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群落各层次中占优势的植物。即在数量、体积和群落学作用上最为重要的物种。一般确定优势种所使用的指标主要是种的盖度和密度最大的种类,如兴安落叶松是大兴安岭落叶针叶林内乔木层的优势种,而我国典型草原的优势种则以旱生丛生禾草为优势种,如针茅属的大针茅、克氏针芒等。
向性运动的一种。是植物对地心引力所引起的定向运动。分正向地性和负向地性。反应方向朝向地心引力的称正向地性,如根总是向下生长;反应方向与地心引力相反的称负向地性,如茎向上生长,或稻、麦倒伏后,又能直立起来。关于产生向地性的原因,一般认为由于重力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所致。当茎平放时,较多的生长素移往靠地的一面,故这面细胞生长快,茎表现为负向地性。在根里、生长素分布虽然也如此,但根对生长素敏感,微量的生 ...
指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温度高、湿度大、氮肥足时,营养生长特别迅速。如栽培的叶、茎、根类蔬菜,牧草等植物。对这些植物,采取农业措施,促进它们的营养生长,抑制它们的生殖生长,使有机养料集中用于营养生长,以提高质量。
又称阳地植物。在阳光比较充分的环境中,才能生长正常或生长良好,而在阴蔽环境中,生长不正常,甚至死亡的植物。如刺槐、向日葵、稻、麦等。
作物及果树的过旺生长现象。一般由于水分和氮肥过多,温度较高,光线不足,或重修剪(果树)后花芽减少,茎(枝)、叶迅速伸长等引起。作物徒长后,因组织变软,易引起倒伏和延迟成熟。果树常引起结果减少,品质降低。
植物在水分亏缺严重时,细胞失去膨压,茎、叶下垂的现象。萎蔫的植物若在蒸腾作用降低后,就可以减轻或消除水分亏缺而恢复原状的,称为暂时萎蔫;由于土壤缺乏可利用的水分,蒸腾作用降低后,植物依然保持萎蔫状态的,称为永久萎蔫。这时,根毛枯萎,如果在短时间内及时供水,根毛还可重新产生,否则根系就不能恢复吸水功能,使植株因缺水而死亡。
亦称阳生植物,要求充分的直射阳光才能生长或生长良好的植物。如马尾松、白桦、刺槐、稻、麦等。阳地植物往往具有短的节间、叶小而厚,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和角质层比较厚,栅栏组织发达,细胞的层次也多,海绵组织不甚发达,细胞间隙较小,机械组织发达。叶面往往与光线平行,叶面常具蜡质或绒毛。阳地植物虽倾向于旱生,但它们不一定是旱生植物,例如水稻是阳地植物,但它不是旱生植物,而是生活于水中的植物。
亦称阴生植物。适宜生长在蔽阴环境中的植物。例如玉簪、胡椒、酢浆草、春兰等植物。它们的光合作用适应于在较弱的光照下进行。阴地植物的叶片一般大而薄,栅栏组织不甚明显,细胞间隙比较发达,叶绿体比较大,叶绿素含量较多。有些阴地植物,表皮细胞常具叶绿体,有利于光的吸收和利用,适于荫蔽环境。阴地植物的叶面往往与光线垂直,小枝上叶的排列,多呈平面的镶嵌。
阴地植物的叶。阴地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阴蔽的地方,以及对光照条件的适应,叶的形态构造一般是大而薄,气孔较少,叶脉分布较疏,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数目少,但比较大,内含叶绿素较多。这些特征有利于在阴蔽的环境下,对弱光的吸收和利用。一些树木(如洋槐)其树冠下部和内部的叶片,常因缺乏充足光照,也常表现出阴生叶的特点。
阳地植物的叶。阳地植物由于长期生活在阳光直射下,受光和受热比较强,四周空气较干燥。其叶片适应这些条件,倾向于旱生形态,较厚而小,栅栏组织极典型,细胞层次多,海绵组织不发达,细胞间隙小,机械组织发达,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和角质层比较厚,表皮常具蜡质或绒毛。
亦称生物碱。是一类在生物体中常见的而具有碱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存在于植物体(如罂粟科、豆科、毛茛科等植物)中,个别存在动物体内。这类化合物大都具有复杂的环状结构,难溶于水,有苦味。有毒性及明显的生理作用,奎宁、吗啡、麻黄碱、小檗碱、延胡乙素等均属之。许多试剂,如单宁酸、苦味酸等,可以使生物碱从水溶液中沉淀出来。另有些试剂,如甲醛、硝酸、重铬酸钾等的浓硫酸溶液,可与生物碱作用产生颜色,故常用来 ...
植物生长需要量较大而且有着重要生理作用的3种矿质元素,氮、磷、钾常称作肥料三要素。氮是氨基酸、蛋白质、酶、核酸及其它含氮物质的组成部分;磷是核苷酸、核酸、磷脂的组成成分;钾不参与植物体内有机分子的组成,但它是许多酶的活化剂,另外,对气孔的开放是必需的。缺乏这三要素,植物体常表现出一系列症状。缺氮时,叶色发黄,植株生长缓慢,茎叶细小,分枝少,产量低;若氮肥过多,植株徒长,成熟期延迟。缺磷时,叶色暗绿 ...
肥沃的土壤加清水搅拌,过滤后所得到的液体。一般以100克土壤加清水100毫升搅拌,以滤纸滤过而得。用肥沃土壤制成的土壤浸出液,常含有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养料,如无机盐等。制取土壤浸出液用来培养幼苗,观察其生长状况,并与用蒸馏水培养的幼苗的生长状况作对比,可以证明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作用。 ...
土壤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以至危害农作物生长或使农作物根本不能生长的一类土壤。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干旱地带和沿海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的一些地区以及渤海、黄海沿岸。根据盐分种类的不同,可分为氯化物(如氯化钠)盐土、硫酸盐(如硫酸钠)盐土、苏打(碳酸钠和重碳酸钠)盐土等。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灌排冲洗和种植水稻等方法,使其脱盐,再结合采用增施有机肥料和种植绿肥作物等措施,可以逐渐得到 ...
由植物体的根、茎、叶等器官或某种特殊组织产生新植株的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不涉及性细胞的融合,所以属无性生殖范畴。营养繁殖实质上通过母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产生子代新个体,后代一般不发生遗传重组,所以在遗传组成上和亲本是一致的,故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在自然条件下,一些植物的营养器官均有一定的再生能力,茎或枝条能长出不定根,根上能产生不定芽,从而长成新的植物体。如草莓的匍匐茎,洋葱、百合的鳞茎,具芽眼的 ...
土壤中水分实际上含有各种可溶性的物质,故称为土壤溶液。土壤溶液的成分和浓度,因土壤质地、含水量,以及微生物的活动,植物的吸收利用而不断发生变化。土壤溶液对土壤中的物质转化和植物的营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根系能否从土壤中吸水,取决于根毛细胞液与土壤溶液浓度的大小,一般情况下,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所以能从土壤中吸水。反之,则不能。一次施肥过浓,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植物根系不能吸水反而失水。 ...
嫁接时,供枝接用的,一般带有2~4个饱满芽的枝条。广义而言,芽接时的接芽,也可称为接穗。 ...
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即自亲本植物体截取根或茎、叶等营养器官,在适当条件下插入土中,由于它们的分生机能和再生能力,使器官重新产生,生根抽枝,并发育成新植株。草本植物茎切割时,不定根一般由维管束附近的薄壁组织细胞产生;但在多年生木本植物中,不定根起源于维管形成层区,通常在幼嫩韧皮部的薄壁组织处产生。根据截取部位的不同,可把扦插分为枝插、叶插、叶芽插、根插等。常见的枝插植物有水杉、柏树、油橄榄、 ...
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或台木。接穗一般选用具2~4个芽的苗,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上部或顶部;砧木稼接后成为植物体的根系部分。嫁接是利用植物受伤后具有愈伤的机能来进行的。嫁接时,使两个伤面的形成层靠近并扎紧在一起,结果因细胞增生,彼此愈合成为维管组织连接在一起 ...
植物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将母株的枝条或茎蔓埋土中,促使其生根抽枝,然后再与母株刈离成株。根据埋压方法和部位的不同,压条可分为顶芽压条、简易压条、根株压条、高空压条等四种方式。顶芽压条与简易压条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将长蔓末端埋入地下,而后者将枝条压土后,末梢露出地面。根株压条是把泥土推到枝干分枝处,埋覆枝条生根后,切刈移植。高空压条是将空中枝条局部用土或其他介质环包,保持一定湿度,当包裹部位长根后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