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木瓜

蔷薇科木瓜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常栽于庭园树供观赏。果实供药用药材称“光皮木瓜”;也可蒸煮成蜜饯食用。株高 5~10米。树皮常作片状剥落,痕迹鲜明。枝无刺,小枝紫红色或紫褐色。叶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矩圆形,有锯齿,嫩叶背面被绒毛。春末夏初开花,花单生于叶腋,淡红色。梨果秋季成熟长椭圆形,淡黄色味酸涩,有香气。种子多数。中国山东、陕西和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均有栽培。喜温暖湿润气候忌严寒。用种子繁殖春播在3~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川芎

伞形科藁本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供药用。中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芎□,四川产的最为有名,故名川芎。现四川、江西、湖北、陕西、甘肃、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株高30~60厘米。根状茎呈不规则结节状团块,黄褐色,茎直立、丛生,下部的茎节膨大成盘状。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叶互生,叶柄基部鞘状抱茎。川芎根状茎含挥发油、生物碱(主要有效成分为川芎嗪)、内酯类及阿魏酸等。经药理试验有镇静、降压、抑菌、抗平滑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菟丝子

菟丝子是旋花科的寄生植物。夏天,走进大豆地里,可以见到绿色的豆萁上常常缠绕着金黄色的细丝,这就是有名的菟丝子。它一旦泛滥成灾,大豆就遭了殃,被菟丝子夺去了营养,处于奄奄一息的境地。菟丝子浑身金黄,底下无根,所以又叫黄丝藤、无根藤,是一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每年四五月间,它的种子开始萌发,从土里钻出一条条“小白蛇”似的幼苗。幼苗出土后的两三个星期内,还过着独立的生活,吸收胚乳内的营养物质,幼苗在大豆地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萝芙木

夹竹桃科萝芙木属常绿灌木一种药用植物。分布于中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越南也有分布。植株高0.5~3米,多分枝,具乳质。单叶对生或3~5叶轮生,长椭圆状披针形。聚伞花序顶生;花白色,花萼分裂,花冠高脚蝶状,花冠筒中部膨大,花冠裂片5枚向左覆盖;雄蕊5枚着生于花冠筒中部;心皮离生。核果卵形或椭圆形,离生,成熟时为紫黑色。喜热带、亚热带温暖、潮湿、较荫蔽的环境,常见于溪边、树旁肥沃土地或石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贝母

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以鳞茎入药。主要有暗紫贝母、卷叶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和浙贝母。前4个种的药材均称川贝母,中国四川、青海、云南、西藏、甘肃等地有分布,多为野生,其中暗紫贝母在四川若尔盖、江原、小金、阿坝、南川、万县等地有栽培。浙贝母在浙江、江苏等省有野生和栽培。贝母鳞茎作中药有化痰止咳、清热散结功效,主治咳嗽咯痰及瘰疠、痰核等症。川贝母偏于润肺,多用于润躁久咳;而浙贝母清热散结功效较强,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茜草

茜草科多年生攀援草本。又名染绯草、血见愁。根及根状茎供药用,亦作染料用。茜草在中国汉代已有栽种用作染料的记载。《史记》载:“千亩卮茜,其人与千户侯,”说明茜草在当时已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也见于苏联、朝鲜、日本等国。茜草地下部分有结节状根状茎,其上生数条至数十条细长的根,外表紫红色或橙红色。茎四棱形,有时沿棱有倒生的刺。叶4片轮生宽卵形至窄卵形。6~9月开黄白色小花聚伞花序常集成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穿心莲

爵床科穿心莲属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又名一见喜、榄核莲、 四方草。 以叶或全草入药。原产亚洲热带地区。中国最初引种于广东及福建南部。现长江以南各省及山东、北京、陕西等地均有栽培。株高50~100厘米。茎直立四棱形,节膨大。叶对生,披针形或尖卵形,全缘或波状。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集成圆锥花序夏秋季开白色或淡紫色小花花冠形。蒴果似橄榄核而稍扁中有一条纵沟内含多数种子。喜温暖湿润忌旱。一般用育苗移栽中国长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白芷

伞形科当归属多年生草本。根供药用。据考证,中国古代药用白芷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即现时北方栽培的兴安白芷。但现代作中药用得较广的是杭白芷浙江、四川、福建、台湾等省均有野生或栽培。杭白芷株高1~2米。根粗大,圆锥形,上部具 4棱。茎圆柱形近花序处密生柔毛。叶互生茎下部叶大2~3回羽状分裂,叶柄基部扩大成翅状,上部叶不发达仅存卵形囊状的叶鞘。复伞形花序,夏季开黄绿色花。双悬果椭圆形,有疏毛,分果具 5棱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百合

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总称。为著名的球根花卉。其地下鳞茎由许多肉质鳞瓣相互抱合而成,可供食用。全属80余种,中国产41种。中国汉代《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百合可供药用的记述。西方则一直把百合花当作圣洁的象征。远古时代欧洲克利特岛人的花瓶和壁画上绘有百合花。以后在匕首柄和寺庙柱顶上也屡见有百合花的雕刻装饰。16世纪末英国植物学家整理了欧洲原产的百合种类。17世纪初至18世纪后,美国和中国原产的百合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龙胆

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的1科,草本单叶对生,稀互生或轮生,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辐射对称,常组成聚伞花序;花萼和花冠均4~5裂雄蕊贴生于花冠且与其裂片同数而互生;雌蕊由2心皮合生,子房上位基部有时具花盘,侧膜胎座,稀中轴胎座;胚珠倒生,常多数。蒴果种子小具胚乳。多数具双韧维管束稀外韧维管束。通常具菌根。虫媒传粉植物。花粉粒球形、椭球形,稀扁球形,具3孔,3沟,孔位于沟中部,外壁两层其外层较内层厚。约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秘鲁香

豆科南美槐属常绿乔木。 原产中美洲。现分布于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等地,尤以萨尔瓦多太平洋沿岸的香脂山生长最多。因从该植物提取的香脂在秘鲁的考老港出口而得名。20世纪60年代引入中国华南地区试种。植株高约30米。 叶为奇数羽状复叶,由7~11片小叶组成小叶椭圆形全缘。总状花序顶生花白色。荚果黄色内含种子1枚。属阳性树种,耐旱。要求年均温20~21℃绝对最低温不低于0℃,年雨量11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三七

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又名田七、山漆、人参三七、金不换。根和根状茎供药用。产于中国广西百色地区和云南文山州,四川、湖北、江西等省亦有种植。印度北部和越南有零星分布。现野生三七已少见,多为栽培。株高30~60厘米。主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茎直立,不分枝,有横卧的肉质根状茎。掌状复叶3~7枚轮生茎顶,小叶通常5~7片。伞形花序单个顶生,夏秋开黄绿色小花。核果浆果状,近肾形,成熟时红色,俗称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阳春砂

姜科豆蔻属多年生常绿草本。种仁供药用,称砂仁或春砂仁;果壳、花朵及花序梗亦可入药。主产于中国广东阳春、信宜、高州等县,以阳春县产者质优,故有阳春砂仁之称。在广东已有较久的栽培历史。今广西、云南、福建、四川等地也有栽培。株高1.5~2米,具直立茎和横走的匍匐茎。叶两列互生叶片窄长披针形。穗状花序从匍匐茎节上抽出春末夏初开白色花。蒴果椭圆形或卵圆形,成熟时红褐色,具柔刺。种子为不规则多面体熟时暗褐色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紫苏

唇形科紫苏属的 1种。产不丹、印度、中南半岛。南至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东至日本、朝鲜及中国各地均有栽培。紫苏、白苏均因栽培而起源,未见有野生。叶全绿的为白苏,叶两面紫色或面青背紫的为紫苏。野生紫苏其果萼及小坚果均较小,叶亦较小。常称为鸡冠紫苏或回回苏,其叶具狭而深的锯齿。一年生草本。茎被长柔毛。叶片宽卵形或圆形,先端短尖或突尖,边缘有粗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青色下面紫色,有毛;轮伞花序 2花,组成顶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槟榔

棕榈科槟榔属常绿乔木。重要药用植物。原产马来西亚,现已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地区。印度是最大的生产国,其次是孟加拉国、泰国、菲律宾等。中国主产区为海南、台湾,云南南部也有少量栽培。植株高17~20米。基部略膨大。叶长1.3~2米,羽状全裂裂片狭长披针形。肉穗花序生于叶鞘束下多分枝,长25~30厘米,上部着生雄花,下部着生雌花。果长椭圆形或卵圆形内含种子1枚。喜高温潮湿环境,适宜年均温24~26℃、年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栝楼

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攀援草本。又名瓜蒌、 杜瓜、药瓜。果实、种子、块根均供药用。中国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浙江、陕西、甘肃等省。朝鲜、日本亦产。野生、栽培均有。茎长可达10米,多分枝卷须2~3歧。块根肥厚长圆柱状富含淀粉。叶互生近圆形或近心形,常为5~7掌状浅裂至深裂。夏秋开花花冠白色单性异株。雄花成总状花序,雌花单生于叶腋;花冠 5裂,裂片先端流苏状。瓠果近圆形,熟时金黄色。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使君子

使君子科使君子属落叶藤本。又名留求子。果实供药用。分布于印度、 缅甸、 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中国南部和西南部也有出产。据宋代《开宝本草》记载:“俗传始因潘州郭使君疗小儿多是独用此物”,故名。株高2~8米。单叶对生,叶片椭圆形,脱落后叶柄下部残存成硬刺状。伞房状穗状花序集生枝顶;5~9月开花花冠初为白色后转淡红色美观且有芳香。6~10月结果,卵形长2.5~4厘米,具锐棱5条,成熟时外果皮呈青黑色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厚朴

木兰科木兰属落叶乔木。中国特产的重要药材及工艺用材树种。木兰属约90种,分布于中美洲、北美洲,以及亚洲的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约30种。树高可达20米,胸径35厘米。干通直。树皮灰棕色,粗糙,具纵裂纹,内皮紫褐色或暗褐色、平滑。顶芽大,窄卵状圆锥形,无毛。小枝粗壮,淡黄色,具环状托叶痕。叶集生枝端,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23~45厘米,下面有弯曲毛及白粉。花单生枝端,与叶同放。聚合果圆柱形或卵状圆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金鸡纳

茜草科金鸡纳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又名鸡纳树、奎宁树、金鸡勒。树皮和根皮是提取奎宁和奎尼丁的重要原料。原产南美洲,最初发现于安第斯山东部海拔900~2700米的山谷内。 19世纪中期移植至东南亚一带栽培。印度尼西亚最早引种。中国于1906年开始在台湾省试种,1933年引种于广东、云南等地。金鸡纳树高2.5~3.0米,树皮黄绿色或褐色。叶对生,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光滑无毛。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马桑

双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1科。灌木枝有棱。单叶,对生或轮生,无托叶,花两性或单性,整齐,单生于叶腋或成总状花序;萼片5,覆瓦状排列;花瓣5,小于萼片,内侧有龙骨,肉质,宿存,果期增大;雄蕊10,分离,或与花瓣对生的5枚花丝合生于花瓣的龙骨上花药大,纵裂;花粉近扁球形,具3孔沟,外层厚于内层内孔横长。心皮5,稀至10,离生,各有1悬垂的倒生胚珠花柱分离,线形。果实原为各个瘦果,因多少为肉质增大的花瓣所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