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复印法。是在细菌等微生物遗传学研究中采用的一种技术。即用丝绒等把琼脂平板上的菌落转移到别的琼脂平板上的方法。用来检测与营养缺陷性和抗药性等有关的突变体。在检测营养缺陷性时,首先在完全培养基琼脂平板上制备密度适当的菌落,然后把平板上的菌落转移到丝绒上,丝绒繃在一个圆柱的光滑顶面上(圆柱的直径应比培养皿稍小),再把它当作印章,复印在不含营养物的合成培养基琼脂平板上。因为需要某特定营养物的菌落在合成 ...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uervous system 在动物的神经系统集中化的过程中,作为其形态上的中心和在机能上的中枢而被分化出来的部位称中枢神经系统,是末梢神经系统的反义词。从生物系统发生来看,开始在水母类有沿其伞缘的神经网密化而形成的神经环(nervering)。与此相类似的中枢神经系统,在涡虫类中也可以看到;此外,棘皮动物的食道神经环也认为是这样。另一方面,无脊椎动物涡虫类可见有中枢 ...
主要指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或RNA是高分子化合物,它们在活细胞中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而被合成出来,把遗传物质的生物合成专门称为复制的原因是:遗传物质的合成是以一个亲本的分子作为模板,合成出与亲本分子构造和功能完全一样的二个子代分子。而且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全部是通过半保留复制来完成的。
中实幼虫 parenchymula 钙质海绵中具有单沟型沟系的白枝海绵(Leuco-solenia amitsbo Hozowa)等发展到中胚期的幼虫型。这是相对中空幼虫即两囊幼虫(amphiblastula)而言的。这类动物的囊胚是有腔囊胚,其壁由1层有鞭毛细胞和后端2个颗粒细胞所组成,但这些有鞭毛细胞一部分失去鞭毛,成为游动细胞,进入囊胚腔而没入其中。这种细胞的移动认为是与腔肠动物等胚中所 ...
亦称RNA合成酶。是依赖于RNA的聚合酶。是以病毒RNA为模板, 4种 5′-三磷酸核苷为底物的合成RNA的酶。是从感染RNA型噬菌体或癌病毒的细胞分离出来的。对反应来说,Mg++是必要的,而且模板的特异性高,例如大肠杆菌Qβ噬菌体的酶只能以Qβ或类绿的噬菌体RNA为模板。反应生成物具有与模板完全相同的结构。反应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合成与模板 RNA(+链)有互补的核苷酸序列的RNA(-链),继之 ...
中生植物 mesophyte 指在干旱地和湿地都不生长,具有旱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中间性状的普通植物。 ...
以复制点开始向二个方向进行复制的染色体DNA的形态特征及其复制方式。这是1963年J.Cair-ns用放射自显影法成功地观察了正在进行复制的大肠杆菌DNA的整体图象后首次确认的复制形态。以后用电子显微镜解析复制中的DNA形态在猿猴病毒(SV40)、多瘤病毒、λ噬菌体(感染初期)、大肠杆菌质粒类、线粒体等范围极广的生物种内都发现有进行环状复制的 DNA。环状复制模型的特征是,首先DNA呈环状,在未复 ...
中生动物 Mesozoa 这是贝耐登(E.van Beneden, 1877)为位于原生动物与后生 物之间的动物所设立的一门。最初设立的十几个属,但后来的研究了解到只不过为原生动物或其它门动物的生活史中的一个时期,所以已从中生动物中除去。其余的代表动物是菱形类(二胚虫类)和直游类,但它们是否是构成这门所特有的动物,还是个疑问。由于其生活史的一部分是同二口虫(distoma)的世代交替有相似之处,所 ...
简称RF。以单链DNA或RNA为遗传物质的噬菌体复制时所出现的双链的中间体型式的DNA或RNA,称为复制型。对于单链DNA噬菌体而言,均成环状双螺旋的复制型。复制型有两种,一种是RFI,它的任何共价键都没有缺口;一种是RFⅡ,在双链的两条链上都有缺口。另一方面,单链 RNA噬菌体则是直线状的双链复制型,此时把完整的双链RNA状态称复制型,把不完整的双链RNA(有缺口,或是从双链RNA中成须状伸出单 ...
中生代 Mesozoic era 由John Phillips(1841)命名的,位于古生代与新生代之间的地质年代,在这个年代,爬行类、两栖类、软骨鱼类、菊石类、双壳贝类(很多各有特征)、箭石类、六射珊瑚类、海胆类显著发展,硬骨鱼类、鸟类、哺乳类开始出现。在进入中生代时,海百合类、腕足类、床板珊瑚类急递衰退。曾于古生代繁盛的三叶虫类、海林檎类、纺锤虫类、四射珊瑚类已不复存在。中生代极盛的巨大的爬行 ...
简称为RI。以单链RNA为遗传物质的噬菌体在寄主菌体内复制时,在所出现的双链中间体RNA中的不完整形式,特称为复制中间体。例如,已知有:在双链RNA上存在缺口的;从双链RNA中成须状伸出的一股单链RNA的。
中肾导管 mesonephric duct 中肾输出管,亦称佛尔夫氏管、莱迪希氏管。在脊椎动物发生时,前肾退化,中肾形成之后,除圆口类外,前肾管都纵裂为2,有的种类其内侧者与中肾相连形成佛尔夫氏管。在无羊膜类,中肾成为成体的肾,佛尔夫氏管形成输尿管。在雄性,佛尔夫氏管与睾丸相连,兼有输精的作用(输精尿管),米勒管则退化。相反,在雌性,米勒管形成输卵管,佛尔夫管专司输尿管机能。在羊膜类中后肾形成,代 ...
中肾 mesonephros,mid—kidney 亦称佛尔夫体或原肾。在脊椎动物泌尿系统中,在个体发育时继前肾之后出现,而且是位于前肾之后的肾脏。在无羊膜类中,中肾代替前肾成为成体的功能肾,在羊膜类,则由后肾代替其机能。从形态学来看,形成中肾主体的中肾小管(mesonephric tub-ule)的一端(外侧端)开口于由前肾向后方走行的前肾导管(与此相应,称为中肾导管)。从发生上来看,中肾也与前 ...
F.Jacob等在1963年提出的有关染色体复制调节机制活动的假说。他们把自主复制的单位称复制子,例如大肠杆菌的染色体DNA,其本身是一个复制子,附加体和质粒也是复制子。该假说假定每个复制子有称为复制基因的结构部分,以及称为起始因子的产生于细胞质性物质的基因。例如,大肠杆菌的DNA生成对大肠杆菌特异的起始因子,它只作用于大肠杆菌的复制基因,从此开始复制。F因子也是如此,例如当F因子整合进入大肠杆菌 ...
中舌 tongue 亦单称为舌。为舐吸型口器昆虫(如蝇)的口器形成下唇内缘的管状物。 ...
表现在具有背腹性的动物体上,与背面相对朝向地面的一面,称为腹。作积极的位置运动,与此相应,在身体的前端分化出头,与胸有所区别,此时胸的后面、尾的前面的部位称为腹。在身体上腹的部位称为腹部。昆虫腹部体节多数是10—11节,但第1、2腹节常缩小,末端的若干体节变小而合并,有的种类仅有4,5节。雄虫第9腹节有与外面相通的腔,即生殖腔( genital chamber),中间藏有插入器(阴茎),该节后下部 ...
中日植物区系 Sino-Japanese floral region 为全北植物区的一个区系。具体指千岛南部,南部萨哈林岛、兴安岭以东的中国东北、日本〔小笠原和吐噶喇(Tokara)群岛以南除外〕、从中国东部及西南部经喜马拉雅走廊直至阿富汗的Nuristan。面积广大,有世界最高的山地,地形上形成多种多样的生长环境,冰河期的冰河活动比所邻近的欧洲和北非比小得多,(参见植物区系要素),并且中国的西南 ...
系覆盖于节肢动物各体节腹面的几丁质板。经侧板与背板相连。腹板若分成2个以上部分时,分别称为腹小板(特称为腹片sternite)。胸部的腹板特称为胸板。前胸、中胸和后胸的腹板分别称为前胸腹板(prosternum)、中胸腹板(mesosternum)和后胸腹板(metasternum)。昆虫的胸部腹板可分为具刺腹片(spinsternum)和主腹片(eusternum),主腹片又可自前方进一步分为前 ...
中期 metaphase 指继有丝分裂前中期之后,从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纺锤体内的赤道面上,到着丝粒开始向两极移动前的这一期间。由于在整个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中,以中期的染色体缩得最短,所以中期是最适于调查染色体数目的时期。虽然觉得中期的时间很短,但是,有时可由几分钟到几小时,甚至有时可达几天或更长的时间(如多数卵母细胞和一部分花粉细胞等)。 ...
观察消化管运动的一种方法。切除哺乳类腹壁的一部分,作成窗,把充分消毒过的无菌赛璐珞板或塑料板(用于家兔的是长7厘米,宽5厘米,厚0.2—0.3毫米左右)缝在腹壁上,从外面可以直接观察消化管的运动。有时也用玻璃板。赛璐珞板在4—5周内可以保持透明,在此期间可用于观察。为了分析消化管运动,一般还可通过腹窗拍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