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常用设备/其他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紫外线灭菌灯的应用及故障维修

一、有关紫外灯 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波长为200~275nm。紫外线灭菌灯是利用紫外线进行光照杀菌的一款医疗器械,其强度应不低于70μW/c m2。适宜的灭菌温度为15℃-40℃,相对湿度为50%~60%。但是其作用范围仅限于物体的浅表面,只能在紫外线光'照辐射到的地方及空间才有作用。并且,紫外线光线对人的眼晴与皮肤均有一定刺激作用。 医院进行空气灭菌时,一般采用紫外线灭菌灯,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O型全自动高压灭菌器指南

大型医院供应室一般具有相当规模的灭菌设备;本人从事供应室设备维修已有一段时间,现将一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法提供给各位同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BD实验故障:常见问题为BD试纸中间发浅,BD试纸是检验灭菌温度、湿度、真空度以及压力是否达标的一项指标。要求变色要均匀,程度要适中。 以上四项指标有一项不符合要求,便会出现上述故障。首先要检查蒸汽压力及质量。确定是否正常,一般器械包及敷料灭菌要求温度135.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MG-1.2Ⅱ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维修一例

故障现象:B-D纸测试不合格,在B-D纸的中央有一滩明显的黄斑。根据B-D测试的原理可知,此现象是由于在预真空的过程中没有将空气抽净或有新鲜的空气由外向真空的内胆中泄漏。 分析:通过B-D纸测试预真空消毒炉的消毒效果,可以反映出预真空消毒过程中的真空度、温度、时间、湿度等参数,是医院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消毒隔离规范中也有这样的要求,效果也较认可。根据我们的情况判断:有异常空气进入是一定存在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MQ-0.8Ⅱ型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的维修

MQ-0.8Ⅱ型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是连云港干樱公司与日本合资生产的新一代脉动真空灭菌器,消毒效果好,速度快,深受广大用户的好评。我院有该型号灭菌器二台,使用已三年有余,总体情况较好,发生过几例故障,经维修后正常使用,现将几例故障检修情况列出,请同行指教。 故障现象一:按真空键电动机起动即停。 分析此故障可能性有三种:(1)三相电源或热继电器RT接触不良;(2)泵转到某一死角卡住;(3)脉动计数器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灭菌器维护及常见故障的排除和检修

GE66系列灭菌器是GETINGE公司生产的带有垂直滑动自动门的高压灭菌器,开门的尺寸为660mm×660mm全与ISO标准灭菌篮筐匹配,腔体的深度已经标准化为660、920、1250、1700mm可分别容纳3、6、9、12个ISO灭菌篮筐,腔体有效利用率高达80%。现有单、双门的两种型式。该系列高压灭菌器广泛用于医疗、保健服务工作中的各类物品,也用于工业部门。对各种不同的使用要求,可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高压灭菌锅保养、维修和使用注意事项

一、日常维护 1.灭菌器的外表及灭菌室内要保持清洁干燥。 2.探头、水位计要定期清洗。 3.门框、胶圈无损坏,进汽口不可堵塞。最好每天使用完后在胶条上涂滑石粉。以延长胶条寿命。 4.门的联锁装置要灵活可靠,开启自如。 5.疏水阀每月清洗一次,以利于排冷气,保持温度。 二、检修周期 使用一年之后,每年要请有资格的检测部门做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包括:简体、门、管路系统、电器系统等。安全阀、温度表、压力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SYQ·LDZX-40BI型自动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注意事项

堆放灭菌物品时,严禁堵塞安全阀的出气孔,必须留出空位保证其空气畅通,否则安全阀会因为出气孔堵塞不能正常工作,造成事故。 灭菌液体时,应该将液体灌在硬质的耐热玻璃瓶中,以不超过 3/4体积为宜,瓶口选用棉花纱塞,切勿使用软木塞,特别注意在灭菌液体结束时不准立即释放蒸汽,必须等到压力表指针回复到零位才可以放出蒸汽。 对不同类型,不同灭菌物要求的物品,切勿放在一起灭菌,以免造成损失。 灭菌结束时,如压力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卧式圆形电热蒸气灭菌器使用中应注意的几点因素

卧式圆形电热蒸气灭菌器是利用蒸气于冷凝时能释放大量潜热的物理特性,使待灭菌的物品处于高温和潮湿的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破坏所有细菌及芽胞的组织,最终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下面就其在使用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简述如下: 1.不同类型的物品最好不要同时进行灭菌,如敷料与溶液,橡胶与器械等,以免顾此失彼,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2.电加热型的在每次加热前须检查水位表,看一看是否有足够的贮水量,如发现水位报警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注意

高压蒸汽灭菌器的使用注意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消毒柜工作原理维护种类

消毒柜的构造无论哪种消毒柜,它的基本原理都是利用红外线高温消毒的特点,将洗净的碗、筷、杯、盘放入其中加热、烘干,达到预定的时间之后便自动断电,由于它仿冰箱式的柜门较普通的碗柜密封性强,所以可以有效地阻止蚂蚁、蟑螂和其它昆虫的进入,从而避免了消毒之后的第二次污染。对于家庭居住条件比较拥挤的消费者来说,传统的消毒柜门比较占空间,因此有的企业专门推出一种类似于家庭浴室门的圆弧型推拉门,丝毫不占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维护电子消毒柜的窍门

1.电子消毒柜应每月保养一次。 2.清洁保养消毒柜时应关闭电源开关,拔掉电源插头。 3.经常保持柜内清洁,清洁柜内时,应拔下电源插头,用细布蘸肥皂液或中性清洁剂轻擦即可。过滤器处的灰尘经常吹拂。 4.清洁时忌用热开水、稀释剂、汽油、乙醇、煤油、洗衣粉、去垢粉、碱性洗涤剂、酸类,以免损坏涂层。更不能用水直接喷浇冲洗消毒柜,以防止绝缘性能降低并引起生绣。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消毒柜的维护和保养

消毒柜的维护和保养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全自动清洗消毒器维护及故障检修

我院1999年购置并使用从瑞典洁定(GETINGE)公司引进的Decomat 4656型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应用于我院病房、实验室及药制科污染器皿的清洗和消毒。 该仪器经严格试验证明,符合SPRI(瑞典健康和社会保健规划与合理化学院)和BGA标准,适用于医院病房、实验室和药制科的污染器皿的清洗和消毒。该仪器可内置多达60个不同的标准程序,使用程序选择按钮可选择其中所需要的6个程序,通过机器控制面板可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使用气体发生器注意事项

使用气体发生器注意事项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最简单的气体发生器-启普发生器(图)

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以荷兰的D.J.启普的姓命名。它用普通玻璃制成,构造见图。适用于块状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难溶的气体,如氢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块状固体在反应中很快溶解或变成粉末时,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只要生成的气体难溶于反应液才可,如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但难溶于盐酸,故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时可用启普发生器。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 使用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开启旋塞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气体发生器基本原理及技术特点

一、氢气发生器原理 以二次蒸馏水为原料,添加10%KOH作为电解质,产生99.999%的高纯氢气.电解质采用新型恒流开关电源,根据用户实际用气量调节输出电流,从而实现流量自动跟踪.并设有过压保护装置,确保使用绝对安全。 二、氮气发生器基本原理 采用现代燃料电池技术,先将空气中的O2在外加电源的作用下与H2O反应生成OH-,然后在电场力作用下,实现气液分离,最后将OH-还原成O2和H2O,从而将空气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气体发生器的原理

摩尔超纯氢气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是以电解法产生氢气,他以KOH水溶液为电解液以贵金属做电极,采用摩尔最新MOLECULAR膜分离技术,将氢气和氧气彻底分离并在电解池中采用了过度金属催化技术,使产生氢纯度含氧量小于3PPM。 仪器程序控制采用了高灵敏度,微电脑自动跟踪系统,取消了稳压阀,实现了自动恒压,恒流,使压力稳定精度范围小于0.001MPA,并可根据仪器所需用气量的大小实现全自动调节,当用户停止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如何正确的使用与维护破碎机

破碎机的类型及工作条件不尽相同,因而,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破碎机的起动。首先应开动油泵与冷却系统,经过35后,待油路畅通再启动破碎机电动机。因为破碎机是重负荷设备,所以无论何种类型,均应空载起动。 2.破碎机的操作。对已起动的破碎机,应先空转几分钟,空转时可以检查基座、防护板链等,如无异常,可开始给料。若是新安装的破碎机,应使其空转时间长上些,可空转两到三个工作班后给料。破碎机的给料必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保养粉碎机小窍门

粉碎机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加工机械。但很多人在使用过程中不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忽视维修保养,不仅诱发机械故障,还大大降低粉碎加工效率。因此,在使用粉碎机时,切不可忽视维修保养。 1.及时检查清理。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清扫机器,检查各部位螺钉有无松动及齿爪、筛子等易损件的磨损情况。 2.加注润滑脂。最常用的是在轴承上装配盖式油杯。一般情况下,只要每隔2小时将油杯盖旋转1/4圈,将杯内润滑脂压入轴承内即可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离心泵提不上水的原因分析

离心式水泵以其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效率较高而成为农业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水泵,但也因有时提不上水而令人倍感烦恼。现就提不上水这一故意障的原因加以分析。 进水管和泵体内有空气 1.有些用户在水泵启动前未灌满足够的水;有时看上去灌的水已从放气孔溢出,但未转动泵轴交空气完全排出,致使少许空气还残留在进水管或泵体中。 2.与水泵接触的进水管的水平段逆水流方向应用0.5%以上的下降坡度,连接水泵进口的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