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数据库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metabolism) 简称代谢,生物体的各组成物质通过合成及降解不断更新的过程和能量交换过程的总称。从方向上区分,有合成代谢和降解代谢。生物体一方面必须经常合成其组成部分以补充消耗,另一方面,除组成部分不断消耗外,必须通过食物的降解过程摄取能量。以新陈代谢比较旺盛的肝脏为例:利用氮(15N)和氘(2H)标记的化合物喂养动物的实验说明肝脏内的蛋白质的种类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心形海胆目

心形海胆目   心形海胆目(Spatangoida) 海胆纲真海胆亚纲的1目,通称心形海胆。现存约200种。中国有20多种。心形海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为两侧对称,壳长,口在前方,肛门在后方(见图),围口部边缘无鳃裂。壳内无支持骨骼。无咀嚼器官。反口面步带呈瓣状。口面后间步带分化,与成对的间步带显然不同,形成盾板或腹板的结构。后间步带的第1板特化为唇板。疣穿孔。棘长短不一,随部位而变化。盾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蟹蛛科

蟹蛛科   蟹蛛科(Thomisidae;crabspider) 蜘蛛目的1科,通称蟹蛛(参见彩图插页第140页)。多数种类头胸部和腹部短宽,步足向左右伸展,能横行,宛如螃蟹,因而得名。全球约1800种。不结网,常静伏花草丛中等候捕食过往的昆虫,有时举起第1对步足向左右张开。卵袋产于叶面或树干上,雌蛛常伏在卵袋上守护,但通常在幼蛛孵出前死去。常见的有三突花蛛和鞍形花蟹蛛(见图)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谢灵顿,C.S.

谢灵顿,C.S.   谢灵顿,C.S.(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1857~1952) 英国神经生理学家。1857年11月27日生于英国伊斯灵顿,1952年3月4日卒于英国伊斯特本。1876年起在伦敦圣托马斯医院学习,1880年前往剑桥,成为凯厄斯学院的成员,1885年取得医学士学位,翌年获医师资格,然后回到圣托马斯医院任讲师,1891年任伦敦大学兽医院布朗研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斜斑鼓额食蚜蝇

斜斑鼓额食蚜蝇   斜斑鼓额食蚜蝇(Scaeva Pyrastri) 食蚜蝇科昆虫的一种(见图)。分布于中国东北、河北、江苏、斜斑鼓额食蚜蝇外形江西、四川、云南、西藏;亚洲西部和北部、欧洲、北非、美洲。捕食棉蚜及其他各种蚜虫。体长14毫米左右。头部棕黄色,眼毛密,雄性复眼上部小眼面较大;额鼓出,尤以雄性更显,毛黑色,长密;颜毛黄色,雄性在两侧沿眼缘处具明显黑毛。小盾片黄棕色,大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偕老同穴属

偕老同穴属   偕老同穴属(Euplectella) 六放海绵纲的1属。因其原腔内有一对自幼进入、长大后仍在其中生长的俪虾与之共生而得名。又称维纳斯花篮。直立生长,外形如精致的花瓶。顶端为圆形或略呈椭圆形的出水口,有表盖状的筛板覆盖。筛板与体壁上端相接处有锯齿状领。体壁圆筒状,由环行骨针和纵行骨针互相交织构成,上有无数小圆孔,称为壁孔。体外壁有形状不同的隆起,称为壁脊。中国海域已发现3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楔叶类(化石)

楔叶类(化石)   楔叶类(化石)〔Sphenopsida(fossil)〕 楔叶类是很古老的原始维管植物,构成一个纲或门,又称节蕨植物、有节植物。最早出现于早泥盆世,到石炭二叠纪最为繁盛。乔木类型的芦木与石松类的鳞木和封印木共同繁殖在北半球热带的沼泽地区形成森林。到中生代本类植物逐渐衰退,木本类型几乎绝迹。侏罗纪(距今1.36~1.9亿年)以后只有木贼一属,与现代的相同。曾被作为蕨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楔叶蕨亚门

楔叶蕨亚门  楔叶蕨亚门(Sphenophytina) 蕨类植物门的1个亚门,包括一群特点明显的化石和现存植物。现代的楔叶类植物的茎分地上、地下两部分,常具有长而多分枝的不定根,地上茎高一般不超过1米,个别可达1.2米,粗只有0.2~1厘米,有节与节间,中空,表面有多数隆起的脊条和下陷的沟槽,节上有一圈基部连合成鞘的退化成干膜质的楔形叶,从节上可以发出枝条,枝的节上又可轮生小枝,茎和枝的表皮细胞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楔叶

楔叶   楔叶(Sphenophyllum) 楔叶类中已绝灭的楔叶目的代表属,出现于晚泥盆世到晚二叠世,在晚石炭世早期至早二叠世最繁盛,个别延续至三叠纪。   楔叶是小型的木质藤本植物,茎细长,一般直径不超过1厘米,单轴式分叉,节间表面纵脊在节部直通。有的在节间部位有刺,节部有不定根。茎、枝解剖为星状中柱,无髓,初生木质部三角形,次生木质部发达,管胞伸长,末端尖,具圆或椭圆的具缘纹孔。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蝎目

蝎目   蝎目(Scorpiones) 蛛形纲的1目。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其中腹部又分成前腹部和后腹部。前腹部和头胸部较宽并紧密相连,可合称躯干,后腹部窄长,可称作“尾”,末端还有一袋形尾节,尾节末端为一弯钩状毒针。世界上已知约600种,属于6科。中国记载约15种。   形态 大多数体长3~9厘米。中国最常见的东亚钳蝎(参见彩图插页第133页)。雌蝎约长5.2厘米,雄蝎4.8厘米。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左、右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心室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人体静息时约为70毫升(60~80毫升),如果心率每分钟平均为75次,则每分钟输出的血量约为5000毫升(4500~6000毫升),即每分心输出量。通常所称心输出量,一般都是指每分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是评价循环系统效率高低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小RNA病害科

小RNA病害科   小RNA病害科(Picornaviridae) 由RNA病毒中最小的类群组成的1科。本科成员为22~30纳米的二十面体,壳粒60个,无包膜,含29~32%的连续线型单链RNA,分子量为2.5×106。RNA是正链的,它本身具有感染性,能直接作为翻译蛋白的信使核糖核酸。RNA外包有由4种主要多肽组成的衣壳、氯化铯浮力密度为1.33~1.45。病毒在细胞质内成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小熊猫

小熊猫   小熊猫(Ailurus fulgens;small panda) 浣熊科小熊猫属的唯一种(参见彩图插页第173页)。体长40~60厘米,体重约6千克,全身红褐色,四肢棕黑色,体毛长而蓬松,脸圆,具白色斑纹,吻、耳缘和颊白色,脸上有白斑,眼鲜艳;尾粗,长超过体长之半,具9个棕黑与棕黄色相间的环纹,颇显著,因此,中国四川省称为九节狼。在第四纪更新世时期,小熊猫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欧洲中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小DNA病毒科

小DNA病毒科   小DNA病毒科(Parvoviridae) 一类已知最小的动物DNA病毒。学名中的Parvo来自拉丁文“Parvulus”(很小)。本科病毒病毒粒为直径18~26纳米的二十面体,无包膜。基因组为线型ssDNA(单链DNA),分子量为(1.5~2.0)×106,多数成员含负链DNA;病毒粒有32个壳粒,有空心和实心两种形态,氯化铯浮密度为1.39~1.42,病毒耐热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小鸮属

小鸮属   小鸮属(Athene;little owls) 鸮形目鸱鸮科的1属。体长约240毫米,翅长约160毫米;耳羽小,体羽大都褐色,背羽具白斑;腹部具纵纹;尾较短,约为翅长的三分之二。有3种,分布于欧洲、东北非和亚洲。中国只有纵纹腹小鸮1种,分布于淮河、秦岭以北广大地区。   纵纹腹小鸮的眼先、脸和颏白色;耳羽缀褐,上体暗沙褐色,具棕白色羽轴斑或圆形斑;飞羽褐色,翅上覆羽与背同色;尾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小头虫

小头虫   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 多毛纲小头虫目小头虫科的1个习见种。虫体红色、圆柱形、细长似蚯蚓。头部:口前叶短小,圆锥状,有时仅具黑色眼点,围口节腹面具口,翻吻囊状具乳突;躯干部分为胸腹两区:胸区粗短具9个刚节,疣足双叶型但疣足叶不明显,前7节仅具成束的毛状刚毛,雌性个体第8~9节具巾钩刚毛,雄性个体第8~9节具生殖刺刚毛。腹区较细长,疣足叶横脊状(枕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小嘴贝目(化石)

小嘴贝目(化石)   小嘴贝目(化石)〔Rhynchonellida(fossil)〕 腕足动物门具铰纲的一目,因腹喙钩曲如鸟喙而得名。以具腕棒为其特征。贝体通常较小,轮廓三角形、五角形、椭圆形或圆形。背、腹瓣均凸,铰合线弯短。三角孔为三角双板覆盖,少数洞开,茎孔位于喙下。放射褶线和腹中槽、背中隆发育,有时腹中槽两侧或中央还有次级褶起;接合缘作之字形褶曲。腹壳内(图1b)一般牙板发育,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小球藻属

小球藻属   小球藻属(Chlorella) 绿球藻目的1属。单细胞藻类,常单生,也常有多数细胞聚于一起,细胞多为球形、椭圆形,每个细胞内有1个周生、杯状或片状的色素体,具有1个蛋白核或缺如,1个细胞核;细胞壁通常很薄;每个细胞可以产生2、4、8或16个似亲孢子,进行无性繁殖;似亲孢子成熟,母细胞破裂,孢子逸出,长大后即成为新个体;还未发现小球藻的游动细胞和有性生殖。   小球藻分布于全世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小壳化石

小壳化石   小壳化石(small shelly fossil) 一些寒武纪最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的泛称,特指寒武纪最早期海相地层中出现的原始带壳小动物化石。已发现有最原始的软舌螺、似软舌螺类(Hyolithelmithes)、单板类、双壳类、腹足类、喙壳类、腕足类、海绵类、锥石类、节肢动物、管状化石(tubular fossils)、牙形刺状化石(conodont-like fo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小

小   小(Trachybaptus ruficollis;little gre-be) 目科小属的1种。又名水葫芦,因体形短圆,在水上浮沉宛如葫芦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古北界和东洋界。体较小,翅长约100毫米,前趾各具瓣蹼;上体(包括头顶、后颈、两翅)黑褐而有光泽;眼先、颊、颏和上喉等均黑色;下喉、耳区和颈棕栗色;上胸黑褐色、羽端小外形苍白色;下胸和腹部银白色;尾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