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动物睡眠 (animal sleep)

  广泛存在于动物界的一种行为现象。动物在睡眠时长时间处于不动状态,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完全没有反应。一条正在睡觉的鱼,有时被人拿在手里它还在沉睡,但食草哺乳动物的睡眠很浅,如大象、野牛和野兔等,它们对很小的动静都很警惕,并能作出迅速而强烈的反应。睡眠同昏迷、麻醉和药物所引起的沉睡状态不同,它很容易被强烈的刺激惊醒并恢复到清醒状态。各种动物的睡眠姿势是很不相同的。每一种动物都有其特有的睡眠姿势。马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动物行为 (animal behavior)

  指动物的跑、跳、游泳和飞翔等各种形式的运动、鸣叫发声、身体的姿态、个体间的通讯和能够引起其他个体行为发生反应的所有外部可见的变化,如身体颜色的改变、面部表情的变化和气味的释放等。因此,行为虽然常常表现为某种动作或运动形式,但它并不局限于是一种动作或运动形式。一只看上去完全不动的雄羚羊屹立在山巅,这往往是向其他个体显示它是领域的占有者,因此是一种炫耀行为;一只蜥蜴在阳光下静伏不动,实际是正在从阳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动物的营养

  动物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有机物质、其他的动物或植物作为养料,借以获得能量,维持其生活。如牛马吃草,虎豹吃肉,这是典型的动物性营养,是动物最普遍的一种营养方式,称吞噬营养。脊椎动物和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都属此种营养。但有一些无脊椎动物体内具有含叶绿粒的色素体,可以像植物一样利用光能,将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作为自身的养料。即由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此种营养方式为典型的植物性营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动物的命名

   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规》规定,指定一个明确的名称,来鉴定每一种动物,为动物命名,以求统一。动物的学名始于1758年,采用瑞典科学家林奈的“二名法”,规定学名使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表示。二名法规定每个动物的学名应包括属和种的名称;属名在前,应为单数主格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多为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小写。命名人的名字附在最后。如种内有不同的亚种,则使用“三名法”,即在种名之后加上亚种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日本日月贝 Amussium japonicum formosum

圆贝。日本日月贝贝壳圆形,两壳相等,其直径约10厘米。中央部略向外突出。前后两耳较低小,边缘呈直线形倾斜。两壳表面均光滑,具有细的同心生长轮脉,左壳比有壳的粗而明显。两壳颜色不同。左壳表面淡玫瑰色;内面淡咖啡色,略具光泽。右壳表面淡黄带白色;内面白色具杏黄色边缘,有放射肋36~45条,近壳顶部已不明显。铰合线中部稍凸,内韧带棕褐色。产于南海,在广东、广西沿海分布很广,尤以广西北海市等地产量较多。产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夜光蝾螺 Turbo marmoratus Linnaeus

蝶螺、夜光螺 大型个体、壳高约176 毫米,宽171 毫米。贝壳坚厚,周缘近圆形,螺层约6 1/2 层。螺旋部不高,体螺层极膨胀,缝合线浅。生长纹细密,有时有褶襞,贝壳表面暗绿色、具有褐色、白色相间的环纹,顶部常染有翠绿色斑纹。壳口大,近圆形,内面银白邑,具珍珠无。厣圆形,石灰质,极厚重且具无泽。 为热带性种类、常栖息于潮下带数米至数十米的岩石及珊瑚礁的浅海底。活动缓慢,贝壳表面常附着有苔藓虫等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大马蹄螺 Trochus niloticus

公螺 壳大坚厚,锥形,螺旋部大。每一螺层的上半部有3-4条由粒状突起连成的螺肋,在缝合线的上方,螺层下半部有一列粗大的瘤状突起。壳灰白色,具紫红色火焰状花纹。壳底平,口斜,外唇简单,内唇厚,扭曲成S形,靥角质。生活于低潮线至浅海的珊瑚礁岩石上。产于海南岛文昌、琼海、万宁、三亚沿海,见于我国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日本、印度支那半岛也有分布。肉可食用。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蜘蛛螺 Lambis lambis

贝壳坚固结实。螺层9-10层。壳面具细密的螺肋。缝合线上方各层壳面扩张成肩角,并具结节突起。壳表黄白色杂有褐色斑点和花纹。壳口窄长,内面桔红色。外唇扩张,边缘具有7条爪状长棘;内唇弧曲。前沟半管状,稍长。靥角质。凤螺科 Strombidae栖息于浅海沙质海底和沙滩上。产于海南岛文昌、琼海、陵水、三亚、临高沿海,见于我国西沙群岛、台湾、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也有分布。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金口蝾螺 Turbo chrysostomus

壳坚厚。螺层约6层。缝合线深,壳面密布螺肋。螺层被一角状突起肋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平斜为肩部,下部为垂直面。体螺层肋上的角状突起最为发达。生长纹细密,将肋面和肋间割成覆瓦状鳞片。壳表橙黄色,具紫色放射色带。壳口圆,内金黄色,外唇有缺刻,内唇向下方扩张,靥石灰质。 生活于低潮线岩礁间。产于海南岛陵水、三亚沿海,日本、菲律宾也有分布。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瓜螺 Cymbium melo

贝壳大,近圆球状。壳高 154. 0 mm。壳宽 105. 0mm。螺旋 部低小,成体时几乎完全沉没在体螺层中,体螺层极膨大。壳面有细的生长纹。全壳桔黄色,杂有棕色斑块,被有薄的污褐 色壳皮。壳口大。外唇薄,弧形。内唇扭曲,下部具4个强大的褶叠。前沟短宽,足大。无厣。 生活于数米水深的泥沙质海底。 产于海南岛三亚、陵水、 儋县、临高、琼海和文昌沿海,见于我国台湾、福建、广东沿海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长牡蛎 Ostrea (Crassostrea) gigas

蚝、白蚝、海蛎子、蛎黄、蚵。(牡蛎科)长牡蛎壳大而坚厚,呈长条形。背腹缘几乎平行,壳长为高的3倍左右。大的个体壳长达35厘米,高10厘米。也有长卵圆形个体。右壳较平,环生鳞片呈波纹状,排列稀疏,层次少,放射肋不明显。左壳深陷,鳞片粗大,壳顶固着面小。壳表面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壳内面白色,瓷质样。壳顶内面有宽大的韧带槽。闭壳肌痕大,马蹄形。长牡蛎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但以广东、福建较多,为南方沿海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鹦鹉螺 Nautilus pompilius

贝壳弯曲,在平面上作背线旋转,呈圆盘形。贝壳左右对 称。壳面光滑,呈灰白色,具有多条红褐色的火焰条状斑纹, 生长纹细密。贝壳的内腔分隔成许多个室,各室隔壁简单。贝 壳内珍珠层厚,贝壳漂亮。 婴鹉螺科 常生活在数百米水深的海底。见于海南岛海口、文昌、琼 海和东方深海,我国台湾、西沙群岛也有分低是印度洋和太 平洋特有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虎斑宝贝 Cypraea carneola

贝壳卵圆形,背部膨圆,两端微凸,前端较尖瘦,后端壳顶部位向内凹陷,背线明显。壳表光滑,具瓷光,白色或淡黄色,布有大小不同的黑褐色斑点,似虎皮斑纹。过口窄长,内白色。外唇具齿约24-30枚,内唇齿约22-26枚。(宝贝科 Cypraeidae) 栖息于浅海岩礁带。产于海南岛文昌、三亚沿海,西沙群岛也有分布。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扁玉螺 Neverita didyma

贝壳呈半球形,坚厚,背腹扁而宽。壳顶低小,螺旋部较短,体螺层宽度突然加大。壳面光滑无肋,生长纹明显。壳面呈淡黄褐色,壳顶为紫褐色,基部为白色。在每一螺层的缝合线下方有一条彩虹样的褐色色带。壳口卵圆形,外唇薄,呈弧形;内唇滑层较厚,中部形成与脐相连接的深褐色胼胝,其上有一明显的沟痕。脐孔大而深。厣角质,黄褐色。 生活于潮间带至水深50m的沙和泥沙质的海底,通常在低潮区至10m左右水深处生活。常潜入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法螺 Chanoria trltonls

贝壳大。壳高 351.0mm,壳宽 170.0mm。螺层约10层。缝合线浅。螺旋部高,尖锥形,顶部常磨损。体螺层膨圆。每层具 宽大光滑的螺肋和纵肿助,肋间有细助。缝合线下方的螺肋 具有结节突起。壳呈黄红色,具黄褐色或紫褐色鳞状花纹。壳 口卵圆形,内桔红色。外唇向外延伸,具成对齿肋和褐色条纹; 内唇有褐色条纹的褶襞。前沟向背方弯曲。 (嵌线螺科) 栖息于浅海岩礁间,产于海南岛琼海、三亚沿海,见于我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近江牡蛎 Ostrea (Crassostrea) rivularis

蚝、白蚝、海蛎子、蛎黄、蚵。(牡蛎科) 近江牡蛎以有淡水入海的河口生长最繁盛而得名。贝壳大型,长达24厘米,高15厘米,质坚厚。体型多变化,有圆形、卵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等。右壳略扁平,表面环生薄而平直的鳞片,低齿贝的鳞片平、薄、脆,高龄贝鳞片层层相叠,坚厚如石。左壳较有壳厚大,鳞片少。壳面有灰、青、紫、棕黄等颜色。壳内面白色,边缘为灰紫色。韧带长而阔,紫黑色。闭壳肌痕大,一般为卵圆形或肾脏形,位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褶牡蛎 Ostrea plicatula

蚝、白蚝、海蛎子、蛎黄、蚵。褶牡蛎因外形皱褶较多而得名。贝壳较小,一般壳长3~6厘米。体形多变化,大多呈延长形或三角形。壳薄而脆。右壳平如盖,壳面有数层同心环状的鳞片,无放射肋。有壳甚凹,成帽状,具有粗壮的放射肋,鳞片层数较少。壳面多为淡黄色,杂有紫褐色或黑色条纹,壳内面白色。牡蛎为重要海水养殖品种。褶牡蛎和近江牡蛎我国南北沿海均产; 牡蛎为重要经济贝类,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1.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大连湾牡蛎 Ostrea (Crassostrea) talienwhanensis

蚝、白蚝、海蛎子、蛎黄、蚵。(牡蛎科)大连湾牡蛎因其产地在大连湾附近海域而得名。贝壳大型,壳长达14厘米,壳高6厘米许。壳顶尖,延至腹部渐扩张,近似三角形。右壳较左壳小,扁平,壳顶部鳞片趋向愈合,边缘部分疏松,鳞片起伏呈水波状,放射肋不明显。左壳坚厚极凸,自壳顶部射出数条粗壮的放射肋,鳞片粗壮竖起。壳表面灰黄色,杂以紫褐色斑纹。壳内面为灰白色,有光泽。铰合部小。韧带槽长而深,三角形。闭壳肌痕大。大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白鳍豚(Lipotes vexillifer)

  亦称白暨鳍。哺乳纲。为我国特产的淡水鲸类。身长1.5~2.5米,体重可达230余千克。吻部狭长成喙状,上下颌等长。鼻孔纵长形开口在头顶偏左侧,孔缘有活瓣:出水时鼻孔开启,呼吸;潜水后紧闭。眼很小。前额成圆形隆起。背中部有一低矮的等腰三角形的背鳍。身体背部淡蓝灰色,腹部白色。胸部鳍肢一对。尾鳍宽阔水平位,上下摆动游泳前进。牙齿上下颌每侧各有31~36个,总共约130个,全呈锥状,为同型齿。以鱼类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鞭毛纲(Mastigophora)

  原生动物的一个类群,有10000种左右,它们的运动器是鞭毛(flagellum),习称鞭毛虫。鞭毛是细胞表面的一细丝状突起,由于鞭毛有规律地摆动,使动物发生运动。一般具有1根、2根或数根鞭毛,有的种类则有许多根。大部分游离于体外,外被一极薄的质膜。鞭毛的基部在体内,末端具一小球形的基体(basalbody)。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鞭毛内近周缘部分排列有9条双联体微管,中央有2条中央微管。由于微管相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