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8年的一天,在巴黎皇家植物园内,植物学教授尤苏一边漫步,一边用拉丁语给一批参观者讲述各种植物标本。突然,他在一种海外植物标本旁边停下来,脸上充满了疑惑,因为这是一株连他也解释不清来源的植物。在尴尬的气氛中,游客中的一位用拉丁语对教授说:“这是一种美洲植物。”尤苏大为惊讶,立刻问:“您是林奈先生吗?”这位游客一笑,回答说:“正是在下”。尤苏立刻热情地接待了林奈,他知道,自己虽然是植物学教授,但 ...
威廉·哈维1578年出生在英国,是七兄弟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哈维很早就显示出自己的天赋,16岁便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剑桥大学,19岁就获得了文学学士的学位。由于他的理想是研究医学,于是他辗转于欧洲各国求学问道,最后在意大利取得了医学博士的学位。回到英国后,哈维毛遂自荐,当上了一所医院的院长。哈维将量化实验引入了对血液的研究中,他首先测定了每次心跳时,心脏搏出的血液的质量有多少。他发现,如果粗略估计,设一 ...
香农是现代信息论的著名创始人。现代信息论的出现,对现代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没有信息论,现代的电子计算机是无法研制成功的。 香农在美国密执安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时,修过布尔代数课,并在布尔的指导下使用微分分析仪,这使他对继电器电路的分析产生兴趣。他认为这些电路的设计可用符号逻辑来实现,并意识到分析继电器的有效数学工具正是布尔代数。 1938年,香农发表了著名的论文 ...
前来参加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传奇性数学天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纳什于12日到达北京,并在首都国际机场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记者的简短采访。下面是采访内容的实录。(文中的艾利西亚为纳什妻子) 记者:纳什先生,在中国许多人是从影片《美丽心灵》了解到您的,影片中描述了您的爱情故事和您的工作,您对这部影片有何评价? 纳什:这部电影非常成功,至少从获奖的角度来说是这样。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演员很 ...
与另一个细胞学说创立人施莱登的外向性格比较,施旺属于完全不同的类型,他对外部纷纷扰扰的实际缺乏兴趣,他性格懦弱且缺乏足够的自信。施旺比施莱登小六岁,是一位金匠的儿子。从少年时代起,内向的性格使施旺对宗教产生了强烈的兴趣。16岁时,他辞别故乡,进入位于科隆的耶稣教会学院学习宗教。在学院中,施旺接触了关于人与自然的奇特现象的描述,他觉得自然界和人类的发展体现了一个自身逐渐完美的过程。为了论证这个规律, ...
伟大的理论家知道,假设是要靠实验来证明的。 为了使外行更好地理解相对论,一生致力于时间研究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比喻:“一位先生和一位漂亮女孩在一起呆上一小时,他会感觉像一分钟;但如果让他在火炉子上呆上一分钟,他会感觉比一小时还长。这就是相对论。” 一项偶然的发现表明,靓妹-火炉说并不仅仅是一个聪明的臆想。最近我在当地图书馆那些尘封的书架间转悠的时候,吃惊地发现了这一 ...
得过奥数金牌差点难以毕业 目前,中国已是国际奥数竞赛中的“霸主”。但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对奥数热却“当头一棒”:数学奥赛成就不了数学大国梦。 “奥数即使得金奖,也只能证明考试的能力,不代表就有研究能力。数学是做研究,研究的根本是找问题。奥数只训练别人的题目,而不知道去做自己的题目,”丘成桐说,“曾有几个国内顶尖大学的毕业生,得过奥数金奖,到我这里来,结果学问狭窄 ...
达尔文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也正是他找到了生物发展的规律,成为进化论的奠基人,他的《物种起源》对近代生物科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今年的4月19日是他逝世123周年,在这里让我们再一次缅怀这位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 现代生物学之父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 1809年2月12日出生在英国的施鲁斯伯里。祖父和父亲都 ...
1953年2月28日,在英国剑桥一家名叫Eagle的酒廊里,弗朗西斯·克里克一进来就兴奋地嚷道,他和詹姆斯·沃森已经“找到生命的秘密”了。在场的人都知道他在说什么。因为在过去两年里,两人不分昼夜设法寻找DNA结构的秘密。这一天早上,他们终于解开了谜团,也结束了当时生物科学界对这项研究的角逐战。他们搭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充分显示了DNA是如何完成传递细胞遗传信息的使命的。 也许沃森和克 ...
初次见到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笔者便被他的个人魅力所吸引:这位现年69岁的物理学大师身材高大、目光炯炯,富有大丈夫气魄。与他交谈,让人感受到理性而不乏幽默。随着对他了解的逐渐加深,笔者不禁为他的爱国情怀及献身科学的精神所感动。 每年都要回国访问、讲学 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9年后,丁肇中至今仍奋战在国际高能物理实验第一线,领导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科学家、1000多名工程技 ...
从这个名字上你一定认为这种青蛙是剧毒的生灵,事实上在现在发现的135种箭毒蛙中,只有55种有毒,并且其中只有3种被当地土著用于狩猎。 这只黄色小东西着实让摄影师感到担心,因为即使碰它一下也会对人有致命伤害。而这只不怕人的青蛙距镜头只有几英寸远。 既然叫毒蛙,它毒在何处呢?仔细看一下它的皮肤,上面的小孔便能分泌毒液。这种蛙的毒液能使人在短时间内发生肌肉收缩,导致心肌梗死。印地安人用这种蛙毒 ...
正常人的眼睛能感知这个世界的五彩摈纷,识别红、橙、黄、绿、青、蓝、紫,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过渡色,总共约有60多种。那么,动物的感色能力又如何呢? 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 研究证实,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西班牙的斗牛场上,斗牛士用红色的斗篷向公牛挑战,人们原以为是红色激怒了它 ...
日前,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公布了一幅高清晰度的照片,为确定地球曾经遭受一颗巨大的彗星或小行星的撞击提供了有形的证据。这次撞击在地面形成一个180公里宽、900米深的大坑,那是地球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天。 这个被称做“希克苏鲁伯”(Chicxulub)的大陨石坑从1980年以来一直吸引着科学家的注意。1990年,根据人造卫星数据和地面研究,大部分科学家认定这个陨石坑的形成大约是在6 ...
迄今为止,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分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 ...
扬子鳄学名:Alligator sinensis英文名:Yangtzi Alligator 分布于中国沿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特有种。 扬子鳄(又名鼍)栖息于河流与浅水塘中。掘居独居,夜行性,喜日光浴,常一动不动,爬行迟缓。具冬眠行为。性凶猛,捕食时动作迅速,以鱼、蛙等小动物为食。繁殖期6-8月,水中交配,每产卵数枚至数十枚,自然孵化,孵化期约2个多月。 中国1级保护动物 ...
在儿时我们就知道这样一只聪明乌鸦:它利用小石块令瓶里的水位升高而喝到了水。现在,英国有只“乌鸦小姐”,不仅会利用工具,还会制造工具来获得食物。科学家们不禁感叹:鸟儿们比人类想象的要聪明得多!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实验室中,一只叫贝蒂的小乌鸦令科学家们又惊又喜。科学家们将食物放进一个细高玻璃瓶中,看小贝蒂如何反应。只见它围着瓶子转了几圈,然后灵机一动,从实验室内叼来一根铁丝, ...
你对蝙蝠有什么印象?说到它们,你是否想到的是古堡里的吸血伯爵,或者是在月夜会长出翅膀的老鼠?因为怪异的长相和不同寻常的生活习性,蝙蝠总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谣言中,然而真实的蝙蝠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神秘甚至可怕。 蝙蝠总是在夜晚才出现,是因为它们身上很脏,不愿让别人看见吗?其实蝙蝠可爱干净了,它们甚至会像猫一样清洁自己的全身。如果你在夜晚看到飞在空中的蝙蝠,千万别担心它们会因为认不清路,一头撞在 ...
鸟类 是脊椎动物中的一个大家庭,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为适应多种多样的环境,出现了游禽、涉禽、猛禽、陆禽和鸣禽等多种生态类群。 游禽喜欢在水上生活,脚向后伸,趾间有蹼,有扁阔的或尖嘴,善于游泳、潜水和在水中掏取食物,大多数不善于在陆地上行走,但飞翔很快,如雁类、鸭类、鸥类、等。 涉禽适应沼泽和水边生活,不会游泳,它们的嘴、颈、腿都较细长,脚趾也很长,适于涉水行进,低头从水底或地面取食,如 ...
由于猕猴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所以其他灵长目动物难以生存的黄河两岸等温带地区,甚至一些高寒地区,也发现了它们的踪迹。据甲骨文的记载,猕猴在太行山区的生存和分布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河南安阳殷墟出上的动物遗骨,也有猕猴的在内。在我国华北各地的县志等地方志和其他史籍中有不少关于猕猴的记载,在山西南部黄河以北的运城、垣曲、阳城等地的中条山、云梦山,以及西部的吕梁山等地都曾捕捉到过猕猴。80年代中期,有 ...
昆虫有着象蠕虫一样的祖先。我们如果剥掉一只昆虫的外壳和附肢,那么这只可怜的昆虫大概看起来就象一条蠕虫。事实上科学家们认为昆虫和其他的节肢动物,正是从有点象蚯蚓的动物进化出来的。蚯蚓身上有一层保护的粘液,使它滑溜溜的。这层粘液阻止有害的物质进入蚯蚓身体,并保持体内的有用的化学物质。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某些种古代蠕虫身上的粘液由于化学变化而变硬;于是,带“壳”的新型动物开始进化出来,这层硬化的粘液,渐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