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实验性水肿及治疗 【实验目的】 1. 了解由于体循环静脉压增高致水肿的机制及临床表现和肺循环静脉压增高致水肿的机制及临床表现。 2. 了解不同类型的水肿在治疗上有什么不同。 【实验原理】 水肿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理过程,其发病机制包括:①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使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②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使钠水潴留。前者是由于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微血管(包括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壁)通透性增加以及淋巴回流受阻等因素 ...
【实验目的】 1. 在小白鼠身上复制乏氧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并了解缺氧的分类。 2. 观察比较各型缺氧过程对机体呼吸、循环及全身状态的影响。 3. 了解不同年龄、种属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4. 了解机体不同代谢和神经活动状态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5. 了解影响缺氧过程的因素及其在防治缺氧中的意义。 【实验对象】 成年小白鼠、幼年小白鼠(生后3~5天)、青蛙(或蟾蜍)。 【实验试剂与器材】 1. 器材 缺氧瓶(100 ml带塞锥形瓶)8个、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手术剪、镊子各一只、1ml和5ml注射 ...
【实验目的】 1. 学习家兔气胸合并呼吸困难动物模型的建立。 2. 观察气胸合并呼吸困难时家兔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 3. 学习初步处理气胸合并呼吸困难的方法。 【实验原理】 胸膜腔是密闭的潜在性腔隙,左右各一,由紧贴在胸廓内壁的壁层胸膜和覆盖于肺脏表面的脏层胸膜构成。一般情况下胸膜腔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称为胸内负压。任何原因破损胸膜,空气进入胸膜腔,形成胸膜腔积气,称为气胸(pneumothorax)。此时胸膜腔内压力升高,甚至负压 ...
【实验目的】 1. 学习大鼠胃溃疡(gastric ulcer)模型建立的方法。 2. 观察药物对实验性胃溃疡的防治作用。 3. 了解组织切片和HE染色方法。 【实验原理】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病。正常情况下,机体有胃黏液、胃黏膜屏障(mucosal barrier)、黏膜细胞更新以及胃、十二指肠节律性运动功能等一系列保护性机理,使胃、肠黏膜不受损伤。但过度的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会使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紊乱;饮食失调,如粗 ...
【实验目的】 1. 掌握哺乳动物呼吸运动时膈肌张力变化和膈神经放电的同步记录方法。 2. 观察某些因素对膈肌张力变化和膈神经放电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制。 【实验原理】 平静呼吸运动(respiratory movement)是由包括膈肌(diaphragm)和肋间外肌(External intercostal muscles)在内的呼吸肌(respiratory muscle)收缩和舒张活动,引起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为自动节律性活动。当延髓吸气中枢 ...
【实验目的】 1. 学习使用氯化钡制作动物实验性心律失常的方法。 2. 观察普萘洛尔、奎尼丁、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对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 3. 制备大鼠右心室肌标本,观察普萘洛尔、奎尼丁、利多卡因等对离体心室肌实验性自律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表现为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频率、节律、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其发生的机制包括冲动起源的异常、冲动传 ...
【实验目的】 1. 观察神经因素和其他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2. 复制油酸性急性肺水肿的动物模型。 3. 探讨油酸性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实验原理】 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通过呼吸,机体从大气中摄取新陈代谢所需的O2,排出所产生的CO2。呼吸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即肺通气。完成这样一个气体交换过程的原动力是呼吸肌的收缩、舒张所造成的胸廓的扩大与缩小,即呼吸运动。当胸廓运动时,由于胸膜腔的结构特 ...
【实验目的】 1. 学习复制整体动物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制备方法。 2. 观察缺血再灌注时心律失常的表现及心功能指标的改变。 3. 了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救治原则。 【实验原理】 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肌的缺血性损伤,而在一定时间后恢复血液供应,常可加重原有的缺血性心肌损伤,即再灌注损伤。对麻醉动物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和松解术后,由于左侧主要的冠状动脉闭塞和再通,引起左侧心室肌发生明显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时,心肌氧自由基大量增加 ...
【实验目的】 1. 了解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复制。 2. 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动物的肠系膜微循环变化。 3. 了解失血性休克发病机制,设计其抢救方案,加深对药物的药理作用的理解。 【实验原理】 大量失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见于外伤出血、胃溃疡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产后大出血等。休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一般15 min内失血少于全身总血量的10%时,机体可通过代偿使血压和组织灌流量保持基本正常;若快速失血超过总血量的20%左右,即可引起休克; ...
【实验目的】 1. 观察高钾血症时家兔心电图变化的特征。 2. 了解血钾进行性升高的不同阶段,高血钾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 3. 了解高钾血症的基本治疗方法和抢救。 【实验原理】 血清钾高于5.5mmol/L为高钾血症(正常值:3.5~5.5mmol/L)。高钾血症对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心脏,可使心肌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缩短,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降低,兴奋性则呈双相变化:轻度高钾血症使心肌兴奋性增高,急性重度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降低甚至消失,心脏停搏。 ...
【实验目的】 1. 观察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等指标; 2. 观察神经和体液因素在心血管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3. 观察药物对血压的影响; 4. 学习复制急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了解急性心力衰竭的救治措施。 【实验原理】 动脉血压主要受到心排出量、外周阻力、循环血量以及大动脉管壁弹性等因素的影响。正常情况下人和哺乳动物的血压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稳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果。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支配,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加强,心排出量增加,血 ...
【实验目的】 1. 掌握游泳耐力训练(endurance training)和力竭实验(exhaustive exercise)的方法。 2. 掌握游泳耐力训练和力竭实验的实验结果评价及其分析。 【实验原理】 力竭实验主要测试受试对象的心肺功能耐力。心肺耐力受遗传背景、训练、药物、疾病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与健康状况密切相关。通过游泳或其他运动训练,检测动物的某些运动指标,以此判断和分析动物的运动功能状况。 【实验对象】 小鼠,大鼠。 【实验器材】 游泳槽150cm×6 ...
【实验目的】 1. 复制家免失血性休克与实验性肺水肿。 2. 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动物的一般表现。 3. 了解失血性休克发病机制及各种急救治疗的不同效果。 4. 观察肺水肿的表现,并探讨其有关的发病机制。 【实验对象】 家兔。 【实验试剂与器材】 1. 器材 手术器械、气管插管和与之配套的呼吸描计装置(二道生理记录仪或计算机生物信息处理系统)。静脉导管和静脉输液装置,测中心静脉压装置、输尿管插管,微循环观察装置,温度计、1ml、2ml、20ml、50m1注射器。兔称、天平、听诊器、家兔 ...
【实验目的】 1. 了解Y-迷宫实验的原理。 2. 掌握Y-迷宫实验方法。 3. 观察实验动物建立条件反射过程中的学习、记忆能力。 【实验原理】 通过灯光和电刺激,使动物形成回避条件反射,观察和记录动物的回避条件反应能力和空间辨别能力。分析和推断动物的学习、记忆和空间认知等方面的能力。 【实验动物】 大鼠、小鼠。 【实验器材】 Y-迷宫由三等分辐射式迷路箱和控制仪组成。三等分辐射式迷路箱由等长的Ⅰ、Ⅱ、Ⅲ臂和三者的交界区组成。箱底铺设直径0.2cm,长14cm,间距lcm 的电栅 ...
【实验目的】 观察实验动物在新异环境中的自主行为、探究行为与紧张度。 【实验原理】 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又称敞箱实验,是评价实验动物在新异环境中自主行为、探究行为与紧张度的一种方法。以实验动物在新奇环境之中某些行为的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反应实验动物在陌生环境中的自主行为与探究行为,以尿便次数反应其紧张度。 【实验动物】 大鼠或小鼠。 【实验器材】 实验装置由旷场反应箱和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系统两部分组成。大鼠旷场反应箱高30~ ...
【实验目的】 1. 了解穿梭箱实验(双向回避实验shuttle box test)的原理。 2. 掌握穿梭箱实验方法。 3. 观察实验动物建立条件反射过程中的学习、记忆能力。 【实验原理】 以光(或声)、电击为联合刺激,使实验动物由被动回避建立主动的条件反射。记录此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的主动回避反应指标可反应实验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 【实验动物】 大鼠或小鼠。 【实验器材】 穿梭箱由实验箱和自动记录打印装置组成。实验箱大小为50cm×l6cm×l8cm。箱底部格栅为可以 ...
【实验目的】 1. 了解Morris水迷宫实验(Morris Water Maze)的原理。 2. 掌握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 3. 掌握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评价及其分析。 【实验原理】 通过观察并记录动物学会在水箱内游泳并找到藏在水下逃避平台所需的时间、采用的策略和它们的游泳轨迹,分析和推断动物的学习、记忆和空间认知等方面的能力。它能比较客观地衡量动物空间记忆(spatial memory),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以及空间辨别能力( ...
【实验目的】 1. 了解爬杆回避实验(pole-jump test)原理。 2. 掌握爬杆回避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 以灯光(和/或声音)和电击为联合刺激,使实验动物由被动回避到建立主动的条件反射。记录此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的主动回避反应指标可反应实验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 【实验对象】 成年小鼠,大鼠。 【实验器材】 爬杆实验装置为25cm×25cm×40cm的实验箱,箱底铺有电栅,可以通电,箱中央树立一根直径约2.5cm的木杆。顶部置一扬声器和/或40W的照 ...
一、电刺激的强度和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实验目的】 1. 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张力之间的关系。 2. 观察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形式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 肌肉、神经和腺体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其兴奋性较大,且不同组织、细胞的兴奋表现亦不相同,肌肉组织的兴奋主要表现为收缩活动。刺激(stimulation)要使可兴奋组织发生兴奋,就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即刺激强度、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必须达到一定的值。通过固定后两个条件,改变刺激 ...
一、心泵功能的“双信息图”显示法 【实验目的】 学习心导管插管术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左心室内压分析的方法。 【实验原理】 心脏的功能在于泵血,它的机能状态可用心率、压力、流量、功率等来描述。 在心泵功能的研究中,往往将两种不同力学特性的信息展现在两维平面上,以表达心泵功能所处的状态,称为心泵功能的“双信息图”显示法,即Lissajous图显示法。 本实验记录左心室内压(LVP),并求得心室内压的变化率(dP/dt)。程序自动判别心动周期,进而运用“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