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桃(Pranus persica)

  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嫩枝无毛,有光泽。叶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具锯齿,两面无毛,叶基部有蜜腺。花单生,先叶开放,花期4~5月。花梗短,萼筒钟形,被短柔毛,花瓣粉红色或白色。雄蕊多数,子房被毛。核果,近球形或卵圆形,表面被绒毛,腹缝很明显。果肉多汁,离核或粘核,不开裂。果核表面具沟和皱纹。原产我国,以华北、华东、西北各地栽培最多。多用嫁接繁殖。“上海水蜜桃”、“肥城佛桃”等为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马铃薯(Solanum raberosum)

  俗称“土豆”、“山药蛋”等。茄科,茄属。多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两季栽培,高1米。地下块茎呈圆、卵、椭圆等形,有芽眼,皮红、黄、白或紫色。地上茎略呈三角形,有毛。叶为不相等的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常大小相同,6~8对,两面被有疏柔毛。伞房花序、顶生,夏季开花,白色或蓝紫色,花萼钟状,外面被疏柔毛,花冠辐状,5浅裂,雄蕊5枚,子房卵圆形。浆果球状,绿或紫褐色。种子扁圆形,黄色。多用块茎繁殖。性喜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黄栌(Cotinus coggygria)

  亦称栌木。漆树科,黄栌属。灌木或小乔木。株高3~5米。树皮暗褐色。小枝紫褐色。树冠圆形。单叶,互生,倒卵圆形、卵圆形或圆形,先端圆或微凹,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两面有灰色柔毛,下面较密。花杂性,排列成顶生圆锥花序,混有多数不育花,不育花早落,但花梗伸长,且被毛,呈羽毛状。花期4~5月。核果,肾形。入秋后叶变红色,称为红叶,供观赏。分布于我国北部和中部。木材黄色,可提黄色染料;树皮、叶可制取烤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枫树

  槭树科,槭属(Acer)植物的泛称。我国约有140余种。主要特征为具对生叶和双翅果。落叶或常绿乔木或灌木。冬芽芽鳞多片,覆瓦状排列。花小,辐射对称。雄花与两性花同株或异株,成伞房状、聚伞状或穗状花序。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为多。较著名的有:鸡爪槭(A.palmatum)叶掌状5~7裂,园艺上品种颇多,入秋后变红色,为观赏植物之一,见于我国东部。元宝槭(A.truncatum),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

  仙人掌科,仙人掌属。灌木状肉质植物,高2~8米,茎节倒卵形至长圆形,扁平,长7~40厘米,绿色,有黄褐色或暗褐色的叶剌。花黄色,花瓣基部带红色。果实肉质、梨形,紫色。原产中美洲,我国久经栽培,在华南各地区逸出成野生状态。供观赏。同属中的其他类似植物,亦常泛称为仙人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榆(Ulmus pumila)

  榆科,榆属。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粗糙,纵裂。小枝细,灰色或灰白色,常被短柔毛。叶互生,椭圆状卵形,基部歪斜,边缘具单锯齿或不规则的复锯齿,侧脉9~16对。早春先叶开花,多数为簇生的聚伞花序,生于上一年生枝条的叶腋。花被片4~5,雄蕊4~5,花药紫色,伸于花被外。翅果近圆形或倒卵形,顶端凹陷,无毛。种子位于翅果的中部或近上部。产于我国北部,并栽培于长江以南各平原地区。喜光,深根性,耐干冷,生长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紫丁香(Syringa oblata)

  亦称“丁香花”。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幼枝粗壮无毛。叶阔卵形或肾形,先端渐尖,基部心脏形,通常宽大于长,无毛,对生。春季开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有香气。蒴果,压扁状,顶端尖,光滑。原产我国北部,生于海拔300~2600米的山地或山沟,现广为栽培。用分根、压条、扦插或嫁接法繁殖,可供观赏;花可提取芳香油;嫩叶晒干后可代茶。其变种白丁香,花白色,香气浓。叶背有细毛或无毛。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夹竹桃(Nerium indicum)

  夹竹桃科,夹竹桃属。常绿灌木,高达5米。叶3~4枚轮生,枝的下部叶常为对生,窄披针形,全绿、革质。夏季开花,花桃红色或白色,成顶生的聚伞花序;花萼直立;花冠芳香,副花冠鳞片状,顶端撕裂。蓇葖果长圆形;种子顶端有黄褐色种毛。原产于阿富汗、伊朗、印度、尼泊尔,广植于世界各地。在我国各地为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用扦插、压条繁殖。茎皮纤维为优良混纺原料;种子含油量58.5%,可榨制润滑油。叶、树皮、根、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杨柳科,杨属(Populus)植物的泛称。落叶乔木,树皮光滑或具纵沟,髓心五角状。具顶芽,芽有鳞片数枚。单叶互生,多为卵圆形、卵圆状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雌雄异株,柔荑花序下垂。花先叶开放,无花被,有杯状花盘,雄蕊常多数。蒴果,种子小,具白色绵毛。我国种类较多,如毛白杨,嫩枝和幼芽密被白毛,叶缘具波状或不规则裂,短枝的叶背面绒毛脱落,为常见的行道树。银白杨,幼枝、叶柄、叶背面均密被白色绒毛;树皮白色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杨柳科、柳属(Salix)植物的泛称。落叶乔木或灌木,枝条柔韧。冬芽只具1个全缘的芽鳞,无顶芽。单叶互生,多为披针形,全缘或有锯齿。雌雄异株,成直立或下垂的柔荑花序,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每花生在1苞片的腋部,具1~2个蜜腺。无花被,雄花通常由2个雄蕊组成。雌花有雌蕊1枚,花柱长短不一,先端2裂。蒴果,种子多而小,由珠柄上生出极多的细白毛,包于种子外。我国约有200种以上。常见的垂柳,小枝细长下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孢子

一般指孢子植物所产生的生殖细胞。它不需和其他细胞结合,即可萌发成新的植物体。其中有的是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有些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它们通常为无性生殖过程所产生的各种类型的无性孢子,如衣藻的游动孢子,小球藻的似亲孢子,曲霉菌的分生孢子,根霉的孢囊孢子,青霉菌的分生孢子,石花菜的四分孢子等。(在真菌中还有些称为孢子的,实际上是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如根霉的接合孢子(2n)、子囊菌类的子囊孢子(n)、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孢子囊

产生孢子的无性生殖器官。在低等植物(包括藻类、菌类和地衣)中,多为单细胞结构,在高等植物(包括苔藓、蕨类、裸子和被子植物)中,均为多细胞结构,虽然在裸子和被子植物中通常把产生孢子的结构称做花粉囊(或花药)和珠心,但它们实质上就相当于孢子囊。因为在花粉囊中,由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很多小孢子,可以看作小孢子囊;在珠心中,1个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4个大孢子,可以看作大孢子囊。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囊群

真蕨类植物中,多个孢子囊在孢子叶的背面聚集在一起,称做孢子囊群,简称囊群。也叫孢子囊堆。不同的真蕨植物,其囊群的形状、位置也不同,如蕨的囊群为线形,生于孢子叶小羽片的背面边缘;肾蕨的囊群为肾形,生于孢子叶羽片的背面中脉两侧;铁角蕨属的囊群长圆形,生于孢子叶小羽片背面与中脉斜交处,等等。囊群的形状和位置是重要的分类依据之一。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叶状体

在外形上似叶片状的植物体。它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其形态、大小和组织分化的程度各不相同。这种类型的植物体大多为藻类植物,如绿藻中的石莼,为两层细胞组成的叶状体,紫菜多为一层(少为两层)细胞构成的极薄的紫红色叶状体,二者均无明显的组织分化。而海带也是叶状体,它不仅长而宽,同时内部组织分化也很明显。此外,地衣植物中,也有许多叶状体类型。在高等植物中,仅见于苔藓植物中一部分苔纲植物,如地钱等。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蒴柄

苔藓植物孢子体的组成部分。苔纲植物的蒴柄很短,而藓纲植物中蒴柄较长,大多长为一至数厘米,上端和孢蒴相连,下端和基足相连。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原叶体

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特称为原叶体。蕨类植物的原叶体都很微小,结构简单,生活时期短。一些低等蕨类的原叶体为圆柱状或块状等,具假根,埋生或半埋生土中,无色,和真菌共生,如松叶蕨、石松类植物。大多数蕨类植物的原叶体均为绿色自养,独立生活,其形状也有多种,其中种类最多的高等蕨类,即真蕨类植物,原叶体多为心形叶状体。在其腹面有假根,并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颈卵器中的卵受精后发育成胚,再进而发育成孢子体,不久原叶体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囊群盖

真蕨植物中遮覆于孢子囊群上的膜状结构。对囊群有保护作用。囊群盖的形状多种多样,通常和各种蕨类的囊群的形状相同。如肾蕨的囊群和囊群盖均为肾形,铁角蕨科的囊群和囊群盖都为长圆形,华东蹄盖蕨的囊群和囊群盖,均为长而顶端具弯钩状等。也有的二者不同形。如岩蕨的囊群圆形,囊群盖为浅碟形,再如溪洞碗蕨的囊群圆形,囊群盖为浅杯形等。另外,有些真蕨类的囊群盖是由叶缘反卷而成,如蕨、铁线蕨、银粉背蕨等。常将叶缘反卷形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假根

在藻类、菌类、地衣、苔藓和一些蕨类植物中,生于植物体的下面或基部,具有固着植物体和微弱的吸收功能的根样结构。它和真根有明显不同。在来源上,假根是从植物体的表面细胞或基部细胞延伸而成(地衣类是由地衣体下面的菌丝束延伸而成),而真根大多是由胚根发育而来(主根),或由中柱鞘细胞发育而来(侧根),也有的是从茎或叶上生出来(不定根)。从结构上,假根都很简单,不少为单细胞结构,如地钱、蕨的原叶体等的假根。有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精子器

产生精子的雄性生殖器官。如在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中,它们的精子器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棒状或球形,外部由1层不育细胞组成壁,内部是精原细胞,精原细胞进一步发育成精子。苔藓植物的精子为长形、弯曲而具有2条等长近顶生的鞭毛,蕨类植物中的精子,有的具2条鞭毛,有的为多条鞭毛。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颈卵器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大多数裸子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它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外形上好似1个长颈烧瓶,上部细长称为颈部,由1层细胞围成外壁,颈部中央还有1列细胞称为颈沟细胞。颈卵器的下部膨大,称为腹部。腹部的外面也是由细胞围成的壁,其内有1个卵细胞。此外,在颈沟细胞列的最下1个细胞和卵细胞之间还有1个腹沟细胞。在受精之前,颈卵器中的颈沟细胞和腹沟细胞均融解,在颈部中央形成一条管道与腹部相通。精子即通过此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