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气囊。是存在于管水母目(Siphonophora)群体顶端的囊状体,其中充满气体,因此整个群体成为浮囊,在僧帽水母(Physalia)、帆水母(Vele- lla)等的气囊因受风力的作用,群体随风漂流。气囊不是个员,而被解释为干轴顶端单独膨胀的囊状物。其气体是气囊壁的细胞所分泌的。在囊泳类中(如:僧帽水母、Rhizophysa)气囊很发达,但在钟泳类(如:五角水 母属Muggiaea、Hipp ...
叶片漂浮于水面的水生植物的叶子,苹(Ma-rcilia quadrifolia)和莲(Nelumbo nucifera)。根固着于水底,适应水的深度,而长成长的叶柄,使叶浮于水面。又如槐叶苹(Salvinia natans)等不固着于水底,而是整个植物体都漂浮于水面。另外从后者的浮水叶的基部,有垂于水中的根状器官,显有叶的特征,所以称为水叶(water leaf),可认为与浮水叶相同。
由浮水叶植物组成的群落。生长于比挺水植物带较深的地方,下限是1—3米,极少达到5米。一般湖沼营养丰富时则生长更加茂盛。如果,浮叶遮闭水面,使下层透光不充分,沉水植物就会消失。底层水保持停滞状态,腐殖质将增多,而底栖动物一般很少。
鸟类扩展其翼,不用羽击而直接持续飞翔的一种方法。多见于利用陆地发生的上升气流进行飞翔的鹰、鹫类,以及利用海面附近发生的气流而飞羽的鹱类和信天翁等鸟类。
种环 circle of specles 作为整体分布区是广的,但构成整体的各个种则随地区而稍呈现差异,并且这些种是逐渐趋向于代换,这种种的集群称为种环。该词并不完全是专门的术语。是小种的对应词,德语称为Artenkreis,而是B.Rensch提议设在种环上的等级。大体上和E.Mayr所提倡的超种一致。 ...
生于浅水中,叶浮于水面,根长在水底土中的植物。菱、睡莲、眼子菜属等都是这方面例子。浮叶植物仅在叶外表面有气孔,叶的蒸腾非常大。根一般因为缺乏氧气,所以由于无氧呼吸可以产生醇类物质;此外,通过叶柄也能由叶供给氧气。叶柄与水深相适应可伸得很长。另外,还有一些水中叶和浮叶具有显著的不同形态的植物。 ...
种宗环 circle of races 为B.Rensch提出的概念。指比具有一些微小形态变异的种低的群(德Rasse),虽占有不同的分布区,但逐渐形成链,显示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种(德Art)是不能更细分的单一的群,但也可作为具有同格而内容为异质的。以前R.Kleinschmidt曾提出了Formenkreis的同样的概念。而B.Rensch把在有这种群的地方即所谓由种占有时,就称此一系列为种宗环 ...
离水底而游泳于水中生活的鱼。多为活泼游泳的种类。体呈流线型,鳍很发达。集合成群而迥游。一般大形的种类,迥游的规模也较大,分布范围也较广。小形鱼种游泳能力弱,构成小自游生物。浮泳鱼体色多数为背部显蓝色,腹部为银白色。海洋中之黑(沙丁鱼)、鲑鱼、燕鳐鱼、秋刀鱼、金枪鱼、锥齿鲨等;湖泊中之公鱼、鲫;河川中之单角鲀等都具有代表性。但淡水鱼,特别是那些产于河川中的,常称为自由泳游鱼(free-swimmin ...
种阜 caruncle 一般是指种子发芽孔附近的小突起,严格地说只限来自胚珠珠孔附近的珠被细胞的突起,如大戟科(Euphorbiaceae)的几个种(如蓖麻Ricinus co-mmunis)。在包围胚珠的两层珠被中,外珠被珠孔附近的细胞增殖,形成1—2个种阜。木本卡利亚Careya arborea此部位发育显著,从珠孔向合点侧增大,包围胚珠在外观上与种皮相似,但发生上起源点不同。 ...
种畜 breeding stock 指为获得优良仔畜而专供繁殖用的家畜。在种畜选择上,必须并严格地调查体型(exteror)、能力(perfofmance)和血统,这三方面应同样重视。这种调查称为种畜审查(judging)。雄性个体称公畜(sire),雌性个体称母畜(dam)。 ...
在海洋、湖泊及河川等水域的生物中,那些自身完全没有移动能力,或者有也非常弱,因而不能逆水流而动,而是浮在水面生活,这类生物总称为浮游生物。这是根据其生活方式的类型而划定的一种生态群。而不是生物种的划分概念。虽然V.Hensen(1887)提出浮游生物一词时是指全部浮游在水中的有机体,后来却是专指在水中生活的生物,亦即指明为浮游的生物群落。与此相对应的,“浮游生物体”一词则是专指每个浮游生物。此外, ...
种 species (1)为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此概念最初是自然发生而产生的,在林奈(C.von Linne)时代(18世纪中叶)大体上就已确定。最早作为对种的表达是采用冗长的记载,不久即简化而采用双名法。林奈的种的概念是以形态的不连续性为基础而建立的,也就是形态的种(morphospecies),又称为林奈种。在今天可以说大部分的种仍是沿袭林奈种的,但对其中一部分已有批判。在进化论(达尔文C ...
又称投降姿态。在同种动物个体之间一定形式的格斗中,负者个体采取特定的姿态后,胜者的攻击便被抑制,格斗即告结束。有这种机能性的姿态称为服从姿态。具有牙、爪等武器的动物常作这种姿态。从抑制攻击这点来说,服从姿态类似于安抚姿态。大多是通过采取与威吓姿势相反的形式来引起对方攻击动作的肌键刺激消失,结果攻击受到抑制。
一种相互作用的现象。是基于这种现象的结果所赋予的定义。具体是指树莺(cettia)让杜鹃在其巢中产卵,并为之孵化、育雏这一现象而言。
亦称辐水管(radial water vessel)。系棘皮动物水管系之一部分,由环管发出5条幅管,沿步带经体壁内面达反口极,在辐管上伸出左右侧水管,其顶端的体壁内有罍,朝向体表,着生管足。
系帚虫类的浮游性幼虫(1871年由梅契尼可夫确认),亦称辐轮子。全身如稻草人状,体前部具草笠形的口前叶,其边缘生有长纤毛,口前叶下面有口,在纺锤形的身体后端具肛门。体侧有数条至十数条幼虫触手(larval tentacle),呈左右对称排列,上有长的纤毛。它被认为是相当于担轮幼虫的口后纤毛环,而口前叶缘的纤毛环相当于口前纤毛环。另外,如把肛门前的纤毛环解释为肛纤毛环,那么辐轮幼虫的体制与担轮幼虫极 ...
指从物体放出的电磁波。以前日本称为辐射,现在称为放射。生物,特别是植物,是密切地依赖太阳的辐射能来生活的。太阳的辐射,大都是用辐射计来测定3微米以下范围的波长;而生物的辐射概为10微米左右显有峰值的长波红外线区域,所以测定是很困难的。活动期中的变温动物生活活性,由于受体温的支配很大,所以对它们的行为也给予了很大的影响。植物因不能移动,所以夜间由叶的辐射所带来的过度冷却,对早春生长的新叶常常带来很大 ...
左右对称动物的对应词。顾维尔(G.L.Cuv-ier)把大部分的棘皮动物、腔肠动物、海绵动物、扁形动物及滴虫类命名为辐射对称动物。冯·西波德(K.T.von Siebold)把棘皮动物、腔肠动物、海绵动物总称为辐射对称动物。以后,被命名为腔肠动物(有时也包括棘皮功物)。
通过花中心的任何一条线都可成为左右对称面的花,称为辐射对称花。多数花是辐射对称花。花的对称面在进化过程中有减少的倾向。一般是把具有对称面的花称作整齐花(regular flower),不具对称面的花,称为不整齐花(irregalar flower)。
在辐射线照射前给药以减轻辐射线生物学效应的物质。对辐射线的有害作用,在仅了解其直接作用的时代,除使用铅壁外,再没有其他防护手段,但在阐明了间接作用,即判明了辐射引起的生物体内水的分解物(自由基)是造成有害的重要因素以来,在寻找能除去分解物的化学物质方面作了许多努力。1949年比利时的贝克(Z.M.Bacq)和美国的帕特(H.M.Patt),他们各自发现在X射线照射前,给动物注射巯基丙氨酸,照射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