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环境检测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综合化趋势

秦惠基   1979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破天荒地授予既不是医学家,又不是生物学家的两位科学家。一位是美国的物理学家科马克(Cormack), 另一位是英国的电气工程师杭斯菲尔德(Hounsfield)。他们发明了用电子计算机把X线穿透人体而造成的重叠在一起的影像展开技术,无创伤地取得了人体横断面的图像。虽然这次授奖的发布时间破例地比往年延长1小时,但毕竟工程技术对医学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国际化趋势

秦惠基   许多全球性或地区性卫生与健康问题,诸如全球流行的艾滋病等传染病,全人类共同的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危害全人类健康及安全的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以及其他灾害,许多国家面临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只有靠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因此,国际分工、协作和交流日益加强,从人类基因组计划这类微观研究到地球生物圈这类宏观研究都是由世界上许多国家甚至是所有国家协作进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秦惠基 人类正在迈向21世纪,21世纪的社会将是一个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十分发达的信息社会。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使得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专家预言,21世纪,不仅高新技术发展迅猛,而且高新技术在医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也将会更为广泛。届时,随着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里应用程度的广泛深入,人类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新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21世纪-生命科学的世纪

秦惠基   20世纪已经结束,回顾20世纪的科学发展史,不难看出,上半个世纪,科学发展主要在物理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将现代物理学推到了光辉的顶峰;但在下半个世纪,科学的重心显然偏向生命科学。自1953年,克里克和沃森发现DNA 双螺旋结构以来,生命科学成果迭出。截止1989年,已有22位科学家共9 次在此领域获得诺贝尔奖。1989年~1997年除1990年默里和托马斯因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系统的结构

秦惠基 免疫系统好比人体的“万里长城”,它保障人体平安无事,延长人的寿命。免疫系统主宰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构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物质基础。那么这座“万里长城”包括哪些部分呢?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等。就好象万里长城有主要关口、烽火台、了望台以及各个哨卡等一样。 1.免疫器官:按其免疫功能的不同,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系统对人体的保护功能

秦惠基 1. 第一道防线:人类生活在大自然里,受益于阳光、空气和水,但同时又处于各种病菌和病毒的包围之中。所幸的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体筑起了能抵御外侮并就地歼灭入侵之敌的万里长城,医学上称这道万里长城为免疫系统,人体的皮肤和粘膜。构成了人体万里长城第一道防线,阻挡着各种致病微生物的侵入。皮肤组织还有许多汗腺和皮脂腺,汗腺排泄出的乳酸对病原体生长不利;皮脂腺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

秦惠基 机体内有一整套严密的防御能力,称为免疫力或免疫性。根据其获得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1.先天性免疫:这种免疫性生来就有,人人都有,是遗传的。它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不断地与入侵的微生物作斗争而逐渐建立起来并传给后代的。这种免疫力的特点是作用广泛,能对抗多种微生物,无专一性或针对性,故又称为非特异性免疫。例如,吞噬细胞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免疫功能

秦惠基 人体各种生理功能都是由一定的器官、组织和细胞来执行的。人的免疫功能也是由组成免疫系统的各器官、组织和细胞来执行的。免疫器官因分工不同而分为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前者如骨髓、胸腺,它们是免疫细胞的发源地和增殖、分化、成熟的场所。各种免疫细胞的祖先在上述场所受局部的激素刺激和微环境的影响,分化成熟,并形成许多功能不同的亚群,发挥着不同的免疫效应,后者如脾脏、淋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T细胞和B细胞

秦惠基 造血干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细胞。其最大特点是能自身复制和分化,通常处于静止期,当机体需要时,分裂增殖,一部分分化为定向干细胞,受到一定激素刺激后,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统的血细胞系。其中淋巴干细胞进一步分化有两条途径。一些干细胞迁移到胸腺内,在胸腺激素影响下,大量增殖分化成为成熟淋巴细胞的一个亚群,被称之为T淋巴细胞。T细胞的“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补体

秦惠基 补体是人体万里长城的重要成员之一,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成分,而是由许多蛋白质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又叫做补体系统,因其英文为Complement;所以取其第一字母C代表补体。补体本身固有成分按阿拉伯字母序号分别称为C1,C2,C3…C9,还有两种分别称为B因子及D 因子的成分;平常我们在医院看病时,医生开的化验单上写有C3,就意味着要对血中补体第三成分进行检查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系统功能的整体性

秦惠基 假如一个人被扎破了皮肤,细菌随即突破了表面屏障这第一道防线而进入体内,第二道纵深防线里的吞噬细胞就负担起消灭病菌的任务。这时组织就会出现红、肿、痛、热的发炎现象。发炎的组织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吞噬细胞(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就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缝隙里“钻”出来进入组织。此时发炎组织产生一种能吸引吞噬细胞的趋化因子,吸引吞噬细胞追踪细菌进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治疗:生物反应调节剂

秦惠基 生物反应调节剂(BRM)又名生物调节剂,是免疫治疗剂的新术语。凡某一类物质主要通过免疫系统直接或间接增强机体的抗肿瘤效应,并对肿瘤有治疗效果的药剂或方法,都可称为生物反应调节剂。这些物质包括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调节作用及能恢复、重建免疫功能的药物,多种细胞因子如淋巴因子、单核因子、肿瘤生长抑制因子和胸腺因子等;免疫活性细胞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淋巴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治疗:干扰素

秦惠基 别看病毒如此微小,却在人间横行了几千年。病毒性传染病毒流行时,成千上万的人因此而丧生。仅在1918年发生的一次流行性感冒中,受传染而死的就有2000多万人,至今还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能对付它。早在 1957年艾塞克斯和李登曼就开始研究病毒的干扰现象,当动物被一种病毒感染后,就可以避免被另一种病毒继续感染。他们就把这种干扰病毒繁殖的物质称为干扰素。这种以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治疗:白细胞介素

秦惠基 机体内各种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称为细胞因子,其中由淋巴细胞分泌的因子称为淋巴因子,由单核吞噬细胞分泌的因子称为单核因子。科学家们根据这些因子的生物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来命名,将在白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称为白细胞介素(IL)。目前已知白细胞介素有10余种,它们虽称为白细胞介素,但其作用并不只限于白细胞之间。它们不仅在机体的免疫调控及抗肿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治疗:转移因子

秦惠基 转移因子是从多种抗原致敏的正常人白细胞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淋巴因子,或从经某种抗原刺激后的恢复期患者血细胞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淋巴因子。前者称非特异性转移因子,后者则称特异性转移因子。这两种转移因子在体内外最重要的是可传递细胞免疫功能作为过继免疫治疗的一种免疫制剂,在免疫系统中发挥多种重要作用。 转移因子分子量小,无免疫原性,但有种族特异性。如人源性转移因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治疗:肿瘤坏死因子

秦惠基 肿瘤坏死因子是1975年Carswell等发现的一种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糖蛋白,主要由活化的单核一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产生。由前者产生的为肿瘤坏死因子α,后者产生的为肿瘤坏死因子β。二者的作用和结构大同小异。由于它能杀死恶性肿瘤细胞,科学家们对其产生和生物学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已能用基因工程方法进行大量生产,并发现其除能杀伤瘤细胞外,还有多种生物学作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治疗:淋巴细胞杂交瘤

秦惠基 淋巴细胞杂交瘤是在体细胞融合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75年,具有英国和阿根廷双重国籍的著名免疫学家米尔斯坦和他的同事科勒尔把羊的红细胞注入小鼠体内,使小鼠体内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裂,产生一群能分泌抗体的浆细胞。然后从小肌体内取出浆细胞,并与小鼠骨髓瘤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以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PEG)为媒介使两种细胞融合。在配置的营养液中,经短期的培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疗法治疗肿瘤

秦惠基 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一直是当今急待解决的问题。80年代初,医学家们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即肿瘤的免疫治疗。它既可以独立治疗癌症,又可以与放疗、化疗、手术配合应用,具有独特性,使之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肿瘤第四种治疗模式;为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通过激发和增强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控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方法称为肿瘤的免疫疗法。 免疫疗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过继免疫疗法

秦惠基 什么叫过继免疫?过继免疫就是把致敏淋巴细胞(具有特异免疫力的)或致敏淋巴细胞的产物(例如转移因子和免疫核糖核酸等)输给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肿瘤病人),使其获得抗肿瘤免疫力。过继免疫或继承性免疫犹如继承他人的财产而获得财力,它是用来治疗肿瘤的一种免疫疗法。基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与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关系密切,1985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委员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免疫治疗:LAK细胞

秦惠基 LAK细胞疗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肿瘤免疫疗法,是治疗肿瘤的又一新式武器。国内外已将该疗法用于临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1985年,Rosenberg首次用LAK细胞合并IL- 2治疗25例不同类型的对化学药物和放射线治疗无效的晚期肿瘤病人,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到1990年4月止,全世界至少治疗了3000例肿瘤病人。大量证据表明,LAK疗法对多数晚期癌症,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