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法 1、H.pylori配体固相硝酸纤维素膜的制备 H.pylor抗原室温融化后,1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2mg/ml用0.01mol/L的PB缓冲液(pH7.2)以250μg/ml间隔,经BIO-DOT型XYZ3000点样仪dispenser线形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的观察结果的测试反应区,定义为检测带(T),距离检测带5mm远的质控带(C)用d ...
作者:韩锋产阎小君侯瑜肖乐义郭晏海苏成芝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全军基因诊断技术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市710033 关键词:螺杆菌,幽门;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分析;胶体金;免疫层析;抗体/分析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易的检测血清中抗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 ...
PAg复合物制备方法简便,作为第二抗体,无种属特异性,可以免去不同种属动物要制备不同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PAg复合物与包埋剂和细胞成分都极少发生非特异性的交互作用,蛋白A和金粒间非共价的结合特性既不影响蛋白A的活性,又能保持高度的稳定性,PAg复合物分子最小易于穿透组织。PAg复合物的原液在4℃可保存达一年之久。电镜水平的PAg染色法PAg法在电镜技术的应用原则是二步标记法 ...
前段时间写过一个胶体金的市场情况,考虑到丁香园里做研究或者研发的战友会比较多一些,结合自己的研发经验,写一些相关的东西。 一、做胶体金研究好出论文吗? 相对分子生物学的微观研究,胶体金出论文的难度似乎很大,总觉得一个研究做下来,就是出线与不出线,没什么可以写。为什么? 首先,胶体金研究偏向生物技术应用研究,而分子生物学目前阶段还是停留在理论研究。所以你可以通过一些色带、测序结果等告诉别 ...
硝酸纤维素膜又称为NC膜,在胶体金试纸中用做C/T线的承载体,同时也是免疫反应的发生处。所以NC膜成为该试验中最重要的耗材,而由于其属于非标准器件,基本上每个项目开始阶段都会遇到如何选择合适的NC膜的问题。同时也存在是否要对NC膜进行后期处理及如何处理的讨论。 一、NC膜的生产原理 这个虽然看上去属于生产厂商的事情,但是GMP有个观点是强调对过程的控制才会有好的 ...
胶体金是一种常用的标记技术,有其独特的优点。近年已在各种生物学研究中广泛使用。在临床使用的免疫印迹技术几乎都使用其标记。同时在流式、电镜、免疫、分子生物学以至生物芯片中都可能例用到。 1971年Faulk和Taytor将胶体金引人免疫化学,此后免疫胶体金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免疫学方法,在生物医学各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目前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主要是免疫层析法(immunoch ...
金标法是Faulk和Taylor(1971)提出的,并首先用于免疫电镜。它是利用胶体金在碱性环境中带有负电的性质,使其与抗体相吸附,从而将抗体标记。当用金标记的抗体与抗原反应时,在光镜水平胶金液呈现鲜艳的樱红色,不需加外进行染色。在电镜水平,金颗粒具有很高的电子密度,清晰可辨。因此,免疫电镜胶体金标记法近年来被成功地应用于生物学的各个方面,并取得了要喜的进展,解决了一些过去未能解决的问题,80年代 ...
1、蛋白质的处理:胶体金标记蛋白的制备 胶体金对蛋白的吸附主要取决于pH值,在接近蛋白质的等电点或偏碱的条件下,二者容易形成牢固的结合物。如果胶体金的pH值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会聚集而失去结合能力。除此以外胶体金颗粒的大小、离子强度、蛋白质的分子量等都影响胶体金与蛋白质的结合。 (1)待标记蛋白溶液的制备将待标记蛋白预先对0.005Mol/LpH7.0&nb ...
胶体金标记蛋白质的原理,一般认为是由于pH值等于或稍偏碱于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呈电中性,此时蛋白质分子与胶体金颗粒相互间的静电作用较小,但蛋白质分子的表面张力却最大,处于一种微弱的水化状态,较易吸附于金颗粒的表面,由于蛋白质分子牢固地结合在金颗粒的表面,形成一个蛋白层,阻止了胶体金颗粒的相互接触,而使胶体金处于稳定状态,如果=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带正电荷,胶体金带负电荷,二者极易静电结合 ...
胶体金标记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或显色剂,应用于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新型免疫标记技术。由于它不存在内源酶干扰及放射性同位素污染等问题,且利用不同颗粒大小的胶体金还可以作双重甚至多重标记,使定位更加精确。因此已成为继荧光素、酶、同位素及乳胶标记技术之后的一种新型标记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电镜、流式细胞仪、免疫印迹、蛋白染色、体外诊断试剂的制造等领域。 用胶体金作为特殊标记物的研究始于60年代初,1 ...
胶体金制备完毕后须经电镜下质量鉴定才能应用。 一、胶体金颗粒直径测定 用预先处理好的覆有Formvar膜的镍网浸入胶体金溶液内,取现放在空气中干燥或37℃烤箱烤干。然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主要观察金颗粒的大小,符合不符合所需要的颗粒直径,金颗粒是否均匀一致,有无椭圆形及多角形金颗粒存在。理想的金颗粒是大小基本相等,均匀一致,无椭圆形及多角形的金颗粒存在,还可以拍片放大后测量金颗粒直径的大小。 二、胶 ...
一、胶体金的稳定性及免疫胶体金的贮存 胶体金具有很高的动力学稳定性,在稳定因素不受破坏时自身凝聚极慢,可放置数年不发生凝聚。影响稳定的因素主要有电解质、溶胶浓度、温度、非电解质等。 金溶胶必须有少量电解质作稳定剂,但浓度不宜过高。高浓度亲水性非电解质能剥去胶粒外面的水化膜使其凝聚。少量的高分子物质促使溶胶凝聚,但一定量的高分子物质反而可增加溶胶稳定性,如蛋白质、葡萄糖、PEG20000 ...
胶体金的制备一般采用还原法,常用的还原剂有柠檬酸钠、鞣酸、抗坏血酸、白磷、硼氢化钠等。根据不同的还原剂可以制备大小不同的胶体金颗粒。常用来制备胶体金颗粒的方法如下。 1、枸橼酸三钠还原法 (1)10nm胶体金粒的制备:取0.01%HAuCl4水溶液100ml,加入1%枸橼酸三钠水溶液3ml,加热煮沸30min,冷却至4℃,溶液呈红色。 (2)15nm胶体金颗粒的制备:取0.01%HAuCl4水溶液 ...
随着免疫分析日益广泛应用于以临床为主以及非临床领域的诊断工业(diagnosticindustry),免疫分析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类为全自动化的免疫分析;另一类为以硝酸纤维膜为载体的快速免疫分析。前者需要价格昂贵的全自动仪器及与仪器严格配套的各种试剂盒,目前只能在医疗及检测中心应用,虽也能较快速给出结果,但仍需一定时间,不适合远离医疗及检测中心的地区,更不能用于“患者床旁检验 ...
胶体金是一种常用的标记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有其独特的优点。近年已在各种生物学研究中广泛使用。在临床使用的免疫印迹技术几乎都使用其标记。同时在流式、电镜、免疫、分子生物学以至生物芯片中都可能例用到。 1971年Faulk 和Taytor将胶体金引入免疫化学,此后免疫胶体金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免疫学方法,在生物医学各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目前在医学检验 ...
(一) 原理 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胶体金是由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聚合成为特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称为胶体金。胶体金在弱碱环境下带负电荷,可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形成牢固的结合,由于这种结合是静电结合,所以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物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