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滚环模型 rolling circle model

  进行固定起点、单方向复制的染色体DNA的特征形态及其复制方式。这种情形只限于环状DNA。首先在环状双螺旋的一点(起点)上进行单链切断。复制延长方向取决于是在单链的何处切断的。切断的方法是将碳酸二酯键加水分解,在核苷酸的脱氧核糖部分切出3'-OH末端和5'-P末端。新生成的DNA是从原来的5'-P开始的DNA为模板,从3'-OH开始的前体依次聚合出单核苷酸。未被切断的环状单链也可作为模板,带有5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国际单位international unit

通常缩写为IU。为国际上对激素等的效价所采用的统一单位。在物质的结构未确定或不易得到纯结晶的情况下(许多激素、维生素A等),以一定的方法所得到的一定量物质的生物学活性或免疫学活性为基准来表示其含量。例如对促甲状腺素,1955年WHO(世界保健组织)规定了它的国际单位,即将牛的促甲状腺激素标准品用乳糖稀释20倍,以其13.5毫克的活性作为1IU。国际单位使用的标准品是由美国医学研究国际协会(NIMR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果胞carpogone

指红藻类的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亦有把所附属的受精丝包括在内,而常作为雌性生殖器官的卵器来看待的。原红藻类(Bangiophyceae)由于细胞只处于群体体形态阶段,所以果胞也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细胞,果胞似乎可随时从体细胞转变而来。但真红藻类(Florideae)的体细胞为丝状形态,果胞是形成在数个细胞纵列的果胞丝上,果胞丝不向体表突出。果胞是从构成藻体的枝上分歧出来的,产生分歧处的细胞称为支持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减数分裂 meiosis

减数分裂仅在性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中大部分DNA都是在S期合成,但有的是在减数分裂的前期合成的。减数分裂含有两次分裂,称为第一次减数分裂和第二次减数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特点是不同的。每次减数分裂都可以分成前、中、后、末四期,其中最复杂和最长的时期是前期I,又可分为细线期(leptotene)、偶线期(zygotene)、粗线期(pachytene)双线期(diplotene)和浓缩期或称终变期(d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累胞系procarp

在红藻类,负担雌性生殖器官的果胞,其果胞丝及其附属的辅助细胞或辅助细胞的母细胞接近而形成的结构称为果胞系。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果孢子carpospore

由红藻类果孢子体形成的孢子,原则上是在果孢子囊(carposporangium)内仅生1个,核相为2N。常呈变形虫型的生活相(life phase),而完全不具鞭毛虫型。固着后各自经过固有的发育阶段而形成四分孢子体。也有例外,如串珠藻属(Batrac-hospermum)认为它是单相(N)的。此外,又如四孢粉枝藻(Liagora tetrasporifera)在孢子囊内生有四个孢子,这些孢子能进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果孢子体carposporophyte

在真红藻类中所看到的特殊的生活世代。例如梅索面目(Nemalionales)的大部分种类,果孢受精后,由受精核分生出来的细胞,经伸长而形成短丝状细胞群,其全部或仅其顶端细胞转变成果孢子,然后脱离母体。这个丝状体就是果孢子体。果孢子体形成的方式是红藻类各目的分类标准。大概有下列几种型式:一是海索面(Nemalion)型,从受精后的果孢直接发育成果孢子体:二是石花菜(Gelidium)型,从受精后的果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果胶酸pectic acid

组成果胶质的物质成分之一,是以钙盐或镁盐的形态构成细胞壁中胶层的主要成分。为不含甲酯基的D-半乳糖醛酸的复合体,由α-1-4键形成主链。可被果胶酯酶所作用,另外用稀碱处理可被完全碱化,再用盐酸中和,可获得胶样物质。可通过钙的作用形成不溶于水的凝胶,但与糖(双糖)则不形成凝胶。估计复合度在200以上。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果胶酯酶pectinesterase

pectin pectylhydrase之常用名,亦称为果胶酶、果胶甲酯酶、果胶氧化酶。为催化果胶的甲氧酯水解产生果胶酸和甲醇反应的酶。EC3·1·1·11。除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外,已知在霉菌、细菌中也存在。对脱酯反应的底物特异性尚不十分清楚。因此酶在高等植物中几乎仅作用于甲酯,所以有对此酶应使用果胶甲酯酶这一名称的意见。活性测定是以果胶为底物,对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羧基用碱定量;另也有通过对所产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果胶质 poetic substance

构成细胞壁中胶层的物质,大量含于初生壁中,次生壁中一般较少。主要成分为半乳糖醛酸高度脱水缩合而成的多糖。分子量以及甲酯化或乙酰化的程度、二价阳离子(Ca2 、Mg2 )含量是不一样的。可用热水、热草酸铵溶液抽提,但多伴有阿拉伯聚糖、半乳聚糖或鼠李糖等中性糖成分。此外细胞壁中果胶质相互重组,对果实成熟上起重要作用,果实生长早期仅原果胶、果胶酸盐有所积累,随着成熟,前者变为可溶性果胶,而果胶酸盐则消失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果囊 utricule

先出叶参与花构造所出现的一种形态。也是莎草科(Cyperaceae)、苔草亚科(Cariceae)中的一种特殊花部构造。亦称果杯、囊状花被。为一对先出叶包围雌雄蕊群所形成的袋状,开花发育成果实后仍残留,成为该种植物的特异形态。故用作二千种以上的分类比较困难的苔草属(Carex)的主要区别类。一般苔草(Carex spp.)的所谓种子实为被果囊所包裹的小坚果。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第一次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的前期I(Prophase I) (1)细线期,此期染色体呈细长线状,核仁依然存在。在细线期和整个的前期中染色体持续地浓缩。细线期中,沿着每条染色体浓缩的小区域称为染色粒(chromomeres),呈链珠状。(2)偶线期,细线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果实fruit

种子植物花部发育所产生器官的外观形态的一般名称,可由组成花的任何部分构成。开花、受精后,一般是花瓣、雄蕊、萼等枯萎脱落、或是枯后残留,而雌蕊的子房则发育为果实。除不经受精单性结实而产生的果实外(如香蕉、葡萄、西瓜等的无籽果实),在果实内受精后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还有子房以外由花托、萼、花轴、苞片等组织上发育成的果实(如聚合果、隐花果、梨果、壳斗果、球果、假种皮果),称为假果实。相反,从严密的比较形态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果实直感 metaxenia

在种皮或果皮这种母本组织中表现出花粉基因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果实直感。在枣椰子(Phoen-ix dactylifera)从果实大小和成熟期受用于受精的花粉种类所支配这点来看,为了在意义上与种子直感相区别,所以取名为果实直感。在棉花、苹果、橡树等植物中,也发现有果实直感现象。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果树 fruit tree

  为以生产所谓“水果”的食用果实为目的所栽培的主要木本之植物总称。果树有如下各种分类方法:(1)按植物分类的科属来分,如蔷薇科果树,茄科果树,葡萄科果树等。(2)依果树的特性而分:(Ⅰ)乔木果树(Ⅱ)灌木果树(Ⅲ)蔓生果树(Ⅳ)草本果树。(3)以果实的特征和应用目的为主,可分为:(Ⅰ)仁果类(Ⅱ)核果类(Ⅲ)浆果类(Ⅳ)壳果类(但这种方法不能对柿,柑桔类进行分类)。(4)依果树所适应的气候而分为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第二次减数分裂

1.前期II此期和前期I的情况相似,每条染色体都已经复制过,所不同的是此期的染色体数是n。2.中期II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纺锤丝附着在单个的着丝粒上。染色单体从彼此紧密相联逐渐部分地分离。3.后期II着丝粒纵裂,姊妹染色单体由纺锤丝拉着向两极移动。4.末期II在子细胞两极染色体周围核膜重新形成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发育成花粉粒。在另一些生物中,四个子细胞分化为另一种结构,如动物的精细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果蒴 spermocarp

指绿藻类鞘毛藻(Coleochaete)有性生殖的特殊合子。由精子与卵结合生成合子,在卵囊内分泌厚壁并变得非常大,同时,从卵囊下方及其附近的细胞发育出分枝,形成基本完全包裹卵囊的薄壁细胞层。具有这种红褐色被膜细胞层的卵囊称为果蒴。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果糖fructose

  C6H12O6。D-果糖,亦称左旋糖,是代表性的己酮糖之一,在果汁、蜂蜜中呈游离状态存在,为蔗糖的成分。苹果、番茄中含量特别多,菊科植物含有大量像菊根粉(inulin)那样的果聚糖。天然游离的果糖是吡喃型,但寡糖、多糖中往往以呋喃型的形态存在。蔗糖受转化酶(蔗糖酶)的作用可游离出果糖。另外甘露醇和山梨醇在相应的脱氢酶作用能氧化成果糖。与甲基吲哚和盐酸一起加温可出现紫红色。为醣类中甜味最强的糖,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骨化中心 ossification center

  骨化不是在骨的所有部分同时进行的,首先是在1个乃至几个地方开始骨化,再逐次向周边扩展,把这些最初发生骨化的部位称骨化中心或骨化点。典型的长骨一般骨化中心是在骨干和两个骨骺这3个地方。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骨龄 bone age,skeletal age

  身体发育年龄之一,是骨化状态的年龄。可通过骨的X线照像来鉴定。全身骨的骨化状态也可以反映在手骨上,所以通常都就手根骨、中手骨、指骨来进行鉴定。骨龄的个人差(也有人种差、地方差)很大,另外在女性与月经初潮年龄(menarcheal age)有更密切的相关关系。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