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环境检测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秦惠基 生物化学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在欧洲约在160年前开始,逐渐发展,一直到1903年才引进“生物化学”这个名词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我国,其发展可追溯到远古。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饮食、营养、医、药等方面都有不少创造和发明,生物化学的发展可分为:叙述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及机能生物化学三个阶段。 (一)叙述生物化学阶段 1.饮食方面:公元前21世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生物化学的重要内容

秦惠基 (一)物质组成及生物分子 生物体是由一定的物质成分按严格的规律和方式组织而成的。人体约含水55-67%,蛋白质 15~18%,脂类 10~15%,无机盐3~4% 及糖类1~2%等。从这个分析来看,人体的组成除水及无机盐之外,主要就是蛋白质、脂类及糖类三类有机物质。其实,除此三大类之外,还有核酸及多种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如维生素、激素、氨基酸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秦惠基 生物化学是一门边缘学科,研究的是生命的化学,所以与其它有关的生物学科必然有或多或少的关系。生物学科总是互相为用,互相渗透的。生物体不只一种,因此生物化学有研究动物(包括昆虫)方面的,也有研究植物方面的,还有研究微生物方面的。它们之间有差异、也有共同之处。生物化学在医药、卫生、农业及工业等方面都有应用,是一门基础医学学科,也是一门基础农学学科,而在工业上,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物质代谢

秦惠基 物质代谢又称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变化的总称,在体内进行的变化包括同化作用中的化学变化,也包括异化作用中的化学变化,同化作用意味着合成代谢,而异化作用意味着分解代谢。合成代谢是将从食物中得来的或体内原有的小分子物质合成为体内结构上的及功能方面的分子,一般多为大分子化合物;例如,氨基酸在有可利用的能量的条件下,缩合成为大分子的蛋白质。而分解代谢的产物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微生物(Microorganism)

秦惠基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体形细小、构造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具有一定的结构、生理功能,并能在适宜的环境中快速地生长和繁殖。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至少在十万种以上。按其结构、组成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 1.非细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微生物学发展过程

秦惠基 (一)微生物学的经验时期 公元二千多年的夏禹时代,就有仪狄作酒的记载。北魏(386~534)贾思勰《齐民要术》一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制醋方法。我国古代人民也发现豆类的发酵过程,从而制成了酱。长期以来,民间常用的盐腌、糖渍、烟熏、风干等保存食物的方法,实际上都是防止食物因微生物生长而腐烂变质的好方法。 十一世纪时。北宋未年刘真人就有肺痨由虫引起之说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微生物与疾病

秦惠基 (一)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土壤、空气、江河、海洋等都有数量不等、种类不一的微生物存在,其中以土壤中微生物最多。在人体、动植物的体表以及人体和动物体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呼吸道、消化道等,均有多种微生物存在。正常情况下寄居于人体表面及与外界相通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以及泌尿生殖道中的微生物称之为“正常菌群”。 微生物在自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寄生虫病对人类的危害性

秦惠基 寄生虫病(Parasitosis)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亿万人民和全世界的家禽家畜危害很严重,造成的健康、生命和经济损失难以估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并得到所有国家支持的“热带病特别规划”要求防治的6 类主要热带病中,除麻风病外,其余5类都是寄生虫病。它们是疟疾(malaria)、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丝虫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

秦惠基 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寄生虫病病种多,有的流行猖獗。为了保护人民健康,党和政府动员全国人民对几种主要寄生虫病进行了防治,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如疟疾,解放前每年发病人数估计为3000万。至1981年已降至约300万,1982年约200万,1983年约140万,1984年降至约90万。全国无疟或发病率在万分之一以下的县(市),1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寄生虫学在寄生虫病防治中的地位

秦惠基 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虫病病原(寄生虫)的生物学、生态学、致病机制、实验诊断、流行规律和防治的科学。从寄生虫进入人体,建立寄生关系,发展为寄生虫病的流行,以及从寄生虫病流行的压缩、控制到终止流行和长期巩固,都是寄生虫学必须用理论和从理论到实际加以阐明的领域。例如:①寄生虫学是从寄生虫病的病原学和病原种群动力学的角度,论证上述过程的基本原理,并用以直接揭示寄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寄生虫学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秦惠基 各门科学的理论(如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综合分析的数学理论,基因论,运筹学,群体遗传学与生物种群动力学理论等)和技术(如生物工程技术,计算技术,核技术,杂交瘤技术,电镜技术,群体遗传学与群体实验生态技术等)的引进促使寄生虫学研究向多个方向发展。例如: 1.综合影响与综合致病 从某一种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及其致病能力与致病机制,研究多种病原对宿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演化中的寄生现象

秦惠基 自然界有了生物以后,就逐渐出现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随着生物的演化这种关系也在演化。在千差万别的生物关系中,两种生物一道生活的现象非常普遍,统称为共生现象或共生(symbiosis)。如按两种生物之间的利害关系可粗略地归类: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者,称为共栖(commensalism),例如人口腔内的齿龈内阿米巴(Entamoeba ging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寄生虫的生物学

秦惠基 1.寄主虫与宿主在形成寄生生活的漫长过程中,各寄生虫所处的演化阶段不同。因此,现在我们看到的、可能反映这一历程的寄生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即寄生虫的生活史)是各式各样的。这包括发育的阶段,宿主的数目和种类、寄生的部位,寄生期等等。根据寄生部位,在宿主体表生活的寄生虫称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在体内生活的,则称体内寄生虫(endoparasit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秦惠基 寄生现象的出现及其演化对寄生虫和宿主双方各自的演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并成为对宿主和寄生虫自然选择的重要条件。在这过程,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某些特性被保存下来,并反映在双方的种群遗传物质上。 对宿主来说,寄生虫及其产物都是异物。寄生虫的抗原致敏宿主免疫活性细胞,诱发宿主产生免疫应答,其效应机制、表现和结局参看“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寄生虫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秦惠基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是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内容,与宿主的易感性和抵抗力以及寄生虫病的致病机制有密切关系。 寄生虫的抗原十分复杂。按来源可粗分为排泄/分泌抗原(excretory/secretory antigen,ES antigen)和体抗原(somatic antigen)。在免疫学上重要的抗原是可与宿主免疫系统直接接触的抗原,例如,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寄生虫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秦惠基 在自然界,每种寄生虫是以种群(popu1ation)的形式存在的,包括寄生虫生活史各期群体的总和。种群的延续是寄生虫在自然界得以存在的前提,而延续又必须以一定的种群数量为基础。寄生虫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例如原虫的无性增殖,蠕虫的产卵或产幼虫。但是,由于外界多种因素的制约,寄生虫能够完成生活史中下一阶段或各个阶段的发育而又能进入新的宿主的机会是很少的;而它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寄生虫病的特点

秦惠基 1. 带虫者、慢性感染和隐性感染人体感染寄生虫以后可以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可以没有临床表现,而成为带虫右(carrier)。带虫者的出现与感染的虫数(虫荷worm burden)、宿主的免疫状态和营养状态等因素有关。在肠道线虫感染,常常是多数感染者的虫荷较轻,而少数感染者的虫荷较重。 寄生虫在人体内的生存时间一般较长,在临床上出现急性炎性症状以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寄生虫学学习的要求与方法

秦惠基 寄生虫与寄生虫病是寄生现象、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们成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寄生虫学是以本学科的体系为基础,联系并吸收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不断丰富和更新内容发展起来的。当前,寄生虫学的研究除了保存一些传统的方法以外,已进入到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为深入了解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阿米巴

秦惠基 临床上常提到阿米巴病,不少人对这个名称比较陌生。其实,我国古代医书《伤寒论》、《内经素问》、《诸病源候论》等,早就记载有“下痢”、“疫痢”、“赤痢”等症,其中,就包括阿米巴病。1875年,俄国一位外科医师在一个农民痢疾病人的粪便和大肠肠壁的溃疡中发现了可以运动的、形状不规则的、含有人体红细胞的原虫。在把病人的粪便灌进4只狗的肠道以后,其中一只发生痢疾。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疟疾

秦惠基 打摆子,医学上称作疟疾。病人发病时,先发冷,冷得浑身哆嗦;接着发热,热得浑身发烫;后来又大汗淋漓,好象从水里捞起来一样……。这都是一种很小的、要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见到的寄生虫在血里作怪的结果。由于它能使人患疟疾,所以把它称作疟原虫。 疟原虫是由蚊子传播的。蚊子在疟疾病人皮肤上叮咬吸血时,疟原虫随着血液进到蚊子体内,受精、发育、繁殖,变成疟原虫的另一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