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科 (Araceae)魔芋属(Amorphophallus)多年生草本。古名□□。以地下球茎供食用。原产东半球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风林地区。在印度热带森林中有野生原始种,可能起源于印度。远古时代传入锡兰岛和印度支那进而传到中国进行栽培后又传入日本。《倭名类聚抄》曾记载四川人视魔芋为珍品。魔芋分布很广。喜马拉雅山以东各亚洲国家,南起赤道线上雨林气候区的印度尼西亚,北止中国北纬36°的宁夏、陕西季 ...
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原产于中美洲、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苋属植物有50多个种。不论野生或栽培,其嫩茎和叶都可作蔬菜食用,花可供观赏。中国是苋菜原产地之一,甲骨文中已有“苋”字。此外还在墨西哥发现了公元前4000年印地安人食用的苋菜种子。栽培历史悠久,是世界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苋菜植株与种子内蛋白质的含量较高,约可分别占叶片鲜重的4.6%和种子重的12~18%其中人类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平衡,生理价值较 ...
菊科茼蒿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又名蓬蒿。原产中国,现南北各地都有栽培。嫩茎、叶可供食用。叶长而肥厚,全缘或为羽状深裂,裂片呈倒披针形,叶缘锯齿状或有深浅不等的缺刻。叶腋分生侧枝。春季抽薹开花,头状花序,黄白色或深黄色。瘦果、褐色,有棱,无冠毛,千粒重1.8~2克。染色体数18。依叶的大小及缺刻深浅分为大叶种及小叶种,前者叶片大而厚缺刻少而浅食用品质好产量高成熟略迟;后者叶小缺刻多而深叶薄成熟稍早。 ...
菊科莴苣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以绿叶或肉质茎供食用。埃及古墓出土文物证明,公元前4500年已有长叶型莴苣栽培。结球莴苣是在地中海一带演变而成在汉代或唐太宗时从西亚传入中国以后演变成茎用莴苣,因其肉质茎肥嫩如笋通称莴笋。9世纪传到日本。中国以茎用莴苣为主,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叶用莴苣在华南栽培较多。莴苣叶、茎组织中乳管分泌的乳状液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如糖、橡胶物质、有机酸、树脂、甘露醇、蛋白质及莴苣素 ...
原产美国西南部及墨西哥北部。茎节倒卵形至抹刀形。有灰或带紫红色毛。花鲜红至玫红、黄或罕有白色。花期春季。繁殖可扦插茎节,或播种。喜温暖干燥及阳光充足环境。
又名红球。为仙人掌科裸萼球属植物。是仙人掌植物中最常见的红色球种。球体绯红,鲜艳夺目,夏季开花,粉红娇嫩,是花卉爱好者收集的珍品。
壳斗科(Fagaceae)栗属落叶乔木。本属植物分布于北半球的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其中主要栽培种还有欧洲栗(C.sativa)和日本栗(C.crenata)。板栗是中国栽培最早的果树之一。《诗经》中有记载,约已有2000~3000年的栽培历史。叶披针形或长圆形,叶缘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为□荑花序,雄蕊10~20枚,5月开花,花期可持续1个月,风媒传粉;雌花生长在结果枝顶端雄花序的基部 ...
胡桃科(Juglandaceae)胡桃属落叶乔木。又名胡桃。原产伊朗。公元前10世纪前后向东传播到亚洲西部和印度等地;向西引种到地中海沿岸一些国家,以法国、意大利、罗马尼亚、土耳其栽培较多。美国于15世纪后引种,在西北部栽培很盛,现已成为世界第一位主产国家。西汉时传入中国,主产区分布在陕西、山西、云南、河北、北京、河南、甘肃、新疆、山东和辽宁等地。世界核桃产量居坚果类首位。树高10~15米,冠径可 ...
桦木科(Betulaceae) 榛属(Corylus)多年生落叶灌木,少数为乔木。中国陕西省半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榛的种子,《诗经·大雅》中已提到榛。本属植物在全世界共发现有16种,分布在北半球的寒带和温带。叶互生,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为□荑花序,圆柱形,下垂;雌花序头状,向上,开花时仍包于鳞片内,仅伸出红色花柱。坚果近球形或卵形,外包裂片状、筒状或针状总苞。种仁含脂肪50~60%蛋白质17 ...
漆树科腰果属常绿乔木。热带果树。原产西印度群岛和巴西东北部,后传至印度和东南亚又传至非洲。现热带各国多有栽种以莫桑比克、印度、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产量最多。1943年引入中国今海南省三亚市,50年代后云南和广东西部也有种植。树高8~12米,树冠开张,冠幅约8米左右。单叶互生、革质,长卵或倒卵形,长10~20厘米。圆锥花序顶生,花小,黄粉红色,杂性。坚果分为两部分:膨大的肉质花托,成熟后橙红色,长2.5 ...
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落叶乔木。原产中国。《诗经·豳风·七月》已有“八月剥枣”的记载,是中国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中国枣约于公元 1世纪经叙利亚传至地中海沿岸和西欧,19世纪由欧洲传入北美。约在 9世纪前东传入日本。但仅中国作为果树盛行栽培。主要分布于北纬23°~42°之间,以黄河流域的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最多。形态和特性 枣树根系由行根和定根组成。前者水平方向分布较发达且 ...
樟科鳄梨属的1种。原产中美洲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均有种植,但以美国南部、危地马拉、墨西哥及古巴栽培最多。中国的广东、福建、台湾、云南及四川等地均有少量栽培。常绿乔木高约10米。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稍苍白色,密生短柔毛,羽状脉,聚伞状圆锥花序,多数生于小枝的下部,具梗,被短柔毛;苞片及小苞片线形,被短柔毛。花淡绿带黄色,花被两面被毛,筒 ...
凤梨科(Bromeliaceae)凤梨属多年生常绿草本,又名凤梨、黄梨。全属约6种作为果树广泛栽培的仅菠萝1种。原产南美的巴西和巴拉圭新大陆发现后逐渐传到热带和亚热带各地。16世纪由葡萄牙人从美洲传入中国,1650年由福建传至台湾,现该省产量居全国之冠,其次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等。多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泰国、美国、巴西、墨西哥、中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为主产国,科特迪瓦、肯尼亚、厄瓜多尔、 ...
蔷薇科枇杷属常绿小乔木。亚热带果树。因叶片状似琵琶,故名。原产中国长江上游。现湖北西部山区还有野生种分布。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中已有枇杷作为栽培果树的记载。西晋时期今四川夹江、宜宾,湖北枝城以及广州等地都以产枇杷著名。唐代栽培北界达到今陕西南郑。北宋时扩展到长江下游,苏州太湖洞庭山和杭州产区开始形成。现以浙江、江苏、福建、台湾为主要产区。公元9世纪前传至日本18世纪传至南欧,19世纪传至美洲,但 ...
双子叶植物纲金缕梅亚纲杨梅科的 1种。中国著名水果之一,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日本、朝鲜的亚热带以及菲律宾也有。生长在海拔 125~1500米的阳山坡疏林和灌丛中喜酸性土壤。常绿乔木,高达15米以上幼嫩枝叶常生有圆形盾状着生的橙黄色腺体;叶革质,常生在小枝的上端。雌雄异株,雄花序单独或数条生于叶腋,圆柱状雄花具2~4枚卵形小苞片及4~6枚雄蕊花药暗红色;雌花序一般单生叶腋,长仅5~15毫米苞片密接成 ...
酢浆草科阳桃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又名五敛子、阳桃。是一年可多次收获的热带果树。原产东南亚,很早引入中国南部广东、广西、台湾、福建等省(自治区)。印度、马来西亚、泰国以及巴西、美国等也有栽培。树高5~10米。奇数羽状复叶,革质小叶5~11片。花白色带有紫斑。浆果卵形或椭圆形有显著的5棱,横切面多成五角星状,长7~12厘米,未成熟时青绿色全熟时暗黄或琥珀色表面光滑,果肉含草酸较多。种子外有假种皮。中国 ...
棕榈科棕枣属常绿大乔木。又名椰枣、海枣、伊拉克蜜枣。 热带重要干果。 原产西亚和北非,是最早驯化的果树之一。很久以来一直是地中海、红海沙漠地带的主要食品。南美、澳大利亚、南亚各国都有引种,以埃及、 伊拉克、 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栽培最多。唐代传入中国,现广东和云南地区有栽培。树干高可达20~30米。羽状复叶,长1.5米以上互生于茎顶部。小叶片有粗壮龙骨顶端较尖。雌雄异株花序外有肥壮佛焰苞,雄花成圆锥花 ...
桃金娘科番石榴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适应性很强的热带果树。原产美洲热带地区,中南美洲各国生产最多,16世纪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传入菲律宾后引进中国主要在广东、台湾种植福建、广西、云南也有栽培。树高可达5米主干不甚直立,树皮绿褐色、光滑。叶对生革质长椭圆形或长卵形背面有茸毛。花两性白色单生或2~3朵聚生于叶腋。浆果卵形,梨形或球形成熟时淡黄或粉红色味略酸而有特殊香味。种子小而多。在中国4~5月开花,7 ...
番木瓜科番木瓜属常绿小乔木。又名乳瓜、万寿果。为速生丰产的热带果树。原产热带美洲,以印度、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和扎伊尔产量最多。传入中国已有200多年历史主要栽培于广东、台湾、广西、福建以及云南等省(自治区)南部。茎干直立,少分枝,中空,高可达8~12米顶部簇生掌状大叶,直径40~80厘米。叶片具5~7个深裂,叶柄中空长60~100厘米。花有单性雌株、雄株;也有两性株,着生雄花和完全花。浆果长 ...
蔷薇科(Rosaceae)李属落叶乔木。在中国的栽培起源很早,甲骨文中已有记载。公元前西传至亚美尼亚,后在欧洲形成了适合当地的品种群。美国在18世纪开始由欧洲引种,并获得发展。产量以苏联居首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南非和澳大利亚也发展了经济栽培。中国主要分布于北纬44°以南地区,以黄河流域各省为主产地。杏的树冠开张。叶宽卵圆形。花单生,花瓣白色或稍带红色。核果球形果皮及果肉金黄色种子扁卵圆形味苦或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