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通咽腔喉部,下通气管。其粘膜与咽的粘膜相延续,在喉腔侧壁粘膜有上、下两对矢状位的粘膜皱襞。上一对为室襞,两侧室襞间隙称前庭裂;下方为声襞或声带。两侧声襞间称声门裂或声门,空气通过此处,引起声带颤动而发声。喉腔内粘膜上皮除声带为复层扁平上皮外,其他部分多为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向口腔方向摆动,有助喉腔内尘埃清除;固有膜内有许多腺体和淋巴组织;腺体分泌粘液具有润滑声带作用。 ...
机体产热不足而散热过高,由于疲劳过度或长期食物不足所致。体温过低,脑组织不能进行正常代谢,以致昏迷、死亡。 ...
由汗腺分泌的液体。其成分主要是水,占汗液重量98~99%,其比重约介于1.002~1.003之间,pH值4.2~7.5。NaCl约为300毫克/100毫升,并有少量尿素、乳酸、脂肪酸等。由外界气温升高,或体内产热增加所致的热刺激引起的发汗称知觉发汗。此时发汗区域分布广,全身各部位皮肤,尤以前额、颈部、躯干前后面、腰部、手背及前臂等部位最多;其次为颈、躯干侧面及四肢大部分;再次为股内侧面及腋下; ...
呼吸管道与发音器官。位于颈前部,相当于第4~6颈椎处,向上开口于咽腔喉部。向下与气管通连。两侧有颈部血管神经和甲状腺侧叶等。喉位置高低因性别、年龄而不同,女性较男性高;小儿比成人高;老龄人较低。喉上方借韧带和肌肉与舌骨相连,下方借肌肉连于胸骨。当吞咽或发音时,喉可作上、下移动;头颈部转动时,喉和咽均可向左右移动。喉是呼吸系统中构造较复杂的器官,是由软骨作支架,以关节、韧带和肌肉连结,内衬以粘膜 ...
包括不成对的甲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甲状软骨(thyroid cartilage)是喉软骨中最大的一个,由左右两个四边形软骨板构成,组成喉的前壁和侧壁,两板前缘互相愈合构成前角,上端向前突出叫喉结,成年男子喉结特别显著。环状软骨(cricoid cartilage)位于甲状软骨下方,形似指环,前部低窄,为环状软骨弓,后部高阔,叫环状软骨板。环状软骨为气管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对支撑呼 ...
中枢兴奋都由刺激引起,但当刺激的作用停止后,中枢兴奋并不立即消失,反射常会延续一段时间,此种现象即为中枢兴奋的后放,也称后作用。在电生理记录上,当刺激终止之后,随之出现的继续的冲动串(train)。在一定限度范围内,刺激越强,或刺激作用时间越久,则后放就延续得越久。后放的发生,首先在于反射中枢内的某些中间神经元存在着环形的兴奋性突触联系,即使传入刺激停止后,兴奋冲动仍得以在其中反复循环运转,在 ...
向上膨隆的薄的横纹肌,封闭胸廓下口,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周围是肌肉,中心为腱膜,称中心腱。肌纤维起自胸廓下口周缘。前连胸骨,侧边与肋骨相连,后与脊椎贴近,终止于中心腱。膈上有裂孔,其中主动脉裂孔为主动脉与胸导管通过处;食道裂孔,有食道与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孔为下腔静脉通过处。膈肌为主要的呼吸肌。当膈肌松弛时,其右侧被肝脏顶上,左侧被胃、脾顶上,形成两个穹窿形突起,当膈肌收缩,左右两个穹窿形 ...
扁椭圆形的小内分泌腺,每个重30~50毫克,一般有上下两对,贴附于甲状腺侧叶的后面,偶尔有埋入甲状腺组织内。甲状旁腺外包结缔组织被膜,腺实质由排列成索状或团状的腺上皮细胞组成,细胞索之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网状纤维。腺上皮细胞分主细胞和嗜酸细胞。主细胞构成腺实质的主体,分泌甲状旁腺激素。嗜酸细胞较大,量少,散在于主细胞之间,其功能尚不清楚。 ...
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正常人血浆PTH含量约1毫微克/毫升,最高可达6毫微克/毫升。其主要靶器官是骨、肾和小肠,调节钙、磷代谢,最终效应是升血钙,降低血磷:(1)对骨的作用。PTH刺激骨质吸收,动员骨的钙、磷入血。可分为快速效应和慢速效应两个时相。快速效应数分钟内即可发生,作用于骨细胞膜系统。骨细胞膜系统是由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组成的一层膜,除破骨细胞邻近的区域外,覆盖全部骨表面和腔隙表面 ...
也称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为垂体后叶组织所提纯的一种激素。由下丘脑的视上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所合成。合成后,附着于神经纤维鞘内的载体蛋白,沿视上核—垂体束的轴浆向下流动而至垂体后叶微血管基底膜附近,贮存于后叶,并经常有少量释放入血液中。当视上核受刺激时,冲动沿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内大量释放加压素。其主要化学结构为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其中两个半胱 ...
卵巢合成的固醇激素。在卵巢组织中提纯的主要为雌二醇,其分子式中含两个OH基团,生理功效最强,其次为雌酮和雌三醇。人的雌激素在排卵前是由卵泡,特别是卵泡膜的内层膜细胞所产生,其次是来自卵泡颗粒层;排卵后,黄体也产生雌激素。正常妇女雌激素分泌量每昼夜变动于100~500微克(μg),随生殖周期而不同。在循环血中,雌激素处于蛋白的结合体中。肝脏为其主要代谢场所,其代谢产物多,随尿排出。雌激素的生理作 ...
覆盖在上、下眼睑内和眼球前面的一层粘膜。是由复层柱状上皮和少量结缔组织形成的透明薄膜。衬在眼睑内面的为睑结膜,贴在眼球前的为球结膜。两部分相互连续,在眼睑闭合时,由结膜围成的空隙称为“结膜囊”。有保护和便于眼球移动的作用。球结膜与睑结膜的转折处称穹窿结膜。结膜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末梢,并有少量的粘液腺,能分泌粘液,滑润眼球,以减少睑结膜与角膜的摩擦。沙眼衣原体主要侵犯睑结膜和穹窿结膜。急性细 ...
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响,但外界并无相应的声源。耳鸣多数是一种主观症状,也常常是早期听力损害的暗示或警告。引起耳鸣的原因颇多,如各种外耳、中耳和内耳的病变,高血压、贫血、肾病及神经衰弱等全身性疾患,耳中毒性药物(链霉素等)均可引起耳鸣。少数耳鸣不但患者自己可听到,第三者或检查者也可听到,此为客观性耳鸣,亦称振动性耳鸣。此类耳鸣多因耳部附近器官病变的影响所致,如颈部血管瘤、动脉硬化、颈部肌肉抽搐等均 ...
眼球由眼球壁和屈光间质两部分组成。眼球壁可分为3层:外层为角膜和巩膜,中层为血管膜,内层为视网膜,视网膜是眼球的感光部分。眼球后部有视神经,它把视网膜的神经冲动通过视路传导至大脑枕叶视中枢。如果用检眼镜作眼底检查,眼底的正后方恰好是黄斑,直径为1~3毫米,中央有一小凹称中心凹,是视觉最敏锐的地方,人们用黄斑进行注视。黄斑的鼻侧3~4毫米处,有一淡红色椭圆形区,称视乳头,是视网膜的神经纤维汇集组 ...
由细菌引起的外耳道皮肤毛囊、皮脂腺的化脓性感染。诱因多与挖耳损伤或游泳积水有关。主要症状为跳动性剧烈耳痛,张口、咀嚼或牵拉耳廓、按压耳屏时疼痛加重;同时可有听力减退、全身不适发热等。较易诊断,但感染较重扩散至耳廓周围时,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治疗主要为全身应用抗生素及镇痛药物,局部可作热敷,理疗并涂以抗生素软膏等,必要时应行切开引流。不要随意挖耳,游泳灌水后即时排出是预防外耳道疖的重要措施。
位听器官内耳骨迷路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传导并感受声波的结构。耳蜗是一螺旋形骨管,绕蜗轴卷曲两周半。由蜗轴向管的中央伸出一片簿骨,叫骨质螺板。耳蜗外壁有螺旋韧带。骨质螺旋板的游离缘连着一富有弹性的纤维膜,称为基底膜,延伸到骨管对侧壁与螺旋韧带相接。把耳蜗骨管分成上下两部,上部称前庭阶,下部称鼓阶,两管中充满外淋巴液。前庭阶的一端为前庭窗,鼓阶一端为蜗窗。两部分在蜗顶处的蜗孔相通。在骨质螺旋板近底处 ...
视力检查包括远视力检查和近视力检查两部分。远视力检查当前常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视力表图形为E。检查时视力表挂在光线明亮处,如有人工照明更佳。检查时距离为5米,高度以视力表中1.0这一行与被检眼相同为最好。检查时先查右眼(用遮眼板遮挡左眼,勿用手指遮挡),后查左眼。从上向下查,让被检者说出所指的E字开口朝向何方。能看清表内第10行者视力正常,用1.0表示。仅能分辨表内第1行者视力为0.1。如视力不 ...
泪器是眼球的辅助和保护结构,由泪腺和泪道组成。泪是泪腺的分泌物。泪腺在眼眶外上方的泪腺窝内,被上睑提肌的肌腱分为上、下两部。由大小不等的腺小叶组成,约有10~20个排泄管,开口于结膜上穹的外侧部。其分泌的泪液有湿润眼球,清除灰尘、异物和杀菌作用。泪道由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组成。泪液流入结膜囊内,多余的泪液流向眼内角处,经泪点、入泪小管,再注入泪囊。泪囊位于眶内壁的泪囊窝内,上部为官端、下 ...
又称传音性聋。外界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因耳部传音系统的病理因素而发生障碍。耳部传音系统有外耳道、鼓膜、听骨、蜗窗等。因此无论何种原因引起上述部位的损害均可导致耳聋。如外耳道先天性闭锁、耵聍、异物、炎症及肿瘤等;鼓膜的疾病,如鼓膜破裂、穿孔;中耳的畸形、炎症、外伤及肿物等。但比较多见的是中耳炎及外耳道阻塞性病变,因此积极防治中耳炎对预防耳聋有重要意义。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如外耳或中耳畸形可行成型术, ...
视网膜黄斑部及其中心凹的色觉敏感度最高。色觉是指视网膜对不同波长光的感受特性,如红色感觉是对750~650mμ波长光的感受。关于分辨颜色的机理,目前有几种学说:(1) Young—Helmholtz三色说:认为锥体细胞内有三种原色——红、绿、紫的感光色素,每一种感光色素主要对一种原色光发生兴奋,对其他两种原色仅发生不同程度的反应。如在红色作用下,感红光色素发生兴奋,感绿光色素仅有弱的兴奋,感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