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流程 原料→洗涤→剖腹→洗涤→切片→去皮→修整→盐液浸渍→称量装盘→冻结→冷藏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选用条重在375克以上的新鲜鲳鱼为原料。要求原料鱼体表面有光泽,鳃呈紫红色或红色,眼球饱满,角膜透明,肌肉有弹性。 2.制作:冻鲳鱼片的加工与冻黄鱼片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鲳鱼片有带皮和不带皮两种,一般带此者为多。装盘时一般分为2~3层,每层之间用清洁透明玻璃纸或塑料薄膜隔开,底层肉面朝下,上 ...
工艺流程 原料→洗涤→去内脏、去头、去尾→洗涤→分级→称量装盘→冷冻→冷藏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要求原料新鲜,体表有光泽,鳞不易脱落,眼球饱,角膜透明,肌肉有弹性。条重在175克以上。 2.去头、去尾、去内脏:原料鱼经洗涤后,剖腹除去内脏,切去头尾。 3.洗涤:将去头、去尾、去内脏的鱼胴体用清水洗涤干净。 4.分级:按段重400克以上、200~400克、100~200克分级。 5.称量装盘:每 ...
银鱼主要产于江苏省的太湖、洪泽湖和安徽省巢湖、芜湖等地区。银鱼食感独特,每100克含蛋白质8.2克、脂肪0.2克、糖1.4克,以及丰富的无机盐类和多种维生素,具有益肺止咳、宽中健胃、利水、补虚劳的功效。 工艺流程 原料→漂洗→沥水→称量→装袋→检验→装盒→冷冻→冷藏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对原料的要求是:鱼体完整,肉质饱满,眼球角膜透明,体表清晰有光泽,呈白色或青白色半透明状态的新鲜银鱼。 2. ...
鲳鱼在我国沿海各地均有生产,是海产经济鱼类之一,每100克鱼肉含蛋白质15.6克、脂肪6.6克。肉质细嫩肥美,并且有益气养血之特效。 工艺流程 原料鱼→清洗→称量装盘→速冻→脱盘→镀冰衣→包装→成品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原料鱼品质必须新鲜,体色正常;鳃呈淡红色、红色或紫色。气味正常、肌肉应有弹性。外观不得干枯油黄,体形完整。 2.清洗:清洗用水温度要低,水质要好,冲洗速度要快,不得泡洗。洗好后 ...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对原料虾的要求是,品质新鲜,虾体无变质、无异味。 2.解冻:用冻虾作原料加工虾仁时,首先要解冻。将冻虾放在解冻竹篮内,用水淋冲,水量要大,以加快解冻速度。当虾体与冻块分离后即停止解冻。解冻的数量要根据剥肉的能力确定,既不脱节,又不积压过多,以防变质。 3.剥肉:以左手持虾体,尾腹朝上,右手轻轻将虾头摘去,并小心剥去虾壳,再以左手在虾尾处挤出虾肉。对金钩虾和条虾要在摘头后剥壳 ...
1 分类及分布牙鲆属于鲽形目,鲽亚目,鲆科,牙鲆亚科,牙鲆属。牙鲆属的鱼类在南、北美洲东西岸较多,已知的有近20种,而亚洲沿岸只有牙鲆一种,是东北亚沿岸的特有种,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朝鲜、日本、俄国远东沿岸海区。 2 形态及特征 牙鲆体延长,呈卵圆形,扁平,双眼位于头部左侧,有眼侧被小栉鳞,具暗色或黑色斑点,呈褐色,无眼侧被圆鳞,呈白色。侧线鳞123~128,左右侧合适同样发 ...
地球表面积约为5.1X108km,其中陆地表面积为1.49X108km,占29%;海洋面积达3.61X1O8km,占71%。以海平面计,全部陆地的平均海拔约为840m,而海洋的平均深度却为380m,整个海水的容积多达1.37X109km3。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不仅为人类提供航运、水产和丰富的矿藏,而且还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 ...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波浪的能量与波高的平方、波浪的运动周期以及迎波面 的宽度成正比。波浪能是海洋能源中能量最不稳定的一种能源。波浪能是由风把能量传递给海洋而产生的,它实质上是吸收了风能而形成的。能量传递速率和风速有关,也和风与水相互作用的距离(即风区)有关。水团相对于海平面发生位移时,使波浪具有势能,而水质点的运动,则使波浪具有动能。贮存的能量通过摩擦和湍动而消散,其消散速度 ...
盐差能是以化学能形态出现的海洋能。 地球上的水分为两大类:淡水和咸水。全世界水的总储量为1.4X109km3,其中97.2%为分布在大洋和浅海中的咸水。在陆地水中,2.15%为位于两极的冰盖和高山的冰川中的储水,余下的0.65%才是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海洋的咸水中含有各种矿物和大量的食盐,1km3的海水里即含有3600万t食盐。 在淡水与海水之间有着很大的渗透压力差(相当于240m ...
海流能是另一种以动能形态出现的海洋能。所谓海流主要是指海底水道和海峡中较为稳定的流动以及由于潮汐导致的有规律的海水流动。其中一种是海水环流,是指大量的海水从一个海域长距离地流向另一个海域。这种海水环流通常由两种因素引起:首先海面上常年吹着方向不变的风,如赤道南侧常年吹着不变的东南风,而其北侧则是不变的东北风。风吹动海水,使水表面运动起来,而水的动性又将这种运动传到海水深处。随着深度增加,海水流动速 ...
瓦氏黄桑鱼Pelteobayrus vachelli (Richardson)地方名黄腊丁。属鲶形目,鱼危科,黄桑鱼属。是四川省重要经济鱼类,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游,四川泸州是有名的主产区。 一、生物学特征 1、 主要形态特征: 体长形,前部稍平扁,后部侧扁。口下位,吻圆钝。有须4对。鳃孔宽阔。体裸露无鳞,侧线平直。体上部灰黑色,下部粉红白色。脂鳍较殿鳍基短,尾鳍分叉深。生殖突明显。 ...
水体污染 主要指由于人类的各种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中,使水和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水体污染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导,全世界75%左右的疾病与水有关。常见的伤寒、霍乱、胃炎、痢疾和传染性肝炎等疾病的发生与传播都和直接饮用污染水有关。水体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而后者是主要的。自然污染主要是自然因素所造成 ...
鲈形目鲈科(Percichthyidae)鳜鱼属的1种。又名鳜花鱼桂花鱼季花鱼,桂鱼。体高侧扁,背部隆起;口大,口裂略倾斜;上颌骨向后延伸至眼后缘,下颌稍突出;两颌,犁骨均具绒毛状齿,上下颌前部的小齿成犬齿状;前鳃盖骨后缘锯齿状隅角有4~5大棘;鳃盖骨后部有2扁平棘;圆鳞,鳞甚细小;侧线沿背沿作弧状弯曲;背鳍鳍棘部强大,与鳍条部相连;胸鳍圆形;腹鳍位于胸鳍基部下方;臀鳍具3强棘;尾鳍圆形;体黄绿色 ...
角齿鱼目角齿鱼科新角齿鱼属的1种是现代肺鱼中最大的种类。体长约125厘米重达10千克。体呈长梭形,覆盖大而薄的圆鳞。胸鳍、腹鳍呈叶状,其肉质部分具鳞;背鳍、尾鳍、臀鳍相连为一。鳔很长,不成对,鳔内有两条纤维带,一背一腹将鳔分为左右两部分,并在两侧形成许多对称中隔,将鳔分隔成许多对称的小气室(肺泡)。鳃5对很发达。产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它可以用鳃和鳔(肺)同时进行呼吸,也可以单独地使用肺或鳃呼吸。喜生 ...
又名金鳅退鳅。因体黄铜色而得名。 体长,前段近圆筒状,尾柄部侧扁;头小,近锥形,吻尖,短而突出;口小,下位,口裂狭窄呈马蹄形口角具有1对粗长须;眼很小,侧上位眼径小于鼻孔;背鳍短小,臀鳍位置较前,背、臀鳍基部两侧具鳞鞘;胸、腹鳍中等长,基部处覆盖多数小而不规则的鳞片;尾鳍宽阔,分叉不深,上下叶末端尖;鳞片较小;侧线完全;体背金黄色,稍带闪光体上侧具多数浅灰黑的小点腹部白色略带黄,鳍呈浅灰色,边缘黄 ...
文昌鱼是一种动物珍宝。据科学家研究,它早在五亿多年前就出现,至今仍保持着古代的特性及原始性状。这为研究鱼类的起源和无脊椎动物进化历史,提供了活的证据。 在中国,文昌鱼只分布在福建、青岛、台湾等地,而以福建同安县刘五店为最出名,据说“文昌”两字源出于“文昌帝君”。 文昌鱼身长3-5厘米,形态构造十分古怪,躯体细长而侧扁,两头尖尖,活像一条小扁担。全身粉红色,半透明,可看到一条条平行排列的肌肉纵。无鳞 ...
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的唯一种,又名白鲩,草根鱼,厚鱼。体略呈圆筒形,头部稍平扁,尾部侧扁;口呈弧形,无须;上颌略长于下颌;下咽齿 2行,侧扁,呈梳形齿侧具横沟纹;鳞中等大小;体呈浅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部灰白,胸、腹鳍略带灰黄,其他各鳍浅灰色。为中国东部广西至黑龙江等平原地区的特有鱼类。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通常在被水淹没 ...
鲟形目鲟科鳇属的1种。一般体长2~3米,重200~400千克;最大个体长达5米以上,重达1000千克。体长梭形被5纵行骨板状大硬鳞。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较尖。与鲟类的区别在于口裂宽大,呈新月形。鳃盖膜游离;左右鳃孔相连。须侧扁。背部黑青色两侧黄色侧硬鳞骨板黄褐色。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下游,为黑龙江流域的名贵鱼类;黄河口附近的烟台也有过记载。 为江河的底层鱼类。喜生活在砂 ...
鲟形目匙吻鲟科白鲟属的1种, 以体色较浅而得名。又名象鼻鱼、琴鱼、朝剑鱼古名鲔。体长梭形。吻长剑状前端狭而平扁,基部且肥厚;吻腹面有须 2条。体无骨板状大硬鳞;仅在尾鳍上缘有一列棘状鳞,背部浅紫灰色、腹部及各鳍略呈白粉色。分布于长江干流,黄海、东海沿岸亦有发现,古时达汾渭盆地。 为半溯河洄游性鱼类。栖息于长江干流,偶进入沿江大型湖泊。性成熟年龄7~8龄、重25千克(♀)以上;雄鱼成熟稍早。产卵期3 ...
甲胄鱼生活在距今4亿多年到5亿年间的古生代时期。它们中的大多数身体的前端都包着坚硬的骨质甲胄,形似鱼类,但没有成对的鳍,活动能力很差。同时也没有上下颌,限制了它的主动捕食能力,食物范围很窄,因而没有发展前途。 甲胄鱼是个复杂的类群,包括头甲鱼类、缺甲鱼类、杯甲鱼类和鳍甲鱼类等,体型大小不一,小的几厘米,大的几十厘米。生活方式也多种多样,多数种类在海底过着爬行生活,靠吮吸方式在海底觅食。有的种类如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