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分析性研究 本书在绪论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节中已经介绍过流行病学观察法可分为描述性研究与分析性研究两大类。对于病因研究来说,这两类方法可以看成是研究过程中的两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阶段。描述性研究结果可以为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提供构成假设(假说)的线索(“病因的概念”将在第七章详述)。所谓病因假设是对某因素与某病因果关系的一种推测性的可检验的解释。检验结果可以支持或不支持原来的假设,也可产生新的假设。 例如,“吸烟 ...
四、爆发与流行的调查 爆发调查是指对某特定人群短时间内发生多例同一种疾病所进行的调查。爆发有传染病的爆发。传染病的爆发有集中、同时的爆发,也有连续、蔓延的爆发。前者如呼吸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的爆发;后者如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爆发等。爆发也有非传染病的。如“麻痹症”爆发,“抽搐症”爆发,出血性疾患爆发,急性皮炎爆发等,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对非传染病爆发调查的思路、方法及步骤与对传染病的大同小异。 (一)爆发类型、流行曲线及暴露时间 ...
三、现况调查 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又称现患调查或横断面调查(cross-sectional survey),是在一个确定的人群中,在某一时点或短时期内,同时评价暴露与疾病的状况,或在某特定时点(如参加工作前,入学或退休时)所做的体检等调查。现况调查是通过完成某特定时间该人群健康经历的一个“快照”,提供某病频率和特征的信息。 (一)目的和用途 1.查明当前某地区某种疾病的流行强度和该病在该地区的分布特点 以便分析患病 ...
二、个例调查和病例报告 个例调查(case investigation)又称个案调查或病家调查,是指对个别发生的病例、病例的家庭及周围环境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一般为传染病病人,但也可以是非传染病病人或病因未明的病例等。 病例报告(case report)则是临床上详细地介绍某种罕见病的单个病例或少数病例。藉此,新出现的或不常见的疾病或疾病不常见的表现,能引起医学界的注意,从而可能形成某种新的假设。它是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的一 ...
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是描述疾病和健康状况在时间、地点和人群方面的分布信息,向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和流行病学家提供最基本的数据资料。描述性研究利用的信息来源有:普查资料、生命统计记录、雇员健康检查记录、医院临床记录、疾病监测记录及国家食品、药物或其他产品消耗的数字等。由于这些数据常是常规收集并且容易获得的,描述性研究比分析性研究省钱、省时得多。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步骤,常可 ...
六、疾病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的综合描述 以上分别叙述了疾病的地区、时间、人群的分布。实际工作中,对一个病的描述往往是综合进行的。只有综合描述,才能获得有关病因线索和丰富的流行因素信息。其常见的描述形式如下。 (一)地区和年龄或时间分布的综合 40~50年代,我国对黑热病调查研究中发现,黑热病分布在长江以北,波及14个省、自治区。但各地患者年龄分布有显著差别。如江苏省10岁以下者占33.9%,11~20岁占28.9%,20岁以上者占3 ...
五、疾病的人群分布 疾病的分布常常随人群的性别、年龄、职业、种族、阶层、婚姻状况、家庭情况的不同而有差异,也与人群不同行为及环境有关。其分布不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疾病的人群分布常有助于探讨流行因素和致病原因。 (一)性别 癌症死亡率除乳腺癌、宫颈癌外,其他男女均可患的癌症一般是男多于女。其中明显高的有膀胱癌、胃癌、肝癌,可能与男性接触致癌因子机会较多有关。有些癌症死亡率性比例各地报告不一致,如我国肺癌男女性别比一般为2:1。而 ...
四、疾病的时间分布 疾病的流行,无论传染病还是非传染病均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有的由散发而流行,有的则被消灭,例如曾严重威胁儿童生命的天花,已于1979年在全世界被消灭。危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脊髓灰质炎,也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号召下,应用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拟在2000年前在全球消灭。但是,有的传染病却正在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如病毒性肝炎、性病、狂犬病、艾滋病等。其中性病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日趋严重;狂犬病则由于人们生 ...
二、疾病的地区分布 疾病的发生往往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因此研究疾病地区分布常可对疾病的病因、流行因素等提供线索,以便制订防制对策。 疾病地区分布划分,在世界范围内可按国家、区域、洲、半球为单位;在一个国家内可按行政区域划分,如我国可按省、直辖市、自治区、县、乡为单位。这样可以比较容易获得完整的人口数字和发病与死亡资料。但是疾病的分布受自然因素影响,若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来描述疾病的分布,虽有方便之处,但由于在同一行 ...
二、疾病流行的强度 疾病流行的强度就是疾病在某地区一定时期内存在数量多少,以及各病例之间的联系程度,也称为疾病的社会效应,也是疾病在人群中的数量变化。表示流行强度的术语有散发、流行和大流行。 (一)散发 散发(sporadic)是指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来一般水平。一般多用于区、县以上范围,不适于小范围的人群,如一个托儿所、工厂和学校等。不同病种、不同时期散发水平不同。确定某病在某地区是否属于散发,应参照当地前3年该病的 ...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疾病,不论是传染病还是非传染病均有两方面表现:一方面是疾病的个体表现,如症状、体征、功能变化等临床现象;另一方面是疾病的人群表现,如什么地区发病多或少,什么时间发病多或少,哪些人群发病多或少等。综合其特点就构成了人群中疾病图谱,这种图谱叫做疾病的人群现象。疾病的人群现象称为疾病的分布。 疾病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流行”和“不流行”经常受到致病因子、环境、 ...
四、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及应用 (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二)、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三)、应用于诊断、疗效判断、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的评价(四)、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对策与措施(五)、应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决策和评价 由于几乎各种疾病及健康状况都存在着与流行病学有关的问题,因此,在临床各科日常工作中,都会遇到应用流行病学观点和方法的场合。更加上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 ...
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 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如下类别。 (一)观察法 由于流行病学是人群中进行研究,所以研究者实际上不能或不能全部掌握或控制所研究对象发生的条件,因此,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就是很重要的方法。 1.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描述性研究又叫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通过观察而正确、详细地记载疾病或健康状 ...
二、流行病学简史 科学是由于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古代人们与疾病流行作斗争中,逐渐积累起对疾病流行的认识并试图加以解释。从古代起,传染病与非传染病都可有大规模的发生,但传染病的流行危害更大,所以观察较多的是传染病的流行。 中国古代殷墟甲骨文(距今3000多年前)已有“虫”、“蛊”、“疟疾”及灭虫的记载。至迟至2300余年,中国的《史记》已用“疫”、“大疫”表示疾病的流行。当时西方的Hippocrates用“流行病”表示疾病 ...
一、实验步骤1、悬浮细胞样品把细胞及培养液一起收集到15 ml或者50 ml离心管中,1 500 rpm离心3 min,弃去上清;加入10 ml 冷PBS轻轻吹打,1 500 rpm,4℃离心3 min,弃去上清;反复2次;第二次弃去上清后,用1 ml 冷PBS重悬细胞,移入1.5 ml微型离心管,2 500 rpm(500 g),4℃离心5分钟,尽量去除所有残留上清,于-80度或者液氮冻存待用。在避免冻融的情况下,一般保存1年,建议尽快检测。2、贴壁细胞样品2.1 胰酶消化用胰酶将细胞消化 ...
1971年Engvall和Perlmann发表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ELISA)用于IgG定量测定的文章,使得1966年用于抗原定位的酶标抗体技术发展成液体标本中微量物质的测定方法。ELISA的原理ELI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 ...
为了与上一篇概述衔接,先说说废话,从大的方面说ELISA属于酶免疫技术。 免疫酶技术是将酶作为标记物,标记抗体或抗原后,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发生反应,通过标记酶相应底物的颜色反应作抗原抗体的定性和定量的检测依据。目前应用最多的免疫酶技术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如果要分类的话,它属于异相固相酶免疫技术。所谓异相是指在检测时不需要将酶标记抗原抗体和游离抗原抗体分开,所谓固相就是指的ELISA的96孔板固相载体了 ...
目前市场上的ELISA试剂盒质量参差不齐,如何去挑选适合自己的试剂盒就显得特别重要,具体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一、特异性 ELISA试剂盒的特异性与试剂盒的关键组分,抗体对有关,若抗体对中之一为多抗,另一个必须为单抗,建议使用双单抗。 二、灵敏度 灵敏度反映的是试剂盒检出被检物质的最低量的能力,用户可根据自己样本中待检指标的量选择合适的试剂 ...
第一次作ELISA,真简单,偶暗想。第二次做,咿,结果差别这么大(同一份标本)怎么还有跳孔。第三次,决定做的认真一些,争取作到同一份标本,做两到三次,板间无差异,发觉很难。原来ELISA 也这么讲究。看看ELISA的注意事项吧:(一)加样在ELISA中除了包被外,一般需进行4-5次加样。在定性测定中有时不强调加样量的准确性,例如规定为加样一滴。此时应该使用相同口径的滴管,保持准确的加样姿势,使每滴 ...
云桥生物技术公司最近开发的蛋白质构象矩阵ELISA技术(PCA-ELISA)能从分子水平上系统、灵敏并且快速的分析蛋白质药物的三维构象。最近美国的医疗保健法为仿制药的审批和商业化指明了道路,届时将引起目前已上市的主要的生物药间的激烈竞争。如何保持生物仿制药与原创药的高度相似是目前生物制药产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而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仿制药与原创药到底多相似才可以称为足够相似。&rd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