殖器。乳腺也列入本章叙述。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也是卵受精的场所;子宫是孕育胎儿的器官。女性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年龄变化,10岁以前生殖器官生长迟缓,10岁后逐渐发育生长,至青春期(13~18岁),生殖器官迅速发育成熟,卵巢开始排卵并分泌性激素,子宫内膜出现周期性变化,乳房增大,性成熟,具有生育能力 ...
佚名 卵巢表面覆盖一层单层扁平或立方的表面上皮,上皮下方为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白膜。卵巢的外周部分称皮质,中央为髓质。皮质较厚,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以及黄体和退变的闭锁卵泡等,卵泡间的结缔组织富有网状纤维和梭形基质细胞。髓质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与皮质无明显分界,含有许多血管和淋巴管等。近卵巢门处有少量平滑肌束及门细胞(图17-1)。图17-1 卵巢 ...
佚名 新生儿两侧卵巢有70万~200万个原始卵泡,青春期约有4万个,至40~50岁时仅剩几百个。在胎儿及儿童期可偶见少量卵泡生长,但都不能发育成熟。从青春期至绝经期30~40年生育时期,卵巢在垂体周期性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影响下,每隔28天左右有1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出1个卵细胞,左右卵巢交替排卵。一生中约排卵400余个,其余卵泡均于不同年龄先后退化为闭锁卵泡。卵泡由卵母细 ...
佚名 成熟卵泡破裂,卵母细胞自卵巢排出的过程称为排卵(ovulation)。排卵时间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在排卵前,垂体释放LH量骤增,使卵泡发生一系列变化。卵泡液增多,突向卵巢表面的卵泡壁、白膜和表面上皮均变薄,局部缺血,形成圆形透明的卵泡小斑(follicular stigma)(图17-8)。排卵时,卵丘与卵泡壁分离,小斑处的结缔组织被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解聚,L ...
佚名 神经胶质细胞或简称胶质细胞(glial cell),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其数量比神经元的数量大得多,胶质细胞与神经元数目之比约10:1~50:1。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一样具有突起,但其胞突不分树突和轴突,亦没有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胶质细胞可分几种,各有不同的形态特点,但HE染色只能显示其细胞核,用特殊的金属浸镀技术(银染色)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可显示细胞的全貌 ...
佚名 神经纤维(nerve fiber)是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外包胶质细胞所组成。包裹中枢神经纤维轴突的胶质细胞是少突胶质细胞,包裹周围神经纤维轴突的是施万细胞。根据包裹轴突的胶质细胞是否形成髓鞘(myelin sheath),神经纤维可分有髓神经纤维(myelinated fiber)和无髓神经纤维(unmyelinated nerve fiber)(图7-15)。神经纤 ...
佚名 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集合在起,构成神经(nerve),分布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一条神经内可以只含有感觉(传入)神经纤维或运动(传出)神经纤维,但大多数神经是同时含有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纤维的。在结构上,多数神经同时含有髓和无髓两种神经纤维。由于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含髓磷脂,故神经通常呈白色。包裹在神经外面的致密结缔组织称神经外膜(epineurium)。神经内的神 ...
佚名 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终止于全身各种组织或器官内,形成各式各样的神经末梢(nerve ending),按其功能可分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两大类。 相关新闻 ...
佚名 感觉神经末梢(sensory nerve ending)是感觉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周围突的终末部分,该终末与其他结构共同组成感受器。感受器能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并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向中枢,产生感觉。感觉神经末梢按其结构可分游离神经末梢和有被囊神经末梢两类。1.游离神经末梢 游离神经末梢(free nerve ending)结构较简单。较细的有髓或无髓 ...
佚名 运动神经末梢(motor nerve ending)是运动神经元的长轴突分布于肌组织和腺内的终末结构,支配肌纤维的收缩和腺的分泌。神经末梢与邻近组织共同组成效应器(effector)。运动神经末梢又分躯体和内脏运动神经末梢两类。1.躯体运神经末梢躯体运动神经末梢(somatic motor nerve ending)分布于骨骼肌内。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灰质前角或脑 ...
佚名 (一)溃变神经纤维受损伤如神经被切断后,切断处远侧段的神经纤维全长发生溃变(degeneration),轴突和髓鞘碎裂和溶解。与胞体相连的近侧段则发生逆行性溃变,即轴突和髓鞘的断裂溶解由切断处向胞体方向进行,溃变一般只发展到邻近断端的第一侧支终止。神经元的胞体肿胀,细胞核从中央移到胞体边缘,胞质内尼氏体明显减少,故胞质着色浅淡(图7-27)。(二)再生神经元胞体是 ...
佚名 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胞体集中的部分称灰质(gray matter),不含胞体只有神经纤维的部分称白质(white matter)。大脑和小脑的灰质位于脑的表层,故又称皮质(cortex),皮质下是白质。在脑的白质内,神经元胞体集中而成的一些团块称神经核(团)。脊髓的灰质则位于中央,周围是白质。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胞体集中的部分构成神经节或神经丛。分布在各部位的 ...
佚名 神经节可服脑脊神经节(cerebrospinal ganglion)和植物神经节(vegetative ganglion)两大类。脑脊神经节位于脊神经后根和某些脑神经干上,植物神经节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及前方,副交感神经节则位于器官附近或器官内。神经节一般为卵圆形,与周围神经相连,外包结缔组织被膜。节内的神经细胞称节细胞,细胞的胞体被一层 ...
佚名 脊髓的灰质居中央,在横切面上呈蝴蝶形(图7-3),分前角、后角和侧角(侧角主要见于胸腰段脊髓)。神经元都是多极型。前角内大多是躯体运动神经元,胞体大小不等。大者称α神经元,其轴突较粗,分布到骨骼肌(梭外肌);小者称γ神经元,其轴突较细,支配梭的梭内肌纤维。还有一种短轴突的小神经元称Ranshaw细胞,其轴突与α神经元的胞体形成突触,可能通过释放甘氨酸,抑制α神经元 ...
佚名 1.大脑皮质的神经元类型 大脑皮质的神经元都是多极神经元,按其细胞的形态分为锥体细胞、颗粒细胞和梭形细胞三大类(图7-30)。 图7-30 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1)锥体细胞(pyramidal cell):数量较多,可分大、中、小三型。胞体形似锥形,尖端发出一条较粗的主树突,伸向皮质表面,沿途发出许多小分支,胞体还向四周发出一些水平走向的树突。轴突自胞体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