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基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寄生虫病病种多,有的流行猖獗。为了保护人民健康,党和政府动员全国人民对几种主要寄生虫病进行了防治,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如疟疾,解放前每年发病人数估计为3000万。至1981年已降至约300万,1982年约200万,1983年约140万,1984年降至约90万。全国无疟或发病率在万分之一以下的县(市),1 ...
秦惠基 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虫病病原(寄生虫)的生物学、生态学、致病机制、实验诊断、流行规律和防治的科学。从寄生虫进入人体,建立寄生关系,发展为寄生虫病的流行,以及从寄生虫病流行的压缩、控制到终止流行和长期巩固,都是寄生虫学必须用理论和从理论到实际加以阐明的领域。例如:①寄生虫学是从寄生虫病的病原学和病原种群动力学的角度,论证上述过程的基本原理,并用以直接揭示寄生 ...
秦惠基 各门科学的理论(如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综合分析的数学理论,基因论,运筹学,群体遗传学与生物种群动力学理论等)和技术(如生物工程技术,计算技术,核技术,杂交瘤技术,电镜技术,群体遗传学与群体实验生态技术等)的引进促使寄生虫学研究向多个方向发展。例如: 1.综合影响与综合致病 从某一种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及其致病能力与致病机制,研究多种病原对宿 ...
秦惠基 自然界有了生物以后,就逐渐出现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随着生物的演化这种关系也在演化。在千差万别的生物关系中,两种生物一道生活的现象非常普遍,统称为共生现象或共生(symbiosis)。如按两种生物之间的利害关系可粗略地归类: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者,称为共栖(commensalism),例如人口腔内的齿龈内阿米巴(Entamoeba ging ...
秦惠基 1.寄主虫与宿主在形成寄生生活的漫长过程中,各寄生虫所处的演化阶段不同。因此,现在我们看到的、可能反映这一历程的寄生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即寄生虫的生活史)是各式各样的。这包括发育的阶段,宿主的数目和种类、寄生的部位,寄生期等等。根据寄生部位,在宿主体表生活的寄生虫称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在体内生活的,则称体内寄生虫(endoparasit ...
秦惠基 寄生现象的出现及其演化对寄生虫和宿主双方各自的演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并成为对宿主和寄生虫自然选择的重要条件。在这过程,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某些特性被保存下来,并反映在双方的种群遗传物质上。 对宿主来说,寄生虫及其产物都是异物。寄生虫的抗原致敏宿主免疫活性细胞,诱发宿主产生免疫应答,其效应机制、表现和结局参看“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寄生虫在 ...
秦惠基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是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内容,与宿主的易感性和抵抗力以及寄生虫病的致病机制有密切关系。 寄生虫的抗原十分复杂。按来源可粗分为排泄/分泌抗原(excretory/secretory antigen,ES antigen)和体抗原(somatic antigen)。在免疫学上重要的抗原是可与宿主免疫系统直接接触的抗原,例如, ...
秦惠基 在自然界,每种寄生虫是以种群(popu1ation)的形式存在的,包括寄生虫生活史各期群体的总和。种群的延续是寄生虫在自然界得以存在的前提,而延续又必须以一定的种群数量为基础。寄生虫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例如原虫的无性增殖,蠕虫的产卵或产幼虫。但是,由于外界多种因素的制约,寄生虫能够完成生活史中下一阶段或各个阶段的发育而又能进入新的宿主的机会是很少的;而它 ...
秦惠基 1. 带虫者、慢性感染和隐性感染人体感染寄生虫以后可以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可以没有临床表现,而成为带虫右(carrier)。带虫者的出现与感染的虫数(虫荷worm burden)、宿主的免疫状态和营养状态等因素有关。在肠道线虫感染,常常是多数感染者的虫荷较轻,而少数感染者的虫荷较重。 寄生虫在人体内的生存时间一般较长,在临床上出现急性炎性症状以后 ...
秦惠基 寄生虫与寄生虫病是寄生现象、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们成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寄生虫学是以本学科的体系为基础,联系并吸收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不断丰富和更新内容发展起来的。当前,寄生虫学的研究除了保存一些传统的方法以外,已进入到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为深入了解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 ...
秦惠基 临床上常提到阿米巴病,不少人对这个名称比较陌生。其实,我国古代医书《伤寒论》、《内经素问》、《诸病源候论》等,早就记载有“下痢”、“疫痢”、“赤痢”等症,其中,就包括阿米巴病。1875年,俄国一位外科医师在一个农民痢疾病人的粪便和大肠肠壁的溃疡中发现了可以运动的、形状不规则的、含有人体红细胞的原虫。在把病人的粪便灌进4只狗的肠道以后,其中一只发生痢疾。后 ...
秦惠基 打摆子,医学上称作疟疾。病人发病时,先发冷,冷得浑身哆嗦;接着发热,热得浑身发烫;后来又大汗淋漓,好象从水里捞起来一样……。这都是一种很小的、要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见到的寄生虫在血里作怪的结果。由于它能使人患疟疾,所以把它称作疟原虫。 疟原虫是由蚊子传播的。蚊子在疟疾病人皮肤上叮咬吸血时,疟原虫随着血液进到蚊子体内,受精、发育、繁殖,变成疟原虫的另一 ...
秦惠基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或“水鼓病”,是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一种寄生虫病,它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血管内引起的一种疾病。能在人体寄生的血吸虫主要有5种,它们是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间插血吸虫,在我国流行的属日本血吸虫。 提到日本吸血虫病会给人以此病来自日本的印象,其实它的命名并非寓意于此,而是最初发现虫体的是日本学者龟田富士 ...
秦惠基 在江南水乡,菱角、荸荠都是人们喜爱的食物,但生食这些食物却可能感染上一种由姜片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姜片虫病。 姜片虫在祖国医书上称为“赤虫”,因其形状类似切开的生姜,故民间也有人称其为“老姜片”。此虫体大如拇指,肌肉肥厚,身体上有两个吸附力强的吸盘。成虫寄生在人或猪的肠道,借助吸盘的吸附力,牢牢地固着在肠壁上,导致被吸附的部位发生炎症、出血、水肿, ...
秦惠基 在我国南方,不少人喜欢吃鱼生或鱼生粥,北方某些地区也有人喜欢用生鱼佐酒。在一些人眼中,生鱼比熟鱼更可口,但殊不知食生鱼可带来严重的后果――染上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体肝胆管里,故又名肝吸虫。肝吸虫的幼虫寄生在淡水鱼体内,寄生部位几乎遍布鱼的全身,但以肌肉为最多,其次为鱼皮、鱼鳃、鱼鳞和鳍等部位。当人进食生的或未煮熟的鱼时,其中的幼虫也随 ...
秦惠基 “米猪肉”又叫“豆猪肉”或“米糁肉”,是由一种称为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在猪的肌肉内造成的。在有囊尾蚴寄生的猪瘦肉上,可见黄豆大小、白色半透明的囊状物,囊内充满液体,并有一米粒大小的头节,其上有小钩和吸盘。囊尾蚴在猪体的寄生部位以腿、腰、肩、心、舌、颈处的肌肉为多见,人吃了生的或未煮熟的米猪肉后,囊尾蚴的头节受消化道里胆汁的刺激而翻出,借助头节上的 ...
秦惠基 在农村,医生常常对着面黄体弱的患者讲:“你得的是钩虫病。”那么什么是钩虫病呢?这是一种外形较细长、半透明、肉红色的小虫子寄生在人的小肠里引起的疾病。这种虫子虽然很小(约1厘米左右长,象绣花针大小),但它有一个很发达的口,称口囊。某些钩虫口囊中长有牙齿状的钩,称钩齿。虫子故而得名钩虫。还有一些钩虫的口囊里则长的是板齿,钩虫就利用它的口囊及其钩齿或板齿牢牢咬 ...
秦惠基 在农村,人群中的蛔虫感染率往往达到70%~90%,某些流行区几乎每个人的肚子里都有象蚯蚓一样的蛔虫寄生。相对来说,城市里蛔虫感染率就较低了。这是为什么?原来寄生在人肚子里的蛔虫有15~35厘米长,外形很象蚯蚓。交配后的雌虫产卵,卵随着粪排出体外。在外界,受精的蛔虫卵继续发育,虫卵里长出一个很小的幼虫,医学上称为它为感染期虫卵。感染期卵被人吃进了肚子里,就 ...
秦惠基 “病从口入”,旋毛虫病也是这样得的。人体感染旋毛虫主要是因食入含旋毛虫囊包生的或半生的猪肉或野猪肉所致。生吃或半生吃含旋毛虫囊包的羊肉、狗肉或其它哺乳动物肉也会得病。 人一般是不吃生肉的,但有一些机会使得人们误食被来自生肉的旋毛虫囊包污染的食品。如切生肉的刀和砧板若污染旋毛虫囊包(极小,肉眼看不见),未洗干净又切凉拌菜,使得旋毛虫囊包粘到凉拌菜上, ...
秦惠基 丝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它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当蚊子叮人吸血时会把病人血中的丝虫幼虫(微丝蚴)一并吸人,微丝蚴蚊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发育过程即变成具有感染力的幼虫。当蚊子再次叮人吸血时,这种具有感染力的蚴虫就会进入其他人的身体。幼虫进入人体后寄生在淋巴管或淋巴结并发育为成虫。 感染丝虫的人,初期可出现发烧,淋巴管和淋巴结发炎。当浅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