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关于蕨类植物的起源问题植物学家的意见并不一致。多数认为,古老的蕨类植物起源于绿藻,其主要理由是它们都具有相似的光合作用色素以及贮藏物质——淀粉,世代交替、有鞭毛的游动精子以及多细胞有性生殖器官等也都相似。至于蕨类植物起源于苔藓植物的论点,因缺乏足够的证据,而且难以解释两者生活史上的极大差异。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真蕨亚门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孢子体发达。茎除了树蕨外,均为根状茎,有各式中柱。木质部主要成分为管胞,少数具导管。叶为大型叶,幼叶拳卷状,长大后平展,分化为叶柄和叶片二部分。叶片为单叶或一至多回羽状分裂或复叶。孢子囊常聚集成孢子囊群生于叶边缘或背面,也有的生于特化了的孢子叶上,有或无囊群盖(indusium),孢子同型,一些水生真蕨的孢子囊则生于特化的孢子果内,孢子异型。 配子体为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水韭亚门

水韭亚门(Isoephytina) 孢子体为草本,茎粗短块状,具原生中柱。叶线形丛生似韭菜,具叶舌。孢子有大小之分。 水韭亚门现仅存水韭属(Isoetes),约有50余种,绝大多数为水生或沼生。我国有3种,其中中华水韭(I. sinensis Palmer),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稀见,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松叶蕨亚门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 松叶蕨亚门植物也叫裸蕨类,是原始的陆生植物类群。孢子体仅有假根,气生茎二叉分枝,叶为小型叶,无叶脉或仅有单一叶脉,孢子囊2-3枚聚生于枝端或叶腋,孢子同型。配子体雌雄同株,生地下,无叶绿体。 本亚门植物大多已绝迹,现存仅1目1科2属,我国只有松叶蕨属(Psilotum)的松叶蕨(P. nudum(L.)Beauv.)。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石松亚门

石松亚门(Lycopophytina) 孢子体有真根,茎多为二叉分枝,通常具原生中柱。小型叶螺旋状排列,有时对生或轮生,仅1条叶脉。孢子囊单生孢子叶腋或近基部,孢子叶通常集生于枝端形成孢子叶穗。孢子同型或异型。 本亚门植物在石炭纪时最为繁盛,有高大乔木及草本,后绝大多数相继绝灭,现存的只有石松目和卷柏目,均为草本。 1. 石松目(Lycopodiales) 叶螺旋状排列,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蕨类植物门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又称羊齿植物。它和苔藓植物一样,都具有明显根、茎、叶的分化和世代交替现象,无性生殖产生孢子囊和孢子,有性生殖时,产性精子器和颈卵器,受精卵发育成胚。因此它既属于高等植物、孢子植物,又是颈卵器植物。但它与苔藓植物相比,有许多进化的特征。 (一) 孢子体发达,出现了真根和维管组织。蕨类植物的孢子体远比配子体发达,习见的植物体就是孢子体,大多为多年生草本,少数为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意义

除干旱的沙漠和碧蓝的大海外,世界各地均有苔藓植物生长,在温带和寒带的高山、沼泽、冻原常可形成大片苔藓群落。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经济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苔藓植物能继蓝藻、地衣之后,出现于荒漠、冻原及裸露的岩石上,能分泌一些酸性物质,溶解岩面,同时能积蓄空气中的物质和水分,以及本身残体的堆积,经悠久岁月后,逐渐形成了土壤,为其它高等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因此,它是植物界的开拓者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苔藓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关于苔藓植物的来源问题,目前尚无一致的意见,有人认为起源于绿藻,其理由为:含有相同的光合作用色素;相同的贮藏淀粉;精子均具有2条等长的顶生鞭毛;孢子萌发时所形成的原丝体,与丝藻也很相似;轮藻的卵囊与精子囊的构造可与苔藓植物的颈卵器和精子器相比拟。但也有人认为是由裸蕨类植物退化而来,裸蕨类出现于志留纪,而苔藓植物出现于泥盆纪中期,要比裸蕨晚数千万年。从进化顺序上说,它们很可能起源于同一祖先。但是,上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苔藓植物的分类

苔藓植物的分类 苔藓植物约有2万3千余种,我国约有2200多种。通常苔藓植物门分为苔纲(Hepaticae)和藓纲(Musci)。1953年美国苔类学家休斯特(Schuster)根据原属于苔纲的角苔目(Anthocerotales)在形态构造上与苔纲和藓纲的显著差别,以及在系统演化上占有的独特位置,而将其提升为纲,称为角苔纲(Anthocerotae),从而把苔藓植物门分为3纲。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地衣植物门

地衣(Lichenes)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体。由于菌、藻长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无论在形态上、结构上、生理上和遗传上都形成一个单独的固定的有机体,所以把地衣当作一个独立一门看待。 本门植物约有500属,25000余种。多数地衣是喜光植物,要求新鲜空气,不耐大气污染,因此,大城市及工业区很少有地衣生长。但地衣的耐寒和耐旱性很强,能在岩石、沙漠或树皮上生长,在高山带、冻土带和南北极,其他植物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粘菌门

粘菌门 粘菌门(Myxomycophyta)是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一类生物,约有500种。它们的生活史中,一段是动物性的,另一段是植物性的。营养体是一团裸露的原生质体,多核,无叶绿素,能作变形虫式运动,吞食固体食物,与原生动物的变形虫很相似。但在生殖时产生具纤维素细胞壁的孢子,这是植物的性状。 发网菌属(Stemonitis)是粘菌中最常见的种类,其变形体呈不规则网状,直径数厘米,能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细菌门

细菌门(Bacteriophyta)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原核生物,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清楚。绝大多数种类不含光合色素,营腐生(从动植物遗体或其他有机物吸取养分)或寄生(从活的动植物体吸取养分)生活;少数自养生活,如紫细菌、硫细菌等。由于其也具有细胞壁而置于广义的植物界。 1. 分类与分布  细菌的种类约有2000种。分布很广,水、空气、壤和许多动植物体内外都有细菌的分布。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各门藻类间的系统演化和亲缘关系

各门藻类间的系统演化和亲缘关系 藻类是一类具有光合能力,能自养的低等植物,其光合作用色素的类型、贮藏养分的种类、游动细胞鞭毛的类型和着生的位置等方面是分门的基本基础,从这些性状上可以推测各门藻类之间的亲缘关系。但是,目前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 蓝藻是原核生物,在地质年代中出现的最早,可能是藻类植物中的最原始类型,与细菌最接近,因而有人将其合称为裂殖植物门(Schizophyta)。裸藻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褐藻门

褐藻门 1. 分类与分布   褐藻门(Phaeophyta)约有250属,1500种。除少数属种生活于淡水中外,绝大部分海产,营固着生活,是海底森林的主要成分。根据它们的世代交替的有无和类型,一般分为3个纲,即等世代纲(Isogeneratae)、不等世代纲(Heterogeneratae)和无孢子纲(Cyclosporae)。 2. 主要特征 褐藻门是藻类植物中较高级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红藻门

红藻门 1. 分类与分布   红藻门(Rhodophyta)植物约有558属,3700多种。其中约有200种生于淡水中,其余均为海产,是海洋藻类植物的主要部分。 2. 主要特征 植物体多为丝状体、叶状体或枝状体,少数为单细胞或群体。藻体常有一定的组织分化,如某些种类分化有“皮层”和髓。细胞壁分两层,内层由纤维素组成,外层为果胶质组成,含琼胶、海萝胶等红藻所特有的果胶化合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硅藻门

硅藻门 1. 分类与分布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有16000多种,可分为2纲:中心硅藻纲(Centricae)圆形,辐射对称,壳面上的花纹自中央一点向四周呈辐射状排列,海产多。羽纹硅藻纲(Pennatae)长形或舟形,花纹排列成两侧对称,表面有线纹、肋纹、纵裂缝(壳缝),壳面中央呈加厚状,称中央节,在两端称端节,淡水产多。硅藻门的植物分布很广,淡水、半咸水、海水均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绿藻门

绿藻门 1. 分类与分布 绿藻门(Chlorophyta)是藻类植物中最大的一门,约有430属,6700种。关于绿藻门的分纲,意见不一,本教材沿用两个纲:绿藻纲(Chlorophyceae)和轮藻纲(Charophyceae)。有的学者将轮藻纲分出列为独立的一门。绿藻的分布很广,以淡水中为最多,流水和静水中都可见到。陆地上的阴湿处和海水中也有绿藻生长,有的和真菌共生形成地衣。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黄藻门

黄藻门 1. 分类与分布 黄藻门(Xanthophyta)仅1纲,黄藻纲(Xanthophyceae)6目。黄藻门的植物多生于淡水中,常在纯净、贫营养、温度比较低的水中生长旺盛。 2. 主要特征 植物体为单细胞、群体、丝状体及多核管状体。黄藻细胞常具细胞壁,由2个半片套合而成。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金藻门

金藻门 1. 分类与分布 金藻门(Chrysophyta)约有200属,1000种,常见的有合尾藻属(Synura)和钟罩藻属(Dinobryon)金藻门植物多生于淡水中,常形成群体。海水、咸水中少见。常生活在透明度大、温度较低、有机质含量少的微酸性、含钙质较少的软水中。 2. 主要特征 植物体为单细胞、群体或分枝的丝状体。有的具鞭毛的游动型有1-2条鞭毛,有的为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甲藻门

甲藻门 1. 分类与分布 甲藻门(Pyrrophyta)约有1500种,常见的有多甲藻属(Peridinium)和角甲藻属(Ceratium)。甲藻分布很广,淡水和海水中都有,尤以热带海洋最多,为海洋动物的主要饵料。 2. 主要特征 本门植物多为单细胞,近球形,具背腹之分,有2条不等长的鞭毛,排列不对称。少数为群体或分枝的丝状体。甲藻有或无细胞壁。有细胞壁的种类常分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