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实验_LOGO
登录
提问
我要登录
|免费注册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

佚名   芳香族氨基酸包括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结构相似,在体内苯丙氨酸可转变成酪氨酶,所以合并在一起讨论。  (一)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1.苯丙氨酸在体内一般先转变为酪氨酸。由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mine hyolroxylase)催化引入羟基完成,其辅酶为四氢生物嘌呤。反应生成的二氢生物喋呤,由二氢叶酸还原酶催化,借助NADPH+H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支链氨基酸的代谢

佚名   支链氨基酸(branched�amino acidBCAA)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三者均为必需氨基酸。分解代谢主要在肌肉组织中进行。它们分属于三类,亮氨酸为生酮氨基酸,缬氨酸为生糖氨基酸,异亮氨酸为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三种支链氨基酸分解代谢过程均较复杂,一般可分为二阶段。第一阶段,三种氨基酸前三步反应性质相同,产物类似。均为CoA的衍生物,可称为共同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佚名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有些氨基酸只能在植物及微生物体内合成,人体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这些氨基酸即必需氨基酸(escential amino acids),其余的氨基酸可利用代谢中间产物合成,称为非必需氨基酸(nonescential amino acids)。(表7-2)除酪氨酸外,体内非必需氨基酸由四种共同代谢中间产物(丙酮酸、草酰乙酸、α-酮戊二酸及3-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苷酸代谢 Nucleotide Metabolism

佚名   核苷酸在人体内广泛分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①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这是其最主要功能。②储存能量。三磷酸核苷酸,尤其是ATP是细胞的主要能量形式。另外,一些活化的中间产物,如UDP�葡萄糖,亦含有核苷酸成分。③参与代谢和生理调节:许多代谢过程受到体内ATP、ADP或AMP水平的调节。cAMP(或cGMP)是多种细胞膜激素受体的调节作用的第二信使。④组成辅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核苷酸的化学结构

佚名   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组成DNA的核苷酸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eoxyribonucleotide)。组成RNA的是核糖核苷酸(ribonudeotide)。核苷酸可以进一步水解为核苷(nucleoside)和磷酸,核苷又可以水解为戊糖(pentose)和碱基(base)(图8-1)图8-1 核酸的组成  核苷酸中的戊糖有核糖(ribose)和脱氧核糖(d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佚名   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合成有两条途径:①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称为从头合成途径(denovo synthesis),是体内的主要合成途径。②利用体内游离嘌呤或嘌呤核苷,经简单反应过程生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称重新利用(或补救合成)途径(saluage pathway)。在部分组织如脑、骨髓中只能通过此途径合成核苷酸。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糖异生的调节

佚名   糖异生的限速酶主要有以下4个酶: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二磷酸酶和葡萄糖磷酸酶。  (一)激素对糖异生的调节  激素调节糖异生作用对维持机体的恒稳状态十分重要,激素对糖异生调节实质是调节糖异生和糖酵解这两个途径的调节酶以及控制供应肝脏的脂肪酸,更大量的脂肪酸的获得使肝脏氧化更多的脂肪酸,也就促进葡萄糖合成,胰高血糖素促进脂肪组织分解脂肪,增加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佚名   糖原是由多个葡萄糖组成的带分枝的大分子多糖(图4-14),分子量一般在106-107道尔顿,可高达108道尔顿,是体内糖的贮存形式,分子中葡萄糖主要以α-1,4-糖苷键相连形成直链,其中部分以α-1,6-糖苷键相连构成枝链,糖原主要贮存在肌肉和肝脏中,肌肉中糖原约占肌肉总重量的1-2%约为400克,肝脏中糖原占总量6-8%约为100克。肌糖原分解为肌肉自身收缩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糖原的合成

佚名   由葡萄糖(包括少量果糖和半乳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合成,反应在细胞质中进行,需要消耗ATP和UTP,合成反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2)  (3)1-磷酸葡萄糖+UTPUDPG+PPi(焦磷酸)  (4)UDPG+糖原(Gn)UDP+糖原(Gn+1)  糖原合成酶催化的糖原合成反应不能从头开始合成第一个糖分子,需要至少含4个葡萄糖残基的α-1,4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糖原的分解

佚名   糖原分解不是糖原合成的逆反应,除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外,其它酶均不一样,反应包括:  (1)Gn糖原+PiG-1-P+g (n-1)  (2)G-1-PG-6-P  (3)G-6-P+H2OG+PI  这样将糖原中1个糖基转变为1分子葡萄糖,但是磷酸化酶只作用于糖原上的α(1→4)糖苷键,并且催化至距α(1→6)糖苷键4个葡萄糖残基时就不再起作用,这时就要有脱枝酶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糖原代谢的调节

佚名   糖原合成酶和磷酸化酶分别是糖原合成与分解代谢中的限速酶,它们均受到变构与共价修饰两重调节。  (一)糖原代谢的别构调节图4-18 糖原合成和分解的调节  6-磷酸葡萄糖可激活糖原合成酶,刺激糖原合成,同时,抑制糖原磷酸化酶阻止糖原分解,ATP和葡萄糖也是糖原磷酸化酶抑制剂,高浓度AMP可激活无活性的糖原磷酸化酶b使之产生活性,加速糖原分解。Ca2+可激活磷酸化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血糖及血糖含量调节

佚名   血液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称为血糖(blood sugar),血糖的含量是反映体内糖代谢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血糖含量有一定的波动范围,正常人空腹静脉血含葡萄糖3.89~6.11mmol/L,当血糖的浓度高于8.89~10.00mmol/L,超过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就可出现糖尿现象,通常将8.89~10.00mmol/L,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renal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佚名   血糖的每一来源和去路都是糖代谢反应的一条途径,血糖的根本来源是食物中的糖类,在不进食而血糖趋于降低时,则肝糖原分解作用加强,当长期饥饿时,则肝脏糖异生作用增强,因而血糖仍能继续维持在正常水平。  血糖的主要去路是在组织器官中氧化供能,也可合成糖原贮存或转变成脂肪及某些氨基酸等,血糖从尿中排出不是一种正常的去路,只是在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时,一部分糖从尿中排出,称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激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

佚名   多种激素参与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使血糖浓度降低的激素有胰岛素,使血糖升高的激素主要有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素等,它们对血糖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对糖代谢各主要途径的影响来实现的。表4-2 激素对血糖及糖原合成、分解代谢影响降低血糖的激素升高血糖的激素激素对糖代谢影响促进释放主要因素激素对糖代谢影响促进释放主要因素胰岛素1.促进肌肉、脂肪组织细胞膜对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神经对血糖的调节作用

佚名   用电刺激交感神经系的视丘下部腹内侧核(ventromedial hypothalamic nucleusVMH)或内脏神经,能使肝糖原减少,血糖升高,同时磷酸化酶磷酸酶活性迅速降低,磷酸化酶a的含量增加和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升高。上升效果在电刺激后仅30秒钟即可达到最高值,比注射肾上腺素或胰高血糖素的效果快,而且cAMP的含量不变,磷酸化酶激酶的活性也不变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糖代谢障碍

佚名   1.高血糖及糖尿症(hyperglycemia and glucosuria)  空腹血糖浓度高于7.22~7.78mmol/L(folin�吴宪法)称为高血糖,超过肾糖阈时出现糖尿。在生理情况下也会出现高血糖和糖尿,如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分解,血糖浓度上升而出现糖尿,称为情感性糖尿(emotional glucosuria),一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脂类代谢概述

佚名   脂类是机体内的一类有机大分子物质,它包括范围很广,其化学结构有很大差异,生理功能各不相同,其共同理化性质是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一、脂类的分类及其功能  脂类分为两大类,即脂肪(fat)和类脂(lipids)  (一)脂肪:即甘油三脂或称之为脂酰甘油(triacylglycerol),它是由1分子甘油与3个分子脂肪酸通过酯键相结合而成。人体内脂肪酸种类很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血脂及其代谢

佚名   血浆中含有的脂类统称为血酯,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和非酯化脂肪(non�esterified fatty acid),亦称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简写FFA)。血脂在脂类的运输和代谢上起着重要作用。血脂只占体重的0.04%,其含量受到饮食、营养、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因而是临床上了解患者脂类代谢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正常人血脂含量见表5?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佚名   血液中的脂蛋白不是单一的分子形式,其脂类和蛋白质的组成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血液中的脂蛋白存在多种形式。根据它们各自的特性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它们进行多种分类,一般采用电泳法和超速离心法进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一)电泳分类法  本法根据不同脂蛋白所带表面电荷不同,在一定外加电场作用下,电泳迁移率不同,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四类。如以硝酸纤维素薄膜为支持物,电泳 ...

丁香实验推荐阅读
血浆脂蛋白的组成

佚名   (一)脂蛋白中脂类的组成特点:  除脂酸白蛋白外,各类脂蛋白均含有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但组成比例有很大差异,其中甘油三酯在乳糜微粒中含量为最高,达其化学组成的90%左右。磷脂含量以HDL为最高,达40%以上。胆固醇及其酯以LDL中最多,几乎占其含量50%。VLDL中以甘油三酯含量为最多,达60%(见表5-2)。�表5-2 血浆脂蛋白的组成组成分类密度 ...

提问
扫一扫
丁香实验小程序二维码
实验小助手
丁香实验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领资料
反馈
TOP
打开小程序