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基 1.疾病时稳态的紊乱 正常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各器官乃至整个机体的各种机能和代谢活动,都在不断变化着的内、外环境中保持着动态平衡,各种生理性的正常数值也就被控制在一个狭隘的波动范围之内。这就是稳态(homeostasis)。稳态的维持,是各种生物系统内存在着的各种自我调节(self-regu1ation)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稳态的维持,是整个机体 ...
秦惠基 疾病是一个过程,有其开始和终结,一般可以将疾病发展的过程分成四期: 1. 潜伏期 对传染病来说潜伏期尤其明显。各种传染病都有大致一定的(由几天到几年)潜伏期。潜伏期中患者没有症状。这一时期正是机体本身的防御或代偿机能与致病因子斗争的时期。如果机体的防御能力能够战胜病因,疾病即告终止,否则将继续发展,而呈现疾病征象。正确认识疾病的潜伏期有很重 ...
秦惠基 衰老也是一种生命表现形式和不可避免的生物学过程。它既是生理的必然,又与疾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将衰老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放在疾病概论中加以概述。 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凡属多细胞机体的个体生命,对于每一个物种,都有其一定的特征性的时间限度,过此则死亡。这种不可逆转的生物学过程,对个体固然不幸,但对物种进化又大有益处。 任何一个动物机体,从诞生起直 ...
秦惠基 衰老时机体的变化,除了众所周知的外观上的变化,如白发、皱纹、耳聋、眼花、步履及行动迟缓、不耐负荷等外,主要在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结缔组织及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神经系统变化的特征在于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数目减少,胶质成分增加。神经元内有脂褐素沉着。神经元传导速度减慢,神经末梢分泌递质减少,反射活动减弱。复杂的高级神经活动障碍――记忆力减退,创造性 ...
秦惠基 如前所述。衰老不是疾病,但与疾病有着密切关系。这是因为衰老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各种机能的降低、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的减弱、代偿功能的低下,因而较难保持机体内部的稳态,所以,衰老的机体易发生疾病。 衰老机体有其特有的疾病谱:冠心病、恶性肿瘤、脑及内脏的退行性疾病、脑血管意外、感染、糖尿病等。年龄每增加10岁,因心血管病的病死率即增加2~3倍,传染病和 ...
秦惠基 人为什么会衰老?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的奥秘。因为只有了解了衰老的原因和机制,才能有效地延缓衰老,所以有关衰老的学说比任何其他生物学过程的学说都多,兹择其主要者概述如下: 众多有关衰老原因与机制的学说可分为二大类。 一类学说认为衰老是机体生活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逆损伤积累的结果,这些不可逆损伤包括: (1).差误蛋白质的合成(差误学说) ...
秦惠基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一门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一门由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微生物等学科融汇发展而派生出来的边缘学科,它试图运用物理学和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阐明生命活动的规律,以达到为人类服务的目的。 分子生物学中的所谓分子,一般系针对生物大分子而言,主要为核酸和蛋白质。糖蛋白和糖脂也是大分子物质,它们在细胞的构造和 ...
秦惠基 达尔文的进化论,许旺和施莱登的细胞学说以及孟德尔遗传定律和摩根的染色体学说奠定了当代生物学的基础,但是他们都只是从纯生物学的角度来阐述生命现象,而不能说明它的根本机理和原因。虽然远在 1871年,R,Lankester曾预言过,生物不同种属间的化学和分子差异的发现和分析,对确定系统发生的关系要比总体形态学的比较研究更为重要。这个非凡的预见虽然已为近代的分 ...
秦惠基 分子生物学的兴起是整个自然科学的一件大事,它使整个生命科学的研究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在实际应用方面,它是生物工程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后者正在工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要的作用。医学做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受分子生物学的渗透和影响尤其重大。 (一).分子生物学使整个医学科学研究提高到分子水平 经典的生物学只能从生物表型的变化 ...
秦惠基 在现代医学的结构与体系中,把临床医学归入应用医学范畴,这是因为临床医学需要在基础医学所取得的知识基础上诊治病人,二者的关系与基础科学(如数、理、化、天、地、生等学科)和应用科学(如各种工程技术)的关系有类似之处。然而还应看到,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又有相当重要的不同之处。不仅基础医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认识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健康人的,也包括患病者的生命 ...
秦惠基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通过运用数学和物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分析研究各种工程技术的控制和人体的各种功能调节,概括出一些有关调节和控制过程的共同规律,开辟了一个新的学科,这就是控制论(cybernetics)。把控制论的普遍原理用于人体功能的分析,使我们对人体调节功能的一般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用控制论原理分析人体的调节活动时,人体的各种功能调节都被 ...
秦惠基 人体生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与医学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人类在对疾病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关于人体功能活动的知识,古代的医学家加以总结概括,写入他们的医学著作中,这便是我们现在能找到的古代生理学理论。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医书《内经》,就写了经络、脏腑、七情六淫、营卫气血等生理学理论。古希腊医书中也同样有他们的生理学概念的描述。16世纪,Jean Fernel开始用亚里士 ...
秦惠基 机体不断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包括肌肉收缩、神经冲动的传导、一些分子和离子转运以及生长发育、繁殖等。这些生命活动都要消耗能量,而能量最终来自食物。 成年人保持恒定的体重及正常活动,每年约需消耗6~7倍于其体重的食物。食物中有糖类、脂类、蛋白质、无机盐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糖及脂类主要作为生物体的能源,它们在体内氧化,释放出存在于这些化合物中的能量,每克 ...
秦惠基 (一)主要成分 血液是一种红色的液体组织,循环在心血管的密闭管道内。正常人的血液总是约占体重8%,即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其血液总量为5升左右。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共同组成的。 血浆是一种粘性、呈浅黄色的液体,主要成分包括血清和纤维蛋白原等。若将血管中抽取的血液不作任何抗凝处理,常温下血液在数分钟内发生凝固,几小时后血块逐渐缩小,并挤出浅黄色 ...
秦惠基 (一)器官对氧和营养物质的获取 体内各器官与组织细胞进行活动,需不断供给氧与营养物质,氧来自肺泡,营养物质来自小肠粘膜的吸收。而远离肺与肠的器官又如何能得到这些物质呢?这是因为体内有完善的血液转运系统,包括大循环(体循环)与小循环(肺循环)。血液自右心室到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入左心房,此为肺循环。经过此循环血液获得氧。血液自左心室到主动脉、大 ...
秦惠基 人不吃食物可以活3~4个星期,不喝水也能活几天,但如果不呼吸空气,就只能活几分钟,这是为什么呢?人体如同一部机器,它的每一个器官的活动(如肌肉收缩、腺体分泌、心脏跳动等)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是来自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这些机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在体内燃烧和在体外燃烧一样,都能释放能量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是在体内燃烧叫“生物氧化”。进行生物 ...
秦惠基 吃进去的各种主食、副食,虽然花色品种繁多,可是从化学结构上来看,不外乎是蛋白质、脂肪、糖、水分和无机盐等。其中蛋白质、脂肪和糖大都是复杂的有机物,分子较大,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它们必须在消化道里经过“加工”,变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例如蛋白质要分解成氨基酸,脂肪要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糖要分解成葡萄糖。这些小分子物质全部在小肠被吸收,供人体各组织细胞 ...
秦惠基 (一)一切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一切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不水,人类也毫不例外。水是生物所必需的基本物质,也是体液主要成份。水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和极为重要的生理功能。 1.运输营养物和代谢产物: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和各种代谢产物都能溶于水,即使是难溶或不溶于水的物质如脂类及某些蛋白质也能分散于水中而成为胶体溶液,通过血液循环而 ...
秦惠基 (一)概念 人和动物机体都具有一定的温度,这就是体温。低等动物(鱼、两栖类、爬虫类等)的体温是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动的,环境温度升高,其体温也升高,环境温度降低,其体温也降低,故称之为“变温动物”,又称“冷血动物”。在动物进化的过程中,机体调节体温的机构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到了鸟类、哺乳类等高等动物和人,体温就能维持相对恒定了,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 ...
秦惠基 生物化学即生命的化学,它用化学的原理及方法探讨生命的秘密,是一门化学、生物学与物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所以也常采用生物学的、微生物学的及物理学的方法及技术。随着科学的发展,生命的奥秘还必须从分子水平上去探讨;生物化学就是在分子水平上探究生命秘密的学科。 生物体有多种,所以生物化学也有多种。本节主要指作为医学基础的那种生物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