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研究区分植物的种类,探索植物间亲缘关系,阐明植物界自然系统的科学。凭借植物形态学、解剖学、胚胎学、生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对植物形态进行描述,对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特性,作综合的、深入研究才能反映出客观的植物界进化情况,才能完成植物分类的任务。植物分类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几千年来,人们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观察了植物的形态与结构,植物的生活习性,并加以比较,找出其共同点和 ...
植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研究植物的形态和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主要探讨植物结构的规律性,植物及其器官形态多样性在系统发育中的形成过程,植物及其器官在个体发育中的形态建成。其目的在用历史的观点解释形态与结构的发展,揭示植物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进而阐明植物进化的趋向;并探讨形态建成的机理,以利控制其过程。早期的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形态的描述;其后采用比较的方法,着重讨论植物形态和结构的统一性和变态; ...
研究植物生命的科学。早期偏重于形态、分类的观察和描述。近代植物学的研究逐步向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发展,即从植物个体水平分别向群体和细胞、分子水平,去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发生和发展规律。研究植物学的目的,是阐明在人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利于控制和改造植物,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植物学有许多分支学科,如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植物解剖学、 ...
单子叶植物,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地下鳞茎近球形,鳞茎瓣宽展,无节,白色。茎直立,有紫色条纹,叶散生,上部叶比中部叶小,成苞片状,倒披针形,全缘,具短柄。花1~4朵生于茎端,喇叭形,有香味。花被片6枚,多为白色,背面带紫褐色,无斑点,顶端弯而不卷。雄蕊6枚,着生于花被的基部。子房上位,柱头3裂。蒴果直立,矩圆形,有棱,内有多数种子。生于山坡林下或溪沟边,也有栽培。分布于东南、西南、河北、河南、陕西及 ...
活细胞内经过某些代谢途径,使有机物氧化分解从而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新陈代谢的重要组成。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反应过程,是一切生活细胞所共有的,呼吸停止,生命也就停止。就高等植物来说,呼吸作用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它们都是一个氧化还原过程。其结果总是有机物(即呼吸底物)发生某种程度的氧化,产生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呼吸过程是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分许多步骤进行的,其中产 ...
又叫“胡萝卜素醇”。类胡萝卜素的一种。是胡萝卜素含氧衍生物。分子式为C40H56O2。有多种异构体,呈黄色,存在于叶绿体和有色体中。起初作为卵黄的黄色素而发现,所以亦称为“卵黄素”。叶黄素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由于含氧,故比胡萝卜素亲水性强些。一般来说,叶黄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比胡萝卜素要多,它是叶子最丰富的黄色素。正常叶子中绿色的叶绿素与黄色的叶黄素及胡萝卜素的比例约为3∶1,黄色素为叶绿 ...
植物自身产生的调节物质。极低浓度(小于1毫摩尔或1微摩尔)时,就能调节植物的生理过程。一般可由其产生的部位移向其作用的部位,移动性的大小和方向,随激素的种类而不同。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例如从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的决定、休眠和脱落等。所 ...
亦称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指那些从外部施加给植物,只要很微量就能调节、改变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试剂。除了植物激素从外部施加给植物作为生长调节剂外,更多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植物体内并不存在的人工合成有机物,主要有:一是植物激素类似物,例如与生长素有类似生理效能的吲哚丁酸、萘乙酸、2,4-D等,与细胞分裂素有类似生理效能的激动素和6-苄基氨基嘌呤等。二是生长延缓剂,有延缓生长作用,降低茎的伸长而不完全停 ...
一类植物激素。简称GA。最初是从引起水稻恶苗病的赤霉菌分泌物中分离出来的,之后又从高等植物和真菌中分离出许多赤霉素,目前已有70多种。按照被分离出来的先后次序分别命名为GA1、GA2……。这些赤霉素在化学结构上,具有共同的基本骨架,称为赤霉烷,不同之处在于:碳原子总数不同(有C19、C20两类),赤霉烷环上取代基、双键数目和位置不同,以及内酯的有无。不同的赤霉素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而不同植物或 ...
由于化学物质(包括肥料)分布不均匀而引起植物的根、其他器官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的生长运动。例如根一般总朝向肥料较多的区域生长。在种香蕉时,可以采用以肥引芽的方法,把肥料施在人们希望它长苗的空闲地方,以达到调整植株分布均匀的目的。但过多的肥料(特别是化肥),致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根会朝相反方向生长。这是由于过多的肥料使士壤水势大幅度下降,造成根系吸水困难,甚至伤害之故。在真菌和其他腐生植物及寄生 ...
一般指主要由根系等器官从土壤、肥料等无机盐中吸收的氮、磷、钾、硫、钙、镁、铁、铜、锰、锌、硼、钼、氯等元素。在自然条件下,土壤中的无机盐是由矿物质风化而来的,所以在植物生理学中传统地把这些元素称为矿质元素。氮虽不存在于天然矿质中,但植物体内的氮素主要也是从土壤中以无机盐的形式吸收,因此,通常也把它放在矿质元素中讨论。目前公认的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有上述的13种。随着分析技术和去污技术的 ...
植物朝光源方向弯曲的能力。1880年英国的查·达尔文(C.Darwin)发现在暗中生长的一种禾本科植物——葎草的胚芽鞘,在单方向照光下,很快发生向光弯曲。他用实验证明芽鞘尖端是受光刺激的部位,而发生弯曲的部位则在其下部的伸长区,所以他假设这两者之间必然有一些联系物。很多年后,这假设被证实了,并导致生长素发现。目前一般认为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在单方向光照射下,向光面的生长素向背光面作横向运输, ...
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成长植物的蒸腾部位主要在叶片。叶片蒸腾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角质层的蒸腾,叫做角质蒸腾;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叫做气孔蒸腾,气孔蒸腾是植物蒸腾作用的最主要方式。蒸腾作用的生理 ...
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体收缩和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将具有液泡的细胞置于对细胞无毒害的浓溶液(如1mol·L-1的蔗糖溶液)中,由于外界溶液的水势低于细胞液的水势,液泡中的水分向外流,液泡体积缩小,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也随之缩小。但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是有限的,而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较大,因此,在细胞壁停止收缩时,原生质体还继续收缩,这样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便开始慢慢分开,起初只在细胞的角上稍有分离(这 ...
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它是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分子式为C40H56。有α、β、γ三种异构体,在绿色植物中主要是β-胡萝卜素。胡萝卜素不溶于水,能溶于己烷、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中。它主要吸收蓝紫光,呈橙黄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存在于所有光合细胞的叶绿体中,它们能保护叶绿素免受光氧化而被破坏,另外它们吸收的光通过传递,可用于光合作用。胡萝卜素还含于胡萝卜根、南瓜果肉、柑桔果皮等中。胡萝卜素在动物和人体内可转 ...
又称“花色素”。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从广义上看,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花青素不但含于花中,亦含于根(如红萝卜)、叶(如紫苏、红叶)、果皮(如茄子、葡萄)及种皮(如黑豆)等部分中。花青素的种类甚多,但具有相同的基本骨架。各种花青素结构差异就是B环的取代物,常根据最先分离得到它们的植物名称来命名。 ...
植物对单方向(或有方向)的外界刺激所引起的定向生长运动。这种运动发生的条件有二:一是必须有单方向(或有方向)的刺激。二是发生反应的部位必须具有生长能力。向性运动运动的方向与刺激方向有关。凡运动方向朝向刺激的来源的为“正向性”;背离刺激来源的为“负向性”。向性运动产生的基础是器官两侧不同的生长速率。所以,向性运动是生长运动。发生反应的部位是正在生长的区域。如切去生长区或已停止生长的器官都不表现向 ...
一种植物激素。简称ABA。曾称为“脱落素Ⅱ”,“休眠素”,后证实两者为同一物质,统一命名为脱落酸。脱落酸是以异戊间二烯为基本结构单位的倍半萜类化合物。纯品为白色结晶,能溶于乙醇、丙酮和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等。脱落酸最初是从棉铃和槭树叶中分离出的,现已证实它在植物界普遍存在,特别在成熟和衰老的组织中,但幼嫩器官和组织中也有。脱落酸的生理作用是促进树木芽的休眠和抑制其萌发。另一个明显生理作用可引 ...
俗称“火麻”。桑科,大麻属。一年生草本。具特殊气味。茎灰绿色,具纵沟,密生柔毛。叶互生或下部叶为对生。掌状复叶(亦称掌状全裂),小叶5~11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窄。叶缘具锯齿,叶片被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圆锥形,花被片5,雄蕊5。雌花序短,腋生,球形或穗状。每苞片内生1朵雌花,花被退化。瘦果卵形,有棱,质硬,灰色。雄株茎细长,韧皮纤维产量多,早熟。雌株茎粗壮,韧度纤维质量低,晚熟 ...
俗称“洋绣球”。牻牛儿苗科,天竺葵属。多年生草本。茎直立,肉质,久后基部变木质,高20~40厘米,全株密生细毛和腺毛,有鱼腥气味。叶互生,圆形或肾形,有叶柄。叶基部心形,边缘波状浅裂,上有暗红色的马蹄纹,两面有毛,托叶卵形。花红色、粉红色或白色不等,伞形花序,顶生,总花梗长,有花多朵。蒴果,成熟时5瓣开裂,果瓣向上卷曲。花夏季盛开,在温室内冬季也可开花。原产于非洲南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供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