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无性系品种之一。原产福建省建甄县。灌木型,分枝部位低,从地面即开始分枝,分枝角度大,树姿开张,长势较旺。叶片略上斜着生,叶长5.5-8.0cm,宽2.2-3.3cm,叶形椭圆、内折。叶面平,叶尖渐尖而下垂,叶色绿而富光泽,锯齿细浅不明,嫩芽叶细小,色绿带紫,少茸毛,开采期与梅占、毛蟹相近。花期迟,花冠长径为3.7厘米,短径为2.9厘米,结实率尚高。 ...
漆树科黄连木属,多年生落叶果树,小乔木。学名Pistacia vera L.。野生种起源中亚和西亚山区,西亚栽培最早,有3500年,中亚栽培有2000年,欧洲栽培最早为意大利,有1500年。现在世界主产国有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希腊、叙利亚等国。中国唐代阿月浑子已由波斯(伊朗)引入,栽培有1300年左右。新疆喀什地区有栽培。树高3-6m。树姿开张,冠径3-6m。树皮暗灰色,粗糙。小枝光滑,红褐色。 ...
圆形炒青绿茶之一。外形浑圆,宛如珍珠而得名,又称“圆茶”。主要产于浙江省嵊县、新昌、上虞、奉化、东阳、余姚、鄞县等县。外形圆紧,色泽绿润,身骨重实,采制于每年4月中、下旬开始,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初制过程分杀青、揉捻、二青、炒小锅、炒对锅和炒大锅六道工序。 ...
茶树无性系品种之一。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展,叶长9.2cm,叶宽3.3cm,叶面平整叶色黄绿,分枝密度适中,叶着生上斜。3月中旬萌芽,4月中旬开采。花冠长宽为3×31mm。花瓣6-8片,花萼无毛,抗逆性强。鲜叶水浸出物含量42.36%,茶多酚类26.64%,儿茶素总量180.68mg/g,氨基酸2.39%,咖啡碱4.78%,黄酮类2.97mg/g。适制红碎茶,宜于长江以南茶区种植。 ...
秋季生长在潮湿竹林地的色彩艳丽、具有菌裙的大型食用菌,属鬼毛科(Phallaceae)竹荪属。分长裙竹荪和短裙竹荪,学名Dictyophora indusiata (Vent.ex Pers.)Fischer和D.dupllicata (Bosc)Fischer,别名僧竺蕈、竹笙、竹参、竹菌等。菌体洁白脆嫩爽口,味道鲜美,与其他食物共煮有防腐作用。每100g干品含粗蛋白质19.4g,脂肪2.6g, ...
黄藻门黄丝藻目黄丝藻科的1属。植物体为不分枝丝状体,细胞为圆柱形或两侧略膨大呈腰鼓形,长为宽的2~5倍。幼植物的丝体首先以1个固着细胞固着生长随后生长为长丝体。细胞壁由2个相等的“H”形壁套合而成。细胞内含有1至多个周生、盘状或带状的色素体,单核。本属为世界性分布的淡水藻类,有20多种,中国常见的有7种,多生长于池沼中,喜钙质,在潮湿的岩石和土壤中也有生长,有的也可以在冰上生存。繁殖时丝体断裂 ...
禾本科一年生栽培谷物。别名:黍、糜,通称黄米。秆直立,具多数分蘖。叶片线状披针形。圆锥花序大型,疏展或紧密。小穗背腹压扁,长4~5毫米,第一颖微小,第一小花不育,第二小花两性,成熟后稃体坚韧革质,边缘紧扣同质的内稃。颖果卵圆形,包藏于质硬有光泽的稃片中。稷起源于中国北方,史前已有栽培,殷商时期已是人们的主食。现主要种植在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在华中及四川~S等地有部分栽培,中国与苏联、印度 ...
丝藻目不常见的1属。植物体是不分枝的丝状体,没有基细胞等固着部分;细胞圆柱状,长可为宽的15~60倍,内有1串较大的液泡,液泡与液泡之间的原生质中,有1个含有蛋白核、带状、环绕在细胞壁内侧、或多颗粒状的色素体;细胞核多数;细胞壁薄,外无胶鞘;原生质扩大后可以发展成为液泡,细胞由此可以延长长大;当细胞达到一定长度时,在原生质部位可以有新的横壁形成。本属约6种,中国仅环藻1种。生活于淡水、潮湿土壤 ...
单子叶植物纲姜目的1科。多年生草本,通常有芳香。具匍匐或块状的根状茎,或有时根的末端膨大呈块状。叶基生或茎生,通常2行排列,少数螺旋状排列,叶片通常为披针形或椭圆形,有叶柄或无,具叶鞘及叶舌。花单生或组成穗状,总状、头状或圆锥花序,生于具叶的茎上或单独由根茎发出,通常两性,两侧对称,具苞片;萼片通常合生成管,一侧开裂及顶端齿裂;花冠美丽而柔嫩,基部合生成管状,上部具3裂片;退化雄蕊2或4,其中 ...
仙菜目的 1属,仅华管藻1种,为中国特有,发现于山东青岛沿岸,冬春季生于潮下带或低潮带岩石、石块和贝壳上。植物体柔软,玫瑰红色,由基部盘状固着器上生2、3或更多的直立枝,分枝繁多,枝上生多数柔软、玫瑰红色、单轴、管状分枝毛丝体,孢子体、雌、雄配子体高度不一,孢子体大约 30~40厘米,雌配子体约 18厘米,雄配子体最小,约6~10厘米。3种藻体均为顶端生长,顶端细胞为圆顶形。藻体中央由一列圆柱 ...
豆科黄芪属的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的根。一作黄耆。黄芪属约有2000种,除大洋洲外,全世界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均产,但主要产于北温带。中国产270余种,分布于东北至西南部。黄芪名出《神农本草经》,根供药用,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之效。 膜荚黄芪为多年生高大草本;主根粗而长,圆柱形,外皮灰黄至深褐色。奇数羽状复叶有13~31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的小叶。花淡黄色,10~25朵组成 ...
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1科。草本或灌木。叶对生、互生或簇生,单叶或羽状复叶;托叶常宿存。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萼片4~5,花瓣同数,离生或稍联合,覆瓦状排列;雄蕊与花瓣同数,或3至多倍,花丝基部或中部常有小鳞片,花药丁字形着生;子房上位,常4~5室。蒴果或浆果状核果;分瓣果。种子常悬垂,胚乳稀少。本科分4亚科28属近300种,约有半数属为单种属。分布于亚洲、非洲、美洲、欧洲及澳大利亚的热 ...
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1科。草本,灌木,小乔木或藤本。叶互生或对生,通常无托叶。花两性,有时单性,边花有时不育;花序多样;花被片通常4~5基数,稀6~10基数,覆瓦状、镊合状或施转状排列;萼片有时花瓣状;花瓣通常离生,或无;雄蕊(4~) 5~10,或多数;有时存在退化雄蕊或腺体;心皮2~5(~10),近离生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半下位至下位。蒴果,浆果,小蓇葖果或核果。本科的导管,在木本植物中 ...
禾本科的1种。别名:菰,蒋,茭笋。多年生沼泽植物。秆高大直立,具横走根状茎。叶舌大达1.5厘米;叶鞘肥厚,有横脉纹;叶片宽大。圆锥花序大型,长约50厘米。分枝多数簇生。小穗单性,含1小花,颖片退化,雄性小穗通常着生于花序下部,雄蕊6;花药长5毫米,雌性小穗着生于花序上部,长约2厘米,具长1.5~3厘米的芒。颖果长约1厘米。称菰米,可做饭食,是古代颇受珍视的雕胡米。秆基部被菰黑穗菌寄生后,长成肥 ...
藓纲真藓亚纲灰藓目灰藓科的代表属。植物体黄绿色,具光泽,多呈不规则分枝或羽状分枝。分枝末端明显呈钩状;叶多弯曲,双中肋,角细胞少数,呈短方形或卵形,膨大,透明。孢蒴长卵形或圆柱形,倾立或平列。蒴齿两层。外齿层齿片基部相互愈合,狭长披针形,棕红色,有明显回折中缝。内齿层黄色,具疣,基膜高出,齿条中缝有连续穿孔;齿毛2~3,具疣及节瘤。染色体数n=6,7,8,9,10,11,14。约60种,多分布 ...
蓝藻门的1属。藻体球形,或半球形,黄色、黄褐色以至墨绿色,实心,成熟后往往中空,作不规则的扩展;有些种因钙质沉淀而形成一种坚固的壳状体。藻丝在藻体中大都作辐射状而相互近似平行的排列;每条藻丝有比较膨大的基部和逐渐狭小的末端部;藻丝外的胶衣鞘,均质或有明显的层理,一般在原丝末端部的胶鞘,往往胶化,互相溶化在一起而不易区分。藻体的藻丝所以作辐射状排列,主要在于藻丝基部处反复多次发生伪枝的结果。异形 ...
绿藻门绿藻纲胶毛藻目的1属。植物体是1列细胞的、分枝的、外有胶鞘的丝状体;彼此靠近的分枝的胶鞘,有些互相粘合在一起,有些仍然分开;有些种类的全部丝状体埋藏在1个公共胶团之内,胶团外观呈球状、半球状、长形、或不规则形;丝状体常分化为匍匐的部分和由此伸出的直立部分;匍匐部分常局部或全体被有钙质,直立部分具有辐射状的多次分枝,有些植物体的外观呈长形的种类,许多直立的枝缠在一起,构成1个中轴式的、类似 ...
甲藻门角藻科的1属。植物体为单细胞,明显不对称,背腹扁平,具1个顶角和2~3个底角。横沟位于细胞中部,呈环状或略呈螺旋状,将植物体分为上、下壳,腹面中部向下壳延伸,呈近菱形的透明区,即纵沟,它通常伸入上壳。上壳具4块顶板,4~5块沟前板,下壳具5块沟后板和1块底板。鞭毛2条,色素体多数,周生,圆盘状,呈黄、黄绿、褐色。具或不具眼点。具1个大的间核型细胞核。常见的繁殖方法为细胞纵分裂,有些种类也 ...
双子叶植物纲金缕梅亚纲的1科。落叶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叶缘具重锯齿或单齿,较少具浅裂或全缘;托叶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风媒;雄花序穗状,顶生或侧生,有多数苞鳞;雄花插生于苞鳞腋内,有花被或无;雄蕊2~20,花药2室,花粉粒扁球形,具3或4~5孔;雌花序球果状、穗状、总状或头状,有多数苞鳞(果时称果苞),每一苞鳞腋内有2~3朵雌花;雌花无花被,如有花被则与子房贴生;子房2室或不完全2室,花 ...
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1科。常绿或落叶灌木或乔木,稀为藤本,被银白色或褐色至锈色盾形鳞片,有的有星状绒毛。单叶互生,稀对生或轮生,全缘。花单生或几朵组成腋生伞形花序或短总状花序;两性或单性,整齐,淡白色或黄褐色,具香气,虫媒花;花萼常联合成筒,顶端4裂(胡颓子属)或2裂(沙棘属),在子房上面缢缩;无花瓣;雄蕊与花萼裂片同数,生于萼筒喉部(胡颓子属),或为花萼裂片倍数,生于萼筒基部(沙棘属),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