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菜豆属一年生草本。一种粮食、蔬菜、绿肥兼用的豆类作物。染色体数2n=22。原产印度缅甸一带。有些学者认为中国是它的起源地。主要分布于中国,其次为印度、伊朗及东南亚各国非洲、欧洲美洲有少量栽培。中国主要产区集中在黄河、淮河流域平原的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省;江苏、四川、山西、陕西、湖北、贵州等省次之。主根不发达侧根细长。茎高30~100厘米有直立、半蔓和蔓生 3种类型。全株被有茸毛。子叶出土, ...
豆科菜豆属一年生草本。粮食、绿肥和饲料兼用的豆类作物。起源地一说为中国一说为印度也有认为起源于从喜马拉雅山脉到中国南部和印度尼西亚的。亚洲大部分地区,斐济和毛里求斯等国都有栽培。中国主要产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陕西、山西等地。茎高100~300厘米,绿或紫色,上有细槽,被白色短毛,有蔓生、半蔓、直立 3种类型。分枝多。子叶不出土,初生叶披针形,对生,三出复叶,小叶卵菱形或卵圆形,全缘间或浅 3 ...
禾本科黑麦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粮食和饲料兼用作物。原产地阿富汗、伊朗、土耳其一带有多年生野生种 ;但Н.И.瓦维洛夫认为,栽培黑麦并非由它演化而来。黑麦在原产地被当作小麦田中的杂草,在随冬小麦向北欧扩展时,因适应性强且显示较好的生长势,其种子有食用价值,渐被育成栽培作物。主要栽培区域在北欧,苏联生产最多,其次为波兰、联邦德国、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加拿大和美国等。因抗逆性强多分布在贫瘠地区的沙 ...
豆科菜豆属一年生草本。又名红豆、红小豆、赤豆、赤小豆;古名小菽、赤菽。粮食、绿肥兼用作物。小豆起源于中国,在喜马拉雅山山区有野生种和半野生种。日本的小豆由中国经朝鲜传入,并在日本形成次生中心。栽培面积以中国最大,次为日本、朝鲜。中国的小豆有各种不同的生态类型分布于华北、东北、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名贵品种天津红小豆分布在天津及河北省廊坊地区。小豆生产几乎遍及全国。形态 植株有直立、半蔓生和 ...
通常讲的柏树,是柏科树木的总称。全世界至少有150种柏树我国产29种,引入15种。柏树适应性很强,四海为家,定居于岩石山地,照常披绿叠翠。它既能忍受40℃的酷暑,又能承受-31℃的严寒因此被称为“改造大自然的功臣”。在我国的园林寺庙、名胜古迹处,常常可以看到古柏参天,荫蔽全宇。生长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皇帝陵的庙院内的黄陵古柏,高达20米,胸围10米,传说为轩辕帝手植,已有四五千年历史。著名的台湾“阿 ...
苦木科臭椿属落叶乔木。 又名椿树或木砻树,古称樗。因叶基部腺点发散臭味而得名。臭椿属共约10~15种,主产亚洲东南部。中国有6种3变种1变型。树高可达30米,胸径1米以上,枝条粗壮。一回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3~25枚;小叶近基部具少数粗齿,齿端有 1腺点。雌雄同株或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顶生,花小,杂性白绿色花瓣5~6,雄蕊10。翅果,扁平,长椭圆形。种子位于中央。在中国,南自广东、广西、云南, ...
椴树科椴树属植物的通称。 全世界有50多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的温带地区。中国有40种。落叶乔木或小乔木。有些种胸径可达 1米以上。树皮纤维发达,植物体表面常有星状绒毛。单叶互生,卵形或宽卵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或截形,常不对称,叶缘有锯齿,罕近全缘,叶柄长。通常为聚伞花序,花序柄下部与一带状苞片合生。花小通常两性花萼、花瓣通常为5数,雄蕊多数,分离或合生成5束,有时有花瓣状的退化雄蕊。子 ...
蝶形花科刺槐属树木。又名洋槐。全属约20种,原产北美洲温带及亚热带。世界各地区都有引种。中国于1877~1878年由日本引入。除刺槐栽培较普遍外,部分庭园栽植有毛刺槐和新墨西哥刺槐。1949年以来刺槐的栽培范围迅速扩大至北纬23°~46°东经124°~86°的27个省(市、自治区),而以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为中心。垂直分布最高可达海拔2100米。落叶阔叶乔木,最高达30米,胸径可达110厘米。树皮 ...
天门冬目(Asparagales) 本目包括石蒜科、鸢尾科、兰科及从广义百合科中分出的葱科、铃兰科(Convallariaceae)、天门冬科、萱草科、风信子科(Hyacinthaceae)等30科。该目中花高度特化的兰科等被认为是单子叶植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类群,是从百合目演化来的。 石蒜科(Amaryllidaceae, Amaryllis Family) 本科是一个 ...
百合目(Liliales) 本目包括百合科(狭义)、延龄草科(Trilliaceae)、菝葜科等10科。在单子叶植物中,该目是向虫媒方向演化的一大分支。 百合科(Liliaceae,Lily Family) 广义的百合科是一个包含200多属4000多种庞杂的类群,分布全世界,主产温带和亚热带。我国有60属近600种,分布全国,但以西南部最多。其中有许多种类为重要的观赏、药用和蔬 ...
泽泻目(Alismatales) 本目包括天南星科、泽泻科、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等13科,大多为水生或沼生植物。该目被认为是单子叶植物中一个原始的类型,是单子叶植物系统树基部的一个旁枝;雌蕊多为离生心皮组成表示了与原始被子植物——水生的睡莲目有联系。 天南星科(Araceae,Arum Family) 本科为 ...
本目仅1科。由于茎维管束散生、无维管束形成层、根系由不定根组成、不含芳香油等特征而被置于古草本群中,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之一。 1.睡莲科(Nymphaeaceae,Water Lily Family) 本科为水生植物,约8属70多种,广布世界各地。我国约5属10余种,产南北各地。Engler系统采用广义的睡莲科,含8属100多种。Hutchinson和Judd 系统将之分为莲和睡莲2个科, ...
银杏纲(Ginkgopsida) 落叶乔木,枝有长枝和短枝之分。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片扇形,先端二裂或波状缺刻,二叉脉序。孢子叶球单性,雌雄异株,精子多鞭毛。种子核果状,具3层种皮,胚乳丰富。 本纲现仅存银杏科(Ginkgoaceae)的银杏(Ginkgo biloba L.)1种,为世界著名的孑遗植物。我国特产,目前仅浙江西天目山可能还存在野生状态的银杏,广泛栽培于世界各 ...
由于裸子植物通常具有颈卵器,现化的苏铁和银杏等裸子植物的原始类型,还具有多数鞭毛的游动精子,因此,一般认为裸子植物是从蕨类植物演化而来的。从苏铁等具大型叶、厚囊型孢子囊及异型孢子等特征看,裸子植物很可能是起源于中泥盆纪地层出现的原始蕨类植物古蕨属(Archaeopteris),它可能是裸子植物的远祖。上盆泥纪出现的种子蕨(Pteridosperm),虽还无真正的种子,但却具有胚珠,它可能是向裸子植 ...
裸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裸子植物的很多种类是温带和亚热带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的建群种或优势种,如南方的马尾松、东北的红松和落叶松、横断山脉的冷杉和云杉等。因此,裸子植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发挥着极其重大的生态效益。除此以外,裸子植物还与经济建设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 重要的材用树种 裸子植物的大部分种类的木材都可利 ...
松柏纲(Coniferopsida) 常绿或落叶乔木,稀灌木,茎多分枝,常有长短、枝之分,具树脂道。叶针形、鳞状、条形,少钻形、刺状或披针形,单生或成束,螺旋状着生或交互对生,稀轮生。孢子叶球单性(通常称雌球花和雄球花),常呈球果状,雌雄同株或异株。精子无鞭毛。大孢子叶常宽厚,称珠鳞(种子成熟时叫种鳞或果鳞),或为囊状、盘状,称套被或珠托。每1珠鳞的下面有1苞鳞,珠鳞和苞鳞离生、半合生或完全 ...
苏铁纲(Cycadopsida) 常绿木本植物,茎干粗壮常不分枝。叶二型:鳞叶小,早落;营养叶大型羽状深裂,集生于茎顶,幼时拳卷(与蕨类植物共有原始特征)。孢子叶球顶生,雌雄异株。精子具多数鞭毛。本纲中现存的仅有苏铁科(Cycadaceae),9属,约110种 分布于南北半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也有人主张分为3个科(苏铁科、托叶铁科Stangeriaceae和泽米铁科Zamiaceae)。 常见 ...
裸子植物的分类裸子植物出现于3亿年前的古生代晚期,最盛时期是中生代,现存的裸子植物共有12科,71属,约800种。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11科,41属,约240种,其中不少是第三纪的孑遗植物,或称“活化石”植物。 裸子植物门通常分为4纲,即苏铁纲(Cycadopsida)、银杏纲(Ginkgopsida)、松柏纲(Coniferopsida)、买麻藤纲(Gneto ...
裸子植物(Gymnospermae)与蕨类植物一样保留着颈卵器,具维管组织,生活史中具明显的世代交替且孢子体发达。但它与蕨类植物相比,有以下进化特征。 (一)孢子体发达,具形成层和次生结构。裸子植物的孢子体都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许多为高大乔木,具有形成层和次生结构;中柱类型为网状中柱,木质部大多数只有管胞,极少有导管,韧皮部中只有筛胞而无筛管和伴胞。 (二)具裸露的胚珠和种子。裸子植物的 ...
蕨类与人类的关系 在现代的植物景观中,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相比,它只不过是一个较小的类群,但在古生代中期,蕨类植物数量众多,组成大面积的沼泽森林,盛极一时,占据了植物界的主导地位。今日人类大量使用的煤碳,就是远古时代蕨类植物的遗体。自中生代后期起,蕨类植物渐趋衰退,时至今日,它在植物界中的作用已大为逊色。但其对人类生活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食用 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