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是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最常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也可发生于肺、皮肤、骨和其他器官。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腐物寄生性酵母菌。可以从土壤、鸽粪和水果中分离出来,也可从健康人的皮肤、粘膜和粪便中分离出来。环境中的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也可通过皮肤或消化道 ...
佚名 曲菌病(aspergillosis)由曲菌引起。曲菌是最常见的污染杂菌,种类很多,在人类曲菌病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为烟曲菌(Aspergillus fumigatus)。曲菌生长迅速,在潮湿霉烂的谷物、稻草或腐烂的枯树叶中繁殖很快。因此谷仓、土壤、空气中常有大量曲菌孢子,可引起原发性肺曲菌病。外界环境中的曲菌孢子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吸入的曲菌孢子不一定在人体 ...
佚名 毛霉菌病(mucormycosis)由毛霉菌引起。与其他真菌病之多呈慢性经过不同,毛霉菌病多表现为急性炎症,发展很快,常引起广泛播散,并常侵袭血管引起血栓形成和梗死。尤其是脑毛霉菌病可在短期内造成死亡。 毛霉菌常在霉烂的水果、蔬菜、干草、肥料内大量繁殖。因此土壤、空气内常有大量毛霉菌。毛霉菌孢子在空气中飞扬可通过呼吸进入鼻窦和肺(图18-34)。有时并可随食 ...
佚名 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主要是以色列氏放线菌(actinomyces israeli)引起的一种慢性化脓性炎症。根据现代的生物学分类,放线菌不属于真菌而属于一种厌氧细菌。由于它所引起的病变与霉菌病相似,以及按照过去的习惯,通常仍将放线菌病与真菌病一起叙述。放线菌有细胞壁,其化学成分与细菌相似,没有核膜。菌体呈细丝状,与真菌相似,菌丝的粗细与普通杆 ...
佚名 阿米巴病(amoebiasis)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原虫感染引起,病变发生于结肠,在少数病例病原体可进一步移行到肝、肺和脑,偶尔蔓延到肛周皮肤、泌尿、生殖等器官。 本病遍及世界各地,但以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为多见。在我国多见于南方,但在夏季也常见于北方。由于我国卫生状况的不断改善,近年来本病的流行和急性病例已明显减少。 ...
佚名 肠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结肠而引起的,因临床上常出现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等痢疾症状,故常称为阿米巴痢疾。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肠道阿米巴病主要由于食入被包囊污染的食物和水而引起。包囊囊壁具有抗胃酸作用,能安全地通过胃而到达结肠的回盲部,在肠液的消化作用下脱囊而出,发育成为小滋养体。小滋养体直径约为3~12μm,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吞噬肠内容物和细菌为营 ...
佚名 肠外阿米巴病(extraintestinal amoebiasis)可见于许多器官,以肝、肺及脑为常见。 1.阿米巴肝脓肿阿米巴肝脓肿是肠外阿米巴病中最常见者。国内临床资料统计,阿米巴痢疾合并阿米巴肝脓肿者为1.8%~10%,而�检统计则为36.6%,甚至高达60%。肝脓肿大多发生于阿米巴痢疾发病后1~3个月内,但也可发生于痢疾症状消失数年之后。阿米巴滋养体 ...
佚名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可分为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及成虫等阶段。成虫以人体或其他哺乳动物如狗、猫、猪、牛及马等为终宿主,自毛蚴至尾蚴的发育繁殖阶段以钉螺为中间宿主。 血吸虫虫卵随同病人或病畜的粪便排入水中,卵内的毛蚴成熟孵化,破壳而出,以后钻入钉螺体内,经过母胞蚴及子胞蚴阶段后,大量尾蚴发育成熟,并游动于水中。当人畜与疫水接触时,尾蚴借其头腺分泌的溶组织酶 ...
佚名 血吸虫发育阶段中的尾蚴、童虫及成虫、虫卵等均可引起病变,但以虫卵引起的病变最严重,危害也最大。 1.尾蚴及童虫引起的病变 (1)尾蚴性皮炎:尾蚴侵入皮肤后,可引起皮肤的炎症反应,称为尾蚴性皮炎(cercarial dermatitis)。多发生于重复感染的患者,一般在尾蚴钻入皮肤后数小时至2~3日内发生,表现为红色小丘疹,奇痒,经数日后可自然消退。镜下见真 ...
佚名 1.结肠 病变常累及全部结肠,以乙状结肠最为显著。这是因为日本血吸虫成虫多寄生于肠系膜下静脉和痔上静脉的缘故。 早期肉眼观,肠粘膜红肿,呈急性卡他性炎,隐约可见褐色或灰黄色细颗粒状扁平隆起的病灶(虫卵堆积所致),直径约0.5~1cm左右。病灶中央可发生坏死脱落形成浅表溃疡,其边缘常有充血。虫卵可随坏死组织脱落入肠腔,在粪便中可查见虫卵。镜下,见粘膜及粘膜下层 ...
佚名 多见于初次感染大量尾蚴后1个月左右,成虫开始大量排卵时。临床表现为发病急骤,全身中毒反应显著,有发热,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及免疫球蛋白增高,肝、脾及全身淋巴结肿大,肝区触痛,并有腹泻或痢疾症状及全身荨麻疹等。病情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受累器官主要是肝和结肠,但肺、脑及其他器官也可受累。病变以浆液性炎和出血性炎以及急性虫卵结节形成为主,脾和淋巴结可有淤血、单核巨噬细胞 ...
佚名 肺吸虫病(paragonimiasis)主要是肺吸虫虫体(童虫及成虫)在人体内穿行或寄居所引起的疾病,病变以在器官或组织内形成互相沟通的多房性小囊肿为特点。近年来对肺吸虫的研究获得较大的进展,发现了许多新亚种。在我国除东北和浙江老疫区外,还发现安徽、江苏以及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及河南等省的新流行区。前者以卫氏肺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 ...
佚名 包虫病(hydatid disease)是人类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所致的疾病,故又称棘球蚴病。本病几乎遍布全世界在我国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陕西、内蒙及四川西部等畜牧地区为常见的寄生虫病。在人类绦虫病中,本病的危害最为严重。 寄生于人体的幼虫有细粒棘绦虫(Echincoccus granulosus)及泡状(或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alv ...
佚名 病理学 绪论 病理学绪论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基本病理过程 第三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第四节 细胞作组织的损伤 第五节 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机制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第一节 再生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第三节 创伤愈合第三章 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血 第二节 出血 第三节 血栓 ...
网络 第六节 包虫病 包虫病(hydatid disease)是人类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所致的疾病,故又称棘球蚴病。本病几乎遍布全世界在我国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陕西、内蒙及四川西部等畜牧地区为常见的寄生虫病。在人类绦虫病中,本病的危害最为严重。 寄生于人体的幼虫有细粒棘绦虫(Echincoccus granulosus)及泡状(或多房)棘球 ...
网络 第五节 丝虫病 丝虫病(filariasis)是由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所引起的疾病。本病以蚊为传播媒介,早期以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为主,晚期则以淋巴回流障碍为主,出现淋巴管扩张及象皮肿等。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发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为多见。在我国流行甚广,如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及湖北等省区均有流行。 病因和感染 ...
网络 第四节 肺吸虫病 肺吸虫病(paragonimiasis)主要是肺吸虫虫体(童虫及成虫)在人体内穿行或寄居所引起的疾病,病变以在器官或组织内形成互相沟通的多房性小囊肿为特点。近年来对肺吸虫的研究获得较大的进展,发现了许多新亚种。在我国除东北和浙江老疫区外,还发现安徽、江苏以及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及河南等省的新流行区。前者以卫氏肺吸虫(Parag ...
网络 第三节 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 sinensis)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成虫寄居引起,因其主要寄生在肝内胆管,故俗称为肝吸虫病。本病流行于印度、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和中国、日本、朝鲜等国。在我国,广东及台湾为主要流行区,但北方各省也有流行区或散发的报告。根据1975年湖北江陵西 ...
网络 第二节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三种:即流行于非洲北部的埃及血吸虫(Schistosoma haematobium);流行于拉丁美洲及非洲中部的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以及流行于亚洲的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 ...
网络 第十九章 寄生虫病 第一节 阿米巴病 阿米巴病(amoebiasis)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原虫感染引起,病变发生于结肠,在少数病例病原体可进一步移行到肝、肺和脑,偶尔蔓延到肛周皮肤、泌尿、生殖等器官。 本病遍及世界各地,但以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为多见。在我国多见于南方,但在夏季也常见于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