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蛋白分析仪是近年来国内常购的临床检验设备。其实特定蛋白的分析无论从思路还是技术上都不能算是新东东。由于观念和临床运用的滞后,使其在国内成了新生事物。 使用单一专门化的仪器在国外比较普遍,对于一些非专门化的仪器也常用作单一的测定,如色谱仪,众所周知只要更换分离柱,可以测定多种的成分,但在国外实验室里常用有数十台的色谱仪以避免和减少柱的更换。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首先,能提高效率。由于国外人工成本很 ...
【摘要】 目的 对透射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D —二聚体的方法进行临床实验评价。方法 实验评价包括精密度、线性测定、回收实验以及干扰实验。结果 该D-二聚体定量测定试剂在精密度测定CV%小于5%,回收率在95~99%。线性测定良好,可达16ug/ml,回归方程为Y=1.0133X-0.0076,相关系数r=0.9997。对胆红素、血红蛋白 ...
【摘要】 目的 探讨大肠癌和胃癌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 MG)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0例大肠癌和30例胃癌以及3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β2 MG含量;动态检测大肠癌和胃癌手术前后β2 MG含量变化。结果 大肠癌组和胃癌组血清中β2 MG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l ...
目前,体液标志蛋白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免疫学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放射免疫测定(Radio immunoassay,RIA)和胶体金层析法(俗称“金标”)这几种方法为主。ELISA方法虽然在临床上使用了近二十年,但它依然存在一些致命缺点,定量准确性差、操作时间长、自动化程度低,一般只能用于定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是用三价稀土离子及其螯合剂作为示踪物,标记蛋白质、激素、抗体、核酸探针或生物活性细胞,待反应体系(如: 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生物素亲合反应、核酸探针杂交反应、靶细胞与效应细胞的杀伤反应等)发生后,用时间分辨荧光技术测定反应体系中分析物的浓度,达到定量分析的目的。它之所以能够继放射性同位素标记、酶标记、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后成为一种更新、更灵敏的检测方法,主要取决于它所用标记物三价稀土离子螯合物独一无二的物理及化学性质。主要报导了对使用的长寿命荧光团Eu3+螯合物的光谱研究结果,时间分辨技术及荧光增强技术的原理。实验表明: 选择336~337nm的激发波长,有利于Eu3+的配位二酮体的激发及能量转移。
目的: 制备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双功能螯合剂 4,7-二 氯磺酸基苯基-1,10-菲咯啉-2,9-二羧酸(BCPDA)。方法: 合成物的结构由熔点、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确证;采用标记曲线法测定标记物中蛋白质的含量;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Eu3+-BCPDA的荧光强度; 采用放免法测定标记蛋白质的活性。结果: BCPDA与Eu3+结合后可测量到的最低浓度为1×10-15Mmol•L-1 标记蛋白质的相对生物活性高于80%。结论: 成功地制备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双功能螯合剂,并建立 Eu3+-BCPDA-蛋白质标记物中蛋白质浓度的测定方法。
一、原理 当光线通过一个浑浊介质溶液时,由于溶液中存在混浊颗粒,光线被吸收一部分,吸收的多少与混浊颗粒的量成正比,这种测定光吸收量的方法称为透射比浊法。这一方法早于1959年Schultre和Schuick等报道应用于血浆蛋白与其抗体结合后形成复合物,导致浊度的改变,再进行透射比浊测定,一般采用抗体对抗原定量的透射比浊法,称为免疫透射比浊法。其原理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测定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是一种新型的体外超微量分析技术。它具有高精度、自动化、大样本快速测定(1~2就能出结果)等技术优点。其在灵敏度和准确性方面明显高于ELISA,特异性又明显高于聚合酶链反应(PCR) 。因而,其应用已不再局限于临床诊断,已渗透入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就该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液相蛋白芯片技术由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Luminex研制开发并于2O世纪9O年代中期发展起来,是在流式细胞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技术和传统芯片技术基础上开发的新一代生物芯片技术和新型蛋白质研究平台。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推动了功能基因组时代的蛋白质研究,相关的仪器、分析软件以及试剂盒研发备受瞩目并已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现拟 ...
一、前言 对于人类重要疾病病原或动植物有害生物的首次鉴定确诊,通常需依循柯霍氏法则(Koch's postulates)进行,依此法则需满足四项条件:(一)在病患或罹病之动植物上能找到相同的病原;(二)由罹病体分离出来的病原应能纯化或培养;(三)纯化或培养出来之病原接种到实验动物体或相同之动植物时,仍会引起相同之疾病或病征;(四)发病后仍可自接种之实验动物体或动植物中分离出相同病原。但如每次确定病 ...
多色微球液相芯片是一个多功能的液相分析平台,其有机整合了有色微球、激光技术、应用流体学、快速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系统,故特异度和灵敏度较高。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免疫分析、核酸研究、酶学分析及受体与配体的识别分析等领域中。 一、原理及优势 1、原理 多色微球液相芯片技术的分析基础是由微小的聚苯乙烯粒子组成的微球。这种微球结合了两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红色和橙色),当微球被635nm的激光照射后,能 ...
【摘 要】目的 建立液相蛋白质芯片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方法,探讨该方法诊断冠心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聚苯乙烯荧光微珠,将抗CRP单克隆抗体包被在微珠上,将另一针对CRP不同抗原表位的单克隆抗体生物素化;包被好的微珠加入到96孔板中,将待测血清分别加入各孔,用CRP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各孔中加入生物素化抗CRP单抗和PE荧光素标记的链霉亲合素。在Bio-Plex液相蛋白质芯片分析仪上检 ...
【摘 要】目的 比较液相与固相蛋白芯片检测多肿瘤标记物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探讨液相蛋白芯片应用于临床检验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用液相与固相蛋白芯片方法检测45例临床送检样本的AFP、CA125、CA242及CEA,对两种方法的操作步骤、有效检测范围、参考临界值及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固相蛋白芯片相比,液相蛋白芯片检测多肿瘤标记物的操作至少节省1h,标本用量节省8 ...
【摘要】 微流器件的制备是 液相芯片技术一项重要的相关技术。 分别简要地介绍了硅、玻璃和石英基片的机械加工法、光刻和蚀刻法与高分子基片的激光烧蚀法制备微流器件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 【关键词】液相芯片 微流器件 机械加工 光刻和蚀刻 激光烧蚀 中图分类号: TH7 9&n ...
【摘 要】目的通过建立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液相芯片系统,以期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肿瘤的目的,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Luminex公司所提供的实验流程进行荧光微球表面捕获抗体的包被,并对耦联效率和交叉反应进行鉴定,利用重组人肿瘤标志物蛋白纯品构建多指标联合检测的液相芯片的标准曲线,并与常规检查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进行对比。结果鉴定结果证实抗体包被成功有效,且无交叉反应的发生 ...
【摘 要】目的运用液相芯片技术研究肝细胞癌(HCC)及毗邻癌旁组织中小分子RNA(miRNA)表达谱差异。方法常规抽提20例HCC及对照癌旁组织中总RNA,采用含有114种miRNA的液相芯片及配套的Luminex 100检测系统进行miRNA差异表达谱分析;选取部分筛选出的差异表达miRNA,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其相对应的靶mRN ...
【摘 要】目的建立利用液相芯片技术定量检测人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和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反应模式,并对该方法各项指标进行评价。方法制备抗体交联微球及生物素标记抗体,用双抗夹心法检测临床血清标本。结果同时检测CEA、AFP和NSE时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78-200ng/ml、0.025-25U/ml、0.146.75ng/ml,最低检测限分别为39.1pg/ml、 ...
【摘 要】讨论了基于荧光标记的液相芯片及其二维并行检测方法。设计了待测试液的特殊流场。利用脉冲激光激发微球探针上的荧光,配合高灵敏度的CCD检测荧光信息,计算机对各个CCD记录的荧光信息进行后期处理,获得液相芯片中微球探针上的全部信息。对检测技术方案中探针流态和荧光信号的强度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荧光信号强度与检测系统中各参量间的表达式。每个探测单元都对荧光信号的收集进行了验证实验。这种检测方法具有快 ...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交联浓度的抗癌胚抗原(CEA)单克隆抗体对液相芯片荧光检测信号的影响,明确CEA检测中最适抗体交联浓度。方法分别以不同交联浓度的标记有生物素的抗-CEA单抗与Luminex公司生产的44号荧光微球交联,交联完成后在每个反应孔中加入交联有不同浓度抗体的荧光微球各5000个,每个浓度加8孔,在每个抗体交联浓度下对应的检测孔中分别加入藻红蛋白(PE)标记的亲和素,经过15min的反 ...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人类基因组中单个碱基的变异,属于二等位基因的标记,在人类30亿个碱基中每千个碱基出现一次,是近来被受关注的第三代多态性标记。由于SNP的研究将会极大地推动群体遗传学、药物开发、法医学、癌症、糖尿病、精神病等复杂疾病研究,故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技术及方法出现并应用于SNP的检测。利用芯片技术进行SNP多态性位点的检测是目前发展最快、最有应用前景的技术平台。 本文所介绍的这一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