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斑马鱼模式系统上把遗传方法与经典的移植技术相结合,生成了遗传型或表观型胚胎嵌合体,以研究中脑星形胶质细胞种群的功能和特定迁移因子对轴突伸出的影响。
小鼠核移植研究仍然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核重编程的原理。未受精小鼠卵母细胞通过核移植可以恢复发育潜能,变为未分化细胞。这正好说明发育、分化和老化过程是表观的,而并非遗传学过程。这些过程的可逆性为基础研究和更遥远的未来发明再生药物开启了令人兴奋的前景。
本方案适于果蝇合胞体胚有丝分裂过程的研究。果蝇的基因组序列已知,且其很容易获得和操作,是一个很好的遗传学研究模式生物。
本视频介绍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连续监测相同组织基因表达的方法。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可以由不同的启动子调节控制,利用粒子轰击技术将GFP基因导入菜豆子叶组织后,将子叶放至一个自动图像采集系统采集图像, 然后根据收集到的图像分析植物组织的基因表达情况。
视频演示通过转基因斑马鱼功能性评估潜在的顺式调控元件的方法,如根据序列保守性选择测试元件,克隆序列并显微注射至斑马鱼胚胎。
12月23日出版的新一期《自然》杂志推出2010年年度回顾专刊,其中以特别专题的形式报道了由其子刊《自然—方法学》(Nature Methods)评选出的2010年度研究方法-光遗传学(optogenetics)。
医学遗传学的研究表明,在人类的22对常染色体中,个别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变化,与某些先天性疾病有着因果关系。 在众多的先天性疾病中,最常见的是先天愚型(Down syndrome),发病率介于1/1 000~1/500。患儿具有特殊的颅面部畸形,头颅小而圆,枕骨扁平,眼小而眼距过宽,两眼外侧高而内侧低,脸圆,鼻扁平, 口半张,舌常伸出口外,舌有龟裂,低耳位 ...
染色体病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和体细胞遗传病 遗传病可分为染色体病、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和体细胞遗传病。近年,随着遗传病研究的日渐深入,还发现有些遗传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线粒体基因突变,并随线粒体传递,呈细胞质遗传。 1.染色体病 由于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异常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称为染色体病(chromosomedis order)。迄今已知的染色体病约300余种。能够出生的染色体异常的新生 ...
遗传病的现代化诊断方法(一)症状和体征分析 症状和(或)体征的出现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也是诊断遗传病的重要线索。例如精神发育不全、白内障和肝硬化常提示半乳糖血症的可能性;伸舌、高颧、眼距宽、鼻梁塌陷等特殊的痴呆面容常提示Down综合征。但也有许多症状和体征为多种遗传病所共有,此时若仅以症状与体征为线索诊断遗传病就会很困难,故必须借助于其他手段。(二)家系分析 各种单基因遗传病常表 ...
遗传病的基因治疗技术1.靶细胞选择 转基因治疗中的靶细胞选用应该是在体内能保持相当长的寿命或者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这样才能使被转入的基因能有效地、长期地发挥“治疗”作用。因此干细胞、前体细胞都是理想的转基因治疗靶细胞。以目前的观点看,骨髓细胞是唯一满足以上标准的靶细胞,而骨髓的抽取,体外培养、再植入等所涉及的技术都已成熟;另一方面,骨髓细胞还构成了许多组织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的前体。因此 ...
基因突变重组染色体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源泉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物质基础,可遗传的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及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genemutation) 是指在DNA分子结构水平发生的改变,即基因内部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随机而没有方向性的。 (2)基因重组(generecombination) 是指染色体 ...
动物转基因技术 世界上已报道了多种生产转基因动物的方法,主要有4类:①融合法,包括精子融合法,微细胞介导融合等。②化学法,包括DNA―磷酸钙沉淀法、DEAE―葡聚糖法、染色体介导法等。③物理法,包括显微注射法、电脉冲法、细胞冻存法等。④病毒感染法,包括重组DNA病毒感染、重组RNA病毒感染等。但真正成熟并可以稳定生产转基因动物的方法只有三种,即核显微注射DNA法、精子介导法和核移植法等基因 ...
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BL/CL)用于基因表达 体内基因表达模式方面的研究。在药物研发领域,科学家通过可发光转基因动物(例如:大鼠或小鼠基因组中整合了修饰的内源基因和BL报告基因)作为人类疾病的模式动物进行目标确认的研究。 例如: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个转基因小鼠模型,可以监测编码人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基因的体内转录调控,人细胞色素P450 3A4在药物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本文主要介绍了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结构
本文主要介绍了肿瘤病毒中的癌基因
本文主要介绍了遗传密码的一些特性
本文主要介绍了抑制肿瘤的一些基因
本文主要介绍了原核生物的染色体结构
影响因素: 1.肿瘤标志物具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双重特点。 2.各种肿瘤特性的不同,如肿瘤的分期、大小、定位、组织来源及转移趋向等的不同。 3.各种抗体的不同,如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抗体决定簇和抗体亲和性等的不同。 4.各种检测系统的不同,如检测原理、标记物、实验条件、检测技术、检测仪器和检测敏感度等的不同。 5.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经验 ...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系统:如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芽孢杆菌表达系统、链霉菌表达系统、蓝藻表达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