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化学生物学实验技术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蜡(wax)

   主要组分是长链脂肪酸和长链饱和一元醇构成的酯,其中脂肪酸和醇都含偶数碳原子。蜡中除长链脂肪酸与长链醇的混合物外,还伴随有少量游离长链脂肪酸、长链醇和烃。蜡难溶于水。植物的叶子和果实常具有防水的蜡层以防止水分丢失,表面过分浸湿和微生物的侵害。植物蜡中较重要的是巴西棕榈蜡(加拿巴蜡),它取自巴西棕榈树的叶子。动物的皮肤和羽毛也含有蜡,重要的有鲸蜡、虫蜡、蜂蜡、羊毛脂等。虫蜡又称白蜡,是寄生于女贞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碱基配对(base pairing)

   核酸链间腺嘌呤和尿嘧啶(RNA)或胸腺嘧啶(DNA)以及鸟嘌呤和胞嘧啶的专一氢链结合。碱基配对是DNA和RNA双螺旋结构的基础,也是复制、转录作用的依据。分子杂交技术就是根据碱基配对的原理设计的。碱基配对后形成碱基对(basepair,bp),常用作DNA分子的量度,如人类的线粒体DNA为16569bp。配对的碱基互称互补碱基(complementary base),若一条核酸链的碱基序列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一种方式。由于此途径是由6-磷酸葡萄糖(G-6-P)开始,故亦称为己糖磷酸旁路。此途径在胞浆中进行,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G-6-P脱氢生成6-磷酸葡糖酸内酯开始,然后水解生成6-磷酸葡糖酸,再氧化脱羧生成5-磷酸核酮糖。NADP 是所有上述氧化反应中的电子受体。第二阶段是5-磷酸核酮糖经过一系列转酮基及转醛基反应,经过磷酸丁糖、磷酸戊糖及磷酸庚糖等中间代谢物最后生成3-磷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yeast alanine transfer RNA)

   由酵母中提取出来的运送丙氨酸的转移核糖核酸。早在1965年,霍利(R.W.Holley)等就已测定了酵母丙氨酸tRNA的全部核苷酸顺序。酵母丙氨酸RNA含有76个核苷酸。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研究所王德宝等,利用化学和酶促相结合的方法,先合成了几十个长度为2~8核苷酸的寡核苷酸,然后用T4RNA连接酶连接成6个大片段(长度为9~19核苷酸),再接成两个半分子(长度分别为35和41核苷酸),最后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生物体内的氧化作用主要是通过脱氢来实现的。代谢物在脱氢酶的作用下,脱落的氢原子不能直接与氧结合成水,而需要一系列传递体的传递。这些传递体有些是递氢体,有些是递电子体,最后把氢原子传递给分子氧结合成水。这样由递氢体和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成的整个体系称为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或电子传递体系。真核生物的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原核生物的呼吸链在细胞质膜上。呼吸链主要成分有烟酰胺脱氢酶的辅酶NAD 或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基因工程疫苗(engineering vaccine)

  使用DNA重组生物技术,把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遗传物质定向插入细菌、酵母菌或哺乳动物细胞中,使之充分表达,经纯化后而制得的疫苗。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能制出不含感染性物质的亚单位疫苗、稳定的减毒疫苗及能预防多种疾病的多价疫苗。如把编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基因插入酵母菌基因组,制成DNA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把乙肝表面抗原、流感病毒血凝素、单纯疱疹病毒基因插入牛痘苗基因组中制成的多价疫苗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碱基(base)

   指嘌呤和嘧啶的衍生物,是核酸、核苷、核苷酸的成分。DNA和RNA的主要碱基略有不同,其重要区别是:胸腺嘧啶是DNA的主要嘧啶碱,在RNA中极少见;相反,尿嘧啶是RNA的主要嘧啶碱,在DNA中则是稀有的。核酸中的主要碱基  除主要碱基外,核酸中也有一些含量很少的稀有碱基。稀有碱基的结构多种多样,多半是主要碱基的甲基衍生物。tRNA往往含有较多的稀有碱基,有的tRNA含有的稀有碱基达到10%。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糖核酸催化剂(ribozyme)

  有催化活性的核糖核酸(RNA)。是1981年切赫(T.Cech)最先发现的,以后由他命名,尚无统一的中文译名。和酶(蛋白质催化剂)相比,细胞内的RNA催化剂是极少的。现在已知的几十种天然RNA催化剂的绝大部分参与RNA的加工和成熟。按它们的作用方式可分为剪切型(把RNA前体的多余部分切除),和剪接型(把RNA前体的内含子部分切除并把不连续的外显子部分连接起来)。根据所作用的底物不同,又可分成自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化学渗透假说(chemical osmotic hypothesis)

  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见氧化磷酸化)机理的一种假说,1961年由英国生物化学家米切尔(P.Mitchell)提出。他认为电子传递链像一个质子泵,电子传递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可促使质子由线粒体基质移位到线粒体内膜外膜间空间形成质子电化学梯度,即线粒体外侧的H 浓度大于内侧并蕴藏了能量。当电子传递被泵出的质子,在H 浓度梯度的驱动下,通过F0F1ATP酶中的特异的H 通道或“孔道”流动返回线粒体基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

  亦称呼吸系数。植物组织或器官在一定时间内,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对吸收分子氧的体积之比或摩尔数之比:  不同底物在完全氧化时的RQ不同。糖为1;脂类分子中氢对氧的比例较糖分子中高,氧化时要求较多的氧,故RQ为0.7~0.8;蛋白质则接近1,但在植物细胞中,一般蛋白质不完全被氧化,氮被保留在酰胺中,RQ为0.75~0.8;有机酸由于相对含氧多,RQ大于1。这样可以用RQ的数值推断呼吸底物。但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干扰素(interferon)

  由灭活的或活的病毒作用于易感细胞后,由易感细胞基因组编码而产生的一组抗病毒物质。除病毒以外,细菌、真菌、原虫、立克次氏体、植物血凝素以及某些人工合成的核苷酸多聚物(如聚肌胞)等都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凡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的物质统称为干扰素诱生剂。干扰素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按其抗原性不同可分为α、β和γ三种主要类型。其活性及抗原性皆取决于分子中的蛋白质,而与其糖基无关。脊椎动物细胞是产生干扰素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呼吸(respiration)

  与外界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主要是机体从外界空气中吸入氧气和从机体内呼出二氧化碳。在单细胞动物,O2和CO2的交换只通过细胞膜进行。高等动物和人类,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在代谢过程中,不能由外界环境直接摄取氧,细胞所产生的CO2也不能直接向外界排出,气体交换要通过一系列环节来完成。在进化中形成了完整的呼吸系统,在血液循环配合下,受神经、体液调节。呼吸过程包括:(1)外呼吸(external re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甘油三酯的生成(triglycerides biosynthesis)

   动物的肝脏和脂肪组织是合成甘油三酯最活跃的部位;小肠粘膜在脂肪消化吸收后也可由甘油一酯合成大量甘油三酯。油料作物的胚乳及子叶部分的甘油三酯合成也很旺盛。甘油三酯合成的主要前体是脂酰辅酶A和L-α-磷酸甘油。后者可由糖酵解的中间代谢物磷酸二羟丙酮在磷酸甘油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也可由甘油与ATP在甘油激酶作用下生成。甘油三酯合成的第一步是α-磷酸甘油的两个游离羟基在转脂酰基酶的作用下由两分子脂酰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固醇(sterol)

   又称甾醇。类固醇的一种。固醇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生物界。用脂肪溶剂提取动植物组织中的脂类,其中常有多少不等的、不能为碱所皂化的物质,它们均以环戊烷多氢菲为基本结构,并含有醇基,故称为固醇类化合物。胆固醇是高等动物细胞的重要组分。它与长链脂肪酸形成的胆固醇酯是血浆脂蛋白及细胞膜的重要组分。植物细胞膜则含有其它固醇如豆固醇及谷固醇。真菌和酵母则含有菌固醇。胆固醇是动物组织中其它固醇类化合物如胆汁醇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糖核酸复制酶(RNA replicase)

   又称RNA指导的RNA聚合酶,为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酶,存在于某些RNA病毒中,其底物和作用方式均与DNA指导的RNA聚合酶相似。大肠杆菌噬菌体f2、MS2、R17和Qβ的染色体含RNA,不含DNA。这些RNA可直接作为合成病毒蛋白质的mRNA。它们是在宿主细胞中因RNA复制酶的作用合成的。这些复制酶在病毒侵染时才在宿主大肠杆菌细胞中产生,且对模板专一。就是说,QβRNA复制酶只能用Q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

  不溶于水的酶。是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使酶与水不溶性大分子载体结合或把酶包埋在水不溶性凝胶或半透膜的微囊体中制成的。酶固定化后一般稳定性增加,易从反应系统中分离,且易于控制,能反复多次使用。便于运输和贮存,有利于自动化生产。固定化酶是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酶应用技术,在工业生产、化学分析和医药等方面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苷酸(nucleotide)

  核苷的磷酸酯,是核酸的结构单元。分成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两大类。核苷的磷酸酯叫核苷酸,脱氧核苷的磷酸酯叫脱氧核苷酸。在细胞代谢中起作用的是5′-核苷酸,即磷酸基连在5′碳原子的羟基上。  核苷酸的5'磷酸基上再联结一个磷酸基即成各种核苷二磷酸(NDP或dNDP),核苷二磷酸的磷酸基上再联结一个磷酸基即成各种核苷三磷酸(NTP或dNTP),其中核苷三磷酸化合物最重要,ATP、UTP、CTP和GTP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

  核糖核苷酸聚合而成的没有分支的长链。分子量比DNA小,但在大多数细胞中比DNA丰富。RNA主要有3类,即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和转移RNA(tRNA)。这3类RNA分子都是单链,但具有不同的分子量、结构和功能。  在RNA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植物病毒总是含RNA。近些年在植物中陆续发现一些比病毒还小得多的浸染性致病因子,叫做类病毒。类病毒是不含蛋白质的闭环单链R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高能磷酸化合物(energy rich phosphate compounds)

  机体内有许多磷酸化合物如ATP,3—磷酸甘油酸,氨甲酰磷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等,它们的磷酸基团水解时,可释放出大量的自由能,这类化合物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ATP是这类化合物的典型代表。ATP水解生成ADP及无机磷酸时,可释放自由能7.3千卡(30.52千焦)。一般将水解时释放自由能在5.0千卡(20.9千焦)以上的称为高能化合物。5.0千卡以下的称为低能化合物,化学家认为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苷(nucleoside)

  碱基的核糖苷,为核苷酸或核酸的成分。可分成核苷和脱氧核苷两大类。核苷含D-核糖,脱氧核苷含D-2-脱氧核糖,一般戊糖残基的C1和嘌呤的N9或嘧啶的N1相连,为区别核苷中碱基和糖的编号,在糖的原子编号的右上角加一撇,即碳原子1′至5′(核苷的名称和缩写见核苷酸)。碱基或核糖经过化学修饰,或核糖与碱基有特殊连接方式(假尿苷)的核苷是核酸的稀有成分。  N-糖苷键对酸是不稳定的,虽然理论上嘌呤或嘧啶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