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人胚第4周和第5周,伴随额鼻隆起与心隆起的出现,头部两则的间充质增生,渐次形成左右对称、背腹方向的6对柱状隆起,称鳃弓(bronchial arch)。相邻鳃弓之间的5对条形凹陷为鳃沟(bronchial groove)。人的前4对鳃弓明显,第5对出现不久即消失,第6对很小,不甚明显。在鳃弓发生的同时,原始消化管头段(原始咽)侧壁内胚层向外膨出,形成左右5对囊状结 ...
佚名 第一鳃弓出现后,其腹侧部分迅速分叉方两支,分别称为上颌隆起(maxillary prominence)与下颌隆起(mandibular prominence)。左、右下颌隆起很快在胚腹侧中线愈合,将口咽膜与心隆起隔开。此时正面观察胚体部,其颜面是由额鼻隆起、左右上颌隆起、已愈合的左右下颌隆起及这5个隆起包围的一宽大凹陷��口凹(stomodeum)构成的(图21- ...
佚名 腭起源于正中腭突与外侧腭突两部分,从第5周开始发生,至第12周完成(图21-4)。1.正中腭突 左右内侧鼻隆起愈合后,向原始口腔内长出一个短小的突起,即为正中腭突(median palatine process)。它演化为腭前部的一小部分。2.外侧腭突 上颌隆起向原始口腔内长出的左右一对扁平突起,即为外侧腭突(lateral palatine process)。外 ...
佚名 牙的釉质来源于外胚层,其它部分成自中胚层。人胚第6周时,口凹边缘的外胚层组织增生,沿上、下颌形成“U”形的牙板(dental lamina)。牙板向深部中胚层内生长,在上、下颌内先后各形成10个圆形突起,称牙蕾(tooth bud)。牙蕾发育增大,底部内陷为帽状的造釉器(enamel organ),为乳牙的原基(图21-5)图21-5 牙的发生A 第8周 B第10 ...
佚名 颈是由第2、3、4、6鳃弓与心上嵴发育而成。左、右第2鳃弓生长迅速它们向中线生长而愈合;向头端生长,将它下颌隆起之间的第1鳃沟演化的外耳推向侧上方;向尾侧延伸而越过第3、4、6鳃弓,覆盖在它们表面。心上嵴(epicardial ridge)是心隆起上缘的间充质增生而向胚体头端长出的嵴状隆起。当第2鳃弓与心上嵴愈合后,在它们与下方3个较小鳃弓之间的间隙称颈窦(cer ...
佚名 (一)肢体发生过程 人胚第4周末,胚体左右外侧体壁上先后出现两对小隆起,即上肢芽与下肢芽(anterior and posterior limb bud),它们由深部增殖的中胚层组织和表面外胚层(图21-6)。肢芽逐渐增长变粗,先后出现近端和远端两个收缩环,将每一肢芽分为三段。上肢芽被分为臂、前臂和手,下肢芽被分为大腿、小腿和足。肢体中轴的间充质先形成软骨。 ...
佚名 1.唇裂 唇裂(cleft lip)是最常 一种颜面畸形,多因上颌隆起与同侧的内侧鼻隆起末愈合所致,故裂沟位于人中外侧。唇裂多为单侧,也可见双侧者。如左、右内侧鼻隆起未愈合或两侧下颌隆起未愈合,可分别导致上唇或下唇的正中唇裂,但均少见。如内侧鼻隆起发育不良导致人中缺损,则出现正中宽大唇裂。唇裂可伴有牙槽突裂和腭裂(图21-9,21-10)。图21-9 颜面畸形图2 ...
佚名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有着相同的胚层来源,其大多数器官都由原始消化管分化而成。人胚发育至第3周末,三胚层胚盘的周边向腹侧卷折,头端形成头褶,尾端形成尾褶,两侧形成侧褶,致使胚体由盘状变成柱状。内胚层与脏壁中胚层位居胚体内,形成一条纵行的管道,称原始消化管(primitive gut)。原始消化管的中份腹侧与卵黄囊通连,称中肠(midgut);原始消化管的头侧份的尾侧份 ...
佚名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其上皮成分大部来自内胚层,其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均由中有胚层分化而成。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等器官虽然不属于消化系统,但其原基也来自原始消化管内胚层。舌的上皮也来自原始消化管内胚层。(一)咽囊的演变原始咽为前肠头端的一个膨大部,呈左右宽、背腹扁、头端粗、尾端细的漏斗状。在其侧有5对囊状突起,称咽囊,分别与其外侧的5对鳃沟相对,随着胚胎的 ...
佚名 (一)喉、气管和肺的发生除鼻腔上皮来自表面外胚层外,呼吸系统其他部分的上皮均由原始消化管内胚层分化而来。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的尾端底壁正中出现一纵行浅沟,称喉气管沟(laryngotracheal groove)(图22-12)。此沟逐渐加深,并从其尾端开始愈合,愈合过程向头端推移,最后形成一个长形盲囊,称气管憩室(laryngotracheal divertic ...
佚名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在发生上关系密切,它们的主要器官肾及生殖腺均起源于间介中胚层,胚胎期的中肾逐渐衍化为男性的生殖管道。出生后,两系统的解剖关系亦极为密切,男性尿道具有排尿及排精的双重功能,女性尿道及阴道则共同开口于阴道前庭。胚胎发育第4周,随胚体侧褶的形成,间介中胚层逐渐向腹侧移动,并与体节分离,形成左、右两条纵行的索状结构,称生肾索(nephrogenic co ...
佚名 (一)肾和输尿管的发生人胚肾的发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从胚体颈部向盆部相继出现的前肾、中肾和后肾。1.前肾 前肾(pronephros)发生最早,人胚第4周初,位于颈部第7~14体节的外侧,生肾索的头端部分形成数条横行细胞索(前肾小管),其内侧端开口于胚内体腔,外侧端均向尾部延伸,并互相连接成一条纵行的前肾管(pronephric duct)。前肾在人类无功能意义, ...
佚名 胚胎的遗传性别虽决定于受精时与卵子结合的精子种类(23,X或23,Y),但直到胚胎第7周,生殖腺才开始有性别的形态学特征。在胚胎早期,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是相似的,称为生殖器官未分化期。胚胎的外生殖器则要到第9周才能辨认性别,因此,生殖系统(包括生殖腺、生殖管道及外生殖器)在发生中均可分为性未分化和性分化两个阶段。 ...
佚名 生殖腺来自体腔上皮、下皮下方的间充质及原始生殖细胞三个不同的部分。1.未分化性腺的发生 人胚第5周时,左、右中肾嵴内侧的表面上皮下方间充质细胞增殖,形成一对纵行的生殖腺嵴(图23-2)。不久,生殖腺嵴的表面上皮向其下方的间充质生出许多不的细胞索,称初级性索(primary sex cord)。胚胎第4周时,位于卵黄囊后壁近尿囊处有许多源于内胚层的大圆形细胞,称原始 ...
佚名 1.未分化期 人胚第6周时,男女两性胚胎都具有两套生殖管,即中肾管和中肾旁管(paramesonephric duct,又称Müller管)。中肾旁管由体腔上皮内陷卷褶而成,上段位于中肾管的外侧,两者相互平行;中段弯向内侧,越过中肾管的腹面,到达中肾管的内侧;下段的左、右中肾旁管在中线合并。中肾旁管上端呈漏斗形开口于腹腔,下端是盲端,突入尿生殖窦的背侧壁,在窦腔内 ...
佚名 1.未分化期 人胚第9周前,外生殖器不能分辨性别。第5周 初,尿生殖膜的头侧形成一隆起,称生殖结节(genital tubercle)。尿生殖膜的两侧各有两条隆起,内侧的较小,为尿生殖褶(urogenital fold),外侧的较大,为阴唇阴囊隆起(labio-scrotal swelling)。尿生殖褶之间的册陷为尿道沟,沟底覆有尿生殖膜。第7周时,尿生殖膜破裂 ...
佚名 1.陷睾 睾丸未下降至阴囊而停留在腹腔或腹股沟等处 ,称隐睾(crytorchidism)(图23-15)。据统计,约有30%的早产儿及3%的新生儿睾丸未降入阴囊,其中大部分在一岁未可降入阴囊,仍有约1%为单侧或双侧隐睾。因腹腔温度高于阻囊,故隐睾会影响精子发生,双侧隐睾可造成不育。2.先天性腹股沟疝 先天性腹股沟疝(congenital inguinal her ...
佚名 心血管系统是胚胎发生中功能活动最早的系统,约在第3周末开始血液循环,使胚胎很早即能有效地获得养料和排除废物。心血管系统是由中胚层分化而来,首先形成的是原始心血管系统,在此基础上再经过生长、合并、新生和萎缩等改建过程而完善。这种复杂的变化过程受何因素控制,目前仍不很清楚,但与遗传和局部血流动力学如血流速度与方向及血流压力等有一定关系。 ...
佚名 人胚胎第15~16天左右,在卵黄囊壁的胚外中胚层内首先出现许多血岛(blood island),它是间充质细胞密集而成的细胞团。血岛中央的游离细胞分化成为原始血细胞(primitive blood cell),即造血干细胞(图24-1)。内皮管不断向外出芽延伸,与相邻血岛形成的内皮管互相融合通连,逐渐形成一个丛状分布的内皮管网。与此同时,在体蒂和绒毛膜的中胚层内也 ...
佚名 心脏发生于生心区。生心区是指胚盘前缘脊索前板(口咽膜)前面的中胚层,此区前方的中胚层为原始横隔(图24-3)。图24-3 原始心脏的发生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