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科匹菊属的1种。原产欧洲,中国南北部分省区有栽培。是多年生草本杀虫植物,高15~80厘米,全株银灰色,被绒毛,叶羽状分裂。头状花序,边缘花为舌状花,雌性,花冠白色,中央管状花黄色。头状花序含有除虫菊素甲、乙(PyrethrinⅠ、Ⅱ)及灰菊素甲、乙(cinerinⅠ、Ⅱ),除虫菊素甲的杀虫能力最强,10倍于除虫菊素乙。除虫菊素的杀虫作用主要是通过麻痹昆虫的神经而导致死亡。除虫菊素对鸟类及哺乳 ...
锈菌目的1科。本科真菌冬孢子有柄,单生或成束,单胞、双胞或多胞。数量多,占锈菌总数的3/5以上。其中,柄锈属和单胞锈属又在本科内占绝大多数。寄生种子植物各科,系统进化较高,为粮食作物、蔬菜和果树的重要病原。胶锈属常生长在桧柏上,转主寄生于柏科和蔷薇科植物。多胞锈菌属常单主寄生在蔷薇科植物上。 ...
双子叶植物纲的1小目。水生小草本植物,形态极其多样化,外形和组织酷似藻类、苔藓、地衣等,构造简单,多数种类根、茎、叶的变异几乎难以分辨,维管束退化,仅有痕迹。花为无被花或单被花,外有或无佛焰状联合苞片包着。花被0~3至多数;雄蕊1~2至多数;花粉单细胞或2细胞;子房上位,1~3室;果为蒴果,2瓣裂或3裂;膜片2枚,分列花丝基部的两侧,或短。染色体基数x=20。全世界约有46属260种,主要分布 ...
杜鹃花科的1种。原产于中国,现已为许多国家引种,成为庭园常见的观赏植物。与杜鹃同一属的植物在中国约有470种,多数统称为杜鹃。除新疆、宁夏外,全国各地都有,但80%以上的种类集中分布在西藏东南、云南西北、四川西南,是世界杜鹃属植物的主要分布中心。野生种的特征:落叶或半落叶灌木,分枝多,枝条细而直,有褐色光亮扁平的粗伏毛。叶卵形、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春叶较长,夏叶较短,两面被粗伏毛。花2~6朵簇 ...
苔纲地钱目的代表种,系1753年由林奈命名的苔类植物之一,广布于全世界。地钱的特性为叶状体扁平,带状,多回二歧分枝,淡绿色或深绿色,宽约1厘米,长可达10厘米,边缘略具波曲,多交织成片生长。背面具六角形气室,气孔口为烟突式,内着生多数直立的营养丝。叶状体的基本组织厚12~20层细胞;腹面具6列紫色鳞片,鳞片尖部有呈心脏形的附着物;假根密生鳞片基部。雌雄异株。雄托圆盘状,波状浅裂成7~8瓣。雌托 ...
担子菌亚门的1纲。本纲真菌无担子果,担子从冬孢子产生,不形成子实层,冬孢子成堆或散生于寄主的组织内,多数为厚壁。有的种类休眠,有的种类不休眠。边生长,边萌发。初期为双核、后期发生核配,由两个单相核结合成为双相核,双相核不立即进行减数分裂,直到冬孢子萌发并产生原菌丝(即担子)时,它才移入原菌丝中进行减数分裂,产生4个单相核。然后,原菌丝或是直接生出担孢子(如黑粉菌),或是先出小枝,在枝端生担孢子 ...
单子叶植物纲鸭跖草亚纲的1科。多年生或1年生草本,常密集丛生;常具根状茎。叶基生或同时茎生;叶片扁平至圆柱状,披针形,线形,有时退化呈芒刺状;叶鞘开放或闭合。花组成聚伞、伞房、圆锥或头状花序,稀为单生,小型,两性,整齐;花被片6,2轮交互排列,革质或干膜质;雄蕊6,稀为3,花药底着,具有4个孢子囊,纵裂;花粉粒具3核,单孔;雌蕊由3心皮组成,子房上位,1或3室,花柱单一,柱头3分叉。蒴果,裂成 ...
名贵的中草药,简称“虫草”。虫草属真菌(见麦角科),寄生在蝙蝠蛾幼虫体内。被寄生的幼虫在冻土层以下越冬,称为冬虫。冬虫因真菌菌丝逐渐发展到全身而僵死。到了夏季,从僵死幼虫的头颈部长出有柄的、细长的棒形子座,子座伸出土外,状似小草,称为夏草。僵死的幼虫与真菌的子座合称冬虫夏草。虫草属真菌在中国有26种,已知24种能寄生在昆虫体内。寄主昆虫包括鞘翅目、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翅目 ...
萱藻目的1属。藻体黄褐色,扁平、叶状、单条、中实、无中肋,丛生。基部尖细具有盘状固着器附生在基质上,髓部由纵长厚壁分枝的丝状细胞相互紧密的交织而成。表皮细胞方形,排列整齐,每个细胞具有1个色素体和蛋白核。内皮层由厚壁而无色的大细胞组成。无色的毛成束,分生在藻体表面。多室囊单列,无隔丝,排列成栅状,除基部以外,叶状体各处都生长。本属只有鹅肠菜1种,海产。分布于日本和北美太平洋两岸。在中潮带和低潮 ...
叶苔目耳叶苔科的1属。植物体多革质或柔薄,紫黑色或暗绿色,有时略具光泽。茎不规则分枝,或不规则疏羽状分枝,长可达10厘米以上。叶3列,侧叶覆瓦状蔽前式排列,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叶尖圆钝或少数种类具锐尖而向腹面卷曲;腹瓣呈盔状或囊状,多与茎平行生长。腹叶多圆形,上部浅裂,或全缘。叶细胞圆卵形,薄壁,或具三角体及胞壁中部球状加厚,少数种类分化有橙黄色油胞。雌雄同株或异株。染色体数n=8或9。本属分 ...
轮藻门轮藻科的1属。茎和小枝无皮层或具不完全皮层;托叶单轮,特别发达;内外侧苞片均数倍于藏卵器的长度;藏精器并列于藏卵器的两侧。过去多认为仅产于印度和欧洲南部部分地区,只有有芒灯枝藻1种。后在中国发现,不仅分布广,还在四川发现了一个新种长苞灯枝藻。多生于湖泊、池塘等呈微碱性的水中,并常有小茨藻、马来眼子菜等水生维管束植物伴生。 ...
仙菜目的1属。植物体直立或部分匍匐,匍匐枝上具1或2个细胞组成的假根,上生直立枝,自其上辐射分枝。分枝圆柱状,无限生长。每一节中有1中轴细胞,四周为4个或更多的围轴细胞。分枝老的部分多具有皮层,顶端常生毛丝体。毛丝体分枝或不分枝,永存或不久即凋落。四分孢子囊生在上部小枝上,每节细胞上独生1个,在小枝上多螺旋式排列。精子囊枝卵形至亚圆柱形,具短柄,自整个毛丝体的原始体或毛丝体的初生枝生出。囊果卵 ...
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1抖。常绿、落叶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稀对生。聚伞花序、伞形花序或簇叶腋,稀单生。花小,辐射对称,单性,稀两性或杂性,4~6数;花萼分裂,宿存;花瓣分离或基部连合;雄蕊与花瓣互生,花丝粗短(雌花中形成假雄蕊,有时花瓣形),花药2室;子房上位,2至多室,每室有胚珠1~2颗(雄蕊中有退化雄蕊),花柱短或缺,柱头头状、盘状或脐状。核果有分核2至多颗,稀为1核,分核背面维管束形成 ...
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的1科。常绿木本,花两性,总状花序,萼片4~5;花瓣与萼片同数,镊合状,先端常撕裂,稀不存在;雄蕊多数,生花盘上,药格伸长成芒状,或有毛丛,顶孔开裂;子房2至多室,胚珠2至多个,花柱合生。果为蒴果或核果,种子有胚乳。花粉圆球形,具3孔沟。共有12属400种,原产东西两半球的热带、亚热带,但不见于非洲。中国只有2属。杜英属的核果可食用;猴欢喜属的种子含有淀粉和油质,具有一定 ...
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较大的1科,木本植物,大多常绿,少数落叶,陆生或附生。不具托叶。叶互生或轮生(中国不产),全缘或有锯齿,不分裂。花两性,辐射对称或略微两侧对称,单生或通常组成总状、圆锥状或伞形花序;花萼通常5裂,宿存;花冠通常鲜艳合瓣(稀离瓣),5裂或4~6~8裂;雄蕊为花冠裂片数的2倍,稀同数或更多,1轮、稀2轮排列,花丝分离,花药2室,背部有时有芒状或距状附属物,内向顶孔开裂,稀纵长 ...
羽纹纲等片藻目等片藻科的1属。壳面舟形或狭舟形。拟壳缝不明显。无壳缝,不能行动。有横纹,横纹与细胞的横轴平行。有向内伸展的横隔片,壳的纵横两轴都对称。壳环面四方形或长方形,也可见横隔片。有复大孢子。本属有10种,中国已记录3种,如普通等片藻。细胞常相连成带状或锯齿状群体,半咸水或淡水产。也有化石种类。 ...
茄科的1种。又名西红柿,原产秘鲁,大约16世纪初传入欧洲,开始作为观赏植物,18世纪初才开始作蔬菜,17~18世纪由欧洲传入亚洲。中国栽培历史较晚,约在20世纪初。50年代以后大量栽培,成为一种重要的蔬菜和水果。 高1~2米,茎易倒伏,结果时需人工支架,全体生粘质腺毛,有强烈气味,叶羽状复叶或羽状深裂,小叶极不规则,大小不等,花淡黄色,3~7朵生于花序上,花萼和花冠辐状,5~7数,雄蕊靠合成 ...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1科。落叶木质藤本。叶互生,三出复叶,无托叶。总状花序下垂;花单生,雌雄异株;萼片和花瓣均6片,2轮排列,黄绿色;雄花有雄蕊6,与花瓣对生;雌花有退化雄蕊6;心皮多数,离生,螺旋排列,胚珠1,果实肉质,蓝黑色,有白色粉霜,多个着生于一球形的花托上。种子卵形。花粉相似于木通科,常具2~3拟孔沟,长球形,外层与内层同厚或稍厚;每一沟膜具一横长而有盖的拟孔。 本科仅1属1种即 ...
真藓目真藓科的1属,体形较大,具匍匐茎,直立茎高达3~8厘米,下部被紫红色鳞片状叶。顶部叶形大,阔倒卵形,密集而呈伞形或玫瑰花状。叶上部边缘具锐齿,下部常背卷。叶细胞六角形,叶边细胞狭长而明显分化。蒴柄单生或2~3簇生。孢蒴圆筒状,平展或下垂。蒴齿两层。蒴盖圆锥形。染色体数n=11。全属有40余种,多分布于北半球,少数种也见于南半球。中国有5种,其中常见的有暖地大叶藓和泛北大叶藓;前者限于长江 ...
禾本科一年生栽培谷物,古称“牟”,须根发达。秆有矮型和高型,具4~8节,多分蘖。叶片线形扁平。穗状花序狭长圆柱形,穗轴具20节左右,不易逐节折断。小穗含1小花,以3枚并生于穗轴之各节;颖片狭窄细长;外稃宽扁,顶端具长芒;内、外稃通常紧包住籽粒。颖果常呈现黄、绿、褐、紫、黑等复杂颜色。胚乳有粉质(淀粉)与角质(蛋白质),其比例随品种而异。大麦因不含面筋而不适宜作面包,主要用在制作啤酒和麦芽糖及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