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鳍科的1亚科,约有13属150多种,通称狮子鱼。体长可达450毫米。体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渐侧扁狭小。头宽大平扁。吻宽钝。眼小,上侧位。口中大,端位,上颌稍突出。上下颌芽细尖或分三叉,排列成牙带。鼻孔2或1个。鳃孔中大。鳃盖骨无棘,间鳃盖骨细条状,鳃盖膜与鳃峡相连。体无鳞,皮松软,光滑或具颗粒状小棘。背鳍延长,连续或具一缺刻,鳍棘细弱,与鳍条相似;臀鳍延长;尾鳍平截或圆形,常与背鳍和臀鳍相连; ...
真鲨目双髻鲨科的1属。约有10种,外形奇特,头前部向两侧突出,状如铁锤。眼圆形,瞬发达位于头侧突出的两端。喷水孔消失。鼻孔端位或近于眼或近于吻端中间。口宽大,弧形,唇褶不发达只见于口隅。鳃孔中大最后2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背鳍2个,无硬棘;第一背鳍大位于体腔前半部上方;二背鳍小,起点前于或后于或与臀鳍起点相对。尾椎轴上翘尾基上、下方各具1凹洼。尾鳍下叶前部显著三角形突出。胸鳍大或中大。卵胎生或胎生。 ...
六鳃鲨目六鳃鲨科哈那鲨属的1种。成鱼体长达2~3米。鳃孔7个头宽扁,吻广圆。眼侧位,无瞬膜。喷水孔细小。口宽大弧形。下颌隅角具一唇褶,隅角后方有一深沟;上颌无正中牙,每侧6牙,细长外斜,外缘具 1~3小齿头;下颌具一正中牙,每侧 6牙,宽扁梳状,具5~6齿头,第三齿头最大,其余较小。背鳍 1个,后位,起点与腹鳍后端相对;尾鳍长,尾椎轴低平下叶前部突出后部有一缺刻;臀鳍小,起点稍前于背鳍基底后端;腹 ...
鲼形目魟科魟属的1种。全长约50~70厘米重1500克大者可达5000克以上。体盘平扁亚圆形;尾前部稍宽扁,后部细长如鞭吻部稍尖突吻长为体盘长的1/4;眼小;喷水孔位于眼后,约与眼径等大;口小,波曲口底乳突5个;牙细小,铺石状排列;腹鳍后缘平切,前、后角钝圆;尾细长如鞭,尾长比体盘长2~2.7倍;具尾刺,在尾刺后方具一低的皮膜长约与吻长相等下方的皮膜软明显延长;幼体光滑,头后正中有一扁平结刺;成体 ...
又名狭鳕。鳕形目鳕亚目鳕科狭鳕属的 1种。 狭鳕身体长形,后部侧扁;体长可达900毫米,体长为体高的6.6~10.2倍,为头长的4.1~4.6倍,为眼径的3.9~4.8倍。眼侧上位。眼间隔小于眼径。口大前位斜形。下颌前端较上颌长。下颏须约等于瞳孔的1/2。鳃膜条骨7块。头体有小圆鳞。侧线前部侧上位,到第二背鳍降为侧中位且呈断续状态。背鳍12~1412~18,20~21;臀鳍19~2321~23;第 ...
硬骨鱼纲的1目,仅1科1属5种。因其外形似蛾而得名。体宽短,平扁;躯干部圆盘状尾部细长或较短微能活动。头短。吻部突出或长或短二鼻骨愈合,突出,形成一具锯齿的吻部。眼大,下侧位;口小下位稍可伸出。无牙。鳃盖各骨愈合成大型鳃板。鳃孔窄小,位于胸鳍基部前方。肛门位于体中部稍前方腹面。体无鳞,完全被骨板,躯干部骨板密接不能活动。背鳍1个;臀鳍短小,与背鳍相对,均位于尾部;胸鳍宽大侧位翼状,具指状鳍条;腹鳍 ...
生活在大洋洲所罗门群岛海域的爆火鱼,以“爆火星”而闻名。每当它们成群结队穿梭遨游时,它们的身躯便相互碰撞和摩擦,“嚓、嚓”地爆出火花来,看上去就像正负电极相击时发出的电光。 爆火鱼个体很小,大如手指,头尖,身体扁长,体表粗糙无鳞。这种鱼所以能相撞爆火,是因为它的体表的鱼斑上有一种能在水里摩擦而发光的荧磷物质,这种物质可使相互碰撞的鱼体迸溅出光亮的火花。 爆火鱼喜欢群居,集游式生活,这就使“爆火”的 ...
灯笼鱼目灯笼鱼亚目的1科因体上有能发出晶莹夺目光泽的小圆形发光器、形似灯笼而得名。本科鱼类通称灯笼鱼。有30余属230多种从北极至南极所有大洋均有分布,通常生活在温暖海域的表层及次深层;中国约有15属60多种。 体长形,侧扁,腹部圆。头大,吻短且圆钝。上颌骨细长。口大,口裂长,口角可达眼后缘的远后方。两颌具有弱齿。体被较大的圆鳞或栉鳞,容易脱落。侧线完整。背鳍约位于体中部;脂鳍小;通常臀鳍比背鳍长 ...
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的1种又名鲈鳗。最大个体可达35千克。体形似鳗鲡,吻圆钝,眼间隔宽平,稍大于吻长。唇褶宽厚。鳞排列呈席纹形鳞群,鳞群互相垂直交叉隐埋皮下。侧线中位侧线孔明显。奇鳍互连;背鳍低而长始点与臀鳍始点间距大于头长。脊椎骨100~110块。体灰褐色腹面白色体及鳍上具云状花纹并有大小均匀的灰黑色斑点;背鳍和臀鳍后部边缘黑色。是世界上鳗鲡属中分布最广泛的1种北至南朝鲜济州岛,东至小笠原群岛,南 ...
硬骨鱼纲辐鱼亚纲海龙鱼目海龙鱼科海马亚科的 1属。约有30种,中国有8种,普通简称海马鱼因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而得名。 海马鱼体粗侧扁,完全包于骨环中;躯干部由10~12节骨环组成;尾部细长呈四棱形,尾端细尖,能卷曲握;头部弯曲,与躯干部成一大钝角或直角,顶部具突出冠冠端具小棘;吻呈管状;口小端位;鳃孔小;背鳍位于躯干及尾部之间;臀鳍短小;胸鳍发达;无尾鳍;雄鱼尾部腹侧具育儿囊。 多数种类分布在南方 ...
鲈形目带鱼科带鱼属的1种 。又名刀鱼,白带鱼,牙带鱼。体长呈带形,尾部末端为细鞭状。头长为体高的2倍。眼间隔平坦。口大下颌长于上颌。牙发达且锐利,上颌前端的钩状犬牙在闭口时可嵌入下颌窝内;下颌前端具犬牙2对闭口时外露;上下颌两侧各具侧扁尖锐牙一列。侧线完全,在胸鳍处呈弧状弯向腹面。背鳍甚长,臀鳍仅棘尖稍露出于皮肤。广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温暖海区。中国各海区都有。 栖息于近海泥质海底。在水深 60 ...
鲈形目的1科。约9属76种,通称刺尾鱼。体卵圆或长圆形,侧扁一般体长150毫米左右。皮肤颇坚韧,被以细小粗糙鳞片,与鲨鱼皮相似;各鳍大都无鳞。尾柄两侧各有 1个或多个尖棘或带有锐嵴的骨板或瘤突。口小,前位,不能或稍能向前突出。齿多少侧扁,且常有锯齿或波状缘,两颌各有一行,犁骨与腭骨无齿。前鳃盖骨后缘无锯齿。鳃盖膜与鳃峡相连。后颞骨固连于颅骨。腹鳍I-3~5,腋部无长形尖腋鳞。分布于各热带海区。中国 ...
鲈形目旗鱼科旗鱼属的1种又名芭蕉鱼。一般体长2000~3000毫米。为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大洋性鱼类。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至太平洋中部诸岛,北至日本南部。中国产于南海诸岛、台湾海域、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呈圆筒形,稍侧扁;背、腹缘钝圆,较平直。吻尖长,呈枪状。眼小,侧位。眼间隔宽平。口裂大,近于平直;前颌骨与鼻骨向前延长形成枪状吻部,长于下颌,上颌骨向后伸达眼后缘下方。体被针状鳞。侧线完全 ...
鮋形目鮋科的1属约50种,通称鮋。体长约达300毫米。体延长,侧扁。头大,侧扁,具棘棱及皮瓣。吻圆钝,背面中央隆起。眼中大上侧位;眼间隔凹入中央具一纵沟。眶前骨具3棘第三棘大且斜向下方;眶下棱明显,口大,端位,斜裂。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具绒毛状牙群。鳃孔宽大,鳃盖膜不连鳃峡,前鳃盖骨边缘具5棘。体被栉鳞或圆鳞,头部无鳞。侧线一条斜直。背鳍Ⅻ-8~9鳍棘部与鳍条部间有一缺刻;臀鳍Ⅲ-5~6,胸鳍宽大 ...
光睑鲷是温带、热带的小型发光鱼类,体长不到10厘米,侧扁的身体呈长椭圆形 。这种鱼一般生活在170多米深的海水中,只是夜间捕食时才游到上层水中。光睑鲷的发光本领胜过任何生物,在夜间,人们大约从15米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它发出的光亮。光睑鲷的发光器生在眼下,能永远发光。因为光睑鲷没有真正的眼睑,只有一层类似眼睑的黑色皮肤褶膜,这层膜升起来把发光器遮住,“灯”就熄灭了;这层膜翻下去,发光器出来,“灯”又亮 ...
鲱形目鲱科鲱属的 1种。最大个体可达50厘米。鲱是冷温性结群的海洋上层鱼类。2~3龄,体长27厘米左右即性成熟。每年3月中旬到4月上旬亲鱼游向沿岸产卵。怀卵量1~2万粒。卵圆形沉性、粘着性卵粘附在海藻和其他附着物上,卵径1.42~1.54毫米,从卵中孵出来的仔鱼即离开沿岸与成鱼分开形成单独的鱼群。索饵的鲱鱼群也不远离沿岸。以浮游生物为食。由于鱼群大,产量多,肉多脂肪,成为产地的重要经济渔业资源。 ...
本类鱼两眼同位头一侧,被认为需两鱼并肩而行,故又名比目鱼。有3亚目9科约118属538种。中国产3亚目8科50属134种。均为底层海鱼类,其分布与环境如海流、水和水温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如沿赤道诸大洋西侧暖流广,种类特多;黄、渤海沿岸寒流强且有黄海冷水团,冷温性种类较多;西太平洋南海等未受冰川期的强烈影响种类也很多。有少数种类,在中国如华鲆、江鲽、窄体舌鳎、褐斑三线舌鳎等可进入江河淡水区生活。 ...
刺鱼目玻甲鱼科玻甲鱼属的 1种。体长形,最大可达 150毫米。特别侧扁,腹缘薄锐。身体完全透明为玻璃状骨片所包因而得名。吻特别突出呈管状。口小,端位。无齿。眼间隔小于或等于眼径,具一凹陷或一纵沟。体无鳞。鳍条均不分枝。第一背鳍第一鳍棘特别尖长,构成体末端;与第二鳍间隔呈一凹刻。臀鳍较大,扇形,位于肛门后。尾鳍位于第二背鳍与臀鳍之间。胸鳍发达。腹鳍甚小。体无色或略呈淡青黄色,大部透明。分布于印度洋及 ...
鲈形目的1科,通称蝴蝶鱼。约有18属190种。体甚侧扁而高,菱形或近于卵圆形。口小,前位,略能向前伸出。两颌齿细长,尖锐,刚毛状或刷毛状;腭骨无齿。鳃盖膜多少与鳃峡相连。椎骨 10 14。后颞骨固连于颅骨。侧线完全或不延至尾鳍基。体被中等大或小型弱栉鳞,奇鳍密被小鳍,无鳞鞘。臀鳍有三鳍棘;尾鳍后缘截形或圆凸。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和暖温带海洋。蝴蝶鱼一般个体较小,数量较少。生活在热带珊 ...
鳗鲡目的1科,约有8属14种,通称海鳗。体长一般约0.5~1.5米大的可达2米。体细长,躯干部近圆筒状,尾部较侧扁,无鳞。口大;舌窄小,附于口底。上下颌延长,具强尖锐齿。犁骨部中间具1行大形犬齿有些种类呈三角形。后鼻孔不具缘瓣。鳃孔宽大。背、臀、尾鳍相连、胸鳍发达。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在中国沿海均有分布。为暖水性的底层鱼类,一般喜栖息于水深50~80米泥沙底海区,有季节性洄游。主要以鱼类和无脊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