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鲵科 小鲵科(Hynobiidae) 有尾目的一科。全变态(个别种有童体型),多数有肺(仅爪鲵属无肺),睾丸不分叶,肛腺一对,体外受精。前颌骨鼻突短,左右鼻骨在中线相触,有间颌骨。现有8属3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北纬27°以北地区,西至乌拉尔山和伊朗北部,北达北极圈南缘。本科除1属(1种)外,其他7属约90%的种集中分布于东经100°~140°、北纬27°~45°范围内的东亚大 ...
小鲵属 小鲵属(Hynobius) 小鲵科的1属,通称小鲵。皮肤光滑,头部扁平呈卵圆形;无唇褶,有眼睑;犁骨齿位于犁骨后缘,内枝长于外枝,成字形;有颈褶;躯干圆柱状或略扁,体侧有肋沟13条左右;有肺;指4、趾5;尾基较圆,向后逐渐侧扁(见图)。仅见于亚洲东部,有20余种,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日本种类最多,中国现有4种,分布于东北、华中和台湾省。 中国的小鲵习栖于山 ...
小煤炱目 小煤炱目(Meliolales) 子囊菌亚门的1目。又称暗绒菌目。本目成员缺无性型,依靠有性型完成生活史。菌丝体自子囊孢子萌发形成,色暗,厚壁,多隔膜,分枝,在寄主表面成网状。由两个细胞组成的头状附着枝,其顶胞膨大有附着胞的作用,并可产生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此外,还有顶端具孔的瓶状附着枝。刚毛生于菌丝体或闭囊壳基部,其顶端往往有不同的形状或分枝,闭囊壳球形或扁平, ...
小克银汉科 小克银汉科(Cunninghamellaceae)毛霉目的1科。本科成员无性繁殖只形成单孢孢子囊,单孢孢子囊形成在孢囊梗或其分枝顶端泡囊的小梗上。有性生殖是在两个平行对生的配囊柄之间,形成表面有粗糙突起的接合孢子。同宗配合或异宗配合。主要为腐生,除生活于土中外,在粪、腐烂植物等基物内也生长。只有灰色小克银汉霉1种在热带能引起坚果类的腐烂。 按照C.W.赫塞尔廷和J. ...
小绿叶蝉 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 叶蝉科昆虫的1种。分布很广,中国各地多有发生。寄主种类广泛,取食大豆、小豆等豆科,稻、麦等禾本科,十字花科,桑、茶、桃、梨等木本植物,以及棉、烟、麻等作物,共30多种。 虫体小型,连翅约长3.5毫米。活体淡绿色,头冠色淡黄绿,复眼灰褐,颜面色泽较黄,胸部背板鲜绿色,在头冠和胸部背板上常有少数白色斑点,前翅近于透明微 ...
小荚孢囊菌科 小荚孢囊菌科(Microellobosporiaceae) 放线菌目中特为形成小孢囊的放线菌而建立的1科。孢囊荚状、指状或棒状,内含1~20个孢囊孢子,带鞭毛者能运动,无鞭毛者不游动。现含9属。 小荚孢囊菌属 棒状或荚状小孢囊着生在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侧面的短孢囊柄上,成熟孢囊长2~9微米,直径1.3~3.6微米,内含1~5有时达6~7个孢子,无鞭毛,不游动,孢囊壁薄,破裂释放 ...
小环藻属 小环藻属(Cyclotella) 中心纲圆筛藻目圆筛藻科的1属。细胞圆盘形,很少呈椭圆形。壳面构造分成两圈:外圈有向中心的带条纹或条状纹,有时有小刺;内圈即中央部分,平滑无纹,或有向心排列的点纹,或有排列不规则的花纹。壳面平或有起伏,特别在中央部分。色素体多,小盘形。有复大孢子。细胞单独生活,或2~3个相连在一起,或包埋于自己分泌的胶质管内。本属共110种,中国有11种以上 ...
小黄鱼 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little yel-low croaker) 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的1种。又名小黄花,小鲜,黄花鱼,花鱼。体长圆形,侧扁,尾柄长为其高的2倍。头大,口宽而倾斜,上下颌略相等。下颌无须,颏部有6个细孔。上下颌具细牙,上颌外侧及下颌内侧牙较大,但无犬牙;腭骨及犁骨无牙。头及身体被栉鳞,鳞较大,侧线上鳞5~6个;背鳍及臀鳍鳍 ...
小蜂总料 小蜂总料(Chalcidoidea) 膜翅目中一个总科。前胸背板与中胸翅基片间被胸腹侧片所分隔,触角膝状(蚁小蜂科例外),前翅翅脉退化,只具主脉1根,末端具1分枝为痣脉,在某些科属可进一步退化,产卵管自腹部末端前方腹面伸出。 形态特征 本总科昆虫体小型,长l~5毫米左右,最小的仅0.2毫米,翅脉退化,在前翅主要为沿翅前缘的亚缘脉(包括缘前脉)、缘脉、后缘脉及痣脉,有的 ...
小二仙草科 小二仙草科(Haloragidaceae) 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1科,陆生、沼生或水生草本,叶互生、对生或轮生。花常小,两性或单性,单生或组成穗状花序、圆锥花序、伞房花序或假二歧伞房花序;萼管与子房合生,萼片2~4或缺;花瓣4,8或缺,花药基着,2室,纵裂;子房下位,2或4室;花柱2或4;胚珠每室1、悬垂。果为坚果或为核果。种子具胚乳,胚直立。染色体基数x=7,8,11 ...
小多孢菌科 小多孢菌科(Micropolysporaceae) 放线菌目的1科。在气生菌丝和(或)基内菌丝上形成不足20个孢子的短链。现有5个属。 小多孢茵属 孢子直径1.2~1.5微米,在侧枝端基向形成;细胞壁化学组分Ⅳ型,即以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以及阿拉伯糖和半乳糖为特征组分;DNA中的G C克分子含量为66.2~67.5%。常见于土壤、堆肥、干草和谷物中。干草小多孢菌是过敏 ...
小盾壳目 小盾壳目(Microthyriales) 腔菌纲的1目。又称小盾壳目。本目真菌子囊果表生,或生于表皮下,扁平,半圆形或式盾状,下部为假柔组织,上部为坚实的子座,单腔或多腔,借孔或缝开裂。有格孢腔菌属的核心组织类型,菌丝体多为暗色,在植物寄主上表生,但有些属的菌丝体完全或部分内生,也有些属的菌丝体可形成附着枝。本目真菌是热带植物叶的寄生菌或腐生菌。 E.S.勒特雷尔(197 ...
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夜蛾科昆虫的1种。是农作物的大害虫。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各省(区)均有分布,其中以沿海、沿湖、沿河以及低洼内涝、土壤湿润而多杂草的旱粮区和粮棉间种地区发生最重,在其他旱作区、蔬菜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为害。 成虫翅展42~52毫米;雄蛾触角双栉形;前翅暗褐色,环纹、肾纹黑边,肾纹外有一黑色楔形纹,亚端线中段内侧有三个楔形黑纹,后翅 ...
小蠹科 小蠹科(Scolytidae;bark beetles) 鞘翅目的1科。小型暗色,骨化强;外咽缝1根;触角球杆状,膝状弯曲;胫节常具齿;跗节假4节型;通称小蠹。为象甲总科中的高等类群。全世界巳知约6000种,中国约有500余种。是森林的重要害虫。 形态特征 虫体微小,体长1~9毫米,暗褐色。触角拆曲呈膝状,末端3节膨大,构成锤状部,外咽片消失,仅存1条外咽缝;无上唇; ...
小单孢菌科 小单孢菌科(Micromonosporaceae) 放线菌目的1科。基内菌丝形成单个孢子。通常无气生菌丝。现已记述2属。 小单孢菌属 基因菌丝发育良好,形成致密小菌落,直径约3毫米;菌丝纤细,直径0.2~0.8微米,无鞘,有分枝,不断裂;一般无气生菌丝;孢子单个生在基内菌丝上,时常在基丝表面形成褐黑色孢子层,孢子表面光滑、粗糙或有突起;菌落黄橙或橙红,也有的为绛红、 ...
小翅蛾科 小翅蛾科(Micropterygidae;primitivemoths) 鳞翅目的1科。小型,口器咀嚼式。翅膜密被鳞片和毛。前、后翅翅脉相似。有翅轭,雌蛾为单孔式的蛾类。本科昆虫通称小翅蛾。全世界已知仅80余种。中国已知在台湾有9种,在江西有2种。翅展一般8~12毫米。小翅蛾科被认为是鳞翅目中最原始的一个科。用上颚来嚼食花粉或真菌,下颚较发达,但不形成虹吸式 ...
小檗科 小檗科(Berberidaceae)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1科。灌木或多年生草本。叶为单叶或复叶。花两性,具蜜腺或无,轮状排列,整齐,下位,3或有时为2基数。花被2~4轮。雄蕊与花瓣同数且与之对生,稀较多;花药瓣裂,有时纵裂。心皮一般单生;胚珠多数至少数,稀1枚。果实为浆果或蒴果。花粉一般为单粒状,稀四合花粉。染色体基数x=6,8,10,14。共13属约600种。主产北温 ...
小蝙蝠亚目 小蝙蝠亚目(Microchiroptera;insect-eatingbats) 翼手目的1亚目,通称蝙蝠。第2指末端无爪,耳壳外缘不联成圆圈。通常具耳屏或对耳屏。腭部后缘不超过臼齿。颊齿多数均具尖锐齿尖,为典型的食虫性结构。现存17科。除极地及一些大洋岛屿外,分布遍及全世界。中国有6科20属68种。 蝙蝠科分布最广,包括6亚科38属约275种,其中鼠耳蝠、棕蝠几乎 ...
蟏蛸 蟏蛸(elongated orb-weaver) 中国古书中作“蟏蛸”,又称“喜蛛”、“蟏子”或“喜母”。广义指蜘蛛目肖蛸科,狭义指肖蛸属。全世界约 100余种,寒、温、热带均有,在中国广泛分布。体多细长,尤其是腹部,多呈长圆筒形(见图);步足也细长,多刺。8眼排成两列。螯肢长,前、后齿堤各有一行发达的齿。步足腿节上有1列听毛。除银鳞蛛外,一般无外雌器。结水平或垂直的圆 ...
蛸科 蛸科(Octopodidae) 头足纲中最大1科。通称章鱼。头部两侧的眼径较小,头前和口周围有腕4对,长度相近或不等。分布于世界各海域,约有140种。大部分为浅海性种类,也有少数深海性种类。蛸科的腕上大多具两行吸盘,有的种类只具单行吸盘。右侧或左侧第3腕茎化。腕的顶端变形,称“端器”,无触腕。胴部卵圆形,甚小,不具肉鳍。内壳退化,仅在背部两侧残留两个小壳针。不具发光器。雌体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