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鸵目美洲鸵科美洲鸵属唯一的种。头顶、颈后上部和胸前的羽毛均为黑色;头顶两侧和颈后下部呈黄灰色或灰绿色;背和胸的两侧及两翅褐灰色;余部均为黑白色。足具3趾善奔跑。尾羽退化。栖息于草原地带,杂食性。集群生活,常20~30只在一起。每窝产卵10余枚,可多达20~30枚。卵大小约132×90毫米,重约600克。全由雄鸟孵卵,经35~40天孵化出雏。 ...
鹤鸵目鸸鹋科中唯一的残存种又名澳洲鸵鸟。体高可达1.8米重36千克(雄)至41千克(雌)。嘴扁平似鸵鸟。头颈皮肤灰蓝色,着生有黑色粗毛状短羽;体被松散的灰褐色羽毛先端色暗;翅极小,隐于体羽下;3趾均具钝爪。栖息于砂质草原和比较开阔的森林内。平时集成小群,繁殖期成对生活。善奔跑,也会游泳。主要取食植物的果实、种子、叶、芽等,亦吃昆虫。雌雄外形相似,鸣叫时雌鸟如敲鼓声,雄鸟声音单调。5~8月繁殖。巢呈 ...
企鹅目王企鹅属的1种。是世界上现存最大和最重的海鸟。主要分布于南极洲及其附近岛屿。体长966毫米,嘴峰长而纤细明显向下弯曲。颈侧有一明显橘黄色斑块,具鳞片状羽毛,并储有很厚的脂肪。在配育时,头侧色斑十分明显。王企鹅在南纬66°~77°之间南极大陆沿岸的冰上繁殖。一般很少离开南极大陆,只是偶尔在追逐幼鸟时游至马尔维纳斯群岛和新西兰的南部地区。秋季开始产卵。产卵后,雌鸟很快进入海洋,雄鸟在冬季单独担任 ...
鹈形目军舰鸟科的1属,体长750~1120毫米;翅长而强,翅展1760~2300毫米;嘴长而尖,端部弯成钩状;尾呈深叉状;体羽主要为黑褐色喉囊红色;脚短弱几乎无蹼;雌鸟一般大于雄鸟。分布于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主要以飞鱼为食,并劫掠其他海鸟的捕获物。军舰鸟多在灌丛或树上筑巢,与其他鸟(燕鸥、鲣鸟)的巢区接近。繁殖期间喉囊特别发达,在求偶时,雄鸟极力膨胀红色喉囊,摇摆身躯,拍打双翅,向雌鸟炫耀。 ...
鸥形目鸥科的1属上嘴长于下嘴,尖端下曲成钩状;体长约380~620毫米;尾呈方形;后趾发达。世界广布,共有44种中国有12种。飞翔力很强常集群盘旋于水域上空觅食。繁殖期集成大群营巢,每窝产卵2~3枚。卵圆形,有浅褐、淡灰、浅绿等色,杂以暗褐、紫褐或棕褐色斑点。主要食鱼、虾及其他水生动物,亦捕食昆虫和啮齿类,掠食其他鸟类的卵和幼雏。本属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为冬候鸟或旅鸟。银鸥在苏联北部为常见种类,中国新 ...
企鹅对爱情生活是循规蹈矩的,很有绅士风度。动物学家曾对它们进行过考察,发现它们实行“一夫一妻”制,对爱情比较专一。曾有人用了10多年时间对近千只企鹅进行观察,发现82%的企鹅还始终维持原配其中有一对共同生活达11年之久,可谓是白头偕老了。企鹅求偶时常常双双对歌鸣唱,伴随着滑稽可笑的动作,一会儿相互扇动着翅膀,一会儿把细长扁平的长嘴一齐指向天空。生活在南极不毛之地的阿德里企鹅,求偶方式更加有趣。雄企 ...
雁形目鸭科河鸭属的 1种。又名小凫,八鸭,小蚬鸭。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迁徙时遍及中国东北、华北全境;越冬区很广阔,自河北省起,南至海南省,西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南部。绿翅鸭有 3亚种,在中国境内的是指名亚种(A.c.crecca)。体形小,体重约250克翅长200毫米以下雌雄异色。雄鸟头颈暗栗色头侧有1条辉绿色带斑自眼周延至后颈,带斑上下缘有棕白色狭纹;下颈、肩及两胁灰黑并密布白色虫蠹状 ...
雁形目鸭科河鸭属的 1种。通称野鸭。是家鸭的原祖。夏季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北部繁殖,秋间迁至非洲北部、印度、中国南部、日本和墨西哥越冬。体型似家鸭。雄鸭上体黑褐色,头颈辉绿色,白色颈环与栗色胸部相隔;下体灰白;翼镜紫蓝色上下缘有宽阔的白边;中央2对尾羽绒黑而末端向上卷曲。雌鸭背部黑褐各羽带浅棕色宽边;腹部浅棕杂有褐色斑点;翼镜与雄鸭相似。9月份成群迁徙到水生植物丰盛的湖泊、池塘、河流和水库。主要为 ...
雁形目鸭科的1属,左右翅各有1枚形状特殊的飞羽,飞行中与空气摩擦能发出轻而尖的啸声,故又称啸鸭。形态很象天鹅。嘴形广平;秃颈;长腿,跗□前缘被以网状鳞;后趾仅具狭形瓣蹼;后趾(连爪)的长度为其宽度(连同瓣蹼)的3.5~4倍。两性羽色均鲜艳。分布于环热带区,共有8种。中国只有栗树鸭1种。体重仅400~600克;头、颈淡棕色自枕至后颈有一条黑褐色的纵纹;上体黑褐色背具栗色波状横斑,尾、羽及翅上覆羽栗红 ...
鹈形目鲣鸟科鲣鸟属的1种。分布整个热带海洋。中国西沙群岛有繁殖记录,冬季北抵台湾和上海沿海一带。体型较大,体长约710~864毫米。嘴大而尖,端部具明显锯齿缘。雄性成鸟的嘴、眼周、喉囊裸露皮肤呈黄绿色;上体包括头、后颈、背和尾等大都褐色;下体除胸和前颈为褐色外,全为白色;脚淡黄色。雌雄成鸟羽色相同。半成体羽毛全为褐色,但腹部显然比胸部淡。喜群居叫声宏亮。直接在地上用砂石堆积成巢内铺以薄层羽毛、鱼骨 ...
雁形目鸭科雁属的1种。又名原鹅,大雁。分布于西伯利亚和中国。是家鹅的原祖。雄鸟体长900毫米以上;雌鸟稍小。嘴黑色较头部长;头顶白,正中为棕褐色,上体大都灰褐,羽缘较淡直至白色;前颌下部和胸部均肉桂色,向后渐淡至下腹转为纯白;两胁具暗色横斑;尾下覆羽和尾侧覆羽均白。老年雄雁的上嘴基部有疣状突;跗□橙黄色;爪黑。栖息于河川、沼泽地带。夜间觅食植物,白天在水中游荡。春夏之间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和黑 ...
雁形目鸭科河鸭属的 1种。因雄鸭脸部羽色华丽而得名。又名巴鸭,眼镜鸭。在西伯利亚东部繁殖,冬季到中国沿海地区和日本。雄鸭体长约40厘米。头部鲜艳呈黑、黄、绿三色并有黑色贯眼纹;背、胸部带酒褐色,散有黑点;两胁灰色,具虫样细斑。雌鸭体形较小;羽毛多黄褐色,而缀有斑纹;嘴基具有一显著白点。花脸鸭每年秋季南迁时,常集结成多达1000~2000只的大群。次年 3月北返。主要在中国长江流域和东南地区越冬。常 ...
雁形目鸭科的1属。嘴形侧扁边缘具锯齿;雌雄鸟均有羽冠;后趾具宽阔的瓣膜,后趾连爪较其宽度(连同瓣蹼)不超过3倍甚至仅2倍;两性羽色不同。有7种。除非洲和澳大利亚外在其余各洲均有分布。中国有4种,即斑头秋沙鸭、中华秋沙鸭、红胸秋沙鸭和普通秋沙鸭,主要见于东部地区,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省。本属的代表种中华秋沙鸭为中国特产。鼻孔位于嘴峰中部;羽冠长而成双;雄鸟:头和上背均黑;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皆白色;有 ...
在动物园众多的游禽当中,鹈鹕是较好辨认的一种,它的长嘴与众不同,下嘴壳连接着一个“大口袋”,好象自备的鱼网,可以随时用来捞鱼。鹈鹕属鹈形目鹈鹕科,又叫塘鹅、海河、伽兰乌。世界上有8种,分布在北纬60度以南的北美洲和欧洲、亚洲、非洲及大洋洲。我国有班嘴鹈鹕、白鹈鹕两种。它身长约125-150厘米。全身满生着密而短的羽毛,毛多为桃红色或浅灰褐色。嘴长30多厘米,嘴尖下弯曲成约状,下嘴壳生有一个与赂等长 ...
雁形目鸭科雁属的 1种。俗名大雁分布于西伯利亚和中国东部,是中国习见种。体长710~790毫米体重2200~3400克;头颈棕褐色,前额或具狭窄白斑;上体灰褐或棕色;尾黑褐,尾端白色;喉和上胸棕褐色,胸以下污白,两胁有褐色横斑;嘴黑中间有1条黄或粉色横斑;脚橙黄或粉色。豆雁在中国主要为冬候鸟见于长江南北的江河、湖泊、水库和农田中。数量居中国雁类之冠。迁徙时,每年 3月中至4月初和9月底至10月初路 ...
鸥形目的1科,前趾间有蹼膜后趾缺如。翅窄而短小,尾短。全世界有13属21种。是典型的海鸟。体羽黑白二色,雌雄羽色相似。平时栖息于海洋上,只有繁殖时期才到岸边的岛屿或陆地上来。上岸时大致呈直立式,状如企鹅。善于游泳和潜水,一般能潜入水下10米以上。以鱼类、甲壳动物和其他海生无脊椎动物为食。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北部沿岸地区繁殖,冬时南迁到地中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国台湾省。海雀集群繁殖,两性都抱窝育雏。 ...
雁形目鸭科河鸭属的1种。又名葭凫镰翅鸭,三鸭,扁头鸭。在西伯利亚东部繁殖,于朝鲜、日本、中南半岛和印度越冬。中国仅在大兴安岭和吉林中部有繁殖记录。是一种鲜丽的中型河鸭。雌雄异色。雄鸭头顶暗栗色,枕冠和头侧呈金属铜绿色;喉和前颈白色,中间有1圈黑绿色领环;上体灰白,杂有褐色波状细纹下背以后转为暗褐色;翼镜墨绿;三级飞羽特长而向下弯曲,似镰刀状;下体灰白,并密布褐斑。雌鸭略小;上体黑褐,杂有棕色;V字 ...
雁形目鸭科鸳鸯属的 1种。中国古称匹鸟。分布于中国东部、印度、斯里兰卡、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中型游禽体长不到500毫米。雄性:羽色华丽头顶为金属翠绿色;枕部丛生赤铜色特长的羽毛,与后颈的金属暗绿色和暗紫色长羽形成鲜丽的羽冠,两侧各衬有宽阔白纹一道;背部大都浅褐;最内侧2枚三级飞羽扩大成扇状竖立在背部两侧犹如船帆,被称为“相思羽”,非常夺目;胸腹部纯白。雌性:背部苍褐色;眼周和眼后各具一条白色纵纹 ...
鸊鷉目鸊鷉科鸊鷉属的1种。夏羽:头、颈和背面均呈黑色,头侧眼睛后面有一丛金黄色扇形的饰羽;冬羽:头颈、颈侧和背面灰黑色,头侧直到眼睛后面白色,体侧亦白色。本种分4个亚种 ,分布于欧洲、非洲北部、亚洲从伊拉克、伊朗往东直到中国东北地区,冬季迁徙到印度北部、尼泊尔、朝鲜南部、日本、中国沿海直至广东。 ...
鸊鷉目鸊鷉科小鸊鷉属的1种。又名水葫芦,因体形短圆,在水上浮沉宛如葫芦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古北界和东洋界。体较小翅长约100毫米;前趾各具瓣蹼;上体(包括头顶、后颈、两翅)黑褐而有光泽;眼先、颊、颏和上喉等均黑色;下喉、耳区和颈棕栗色;上胸黑褐色、羽端苍白色;下胸和腹部银白色;尾短,呈棕、褐、白等色相间。平时栖息于水草丛生的湖泊。食物以小鱼、虾、昆虫等为主。性怯懦常匿居草丛间,或成群在水上游荡,一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