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a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关节炎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如不及时诊断治疗,即可出现软骨和骨的侵蚀性病变,造成关节结构破坏,最终发展成为关节畸形、强直,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的诊断均依据1987年美国风湿协会修订的RA分类诊断标准,其中临床实验室诊断最常用的是检查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由于RF受 ...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一方面自身免疫的病理机制决定了这类疾病的疑难和复杂;另一方面由于这类疾病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所以RA以往在临床上更多的表现为“疑难杂症”。随着自身免疫性疾病基础研究和实验学科的进步,以及众多先进的临床检测手段的采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逐步开始了科学的、规范的“循证诊断”和“循证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以合成与瓜氨酸肽结合的免疫蛋白,80-90 ...
PLA技术全称为Proximity Ligation Assay,国内译为邻位连接或者邻近连接技术。PLA技术是一种特殊的免疫分析方法,可用于检测目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等等。该方法通过一对标记有一段寡聚脱氧核苷酸(单链DNA)的单克隆或者多克隆抗体的探针,即PLA probe(探针),识别目的蛋白,当这两个探针识别同一个蛋白时,两个探针之间的距离靠近,产生了所谓的邻近效应(proximity)。此时,通过加入一段分别与连接在抗 ...
杨晓芳 张英(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检验科 新疆昌吉 831100) 【关键词】ELISA法孵育时间丙肝抗体假阳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其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之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是目前检验科用于各类传染病指标大批量标本检测的主要方法,也是丙肝抗体常用的检测方法,但由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检测过程中影响因素诸多,会出现假阳性反应,现将ELISA两步法由于孵育时间不同,而导致假阳性结果报道如下: 1 ...
癌症是不可预测的。肿瘤在初次治疗后缩小,但之后可能变得更加可怕。这种疾病可能扩散,也可能突变,而遗传改变使得癌症对治疗方案更加敏感,或恰恰相反。 肿瘤学家通常依赖侵入性的活组织检查和非侵入性的成像手段来追踪肿瘤的大小、扩增以及对治疗的响应。然而,循环肿瘤细胞(CTC)带来了一种前途光明的新方法。在此,我们回顾一下分离和研究这些肿瘤风向标的方法。 CTC定义 循环肿瘤细胞是指从肿瘤上脱落并进入循环系统的癌细胞,在那里它们可以通 ...
ELISA即酶联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固相酶免疫测定方法。Engvall 和Perlmann于1971年最先应用该法进行了IgG定量测定,并命名为"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ELISA的基本原理是:①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②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联结成酶标 抗原(或抗体),而且此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其酶活性;③测定时将受检标本( ...
lipo2000是各大实验室,科学院,技术实验室最常用的转染试剂,小小的试剂,价格不菲,经常听到客户说严格按照说明书来操作,还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客户经常抱怨东西贵,还做不出好效果。1. Lipo2000的保存:4℃保存和运输2. Lipo2000的活性:由于Lipo2000是生物蛋白,在4℃保存和运输,所以就算是同一个批号的Lipo2000,只有在刚出厂分装时活性才是相同的。经过供应商的保存、运输(运输的温度控制各不 ...
天津市公安医院 王金良教授 超敏CRP是一新的检验项目,它能非常敏感地检验出在血液内含量很低的C反应性蛋白。C反应性蛋白这个检验项目过去就有,早在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细菌性感染患者的血清中存在一种能与肺炎链球菌的荚膜C多糖发生沉淀反应的蛋白,取名为C反应性蛋白(CRP)。这里的C代表C多糖。后来发现它是在炎症因子刺激下,由肝脏迅速产生的一种炎症反应性蛋白,凡是人体有炎症或组织损伤时均会升高,而且比白细胞升高或 ...
一、概念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ECLI)。 ECLI 是继放射免疫、酶免疫、荧光免疫、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以后的新一代标记免疫测定技术。电化学发光法源于电化学法和化学发光法,而ECLI 是电化学发光(ECL)和免疫测定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包括了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二个过程。 ECL 不仅可以应用于所有的免疫测定,而且还可用于DNA/ ...
早期免疫分析通过观察沉淀物形成,凝集及溶血现象发生来分析,如免疫扩散、免疫电泳、血凝试验、补体结合等。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利用AG-AB复合物形成使浊度改变,再用比浊计来比浊,但因其敏感性差未被接受。 70年代初,开始有自动检测系统,但因其用的是激光为光源,固定波长,灵敏度较低,而且时间一般要2—3小时,很难满足临床需要。 70年代未,速率比浊计的出现,使抗原抗体结合的反应在几十秒内出结果,可以说是免疫化学测定的革命性的 ...
优质的试剂,良好的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保证ELISA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必要条件。ELISA的操作因固相载体的形成不同而有所差异,国内医学检验一般均用板式点。本文将叙述板式ELISA各个操作步骤的注意要点,珠式、管式及磁性球ELSIA,国外试剂均与特殊仪器配合应用,两者均有详细的使用说明,严格遵照规定操作,必能得出准确的结果。1 标本的采取和保存可用作ELISA测定的标本十分广泛,体液(如血清)、分泌物(唾液)和排泄物(如 ...
免疫电泳技术是电泳分析与沉淀反映的结合产物。这种技术有两大优点,一是加快反应的速度,二是将某些蛋白组分利用其带电荷的不同而将其分开,再分别与抗体反应,以此做更细微的分析。免疫电泳技术的种类有很多,这里仅将常用的技术介绍如下:一、放射免疫电泳技术将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沉淀时,沉淀线通过自显影而证实。所谓自显影,就是通过复合物中的标记同位素在蜕变过程中放出的射线,作用于感光材料的卤化银 ...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一方面自身免疫的病理机制决定了这类疾病的疑难和复杂;另一方面由于这类疾病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所以RA以往在临床上更多的表现为“疑难杂症”。随着自身免疫性疾病基础研究和实验学科的进步,以及众多先进的临床检测手段的采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逐步开始了科学的、规范的“循证诊断”和“循证治疗”。可以说,80年代是我国风湿性疾病的起步之始,21世纪将是中 ...
血清性腺激素测定可以测定男性和女性血液中性激素浓度,了解性腺疾病和性功能的变化。其血液浓度也存在着日内和日间变化,尤其是女性在青春期时变化更大,同时也要了解月经周期中每天的变化。所以一次检查不一定能很好的说明问题,需要连续作动态观察,或者进行必要的动态功能试验。此外也要注意其他的干扰因素,如有甲亢、肝硬化时肝合成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增多,血中睾酮、雌二醇总浓度升高,但能发挥作用的游离部分变化不大;而甲状腺 ...
AFP:血中AFP浓度检测对监测原发性肝细胞性癌有特殊的临床价值。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可出现AFP血清浓度的升高。生殖细胞癌,包括睾丸癌、卵巢癌等和其他一些恶性肿瘤如胃癌、肠癌、胆管癌、肺癌等病人中,AFP血中浓度也可出现升高。一些良性病变也有存在AFP升高的,但这种升高是散在的和暂时性的,如肝炎病人,约有10%的病人可出现AFP升高,但其水平一般均〈50ng/ml,肝硬变病人中,虽有30%的病人有AFP持续升高 ...
CA19-9 参考值:0 - 35Ku/l 临床意义:增高: ① 恶性肿瘤:消化道肿瘤明显增高。胰腺癌、肝、胆系癌、胃癌、结直肠癌的CA19-9水平分别为正常值的683、535、279和115倍,阳性率以胰腺癌最高。其它恶性肿瘤如卵巢癌、淋巴瘤、胃癌、肝癌、食管癌、乳癌的阳性率均
免疫测定(immunoassay,IA)是应用免疫学技术测定标本的方法。在临床检验中主要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检测体液中的抗体或抗原性物质。 1.1 抗原 抗原是能在机体中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抗原进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引起细胞免疫。在免疫测定中,抗原是指能与抗体结合的物质。能在机体中引起抗体产生的抗原多为分子量大于5000的蛋白质。小分子化合物在与大分子蛋白质结合后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称为半抗原(hapt ...
_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推荐方案 肿瘤类型 肿瘤标志物(按检测的顺序排列,如果已确诊,括号内的项目可不检测) 肝 AFP+CEA+(AFU) 结、直肠、胆道 CEA+CA199(+CA242+CA50 ) 胰 CEA+CA199+CA242(+CA50 ) 胃 CEA+CA199+CA724 食道 CEA+SCC 肺 NSE+CYFRA 21-1+CEA+CA125(+CA50+CA199/SCC) 乳腺 CA153+CEA+CA125 卵巢 CA125+β-HCG+CEA(+AFP+CA724 ) 宫颈 CEA+CA724+SCC+( ...
丙型肝炎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由于至今尚无预防疫苗问世,也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因此早期诊断是防止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al,HCV)传播的有效手段。临床上主要实验室诊断来辅助诊断HCV感染,了解患者体内HCV复制的情况,常用的有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和HCV RNA。但是,HCVAb产生有一个明显的窗口期,早期感染容易漏检,对感染恢复后样品产生误判,而且由于不同厂商的试剂包被的HCV抗 ...
美国学者经研究认为,对于1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和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共感染的患者,在起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抑制HSV-2可减缓HIV-1感染的疾病进展。相关论文2010年2月15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Lancet)杂志。 该多中心、双盲、探索性试验纳入非洲东部和南部14家医疗机构的3381例HSV-2和HIV-1双重感染的患者。入选受试者的CD4细胞计数≥250个/μl,未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将其随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