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人体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一个人的发育,指全身各部分逐渐发育到完善,更加统一成为整体。某一器官发育则指这个器官机能的健全。发育是个质变的过程。从一出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就开始发育,到青春期基本成熟。只有生殖系统发育最晚,青春期开始发育,25岁左右才完全成熟。 ...
通常指生物体的重量和体积的增加。一个人的生长就是指他的身高、体重增长。人的一个器官的生长,就是指心脏等体积和重量的加大,总之,是个量变的过程。人每天吃进食物,经一系列复杂变化,合成自身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叫同化作用;同时,组成自身的一部分物质分解,释放出能量,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异化作用。如果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就表现为生长。婴儿期是人生中第1个生长高峰,青春期是人生第2个生长高 ...
用人工方法,将含有抗原、抗体的制剂接种于机体,使机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力的过程。人工免疫又可分为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是通过免疫接种,将抗原物质(疫苗)接种于机体,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这种免疫要在接种后1~4周才产生,但可维持较长的时间,有效期为数月至数年。这种方法安全有效,是人类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如用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人工被动免疫是接种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制剂(如 ...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人群对某种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会影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易感人群多时,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发病人数就多。相反,易感人群少,有传染源进入也不易发病或发病人数不多。婴儿的出生,具有特异性免疫力人口的死亡,以及随时间推延带来的人群免疫力的自然下降和消失等,都是增加易感人群的因素。而在普遍的预防接种或某一种传染病流行以后,对该传染病的人口免疫力便会增加,使易感人群减少 ...
男女两性生殖器官的差异,主要指外生殖器的差异。如男孩有阴茎、阴囊;女孩有大阴唇、小阴唇和阴蒂等。此外,青春期以前的男女儿童没有其他形态差异。
男性外生殖器阴茎包皮口狭小,使包皮不能上翻露出阴茎头叫包茎;包皮虽覆盖整个阴茎头,但可上翻者叫包皮过长。童年包皮长是正常的,青春期前阴茎头则应逐渐由包皮口露出。包茎和过长的包皮下极易积聚分泌物等形成包皮垢,常招致细菌感染而发生阴茎头包皮炎,包皮垢的慢性刺激和反复的炎症发作是引起阴茎癌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包茎应早期行环切术。包皮过长者应注意经常清洗,保持局部清洁,经常发炎者应手术治疗。
青春期嗓音发生明显变化的过程。一般要3~6个月,甚至1~2年或更长时间。变声是青春期特征变化之一,也是嗓音保健的关键时期。变声的主要原因是睾丸酮等雄性激素分泌量增多。男性在青春期体内产生较大量雄性激素,使喉部甲状软骨迅速增大,两块软骨“顶”在一起,接缝向前突出,夹角变小,形成喉结,使喉腔体积加大;同时鼻、口、咽等共鸣空腔体积也加大;声带加厚、加宽,长度由7~9厘米变为17~23厘米。这些变化使 ...
又称超敏反应。机体受同一抗原物质再次刺激后引起的一种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实质上是异常或病理性免疫反应。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称为过敏原,它们可以是完全抗原,如异种血清蛋白、微生物、寄生虫、花粉、皮毛、尘埃等,也可以是半抗原,如青霉素、磺胺、奎宁、非那西汀等药物以及生漆等低分子物质。它们与组织蛋白结合后就具免疫原性。按抗原与抗体或细胞反应的速度、方式及补体参加与否,变态反应分 ...
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者,将其安置在一定场所,使之不与易感人群接触的一种措施。隔离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之一。隔离的方式,应因时因地并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而定。某些传染病可在家隔离,如麻疹、流感等,有些则应在临时隔离室或住院隔离。对经消化道途径传播传染病患者的衣物、用具、食具要洗净煮沸消毒;大便及呕吐物经消毒后再倒入粪坑;隔离室和大小便器要有防蝇设施;照顾病人后要洗手等。呼吸道隔离用于呼吸道传染病 ...
人体在成长过程中,以第二性征发育为起点,在生理、心理上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也是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身体健康的定型阶段,可影响人一生的体质、精神和性格。因此,青春期卫生十分重要。青春期卫生既包括青春期的一般卫生(如遵守科学的作息制度,注意睡眠卫生、用脑卫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加强营养和饮食卫生等),也包括男女青少年青春期的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遵守科学的作息制度:所谓科学 ...
进入青春期,男女之间出现外生殖器以外的其他差异。又叫副性征。男子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在长胡须、喉结突出、声调较低等。女子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在乳腺发达、骨盆宽大、声调较高等。男女出现第二性征,是由于性腺分泌性激素的作用引起的。
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的一段时间。不同传染病的潜伏期不同,即使同一种传染病其潜伏期也有一定范围的变动。了解潜伏期有助于传染病的诊断、检疫和流行病学调查。
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后,在外界环境停留,再侵入易感机体的过程。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同,同一种传染病在不同条件下其传播途径也不相同。常见的传播途径有:(1)空气传播:当病人讲话、咳嗽、打喷嚏时,喷出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如被周围的易感者吸入,即可能被传染。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百日咳杆菌等都是通过飞沫传播。含某些病原体的分泌物或飞沫落地干燥后,再随尘土飞扬,被易感者吸入,亦可造成感染,这种传播方式叫 ...
一类含有抗体的免疫血清制品。是将类毒素或毒素给马或其他大动物注射,使动物血清内产生大量抗体,然后将含有抗体的动物血清精制浓缩而成的,如破伤风抗毒素、肉毒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及蛇毒抗毒素等。抗毒素实质上是抗体,可中和相应的毒素,使其失去毒性。抗毒素注入人体后,体液中就迅速出现该种抗体,产生对相应毒素的免疫。它属于被动免疫,免疫力产生快,消失也快,一般只维持1~3周。抗毒素主要用于治疗已感染或已发病 ...
能引起人类传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立克次氏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和放线菌等。病毒是形态最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微生物。病毒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长繁殖。人类传染病中约80%是由病毒引起的。如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细菌是无叶绿素的单细胞植物,是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之一。根据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菌三大类。常见的由球菌引起的传染病有大叶 ...
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天花是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历史上曾在世界各地流行,给人类带来过极大的灾难。18世纪,在欧洲就有1.5亿以上的人口死于天花。天花病毒是一种和牛痘病毒在大小和形状上相似的病毒。电镜下为长方形,直径为230~300毫微米,耐干热和低温。加热至55℃半小时即可破坏。天花的唯一传染源是天花病人。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尘埃传播,也可通过生活用品间接传 ...
体内有病原体寄生、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受病原体感染的人,作为传染原包括病人和病原体携带者。病人体内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并可通过发病时的某些症状,如咳嗽、腹泻等将病原体排出,使易感者受感染。病原体携带者是没有症状时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病原体携带者有:潜伏期病原体携带者、恢复期病原体携带者和隐性感染后携带者(即健康带菌者)。动物作为传染源包括野生动物、家畜和某些吸血的节肢动物。管理好传染源 ...
人和哺乳动物特有的哺乳器官。人有乳房一对,成年女子的乳房半球形,中央部分隆突成乳头,乳头周围皮肤颜色较深的部分叫乳晕,内部充满脂肪组织,有15~20个乳腺呈辐射状排列,输乳管通向乳晕,开口于乳头。儿童时期男女乳房均不发育。青春期开始女子乳房逐渐发育,成为重要第二性征。男性乳腺则萎缩。女性怀孕后,乳腺迅速发育,分娩后能够泌乳,以哺育婴儿。更年期以后,乳房逐渐萎缩。 ...
人和哺乳类动物卵巢内一种暂时性的内分泌腺。人进入青春期后,卵巢中的卵泡通常每月有一个成熟。排卵后,卵泡塌陷,卵泡膜细胞和剩下的卵泡细胞,在腺垂体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的影响下,迅速繁殖、增大。细胞中出现黄色脂粒,形成黄体细胞。黄体在排卵后7~8天内发育成熟,卵细胞受精后,黄体继续发育成为妊娠黄体,5个月左右才逐渐萎缩。如卵未受精,两周后黄体萎缩退化成为瘢痕组织叫白体。黄体有分泌雌性激素和孕激素 ...
人的胚胎发育从第2个月末,一直到出生前这一时期的胚胎叫胎儿。第2月末之胚胎,身体各部结构初具雏形,外形已初具人样。以后的发育,主要为体积长大及组织的继续分化。胎儿各主要阶段外形的演变如下:第3个月:头部特大,颜面已为人样。眼睑结合,指甲开始发生,外生殖器已可分辨性别。第4个月:皮肤很薄,光滑透明,可看到皮下血管。母体开始感觉胎动,胎心搏动已可听到。第5个月:胎头约占身长的1/3,肤色暗红,头部已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