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植物的配子体。除少数较原始的类型外,一般为具背腹面分化的能营独立生活的绿色叶状体。贴地生长,腹面生有假根、精子器和颈卵器。精子器产生的精子,在有水的条件下游至颈卵器内与卵结合,完成受精过程。原叶体生活期短,通常在受精卵经胚的阶段发育成能独立生活的孢子体后,即枯萎死亡。 ...
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有机物,经常从其产生的部位转移到其他部位,引起特殊的生化、生理或形态的反应。是植物细胞接受特定环境信息诱导而形成的代谢产物。在体内运输方式因种类而不同。本身不是营养物质,也不参与植物的结构组分,而是以极低的浓度(<1毫摩尔·升-1,常常<1微摩尔·升-1)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过去一直认为生长发育是通过激素含量的变化来控制,近些年来,有些研究者认为还与植物组织对激素 ...
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丢失的水量。一般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丢失水量的克数表示,即克·米-2·小时-1。通常白天为15~250克,夜间为1~20克。 ...
研究植物胚胎形成和发育的科学。包括对受精前胚囊和花粉管形成、受精过程、胚胎发育以及胚胎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和内在生理、生化和遗传的关系等的研究。与植物细胞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和发育生物学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是植物育种和植物栽培学等应用科学的理论基础。花粉的发现(1823年),被认为是近代植物胚胎学研究的开端。19世纪中、后期,植物胚胎得到迅速发展,在雌雄配子体的结构和发育,胚的发育,以及 ...
绿藻门,绿藻纲,衣藻科。单细胞藻类。为绿藻中结构最简单的类型。藻体球形或卵形,前端具2条等长的鞭毛,能在水中游动。原生质体中有1大的杯状(少数为H形、星形或片状)的叶绿体,占据了原生质体的大部分空间。叶绿体基部通常埋有1个大的蛋白核。细胞质主要存在在叶绿体的凹入部分,细胞核位于中央。在鞭毛基部的细胞质中,通常有2个伸缩泡,其功能与维持和控制细胞内水分总含量有关。在细胞前端稍偏一侧有红色眼点,为 ...
叶的基部或叶柄的基部扩大形成的包裹着茎秆的节间或茎节的鞘状物。多数禾本科植物和伞形科植物,具有显著的叶鞘,它们的功能是保护茎上的幼嫩居间分生组织和幼芽,并增强茎的机械支持力。 ...
藻类植物的一门。藻体通常为单细胞,有的集成球状群体或分枝丝状体。多数能运动的种类,具鞭毛2条,少数为1条或3条,细胞裸露或表面具硅质化的鳞片、小刺或囊壳。不能运动的种类,具有由2个半片套合成的壁,壁的主要成分为果胶质。色素体1~2个,片状,所含光合色素为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叶黄素及金藻特有的金藻素(phycochrgsin)。其中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比例较大,故藻体呈金褐色或黄褐色, ...
又称蕨菜。蕨类植物门,真蕨亚门,蕨科。为向阳林地、灌丛、荒山草坡最常见的蕨类植物。大型多年生草本。土生。根状茎长而粗壮,横卧地下,表面被棕色茸毛。叶每年春季从根状茎上长出,幼时拳卷,成熟后展开,有长而粗壮的叶柄,叶片轮廓三角形至广披针形,为2~4回羽状复叶,长60~150厘米,宽30~60厘米,革质。孢子囊棕黄色,在小羽片或裂片背面边缘集生成线形孢子囊群,被囊群盖和叶缘背卷所形成的膜质假囊群盖 ...
菊科。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茎直立。叶互生,卵形至披针形,边缘有粗大锯齿或深裂,基部楔形,有柄。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直径2.5~20厘米,因品种不同,差别很大;总苞苞片绿色,线形,边缘膜质;边花舌状,白、红、黄、紫各色,形状因品种而有单瓣、平瓣、匙瓣等多种类型,当中为管状花,常全部特化成各式舌状花;雄蕊、雌蕊和果实多不发育。原产我国及日本。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相传自晋 ...
石蒜科。多年生草本,具肉质根。叶多数,带状,二列,深绿色,有光泽,长30~50厘米,宽3~5厘米。花茎实心,扁平,肉质,伞形花序有花10~20朵,花直立(大花君子兰)或下垂(垂笑君子兰);花被漏斗形,花被管短,裂片6,鲜红色,内面略带黄色;雄蕊6,着生花被管喉部;子房下位,球形,3室,每室5~6胚珠,花柱细长,柱头3裂。浆果紫红色,宽卵形;种子大,球形。原产非洲南部。我国各地广泛栽培。著名观赏 ...
桔梗科。多年生草本,具乳汁。根胡萝卜状。叶对生或轮生,卵形至披针形,边缘有尖锯齿。花1至数朵生枝端;花萼5裂;花冠钟状,蓝紫色,径4~6厘米;雄蕊5;子房下位,5室,胚珠多数。蒴果倒卵形,顶部5裂。产全国各地。朝鲜、日本、前苏联也有。或药用栽培。根为传统中药,性平、味苦辛,有宣肺、祛痰、排脓功效。 ...
某些植物的根与土壤中的真菌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种真菌与根的共生结合体。根据形态学和解剖学的特征,可区分为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外生菌根(ectomgcorrhiza)中的真菌菌丝体紧密地包围植物幼嫩的根,形成菌套。有的还向周围土壤伸出一些菌丝,但菌丝很少穿入根组织的细胞内部。菌丝在根的外皮层细胞间隙中蔓延,形成网状菌丝体。一方面代替根毛的作用,吸收水分和养料;另一方面,菌根菌分泌维生素等,可 ...
无患子科。常绿乔木。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4对,革质,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圆锥花序顶生,有黄褐色短柔毛;花小,绿白色或淡黄色,杂性,无花瓣。果球形,核果状,直径2~3.5厘米,果皮暗红色,有瘤状突起;果肉(假种皮)白色,透明,肉质,多浆汁,味甘甜;种子球形,暗褐色,有光泽。我国特产,现海南省尚有天然林,栽培历史悠久,华南、西南、台湾、四川等省区有栽培。世界著名果品。除鲜食外,可制果干 ...
一类植物体上具有轮生分枝的藻类植物。 形态构造 藻体大型直立,草绿色,有类似根、茎、叶的分化。高10~50厘米,外形似高等植物金鱼藻。主枝(“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上生有一轮有一定生长限度的短枝或小枝(“叶”)和一些顶端能继续生长的侧枝。短枝和侧枝同样有节和节间的分化,但分化情况因属的不同而异。例如轮藻属侧枝的节上也生有一轮短枝,短枝的节上生有单细胞的刺状突起(小苞片)。地下部分为无色 ...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较原始的一科。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少数为藤本或灌木。单叶或复叶,通常互生,很少对生(铁线莲属);无托叶。花通常两性,辐射对称,稀两侧对称(乌头属、翠雀属);萼片5~多数,分离,有时呈花瓣状(白头翁属、铁线莲属);花瓣5~多数,或无花瓣(白头翁、铁线莲),有时特化成蜜腺叶;雄蕊多数,螺旋排列;雌蕊心皮多数至少数,分离,螺旋排列,每心皮1室,有多枚至1枚胚珠。果实为蓇葖果或 ...
藻类植物中种类繁多的一个门。 形态与构造 藻体草绿色。形态多样,有单细胞、群体和多细胞等类型。多细胞个体的体形有球形、盘状、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以及叶状体、管状体、枝状体等。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细胞中有一至多个显著的核。都含叶绿体,但叶绿体的数目和形状因种类而异。所含光合色素成分与高等植物相似,有叶绿素a、b,α-、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不含藻胆素。光合作用产物主要是淀粉,大多聚集在 ...
种子植物中较低级的一类。具有颈卵器,又属颈卵器植物,又是能产生种子的种子植物。但它们的胚珠外面没有子房壁包被,不形成果实,种子是裸露的,故称裸子植物。孢子体即植物体,极为发达,多为乔木,少数为灌木或藤木(如热带的买麻藤),通常常绿,叶针形、线形、鳞形,极少为扁平的阔叶(如竹柏)。大多数次生木质部只有管胞,极少数具导管(如麻黄),韧皮部只有筛胞而无伴胞和筛管。大多数雌配子体有颈卵器,少数种类精子 ...
干制植物标本的一种。采集带有花、果实的植物的一段带叶枝,或带花或果的整株植物体,经在标本夹中压平、干燥后,装贴在台纸上,即成腊叶标本,供植物分类学研究使用。台纸一般可用铜版纸、白版纸,裁成11.5×16.5英寸(29×42厘米)的国际标准大小或裁成8开(即27×39厘米)普通尺寸。贴标本方法多种多样,一种是用胶水将标本完全贴在台纸上,另一种方法将标本用道林纸条贴在台纸上,在台纸左上角贴一张记 ...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较原始的一科。常绿或落叶乔木或灌木,稀为藤本。单叶互生,多全缘,托叶大,包围叶芽,脱落后枝上留存环状托叶痕。花大,单生,通常两性少单性,萼片和花瓣常相似呈花瓣状,通常 6~9(~21),轮生;雄蕊和雌蕊心皮均多数、离生、螺旋排列在伸长的柱状花托上。蓇葖果,背缝或腹缝开裂,少数成翅果。约15属,230种,分布北美洲和亚洲热带。我国有11属,100多种,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 ...
植物侧生分生组织的一种。在根和茎进行次生生长时,植物体内某些部位的薄壁细胞,如根的中柱鞘细胞,茎的紧接表皮的皮层细胞或韧皮部细胞,表皮细胞等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其细胞通过平周分裂增生新细胞,向外分化形成木栓层,向内分化形成栓内层,共同组成周皮。周皮的形成使长粗的根、茎表面有了替代失去保护作用的表皮的新的(次生的)保护组织。木栓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往往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的周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