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含于神经元中的外径概为10nm的纤维结构。认为具有保持神经元形态的细胞骨架作用。在此丝的表面,见有毛羽状的构造。一如在轴突内那样神经丝呈平行走向时,两条丝之间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哺乳类动物的神经丝是由分子量20万、16万、6万8千三种多肽构成,这些蛋白质结成一群以极其缓慢的速度(1mm/日)在轴突内移动。神经丝和微管之量比,幼龄动物低,但随着生长、成熟而逐渐增高。另外变性神经元和老化的神经元, ...
神经细胞不规则而且稀疏地散在着,相互以神经纤维连络而呈网形的神经,叫做神经网。刺胞动物的水螅体和珊瑚水螅体的表皮神经系就是这方面的例子。对水螅体的一个触手进行刺激,如果刺激强度不大,仅被刺激的触手收缩,发生屈曲反应;如果给予强刺激,结果可通过神经网的传导,而另外的触手或口盘以及柱状部等也发生反应。水母外伞面的神经细胞的分布也呈网状,刺激伞的一部分可向四方同样传导,即使在伞的一部分上作沟状切口,切断 ...
指存在于脑组织中的各种肽。在脑内作为神经传递物质或神经传递修饰物质,而起着重要作用,对活体具有许多作用。有神经叶激素、各腺性脑下垂体激素的释放激素或抑制激素、内啡肽、脑啡肽、 P物质、血管紧张素、神经细胞紧张肽、肠促胰酶肽以及胃泌素等。这些物质中很多是消化道激素,最近有人报道它们也存在于消化道中,不过其机能尚不清楚。另外有许多腺性脑下垂体激素,也在脑内发现,也应属于神经肽,这样,区别激素与神经传递 ...
在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所看到的动物特性,类似心理学中的气质。是由巴甫洛夫(I.P.Pavlov)进行分类的。反应可因神经系统的类型而异,这在实验神经症中也同样可以看到。亦即因神经系统的类型不同,而神经病的发生有难有易,其症状也不一样。一种类型的狗兴奋过程表现强烈,在正常状态下原来引起抑制反应的刺激,这时也发生兴奋反应;另种类型的狗,则抑制过程表现强烈,即使是正常状态下引起兴奋的条件刺激,此时狗也不活 ...
广义的是与神经元同义,狭义的则是指神经元去掉突起的部分而言。这种狭义的神经细胞亦称为细胞体(soma)是由核和围绕核的细胞而构成,一般的比其它的体细胞大。另外,具有长突起的神经细胞,常常比具有短突起的神经细胞大。认为神经细胞掌握神经元的全部营养。在神经细胞内,除线粒体外,中心体、高尔基体外,还有网状的神经原纤维和尼氏小体等神经细胞特有的构造,可用特殊染色法加以检验(神经原生质)。另外还有的含有黑色 ...
指从神经细胞出来的各种突起中比较长的(轴突)而言。人的坐骨神经可长达1米。从功能上可以区分为运动(神经)纤维、感觉(神经)纤维等;但从构造上根据围绕在轴突周围的被膜即髓鞘及神经鞘的有无而区分为4种。无鞘无髓神经也叫做裸神经,即轴突裸露,神经纤维的起始部及末端(神经终末)都是这种状态;而嗅丝全部都是裸露纤维。无鞘有髓神经是仅有髓鞘的神经纤维,高等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多数是这种神经纤维。这种纤维束的横切面 ...
亦称脑下腺。是海鞘类成体中的白色小腺体。在多数的种类中,神经腺位于头神经节腹侧的两个水管之间,通过导管开口于咽部。神经腺被认为是和脊椎动物的脑下垂体相同,其提取物是神经性脑下垂体激素,认为具有催产素那样能使小鼠的子宫收缩是不确切的。有关从幽灵海鞘的头神经节和神经腺提出的提取物——加压素和催产素,具有垂体中叶的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和前叶的卵泡刺激素相同作用的报告也是不确切的。即使摘除这种腺体,海鞘类仍能 ...
(神经)鞘脂类共有的结构单位。脂肪酸在鞘氨醇的氨基上具有酸酰胺键的结构。在其上如果结合糖,就成为鞘糖脂类,如果结合磷酸胆碱,就成为(神经)鞘磷脂。神经酰胺是鞘脂类的中间代谢产物,尤其在生物合成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血小板以外仅少量存在。患有遗传性脂类积蓄症(lipidosis)之一的Fabry病的病人在小脑、肾脏中积蓄着大量神经酰胺。
以行为的生理为基础来研究动物体的感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是行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即基于神经系统机能的生理学的相关活动,也就是通过神经系统把机体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起来的相关活动。与液性相关相对应。
神经分泌系的贮藏释放器官。指神经分泌系的轴突末梢,集中并终止于毛细血管周围的部分。末梢的一部分在没有血管壁之处,就终止于血管壁附近的神经胶质细胞处。即是说这个器官是由神经分泌细胞的轴突末梢(有多数神经分泌颗粒,线粒体的数目也比较多)、神经胶质细胞以及血管组成的。这一部分的血管壁和其它内分泌器官的血管壁一样,但其特征是比通常的血管壁厚。
作为神经系的构造和机能的单位,而由神经细胞和它所伸出的神经突共同形成的结构。是由沃尔德耶尔(W.Waldeyer,1881)命名的。原来是单指神经细胞而言的,而“神经元”一词是在尚未搞清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时代所留下来的名称。神经细胞由核及其周围的细胞质构成,也称细胞体或周核体(per-ikaryon)。突起通常有短的树突和长的轴突两种,神经纤维是由后者构成,在机能上往往将神经细胞和树突统一对待。正 ...
指组织和器官的自动性来源于神经细胞或神经性因素,为肌原性的对应用语。例如,心脏的搏动若起源于神经细胞的兴奋,则这种心脏就叫神经原性心脏。无脊椎动物中,心脏的搏动也大多为神经原性。已知甲壳纲的十足目、端足目、等足目和剑尾目、昆虫纲的成虫或幼虫均属该种类型,以心脏背面走行的神经索中的神经节细胞或心脏组织内之神经节细胞作为起搏器。一般认为,在胚胎期或幼虫期为肌原性,发育成成体或成虫时变为神经原性。
与神经浆相同。是神经细胞及其突起内细胞质的总称。轴突部的细胞质称为轴突原生质(axoplasm)。核周部(perikaryon)的神经原生质。内有尼氏小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等。但轴突原生质内则见不到尼氏小体和高尔基体。用银染法可染出神经原纤维,呈交织状分布在核周围,树突与轴突相联。与长轴平行。电镜检查证明,神经原纤维为直径约100毫微米的神经细丝(neurofilament)的集合束。此外还见有多 ...
该学说与肌原学说相反,认为器官的自动性起源于神经细胞或神经性因素。属于这样类型的器官或其活动称为神经原性。
亦称髓褶。主要是在脊索动物的发生初期(神经胚期)包围在神经板周围的外胚层隆起。它逐渐增高从左右向中轴上方接近,不久随着它的闭合愈着;而神经板呈管状闭合形成神经管。愈合的痕迹常常像缝合线似的而被残留下来。初期的神经褶部位主要形成神经冠,后来形成间充质、软骨、色素细胞和脊神经节等组织。神经褶在肺鱼类、软骨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等可明显看出。此外在文昌鱼等则与脊椎动物稍有不同,神经板与表皮在初期已分 ...
在解剖学上,是指动物体的特定部位或器官分布着末梢神经,即指这种器官受神经支配而言。单从解剖学的意义来看,也可使用神经分布这一术语。被支配的器官就称为该神经的终末器官。神经支配大致可区分为传出性的和传入性的,前者有支配肌肉的运动神经和支配腺体的分泌神经,后者是从感受器传至中枢的感觉神经。在支配脊椎动物骨骼肌的神经中,除运动神经外,尚有支配肌肉使肌肉紧张的紧张神经,支配肌肉营养的营养神经,但是,它们是 ...
主要是指脊椎动物胚的诱导实验,对外胚层圆形上皮细胞诱发的神经组织的分化。与此相反,对外胚层的表皮分化,则称为表皮化。
脊椎动物的泌尿器官。位于体腔的背侧,呈左右对称,在成体上为暗红色的实质性器官。泌尿部分的组成单位称肾单位,由肾小管及位于其末端的肾小体构成,各肾单位被分布着很多血管的结缔组织隔开。肾小管集中连接成集合管(collecting tubule),集合管再连接于肾外面的输尿管,尿液经这些管而排出。在发生上,有前肾、中肾和后肾的区别,并按这一顺序进行。当后一种肾生成后,前一种的排泄机能便消失,并且在形态上 ...
脊椎动物各个肾小体和与之相连的细尿管组合而成的。可看成是肾脏在构造上和机能上的一个单位的通称。人的肾小体数,肾单位数一侧约为100万。尿是通过每个肾单位的肾小体的过滤、细尿管的再吸收(过滤重吸收说)和分泌(分泌说)而生成的。关于肾单位的构造和其各部分机能的对应关系,自鲍曼(W.Bowman,1842)和路德维格(C.F.Ludwing,1844)以来,作了许多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