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植物的细胞、器官和整体,在其生长的开始期,生长速度慢,以后加快,当接近最大大小时,生长速度随之下降,最后生长停止的全过程。是德国植物生理学家萨克斯(J.von Sachs)在19世纪后半叶提出的。以时间为横坐标,植物大小(此处为根的长度)为纵坐标,所绘成的生长曲线为S形(sigmoid)生长曲线。如果将生长曲线的数据绘制成生长速度曲线图(每日增加的长度),即图中虚线所示。图中S形曲线是在控制 ...
植物体内起支持和巩固等机械作用的组织。其细胞壁的局部或全部加厚,常木质化,且细胞多排列紧密,因而有很强的抗压、抗张和抗曲挠的能力。植物体能有一定的强度,枝干能挺立,树叶能平展,并能经受风雨或其他外力的侵袭,都与机械组织的存在分不开。因细胞壁的加厚情况及细胞形状等的不同,可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两种类型。 厚角组织 由纵向延长、细胞壁不均匀加厚的活细胞组成的机械组织。因其细胞壁的加厚部分多在 ...
又名忽布。桑科(或大麻科)。多年生缠绕草本。茎枝和叶柄密生细毛,并有倒刺。叶对生,纸质,卵形,3~5深裂,基部心形或圆形,边缘有粗锯齿,下面有疏毛和黄色小油点;具长叶柄。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圆锥状,雄花花被5片,雄蕊5;雌花2朵生于苞片腋部,苞片覆瓦状排列,成一近圆形的穗状花序。果穗球果状,具宿存、膜质、增大的苞片,有油点,内包扁平的瘦果1~2个。分布亚洲、欧洲。我国新疆有野生,东北、华北 ...
被细胞内胶体颗粒或大分子吸附或存在于大分子结构空间,不能自由移动,具有较低的蒸汽压,在远离0℃以下的温度下结冰,不起溶剂作用,并似乎对生理过程是无效的水。它最经常使用的定义是在某低温下,(通常是在-20℃至-25℃)保持不结冰的水。即使长时间在100℃的烘箱中,也不易去掉。结合得如此牢固的水分,在某些种子,孢子和少数高等植物的耐旱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
终止一个器官或整个植株的生命活动的自然衰退过程。也有人指出,衰老是一个说明走向死亡的生活有机体或器官中的一些衰退变化的名词。特征可表现为生活力下降,合成代谢减慢,分解代谢加速,抗逆性减弱,绿色部分的叶绿素分解,器官脱落,直到死亡。可以发生在整株、器官及细胞水平。整株衰老常与生殖有关。或者说与果实及种子发育有关。如一次结实植物小麦、菜豆等一年生植物,及多年生的龙舌兰,在结实(形成种子)时,即进 ...
①在某些红藻(如多管藻,石花菜)的四分孢子囊内,经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具单倍染色体数的不动孢子。萌发后,形成雌、雄配子体。②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集结在一起的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具单倍染色体数,亦称为四分体。 ...
以蘑菇为主的食用真菌。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多达18种,含多种维生素、糖类和矿质元素等。还有一些是具有不同药用价值的保健食品。人工栽培,繁殖生长快,经济效益高,已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近年来生产量、销售量有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有80多个国家栽培。如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侧耳(平菇)(Pleuro-tusostreatus)、白黄侧耳(P.cornueopi ...
以纯水的化学势(μow)作为标准,在等温等压下一定体系中水的化学热(μw)与该标准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Vw)所得之商值称为该体系的水势(ψw)。 其单位为“压力”单位,通常以巴表示。按国际单位制以帕(pa)表示。将纯水的水势定为零,其他体系如水溶液的水势均为负值。水势的定义是从水的化学势导出,它以能量为单位。自然界自发过程的方向是:能量从较高水平向较低水平移动。渗透作用所以能发生是因 ...
被子植物所特有的一种受精现象,即受精过程中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发生融合的现象。这一现象最早由俄国生物学家纳瓦申(C.Г.Hаваэен)于1898年发现。现已证实,双受精是被子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整个过程可分成配子融合前阶段和配子融合阶段。前一阶段从花粉落在柱头上开始,包括花粉粒在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柱头在花柱中生长,花粉管到达胚珠和进入胚囊的过程;后一阶段指到达胚囊的花粉 ...
苔藓植物孢蒴下面的柄,为孢子体的组成部分之一。由胚的中间部分发育形成。藓纲植物的蒴柄通常较长,并且在孢蒴成熟前迅速生长,故能将孢蒴顶出颈卵器之外。苔纲的蒴柄多很短,且发育在孢蒴成熟之后。 ...
藓类植物的孢蒴因蒴柄的迅速伸长而被顶出颈卵器之外后,仍罩在孢蒴外面的呈帽盔状的颈卵器残余部分。孢蒴完全成熟时,蒴帽自行脱落。 ...
也称琐琐。藜料。灌木或小乔木,高1~6米,老枝灰褐色,一年生枝细长,绿色,对生,有关节,节间长4~8毫米。叶对生,退化成鳞片状,宽三角形。花两性,腋生,花被片5,长圆形,果时背部生半圆形横生的翅,膜质,长5~8毫米。胞果半圆球形,果皮黄褐色,肉质。分布于我国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蒙古、原苏联中亚地区也有。为强旱生盐生植物,生于荒漠的湖盆低地外缘的固定、半固定沙丘上,在沙漠地带常形成大面积纯 ...
亦称C4-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既具有C3途径,又具有C4途径的植物。如玉米、甘蔗、高粱、马齿苋等。其叶解剖学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维管束周围,有一圈含叶绿体的维管束鞘细胞,典型者在这圈细胞外,又环列有几层叶肉细胞形成花环结构。与C3植物相比,光呼吸弱,二氧化碳补偿点(1~10ppm)低,光饱和点几乎达到全日照;光合作用最适温度(30~45℃)高;在强光及其他适合条件下光合速率(40~80CO ...
又名苏铁、凤尾蕉。裸子植物,苏铁科。常绿乔木,主干单一,不分枝。大型羽状复叶,丛生茎端,长0.5~2米,小叶革质,边缘内卷。雌雄异株,雄球花圆柱形,生雄株顶端,雌球花由多片羽状大孢子叶组成,黄褐色,边缘生胚珠。一般7~8月开花,在热带地区,达到一定树龄后可每年开花,在温带一般不常开花。种子卵圆形,成热朱红色。铁树原产热带。产于我国福建、广东、台湾。各地常栽培。四川渡口市有一片天然铁树林,约5万 ...
当细胞(主要指幼茎及叶片的)丢失水分使原生质体体积减小到引起膨压全部或绝大部分丧失,致使茎、叶下垂的现象。若在蒸腾作用减弱后,即可恢复正常状态,称为暂时萎蔫(temporary wilt-ing)。这是由于蒸腾失水的速率大于根系吸水的速率,使体内水分亏缺所致,但并非土壤缺乏植物可利用水。若蒸腾作用减弱后仍不能恢复原状,则称为永久萎蔫(permanent wilting)。这是由于土壤中缺乏植物 ...
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树皮棕红色。单叶互生,具托叶,叶片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1~2厘米。花单生,先叶开花,近无柄;萼5裂;花瓣5,粉红色;雄蕊多数;心皮1,子房上位。核果卵球形,直径5~7厘米,有沟。原产我国,在陕西、甘肃、西藏及河南西部发现有野生桃存在。栽培起源很早,我国古籍《诗经》《尔雅》等书中已有桃的记栽,所以至少有3000年栽培史。著名品种有河北深州水蜜桃、山东 ...
曾用以表示成长的植物细胞吸水能力的术语。在使用水势概念以后,不再使用。它的绝对值与细胞水势相同,符号相反。 ...
植物的结构同多糖,含D-葡萄糖单位。纤维素链没有分支,其葡萄糖单位间以β(l→4)糖苷键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使纤维素的长链呈伸展构象并用氢键互相结合成不溶的纤维。纤维素是自然界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植物体内约有一半的碳以纤维素的形式存在。估计地球上绿色植物每年约产纤维素1000亿吨,一些植物纤维如棉花、亚麻、苎麻和黄麻几乎是纯纤维素,木材含40~60%纤维素。细胞 ...
菊科,豚草属植物的通称。一年生草本。叶对生或互生,全缘或有裂。头状花序小,单性,雌雄异株;雄头状花序在枝端密集成无叶的穗状或总状花序;雌头状花序在上部叶腋单生或密集成团伞状;雄头状花序有多数不育的两性花,总苞片5~12,基部结合;雌头状花序仅1个无被的雌花,总苞背面有瘤或刺。瘦果倒卵形,藏于坚硬的总苞中。本属约数10种,主产于美洲。豚草(A.artemisifolia)叶互生,羽裂。三裂叶豚草 ...
以耐旱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组成的植物群落。多见于中等程度干燥、较冷的大陆性气候地区,年降水量在250~450毫米间,多集中于夏季。群落中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多年生杂草也不少,有时有旱生半灌木,植被分层较简单,但其高度和密度相差甚大。主要的温带草原有欧亚大草原(包括我国的内蒙和大兴安岭以西的草原)、北美大草原和南美草原。欧亚大草原的代表动物有高鼻羚羊、黄羊、野驴、野马、黄鼠和沙狐等;北美大草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