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名称简介来源脂溶性视黄醇类(维生素A)由Elmer McCollum和M. Davis在1912年到1914年之间发现。并不是单一的化合物,而是一系列视黄醇的衍生物(视黄醇亦被译作维生素A醇、松香油),别称抗干眼病维生素鱼肝油、绿色蔬菜水溶性硫胺(维生素B1)由卡西米尔·冯克在1912年发现(一说1911年)。在生物体内通常以硫胺焦磷酸盐(TPP)的形式存在。酵母、谷物、肝脏、大豆、肉类水溶性 ...
水解后能生成2~10个分子单糖的糖类叫做低聚糖。低聚糖分为二糖、三糖等。在低聚糖中以二糖最重要,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
醇跟酸(有机酸或无机酸)脱水后的生成物叫酯。酯分无机酸酯和有机酸酯两类。CH3CH2ONO2(硝酸乙酯)、(CH3CH2CH2CH2O)3PO(磷酸三丁酯)、(CH3CH2O)2SO2(硫酸二乙酯)等属于无机酸酯,CH3COOC2H5(乙酸乙酯)、CH3COOCH=CH2(醋酸乙烯酯)、C6H5SO2OCH3(苯磺酸甲酯)等属于有机酸酯。羟基酸(分子内同时具有羟基和羧基的化合物)按分子内或分子间酯 ...
油和脂肪统称为油脂。油脂的主要成分是各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通式是动物的脂肪组织和油料植物的籽核是油脂的主要来源。在室温下呈固态或半固态的叫脂肪,呈液态的叫油。脂肪中含高级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较多,油中含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较多,天然油脂大都是混合甘油酯(即R、R′和R″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各种油脂都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一种油脂的平均分子量可通过它的皂化值(1g油脂皂化时所需KOH的 ...
羧酸的羧基中的羟基被卤原子、酰氧基()、烃氧基(R—O—)、氨基等取代后生成的相应化合物叫做羧酸衍生物。如: 羧酸衍生物都能水解,生成相应的酸。酰卤、酸酐酯和酰胺,还都能发生醇解和氨解反应。在这些反应中,酰卤最活泼,酰胺最不活泼,它们的反应活泼次序是酰卤>酸酐>酯>酰胺。羧酸衍生物比羧酸容易还原。 ...
酯在碱性水溶液中水解而生成盐和醇,这种反应叫皂化。油脂(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跟氢氧化钠溶液共热,生成肥皂(高级脂肪酸钠盐)和甘油。所以通常把酯的碱性水解反应叫皂化。酯的碱性水解历程如下: 在上述三步反应中,最后一步实际上是不可逆的,所以酯的碱性水解能趋于完成。 ...
热原质即菌体中的脂多糖,大多是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注入人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故名热原质。热原质耐高热,高压蒸汽灭菌(121℃,20’)不能使其破坏,加热(180℃ 4h;250℃45';650℃1')才使热原质失去作用。热原质可通过一般细菌滤器,但没有挥发性,所以,除去热原质最好的方法是蒸馏。药液、水等被细菌污染后,即使高压灭菌或经滤过除菌仍可有热原质存在,输注机体后可引起严重发热反应。生物 ...
碱基置换(substitution)包括两种类型:转换(transition)是由嘌呤置换嘌呤或嘧啶置换嘧啶。颠换(transversion) 是指嘌呤置换嘧啶或嘧啶置换嘌呤。如碱基置换发生于编码多肽的区,则因可影响密码子而使转录、翻译遗传信息发生变化,因此可以出现一种氨基酸取代原有的某一种氨基酸。也可能出现了终止密码而使多肽链合成中断,不能形成原有的蛋白质而完全失去某种生物学活性。
碱基的减少、增加与倒置都可造成对密码的错误阅读。如DNA原有碱基顺序为aag,gaa,cgc,tga,如失去第一个a,则成为agg,aac,gct,ga,使原来编码押肽由亮一组一丙一苏氨酸改为半胱-亮-精-亮氨酸。这种突变导致的是密码意义的错误,称为移码突变。移码突变的影响范围自突变点起直到末端整条结构基因的转录与翻译,引起基因产物的变化比较严重,对生物活性的影响也较显著。
四种碱基中的任何一种均可发生互变异构,在作为模板时可引起互补碱基的改变。如当胸腺嘧啶以正常形式(即酮基型)为模板时,配对的互补碱基为腺嘌呤;当前者变为烯醇型结构时,通过氢键配对的碱基可变为鸟嘌呤。细菌自发突变的发生原因可能是宇宙间普遍存在的短波辐射、热及自然界存在的一些具有致突变作用的物质。人工应用理化因素可诱发突变者称为诱变剂。化学诱变剂包括核苷酸碱基的类似物如分子结构类似胸腺嘧啶的5-溴尿嘧啶 ...
激素从分泌入血,经过代谢到消失(或消失生物活性)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为表示激素的更新速度,一般采用激素活性在血中消失一半的时间,称为半衰期,作为衡量指标。有的激素半衰期仅几秒;有的则可长达几天。半衰期必须与作用速度及作用持续时间相区别。激素作用的速度取决于它作用的方式;作用持续时间则取决于激素的分泌是否继续。激素的消失方式可以是被血液稀释、由组织摄取、代谢灭活后经肝与肾,随尿、粪排出体外。
这种蛋白又称为双螺旋稳定蛋白(helix destabilizing protein)。当解旋酶将双链打开以后,单链DNA具有一种潜在的恢复原来双链的能力,重新形成氢键。而且单链本身若有反向重复也会形成发夹结构,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复制的,但SSB可以解决这一问题。SSB并不是酶,是由177个aa组成的蛋白,E.coli的SSB以四聚存在,分子量为74KDa,结合在单链上,每个分子可以覆盖32Nt, ...
指生物营养所必需,但每日只需痕量的无机元素。已知动物约需15种。大多数微量元素的功能是作为酶的辅因子或辅基的成分,以下列3种方式之一起作用:(1)必需微量元素可能已具有催化某化学反应的遗传活性,但被酶蛋白大大增强了,铁和铜是这种情况;(2)微量金属离子可能与底物和酶的活性部位生成复合物,因而将后二者拉在一起,并使之处于活性形式;(3)必需金属离子的功能可能是在催化循环的某些点上作为有力的收回电 ...
简称无机物,指除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以外的一切元素及其化合物,如水、食盐、硫酸等。绝大多数的无机物可以归入氧化物、酸、碱和盐4大类。生物体中的无机物主要有水及一些无机离子,如Na 、K 、Ca2 、Mg2 、Cl-、HCO-3、SO42-、HPO42-等。参见“生物元素”条。 ...
指物质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具体表现为氧的消耗和二氧化碳、水及三磷酸腺苷(ATP)的生成,又称细胞呼吸。其根本意义在于给机体提供可利用的能量。细胞呼吸可分为3个阶段,在第1阶段中,各种能源物质循不同的分解代谢途径转变成乙酰辅酶A。在第2阶段中,乙酰辅酶A(乙酰CoA)的二碳乙酰基,通过三羧酸循环转变为CO2和氢原子。在第3阶段中,氢原子进入电子传递链(呼吸链),最后传递给氧,与之生成水;同时通过 ...
属于脂类化合物。脂类是从生物中提取的、溶于非极性溶剂(如氯仿、乙醚)而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几种分类的方法,可以把脂类物质分成油脂和类脂化合物。油脂指的是猪油、牛油、花生油、豆油、桐油等动、植物油。类脂化合物包括一些化学结构与油脂有较大差异的物质,如磷脂、蜡等,由于它们在物态及物理性质方面与油脂类似,因此叫做类脂化合物。在这种分类法中,类脂有时包括萜类和固醇类,有时则把固醇和萜(异戊二烯衍生物) ...
由一分子长链脂肪酸、一分子鞘氨醇或其衍生物及一分子极性头醇组成。鞘氨醇是鞘脂中许多长链氨基醇的母体化合物,在哺乳动物中较丰富。鞘脂的极性头基与鞘氨醇的羟基结合,而脂肪酸部分则与其氨基形成酰胺键。因此,鞘脂具有1个极性头基和两个非极性尾(脂肪酸和鞘氨醇的长烃链),属极性脂类,是仅次于磷脂的第2大类膜脂。可分为鞘磷脂、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3个亚类。鞘磷脂是最简单、动物组织中最丰富的鞘脂,其极性头是磷 ...
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又称类固醇,属脂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生物界。动物中主要有胆固醇、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其中又以胆固醇最为重要,它是后二类化合物的前身物。胆固醇分子的一端有羟基,为极性头(亲水);分子的另一端有烃链和环戊烷多氢菲环状结构,为非极性尾(疏水),故与磷脂同属极性脂类。胆固醇及与长链脂肪酸生成的胆固醇酯是动物血浆蛋白和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植物细胞则含有其他固醇如豆固醇,后者 ...
脂肪酸和甘油构成的甘油三酯,又称中性脂肪。动物油(如猪油、牛油、羊油、奶油及鱼肝油等)与植物油(如芝麻油、花生油、豆油、菜油等)都是各种甘油三酯的混合物。甘油三酯的结构式是:式中的R1、R2和R3是脂肪酸的碳氢链,如三者相同就叫做单纯甘油三酯,如不同则称为混合甘油三酯。植物油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动物油多,因而含必需脂肪酸也较多。在室温下,含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比较多的脂肪是液体,比较少的是 ...
主要指磷酸甘油酯,甘油的第1和第2个羟基被脂酸酯化,第3个羟基与磷酸结合,磷酸甘油酯还含有与磷酸结合成酯的第2个醇。各种磷脂的区别在第2个醇上,故也按所含的第2个醇命名。磷脂中最丰富的脂肪酸含有16或18个碳原子。一般,一个是饱和脂肪酸,另一个是不饱和脂肪酸,而且不饱和脂肪酸常与甘油的中间或第2个羟基结合成酯。磷脂中甘油部分的第2个碳原子为手征性碳原子,具有L-构型。游离的磷脂(磷脂酸)在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