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检验 一、目的要求 1.明确t检验的意义。 2.学会t检验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运用假设检验对资料进行分析评价。 二、内容、步骤 (一)复习思考 正确理解以下各题含义并作出答案。 1.t 检验是对两个样本不同样本均数的差别进行假设检验的方法之一。( ) 2.T检验结果t=1.5,可认为两总体均数送别无意义。( ) 3.两次t检验都是对两个不同样本均数的差别进行假设检验,一次P<0.01,一次0.01<P<0.05,就表明前者两样本均数差别大,后者两样本均数差别小。() 4.当总体 ...
均数、标准差、标准误 一、目的要求 1.明确平均数、标准差、标准误的概念的意义。 2.学会平均数、标准差、标准误计算的基本方法。 3.正确应用平均数、标准差、标准误进行统计分析。 二、内容、步骤 (一)复习思考并正确理解以下各题含义并选择答案。 1.X是表示变量值的指标。 (1)平均水平; (2)变化范围; (3)频数分布; (4)相互间差别大小。 2.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计算以表示其平均水平。 (1)算术均数; (2)中位数; (3)几何均数; (4)全距。 3.简捷法计算均数。 (1)要求组距相等; (2)不 ...
统计研究的基本步骤及图表制备 一、目的要求 1.正确理解统计研究的三个基本步骤一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会拟制调查表,整理表的统计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重点学会如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并正确绘制图表。 二、内容、步骤 1.按下题要求自制调查卡片一份 某医师想观察胎盘娩出方式与人工流产史的关系,须要统计项目是人工流产史(流产胎次)和胎盘娩出方式(包括自娩、人工剥离和子宫切除),请你帮他拟制调查卡片,以便调查登记。 ...
职业病案例讨论 职业中毒案例(一) 案例上海市某县一皮鞋厂女工俞某,女,21岁,因月经过多,于1985年4月17日至卫生院门诊,诊治无效。4月19日到县中心医院就诊,遵医生嘱咐于4月21日又去该院血液病门诊就医,因出血不止,收入院治疗。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5月8日因大出血死亡。住院期间,曾有一位医师怀疑该病员的疾病与职业病有关。但未进一步确诊。 1.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最常见毒物是什么?哪些工种的工人接触该毒物? 2. ...
营养缺乏所致疾病的案例讨论 案例1984年入夏以来,上海市某农场陆续出现阴囊皮炎患者,8、9月分发病者骤增,保健室医生采用核黄素治疗效果不明显,要求上级医院采取措施。 1.复习引起阴囊皮炎的最常见的原因。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核黄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2.缺乏核黄素可出现哪些临床症状?怎样才能证实是核黄素缺乏?人类对核黄素的需要量应多少? 农场专业人员深入现场,作流行病学实地调查,发现该队共有农民325名,其中患有阴囊皮炎者183例 ...
实习五 食物中毒的案例讨论 案例1987年10月31日晚8时起,某区中心医院肠道门诊部在较短时间内,相继接受20余名诉说恶心、呕吐、腹部疼痛和腹泻病人进行急诊治疗。 1.门诊医师应考虑可能是什么问题?如何处理? 2.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如何确诊?询问什么?做些什么? 该中心医院肠道门诊部于当晚11时半即向所属区卫生防疫站报告,区防疫站值班人员已在11时起接到本区内其他几个医院类似的电话报告,遂向市卫生防疫站值班室汇报,并请各医院肠 ...
食谱计算 一、食谱计算的目的 通过食谱计算了解膳食中平均每日摄取的各种营养素是否符合我国制定的营养素供给量标准。以了解居民健康状况,或根据病人的病情为临床营养治疗提供依据。 在计算时,应以5~7日的膳食,算出每人每日平均摄取量,因为每日的膳食都能达到标准要求是困难的。 以糖尿病人一日食谱进行计算,学会食谱计算的方法。 二、计算和评价的内容 1.计算各种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实习表4-1); 2.三餐热能分配(实习表4-2); 3.热能来源及百分比(实 ...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采样方法 有害物质存在于空气中的物理状态不同,所用的采样方法及仪器也就不同,因此在采样前必须了解有害物质在车间空气中的存在状态。存在状态由有害物质的性质和生产过程所决定。有的以气体(如一氧化碳)和或蒸气(苯、酚等)状态存在;有的以气溶胶:包括雾(如硫酸雾等)、烟(如铅烟等)和尘(如二氧化硅粉尘)状态存在;也有时呈多种状态混合存在于空气中。 一、常用的采样器材 包括三个部分,即装有吸收液或吸附剂的采样器、采气动力 ...
气象条件测定方法 生产和生活环境中的气象因素包括: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及辐射热等。其常用的测定仪器简略介绍如下: 一、气温测定 用水银或酒精温度计。注意应在没有辐射热情况下使用。挂于测理地点待温度稳定后再读数。 二、气湿测定 (一)干湿球温度计 原理:利用并列两温度计,在一支的球部用湿润纱布包裹,由于湿纱布上水分蒸发散热,使湿球上温度比干球的温度低,其相差度数与空气中相对湿度成一定比例(实习图1-1) 实习图1-1 干湿球温度计 使用方法: 1. ...
第二节 筛检试验 一、筛检的概念 20世纪初期始有筛检(screening)这个概念,当时用于防痨。近年来筛检的适用范围逐渐扩大,通常用于发现多种慢性病早期病人。 许多疾病的早期,体内组织和器官虽已发生病理学上的改变,但在临床上可不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待体内病理改变以及对身体的损害已相当明显时,某病的一系列相应症状和体征就表现出来。筛检的构思是如能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及时发现病例,再经各种临床检验和检查作出诊断并加以治疗,肯定 ...
第三十三章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提要疾病诊断研究的现状,诊断试验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提高诊断试验效率的方法。筛检意义及其应用。 案例一批成年男性准备参加运动锻炼来医院作体格检查。其中195例过去曾有心前区疼痛史,经冠状动脉造影与运动心电图试验检查获如下结果:在104例显示冠状动脉狭窄(≥75%)者中,运动心电图试验阳性为55例,阴性为49例。未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91例中,运动心电图试验阳性为7例,阴性为84例。请说明心电图 ...
确定病因和疾病因果关系的标准 病因推断不能单凭经验主义的武断,也不是凭空作“逻辑”游戏,而需有丰富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有时亦需参考临床、病理及基础学科研究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概括、分析和判断。一般采用下列几个标准来衡量: 一、联系强度(strength of association) 联系强度常以相对危险度(RR)或比值比(OR)来表示。相对危险度越大,该联系有因果关系的可能性亦越大。吸烟与肺癌的联系强度远远大于吸烟与冠心病的联系,前 ...
第三节 病因推导 临床医师在日常医务工作中基于本人与他人的经验也可作些病因调查,但因种种原因不易获得正确的结果。例如潜伏期长的疾病,临床观察到的往往是它的结果,不易发觉其病因。有些较罕见的疾病,医师一生的经历中仅见数例,难于获得其病因。有些较常见的疾病,例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有些因素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另一些因素不易发现,给病因研究带来一定难度。在病因研究中必须采用设计严密的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各种 ...
第二节 病因研究方法 现代医学对病因的研究主要采用临床、实验和流行病学三种方法。 一、临床观察 临床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发现一些疾病与某种因素可能有关的现象,由此提供一些病因线索。例如1941年澳大利亚眼科医师Gregg发现新生儿先天性白内障的病例突然增多,并发现患儿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和低体重等,病死率高。他认为出生时已有白内障,很可能与母亲在妊娠期受到某种致病因子的作用有关,是致病因子妨碍了胎儿晶体细胞的发育所致。经过细 ...
第三十二章 病因探索 提要病因的几个概念。研究病因的方法和程序(形成病因假设、选择和检验病因假设、验证病因假设)。确定因果联系的依据。 案例云南省宣威县是我国肺癌高发区,男性肺癌组死亡率为24.81/10万,女性为21.35/10万(居全国首位)。肺癌死亡率居各类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位,高发年龄组比全国平均年龄水平提前。农民肺癌死亡率是机关、厂矿居民的98倍。如何对该地区进行肺癌的病因调查?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流行病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预防疾病 ...
在临床医学杂志和专业会议上刊登或宣读了大量防治方面的论文。这些论文的结论是否真实,临床上是否有实用价值?这是临床医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或谓临床医师要掌握评价临床试验的知识和技能。目前有六条标准可供参考。 一、防治效果的结论是否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 要注意防治效果是从那种防治方法中得到的。随机对照是评价临床试验疗效的首选方法。不少作者在报道按随机化方法分组后,还将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特征和影响疗效的因素 ...
第四节 临床试验设计原则 设置对照,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和盲法是临床试验设计的三项原则。 一、设置对照 有比较才能鉴别。某种治疗措施只有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才能了解其优劣。因而,设置对照是科学地评价一项治疗措施必不可少的。 (一)设置对照的意义 1.科学地评定药物疗效临床医学虽较前有了长足的进展,目前依然有不少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自然史不能预测,而判断某一患者的预后尤为困难。临床医生正是运用疾病自然史和预后来评价疗效的。如在某些急性自限性 ...
临床试验设计的组成部分 临床试验的目的是观察和论证某个或某些研究因素对研究对象所产生的效应或影响。因此,在设计一项临床试验时应包括研究因素、研究对象和出现效应三个部分。 一、研究因素 (一)研究因素的性质 一般说来,研究因素是自外界强加给研究对象的。从性质上说它们是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因素。此外,在某些疾病,研究对象自己所具有的某些特征,如年龄、性别等也可作为研究因素。 随着医学的进展和医这模式转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人们逐 ...
临床试验的定义及其特征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是按实验法,运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试验对象(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前者某种治疗措施,不给后者这各措施或给以安慰剂,经过一段时间后评价两措施产生的效应,目的是评价临床治疗、预防措施的效果和病因研究。 这里的实验法是指在严格的科研条件下设计和实施科研计划,观察和评价产生的效应。不应将之理解为实验室方法或实验室研究。 在临床试验中由研究人员根据科研设计实施各项治 ...
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 提要临床试验是实验性研究方法的一种,其定义及特征;临床试验设计的组成部分:研究因素,研究对象,估计样本量和效应指标;临床试验设计原则:对照、随机化分组、盲法;结果评价。 案例某学者曾报道《呋喃唑酮治疗消化性溃疡双盲对照观察》的结果。作者根据诊断标准收治70例患者,将之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按规定的方案给予治疗,并按统一的判断标准评价疗效。观察结果为,(一)溃疡愈合:服药两周后治疗组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